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第46节: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1)

书籍名:《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赵月华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章节:第46节: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1),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据曾国藩自己说因为经济紧张,他在北京做官,虽然对家庭有些接济,可是欠了一千两银子的债,回家又需要几百两的路费,"甚难措办"。

曾国藩劝诫曾国荃:身居高位,不可骄傲。但曾国荃总是听不进去,曾国藩不得不又给他写一封信:"你对我的劝戒,总是不肯虚心体验,动辄辩论一番,这  最不可取。我们身居高位,万众瞩目,不可不慎。大凡总督巡抚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满自足。君子过人之处,只在虚心而已。不但我的话你要细心寻  思,而且外面所有的逆耳之言,你都应该平心考究一番。所以古人认为,居上位不骄极难。"

  

做官的人,做大官的人,做官做久了的人,一容易骄傲,二容易奢侈,有时不一定自己想这样,而往往是别人迫使自己这样。曾国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一天,曾国藩的属下李翥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了八两多的白银。曾国藩听说后深深感到愧悔。他说:"  现在百姓都吃草根,官员也多属贫困;而我身居高位,骄奢如此,并且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惭愧得无地自容啊!以后应当在这些方面痛下针砭的工  夫!"

  

还有一天,魁时若将军与曾国藩谈心,说他家四代都是一品大官,而他家的妇女并没有穿戴绸缎软料。这给他很大震动,他反省自己,平日常常以"俭"字教人,而近来在饮食起居却"殊太丰厚";自家的妇女在穿戴上也过于讲究了。他"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

  

为了表示一生清廉的决心,曾国藩还说:"在几个弟弟中,我对待温弟(曾国华)似乎过于严厉,但扪心自问,觉得还没有对不起兄弟的地方。我不是信口开  河,大凡做大官的人,往往对妻子儿女特别照顾,对兄弟则失之苛薄;往往私肥自家,对亲戚同族则失之刻薄。我从三十岁以来,就一直把升官发财当成一件可耻的  事情,把官囊积金留给子孙享用看作可羞或可恨的事情。所以我暗中发誓,决不靠做官发财,决不把做官得到的钱财留给后人。苍天在上,神明鉴临,我决不食言。  所以,我立定此志,决不凭做官发财,决不留钱给后人。如果俸禄较多,除了供奉父母衣食所需之外,全部都用来用济贫穷的亲戚,这是我一向的愿望。"

  

俗语说,人情是笔债。你占了别人半分便宜,你就欠了别人半分人情,而这人情是必须要有所回报的,而这回报就有可能破坏自己的原则,危害自己的大的利  益,得而不偿失也!因此,人生在世,要想有所作为,与人交际时就不能占人半点便宜,宁肯人负我,不肯我负人,这样才能做到无欲则刚,拒绝诱惑,故头脑时刻  清醒,保持住很好的名声,而不会轻易失足。

  

第五章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曾国藩认为:天下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用人之律。他在求才、选才、育才、用才、驭才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进行管理时学习和借鉴。

  

有才方可谋事

曾国藩语录:鄙人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也。

译文:我的阅历虽然不断变化,但是觉得求得人才之外,再也没有其它事物可以依靠了。

说到求才,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千古名言来自战国时期的一则故事。当时沉埋于民间的贤能之士汗  明问春申君说:"君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千里马到了可以乘用的年龄,拉着载盐的车子上太行山,伸蹄曲膝,垂着尾巴,皮肤一块一块地溃烂,嘴和鼻子喷着白  沫,大汗淋淋漓漓地直往下落。到了半山坡,它再也走不动,驾着车辕,不能向山顶爬。这时,正好碰上伯乐。伯乐一见,就从车上下来,拉着马络头哭了。伯乐脱  下自己穿的麻布上衣,盖在它的身上。它被感动了,就低下头喷着鼻子,抬起头发出长鸣。它的声音响彻高高的天空,就像从金钟石磐里发出的乐音。为什么这匹马  会这样呢?因为它认出伯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