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第3章 选择地图

书籍名:《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作者:梅若李.亚当斯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章节:第3章 选择地图,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地图,不仅仅能帮我们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它还能帮我们看清自己从哪里来,

要往哪里去。

——加布里埃尔·罗斯

在我们再次见面继续此话题时,约瑟夫用手指着他办公室一面墙上的壁画。我之前也注意到了,但没有太在意。“这就是‘选择地图’(你可以在本章找到此图),”他解释道,“它能帮我们更好地观察人生的两条根本道路:学习者心态之路和评判者心态之路。正如地图的名称所指,这张图是关于我们做选择的能力的图。你看选择地图左边,有个小人儿站在‘起点’箭头上方,也就是两条路的岔路口。那个人代表你和我——代表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在学习者心态之路和评判者心态之路之间做出选择。你再看其他小人儿头顶上的那些思维泡泡,你观察一下,这些小人儿所提的问题,与他们走在哪条路上有怎样的关联,与每条路将他们带向哪里又有怎样的关联。”

然后,约瑟夫又将我的注意力引向“起点”箭头旁边的两个小指示牌上。学习者心态之路上方的指示牌上写着“选择”,评判者心态之路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反应”。我看见学习者心态之路上的那些小人儿愉快地、悠闲地缓步而行。这是一条与选择有关的道路,我觉得自己挺愿意走这条路的。

接着我又看到了那条评判者心态之路,指示牌上写着“反应”。这条路上的小人儿看起来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有些凄凄惨惨的,沿路还有张牌匾,上面写着“评判者”。这条路上没有轻松愉快的漫步者,小人儿看起来都很烦躁,我还注意到身陷“评判者泥潭”之中的那个倒霉家伙。开始我还觉得挺好笑的,但紧接着我就使劲做了一个吞咽动作。这会不会是约瑟夫对我的印象啊?我的肩膀紧绷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怎么好?

“你不会认为我就像在评判者泥潭里的那个倒霉的输家一样吧,我希望你不这样想。”我满怀防卫地说。

约瑟夫回答道:“如果大家认为你是个输家,那你就不会来到这间办公室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做评判者的时候,包括我自己。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部分。选择地图,就是要帮我们更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别人,就是要帮我们看清自己在某一时刻站在哪条路上。它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儿或者把人对号入座的。你可以把选择地图[1]当作一个工具,来指导我们描绘出更高效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结果,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能如此。

我觉得轻松了一些。

“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我们都会需要在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之间做选择,”约瑟夫继续说,“不管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其实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做着选择,而这些选择将我们带上学习者道路或是评判者道路,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态。你应该也能看得出来,当选择学习者心态时,我们会发现新的可能性,而进入评判者心态时,我们最终将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之间徘徊,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几乎不曾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控制或选择的。当我们能正念当下,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我们表达这些想法和感受所使用的语言时,我们便真正开始做选择了。这是成功的关键——让这个自我观察者训练有素!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观察者,自我教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这其实很简单,就像你去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我此刻身在何处’‘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选择始于我们对自己思想和心态的观察,这比你想象的要简单。”

我点了点头,仍旧心存疑虑。

“我们来检验一下吧,”约瑟夫说,“我们还正好有个相当合适的问题可以处理一下。我们来看看,刚才你问我是不是觉得你是个输家,是个评判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好吧。”我说,不太自然地点了点头。

“想象一下,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之间的那个岔路口上站的人就是你自己。”约瑟夫说着,用激光笔指着选择地图上那个“起点”箭头。“你看那个小人儿头顶上环绕的圆圈里写着什么:某个时刻影响到我们的某件事。这有可能是念头、感受或者情境。这个情境也许是让人很不愉快的,比如说,你意外收到了一份账单,接了个电话却听到了一些可怕的消息,也有可能一辆大卡车在停车场剐蹭了你新车的挡泥板,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评判者道路尽头的那汪泥潭一般。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你说是吗?”



我翻了翻眼珠,心想:“这些个倒霉事儿,他哪儿懂啊!”

“但是正能量的事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约瑟夫继续说,“你最喜欢的球队在比赛中意外获胜;你老板升了你的职;或者你爱人邀你共度浪漫良宵。”

“这些好事儿再多些,我也挺得住啦!”我说,“不过,你想说什么呢?”

“我们身边不停地发生着许多事情,”约瑟夫说,“我们对此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选择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下一步如何去处理它。眼前的案例,咱们来看看,在我向你展示选择地图的那个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仅仅是看着它,就引发了你的一些思考和感受,进而将你推上了评判者道路。你认为当时发生了什么?”

“我不知道,”我说,“我突然一下好像被惹火了,就生气了。”我还记得当时头脑里冒出的那些问题:约瑟夫是不是觉得我是个评判者?他是不是觉得我是个输家?他是不是觉得我就是陷在泥潭里的那个家伙?

“是啊,我承认。”我说,“我陷入了很不好的心态中。”

“等等!”约瑟夫大声说道,“在这一点上,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重点是,我们来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事情的。要记得道路起点处的那两个小指示牌:选择和反应。在刚开始的时候,你是对所发生的事做了些自发的反应,用一连串负面的评判者问题轰炸了自己。”

“我是不是没救了?”我说,同时努力地挤出一丝微笑。

约瑟夫还了我一个微笑。“这倒是个负面的自我提问的好例子,我也把它叫作自问,这种负面自问毫无疑问地直接把我们送进评判者泥潭里。”

“那我怎么出来呢?”我问。

“观察自己的心态,然后做出选择。我认为,让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高效、很满意的秘密,就是首先要能分辨得出评判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区别。这便是提问式思维的精髓。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改变结果。哪怕只有一秒钟时间,你变身为观察者,去观看一部由自己的生活演绎的影片。你就只去注意那些涌动的情绪、念头和行为,不去为之做任何解释或判断。如此的正念当下,就足以让你接受现状,同时改变之基便已就绪,你便可以去选择自己处理事情的心态。与此迥然不同的是,当我们深陷在情境之中时,便无法想象除了现状外,还会有其他什么样的可能性。”

我点了点头。“在解决工程问题时,我也会用类似自我观察者的角色来核对数字和结论,确保我没有漏掉任何东西。而你说的是,选择地图教给我一种培养自己成为自我观察者的方法,来核对‘自己’——去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某种选择,核对的不仅是数字,也包括我自己和其他人。这样,我有了修正方向的能力。”

“说得太对了!我想你肯定曾经有过那种经历,就是你叫错过别人的名字,而且你意识到自己叫错了,或者只是口误而且自己也意识到了。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这些失误的,正是我们的自我观察者。你知道,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是每个人本身具有的,而选择地图帮我们增强这种能力。它让我们有机会聚焦到更大的图景上。缺了这种能力,你只不过是在自动导航模式下对外界进行无心的反应而已。选择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有意地、清醒地做出选择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反应,让我们被周边的事件或者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对手头上的事情进行有意识、清醒的应对和处理,正是领导力的核心素质。”

约瑟夫顿了顿,然后他笑了。“我先跟你讲一个小故事吧,”他说,“几个月前,我给一位大型建筑公司的主管做教练辅导,我用了漫长的15分钟,听他抱怨,听他贬低所有人,听他将公司的不顺引咎于其他人。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人全是傻子。对他这些喋喋不休的批评抱怨之辞,我觉得厌烦透了。我真想一脚把他踢出我的办公室!评判者问题在我脑海里疯狂地奔涌着‘我怎么遇到这么个主儿’‘是我做了什么坏事应得的报应吗’‘他觉得自己是哪棵葱啊,是天神送给全人类的礼物吗’。当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问的这些问题时,我差点儿没大声笑出来。我嫌他评判别人,我却在评判他!他是处在评判者心态中,可我也没好到哪儿去。我被评判者劫持了!自己用评判者心态去对待别的评判者,这真是个可怕的陷阱。”

看得出来,约瑟夫讲述自己的这个故事时,挺开心的。“那你说选择地图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我希望他把整个流程都讲给我听。

“首先,你能注意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他说,“可能你感到浑身发紧或者心烦意乱或者就是卡住了。那是你的自我观察者开始起作用了,帮助你更清晰地觉察。这时你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是我想要的吗’当然了,在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里,那肯定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继续保持评判者心态,我是无法去帮助这个人的。‘一个身处评判者位置的人,无法帮到其他任何人’。”

一个身处评判者位置的人,

无法帮到其他任何人。

“听上去,你是应该及早脱身,打个退堂鼓了。”我提议道。

“正好相反。”约瑟夫回答,“一旦自我观察者意识到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我们就可以开始控制局面,把控我们自己的力量了。现在,我们有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思维从评判者转换成学习者。有一种特定的问题可以帮我们成就这一点,我把它叫作‘转换问题’。转换问题为我们提供改变的具体方法。那天,对我比较有效的一个转换问题是‘我还能用其他什么角度去看待他这个人’。”

“这个转换问题赋予了我思考的自由:‘他需要的是什么?’我没有急着审判他,这个问题让我对他好奇起来。选择地图把这整个观察自己的过程都简化了,即使在压力下,我们也可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当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做选择很容易,而在面临压力时,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

他讲的这一番话,让我想到那天在机场跟格蕾丝的闹心时刻。“好像很多人一旦遇到冲突,便会走入评判者状态。”我说,“我是说,冲突的双方可能同时都进入评判者状态,这很正常,对吗?”

“是很正常。”约瑟夫说,“然后一切都开始逐步恶化,做出好决定的可能性也会戛然而止。但是,告诉你一个价值连城的秘密:‘当两个人都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首先醒悟的那个人占绝对优势。’此人可以选择成为学习者,为彼此双方都扭转局面。”

当两个人都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首先醒悟的那个人占绝对优势。

此人可以选择成为学习者,为彼此双方都扭转局面。

我突然开窍了。每当我跟格蕾丝发生争执时,她常常瞬间就会从固执转变为开放心态,她这种转换的能力,总是会让我们之间又变得敞亮起来。我经常想,她这样做,是纯粹出于自然呢,还是心里有什么小窍门。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只不过就是做个深呼吸,然后回忆起我们相处的大背景——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证明她是对的要重要得多。如果约瑟夫能教我如何刻意地做到这一点,那我就比查理领先一步了,他可是我工作中的克星啊。

“我愿意试一试,”我跟约瑟夫说,“从哪儿入手呢?”

“从你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入手,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我们向自己提出问题,会直接把我们置于学习者模式或评判者模式中。而且,当处于学习者状态时,我们做任何事几乎都是最高效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最足智多谋、最灵活、最能想出很多好点子的。”

“不过,如果你时不时地游荡到评判者道路上,也不必太担心。我们都是凡人,难免会这样。当你的自我观察者变得更强、更可信赖时,你会发现,转换问题、回到学习者状态越来越容易。这样,事态就又变得明朗起来,而且你又可以朝着自己期望的结果阔步前行了。”

“你说得那么容易。”我说。

“这确实比你想的要容易,”约瑟夫说,“因为你需要的一切,其实早已具备。不断提出转换问题,就能帮你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并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心态,同时,还能构建起你对评判者心态的免疫功能。

不断提出转换问题,

就能帮你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

并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心态,

同时,还能构建起你对评判者心态的免疫功能。

“有些信号能帮我们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而我们很难去呵斥它们,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还记得我跟那个主管的事儿吗?正是我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给我提供了线索,让我认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也就是我总结的那些跟评判者有关的情绪和态度——厚自薄他、自高自大、贡高我慢还有自我防卫。举个例子,你可能在想:‘我定是要给那家伙一点儿颜色看看’或者‘也许那样才会让他长点儿记性,下次他就会乖乖听我的’或者‘那个谁谁谁可真是个缺心眼儿’。我发现,每次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肯定是有评判者问题和评判者态度在作祟。一旦我观察到自己内在的这种状态,我就可以改变内心的提问,很轻松地扭转我的小乾坤,获得大不同的结果。”

他停顿了片刻,又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实际地体验一下我刚才所讲的,这样,你对提问和心态的威力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头脑层面了。我来说两组不同的问题。我说的时候,你来感受一下每组问题是如何影响你的。注意你的呼吸、肌肉、身体姿势以及你身体的各个部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他站起来,走到选择地图旁。“问你自己这些问题:

该责怪谁?

我怎么这样?

我怎么如此失败?

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对?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笨,那么烦人?

我们不是已经那样试过,那样做过了吗?

何必白费劲?”

他说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胸部发紧,肩膀僵硬。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菜鸟投手,在一场重要比赛的最后几分钟,紧紧地缩成一团。我尴尬地笑了笑说:“嗯,我确实是感受到了一些游走不定的紧张和不安。”

“好的。你会如何描述这些感觉呢?”

我耸了耸肩。“说实话,”我说,“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个在评判者泥潭里的小子。”我绞尽脑汁想找到几个能描述自己感受的词,后来我终于想出了这几个:无望和无助的、悲观的、负面的、绝望的、沮丧的、紧绷的、受害者、输家。约瑟夫没有再逼着我描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我如释重负。

“现在,用一两分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觉察一下此刻在你身上发生着什么。把你自己想象成一个观察者,去观察那个此刻正坐在我办公室里的你自己。同时注意一下某些感受和觉知是否开始发生变化。”



①我们每个人都会以这两种心态,向自己和别人提出问题。带着觉知,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能力去选择让哪类问题主导自己的思维、倾听、表达和连接。

我按他说的做了,刚开始变化很微妙,那些负面感受似乎渐渐开始萎缩。我点点头,说:“嗯,感觉不错。”

“这仅仅是对自我教练的力量尝了尝鲜而已,初步体验了一下自我观察者是如何在整个过程中起作用的。”约瑟夫说,“后面我们还会体验更多的工具,帮助你强化自我观察者,你会看清楚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在挡你的路,然后,你就可以设计出新问题,将你径直送入学习者的领地。我的一位朋友就这一点说过一句很智慧的话:‘如果你不去掌控自己的提问,那你就会被它牢牢掌控’。”

如果你不去掌控自己的提问,

那你就会被它牢牢掌控。

约瑟夫轻松地在屋子里踱着步子,摸着自己的下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最后,他停下来重新看着我,“我们来看看学习者道路,怎么样?”他问道,“你还是一边听我说,一边想象你在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发生了什么?

我想要什么?

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

我能学到什么?

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我有哪些选择?

我现在最好做什么?

有哪些可能性?”

听到这些问题,我体会到了一种宁静的兴奋,这跟我听评判者问题时的体验很不一样。我的呼吸变得容易起来,我的情绪变得轻松起来,突然我就有了更多的能量,我感受到一种意愿和开放,在听第一组问题的时候,可没有过这种感受。我的双肩放松下来。我好久都没有感觉这么好了!

“你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现在的体验呢?”他问。

我轻松地做了个深呼吸,“开放、更轻松、积极向上、好奇、有活力、乐观,”我轻声笑起来,说道,“比起今天早晨,现在我感觉有希望多了……也许我的难题确实有解。”

“很好,”约瑟夫说,“这些感受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学习者心态,说明你站在学习者道路上了。”

我长出了一口气,感觉轻松了许多。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认同约瑟夫所说的这一切,但也许这个教练确实是有些道理的。我不得不承认,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到有了一线希望。亚历克莎好像认定这个家伙很棒,难道他真有那么厉害?尽管也许看起来怪兮兮的,尽管他的名片上画着一个大问号,也许这人确实能给我一些工具,让我的情况有所改观……

*  *  *

[1]  读者可以在inquiryinstitute网站免费下载一张彩色的选择地图,使用码是CY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