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自由在高处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自由在高处

第47节: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4)

书籍名:《自由在高处》    作者:熊培云
    《自由在高处》章节:第47节: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4),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T.xt`小~说~天~堂


  永不绝望

  

  有位叫杨笃生的青年,在听说广州起义失败后给马君武写了封绝命信,然后跳江而死,胡适的朋友任叔永的弟弟也因为生活艰难投井。两位青年的自杀,让胡适感慨不已,'此二君者,皆有志之士,足以有为也,以悲愤不能自释,遂以一死以解,其志可哀,其愚可悯也。余年来以为今日之急务为一种乐观之哲学,以希望为主脑,以为但有一息之尚存,则终有一毫希望在,若一瞑不视,则真无望矣。'胡适一生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写的兰花草一诗,标题即为'希望'。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站到施恶者一边去想集中营能做些什么呢?相反,我认为人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或许,这才是《肖申克的救赎》给予观众的最大收获。'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一个热爱自由与幸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当作远大前程的人,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有一种'关不住'的精神,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红杏出墙,关心自我实现,追逐自己的命运。勇敢的人,应当对罪恶视而不见。

  

  在索尔仁尼琴笔下,有一种出墙者是'坚定的逃跑者'。

  

  '坚定不移的逃跑者!'索尔仁尼琴写道,'这是指那些坚信人不能住在笼子里的人,而且对这个信念一分钟也未曾动摇过的人。这种人,不管让他去当个有吃有喝的监狱杂役,把他放在会计科或文教科,还是安排在面包房干活,他都始终想着逃跑。这是那些从被关起来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梦寐以求逃跑的人。这是铁了心决不妥协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服从于逃跑计划的人。这样的人在集中营里没有一天是随随便便度过的,不管哪一天,他要么是在准备逃跑,要么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劳改营监狱里。'

  

  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

  

  论及永不绝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一个实验(1975)。

  

  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塞里格曼先生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

  

  第一程序:实验者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在这个笼子,狗将无处可逃。笼子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实验者发现,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出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能为力,便基本上放弃挣扎了。

  

  第二程序:实验员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该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除了短暂时间的惊恐外,实验狗一直卧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在这个原本容易逃脱的环境中,实验狗连试一下的愿望都没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当实验员将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它们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侧跳到没有电击的另一侧。

  

  塞里格曼将这种绝望称为'习得性无助'。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绝望,不过是一种积习,它更多是来自过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现在;它只缘于我们疲惫的内心,而非完全是因为环境。所以,乐观的人会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郝思嘉会说,'毕竟,明天是一个崭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