宠文网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第4节 如何用动词、名词、形容词

书籍名:《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作者:粥左罗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章节:第4节 如何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所以,我们进行内容表现时,要多做视觉化表达,少用抽象化表达。具体来说就是两个技巧: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动词。

少用形容词

文案广告圈有个不成文的定律:最好不用形容词。

你想想看,在经典的广告中,我们确实几乎看不到形容词。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旺仔牛奶: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

联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铁达时: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有句话是这样形容形容词的:“形容词很虚妄,是飘的,无根,不及物。它华丽,但空洞,只能用来修饰句子,做不了主干,成不了主角。最要命的是,它可以到处修饰,傍谁的肩,都亲昵,有青楼气。形容词要节制着用。满头戴花的是傻村姑。闺秀只一朵,又孤又美。”这段话道出了形容词的本质。

不过我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告诉你为什么形容词不宜多用。

你不妨想象一下,你写的文字要交给一个漫画家呈现为漫画,他对着一堆形容词要怎么画呢?

你说一个人个子特别高/特别矮,漫画家没法画。

你说一个人跟姚明一样高,漫画家知道。或者,你说一个人2米高或1.5米高漫画家也知道。

当然,我们不是说完全不用形容词,我也会用,大作家也会用,但有一点,我们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发现用名词、动词、数字、对比等能实现更好效果的话,我们当然就选择不用形容词了。

多用名词、动词

文字表达最怕抽象,一抽象,读者就觉得枯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具象,具象就是写出画面感。

如何写出画面感?形容词做不到,只有多用名词和动词。名词会告诉你“是什么”,动词则会告诉你“怎么样”。

很多广告文案之所以产生的效果好,就是因为它用动词和名词在你脑中植入了一幅画面。当你遇到相应的场景时,这个画面就出现了。

比如,你晚上去超市,看到了红牛,想到明天上午请了搬家公司搬家,搬家工人肯定会很累,你脑子里就蹦出一个画面感十足的“困了累了喝红牛”,所以你很贴心地为搬家工人准备了几罐红牛。

比如,你陪女朋友逛街,想去吃点甜点,你想起来“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所以你们走进了哈根达斯店。

比如,你吃完葱味满满的午饭,想到下午约了人聊天,“吃完喝完嚼益达”这句话就跳了出来。

比如,你有点小困小饿,就想来点香飘飘奶茶;你中午饿了,不要叫妈,要叫饿了么;你出去活动觉得饿了,就知道士力架能横扫饥饿。

我在李叫兽的文章里读过这样一段话,用一连串的“名词+动词”把“你赚你的钱,但我享受了生活”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描述一个人很厉害时,你怎么写?写一堆形容词吗?

王朔写阿城,是这样用“名词+动词”的。

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史铁生拿我和他并列,真是高抬我了。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我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写作习惯就是华而不实地堆砌形容词,它已经变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所以,本节的内容靠自然而然的练习不容易改正,你需要经常拿出自己写的文章来,刻意改正,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