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动物的意志 > 第38章 长征,众所周知的故事

第38章 长征,众所周知的故事

书籍名:《动物的意志》    作者:叶兆言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二十多年前,一个美国老人心血来潮,风尘仆仆跑到中国,沿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走马观花考察了一番。这一路很辛苦,历时三个多月,对于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再现长征的历史。这个愿望由来已久,但是直到1984年,压抑在心头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很快,一本关于中国红军长征的书,在美国出版了,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轰动,销量极好,上了排行榜。

  这本书的名字叫《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写书的美国老人叫索尔兹伯里。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历史总是和现实紧密相连,凡事都讲究水到渠成,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假如再晚十年八年,显然也不行,首先是索尔兹伯里自己已于1993年去世,而他采访过的许多老红军也都相继离开人间。

  索尔兹伯里是美国著名的记者,在他的书里,我们看到了一名职业记者所特有的优秀素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长征众所周知,用不着再唠叨,小学中学大学课本一再提到,各式各样的回忆录连篇累牍。偏偏是这本书悄悄地改变了人的既定观念,引起了大家的重新思考,让众所周知的故事,开始变得前所未闻起来。

  我不得不佩服索尔兹伯里的写作效率,佩服他具有的独到眼光,对资料的把握,对第一手资料的看重,最后令人心服地写出这本好看的读物。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缺少这方面的文字,在我的少年时代,读到了太多的长征故事。长征是一出英雄传奇剧,红军是我崇拜的偶像,爬雪山过草地一直为我所向往。如果重新回到那个年代,我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

  2

  今年初夏,一个女孩子打来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爬雪山过草地,重走当年的长征路,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下来。犹豫的原因,是我知道在今天的背景下,爬雪山过草地,注定只能是象征性的,货真价实地进行,自己身体状况不允许,主办单位也不可能来冒这个险。

  事实也是如此,我并没有因为这次亲历现场,置身于雪山和草地,就感受到更多新的东西。一切都像预料的那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绿油油的大草原上点缀着黄色的小花。到处是一片美景,静静的柏油路伸向远方,鸟儿在天空上飞翔,藏民在草原上放牧,一只黑乎乎的大藏獒在驱赶羊群。事过境迁,雪山草地已完全没有了应该有的狰狞。这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情景,跟记忆深处的那些往事画面丝毫不搭界。

  英国作家德波顿去法国旅游,在普罗旺斯寻找凡高的踪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前辈作家王尔德评论另一位画家的名言,“在惠斯勒画出伦敦的雾之前,伦敦并没有雾”。德波顿感慨地意识到,根据同样的道理,凡高没有画出令人惊艳的美景之前,普罗旺斯的美丽风光也不存在。美需要一双特殊的眼睛去引导,毫无疑问,红军经过的雪山草地,作为一个早已存在的自然景观,它们只有沾上了红军的足迹,才有了后来的特定意义。我琢磨着草地的威力,想象着它无言的巨大能量。据说对红军造成最惨重伤亡的,就是这看似温柔,却到处隐藏着陷阱的大草原。茫茫大草原对红军的消耗打击,既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沼泽地软得像豆腐一样,随时随地会吞噬战士的生命,很多人就是在这里消失了,然而致红军死亡的原因很多,远远地超出被沼泽地所吞噬。天阴雨湿声啾啾,事实上,在草地上冻死的,饿死的,绝望而死的要更多。万里长征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彻底地失去了走出草地的信心,索尔兹伯里从一位幸存的医生那里探听到了当时对杳无人烟的恐怖:

  没有人,一个也没有。你要了解我们中国人的习性。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道理就在这里,这就是人们死亡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史实。我们常常要提到的,是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是国军的无能,是地方军阀的钩心斗角。长征制造了中国的历史,完成了一段胜利者写就的神话。结果远远地大于了过程,我们已经习惯于说红军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它曾经陷入的绝境。

  几年前的秋天,我曾经路过这片大草原,那次留下的记忆要深刻一些。突然变天了,转眼间大雪纷飞,天低云暗,绿色的大草原顿时改变了颜色。然而,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我仍然无法沉浸到过去的岁月中。坐在舒适的豪华大巴里,享受着空调,座位上放着一件可穿可不穿的羽绒袄,我知道自己纯粹是一个观光客。满车的惊叹声,男士和女士的说笑声,不时地在提醒着我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旅游者。尽管手上拿着一张历史的门票,作为局外人,我永远也回不到过去。

  3

  爬完雪山,过了草地,有幸在三大主力会师的甘肃会宁,聆听一位老红军做报告。我们遇到的只是当年的一个红小鬼,一名长征已宣告结束后在甘肃境内招募的新兵。他津津有味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言谈中不乏一种胜利者的得意。

  毕竟过去七十年了,长征的幸存者已所剩无几。夸大这次行程的收获是不真实的,虽然见到了雪山,见到了草地,看到了一些宣传材料,听了无数解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次行万里路,没有任何可夸耀之处,远不及读过的几本书。

  我读过形形色色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由于阶段不同,作者身份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完全一样,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我已经习惯了不同的文字,从全相信,到不再轻信。毕竟红军的故事在我成长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这一代,是在红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最好的励志书,就是红军长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长征总是用一个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激励后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长征为例,以红军为榜样,看重的不是那个漫长过程,而是强调它苦尽甘来的结果。

  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长征的意义更多的也是因为结果。现实中的长征十分残酷,回忆中的长征却永远美好。还是在会宁,红色旅游的口号已经十分响亮。这里新开辟了一个红军公园,花费不小的一座座微型景观,构成了一幅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画卷。瑞金,遵义,腊子口,娄山关,雪山和草地,一个紧挨着一个,最后是革命圣地延安。当地政府相信,红色旅游会给本地的贫穷带来机会,而在新世纪,放过了这样的好机会将不可原谅。

  忘不了少年时代对红军的入迷,一段时间内,我相信自己知道许许多多与长征有关的故事。我曾经是那样的投入,搜集着方方面面的史料,仔细比较鉴别,兴致勃勃地研究着地图,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红军那样脚踏实地,把长征路重走一遍。

  我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可是这次旅行,只增加了不少新的感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