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 第9章 魏晋部分 (1)

第9章 魏晋部分 (1)

书籍名:《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作者:月满天心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权力场中过,功名不沾身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是西晋太康(280-289)、元康(291-299)年间声誉最著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就其创作实践而言,他的诗歌“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钟嵘《诗品》),注重艺术形式技巧,代表了太康文学的主要倾向。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孔老夫子很矫情。

  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他路过一处泉水。老夫子口渴难耐,见那水清澈和缓,便命弟子打来一碗。欲喝之际,问一句:此泉清而凉,叫什么名字?弟子回答:是盗泉。孔子一听,了不得,“盗泉”岂不是泉中下品,不能喝!于是,倒掉泉水,大太阳下焦渴而去。

  《尸子》卷下记:孔子过於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说白了:这盗泉的名字也太难听了,我这样的正人君子,怎么能喝盗泉的水!

  盗泉不知道招谁惹谁了,你看古今多少典籍记载了大家对“盗泉”的歧视。

  《淮南子·说林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李白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里写:廻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徽志吐盗泉,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白蕉《江浦》诗:米盐今日贵,儿女昔年娇。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这么多人出口抵制,盗泉便成了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的代名词。

  盗泉只好反击:我容易吗我,名字是我父母取的,关我什么事。

  盗泉其地,在今山东省新泰石莱乡道泉峪村。孔子和陆机渴死也不准备喝的盗泉,在该村西石桥的南边,于解放前被村民所盖的房子掩埋。村名因泉得名“盗泉峪”。很早以前,泉水旁边有石碑,上书“盗泉”二字。民国十三年,本村乡绅刘德身和文人巩兆五,将“盗”改成道德的“道”,一直沿用至今。

  “盗”与“道”一字之差,天地之异。

  孔子怕喝了盗泉水,就变成强盗,那么不知道强盗喝了“道泉”的水能不能马上变成君子?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盗泉的水,有损于自己的名声,而长得不好看的树呢,大概是有碍观瞻,连树荫也是不凉快的。

  君子远之。

  陆机自诩是君子,所以更推崇孔夫子“渴不饮盗泉”的气节。但是,这是他的一厢情愿,所谓欲盖弥彰,陆机这一生,入仕途,受侮辱,甘居权贵贾谧门下。不但喝了“盗泉”水,还栖了“恶木”荫。

  陆机出身名门,祖父陆逊是三国东吴名将,父亲陆抗任东吴大司马,经常领兵打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才十四岁,就和弟弟分领父兵,为门牙将。可见,陆机不但文采出众,武功也了得。

  史书记载陆机:身高七尺,声如洪钟。年轻有奇才,文章天下无双。

  果然青年才俊。

  西晋纷乱,是个沸腾的时代。

  吴亡后,陆机和弟弟一时间抱负难酬,隐居故里达十年之久。我相信,以陆机的慧质和聪明,这十年,应该是他最惬意、最美好的十年。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妻子如何,但是,从他有两个儿子来看,和妻子感情应该甚笃。

  这样的人生:桃园安静,天伦共享,还有个弟弟谈诗论词。南山隐隐粗茶饭,淡酒菊花半掩门。妻贤子孝,兄弟情深。如果,他的余生可以是这样的日子,也算是不枉才情了。

  陆机的命运转折,始于晋武帝的一道诏令,也可以说,吴亡后,他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

  晋武帝十年,开始对南人招贤礼遇。下诏: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

  陆机可以继续做隐士的,不出去做官又怎样?可是,家族重担压在他的肩头——陆家将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你看他作诗云:生亦何夕,功名所叹!可知,他有着强烈的家族功绩情节。

  魏晋多隐士,多的是恃才归隐的文人志士,白衣飘飘,丝竹一曲,十分的清雅飘逸。陆机是个例外,他太向往建功立业,重整家族雄威。

  中国独特的家族使命,使太多的才华型男人放弃了自我,终生游离在灵魂的边缘。

  于是,选了一个吉日,陆机带着弟弟及家人出家门,奔赴洛阳,奔赴貌似的繁华。

  不断地想象这一场景:陆机骑着马,年轻飘逸,五官清俊,身后是马车家眷。青山绿水一程程掠过,渐行渐远。不知道他有没有回头,最后一次看风拂杨柳,蝶恋花丛,将故乡的恬静记在心底。

  因为,这一走,他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后来,这影像,就和宋江带着众兄弟离开水泊梁山那一幕重叠了。道是英雄悲壮马蹄疾,谁承想,风尘连天祸起处,马革裹尸再不还。

  所谓功名,所谓人间正道,不过浮华一梦。宋江糊涂,陆机也糊涂。

  吴灭后,南士纷纷失落,归隐家乡,自然有那不甘的,每每生事。武帝当时有个重臣刘颂,他也很关注吴人志士的情绪问题,于是,上奏武帝,要他招揽安抚,以平国祸。这才是陆机出山之因由,哪里是爱才惜才真招揽。

  《晋书》载刘颂上奏文:孙氏之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同于编户。不识所蒙更生之恩,而灾祸逼身,自谓失地,用怀不靖。

  意思就是:只要有才能,亡国之后与天朝才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对他们好点,不但能免除灾祸,对朝廷也有好处。

  就像宋江入朝廷一样,只不过是无力剿灭,暂用招安之法稳定人心。

  名利场,实际就是个大染缸。陆机怀着一腔抱负,误入染缸深处,不但仕途难攀,还每每受那些北方人侮辱。就连他的南方口音,也是北方臣士的侮辱借口。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讥惑》中记述了南士: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的情形。

  陆机开始刻苦学习北方话,几乎到了忍辱的程度。

  亡国士,处处招人嘲笑,为了家族兴盛,他只好结交权贵,终于接近贾谧,加入了二十四友之列。

  虽甘愿低头,然文人风骨犹存。

  从此,陆机一方面努力保持着自己高贵高洁的内心世界,害怕被牵连到不洁的环境中去,另一方面,在权贵中游离,片叶难免不沾身,已经身处纷乱之中,难以脱身,纠结难捱。

  陆家三世为将,如果,他通晓为臣定律:三世为将,必遭祸端;如果,他屑于阿谀奉承、圆滑通畅之官场道理,也不致于落个悲惨下场。

  被搅进八王之乱,是不可避免。史实是:鹿苑之战,陆机惨败,被司马颖杀死。背景却曲折:陆机作为亡国之将领兵,一开始,就受到了北方人的嫉妒排挤,曾有人劝过他让兵权,保性命,陆机自视甚高,又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机会,自是不肯。

  《三国志·陆逊传》注引《机云别传》载:“机吴人,羁旅单宦,顿居群士之右,多不厌服。”《太平御览》引崔鸿《三十国春秋》也说:“机吴人,而在宠族之上,人多恶之。”可以想象,表面上是领导了,其实,主要将领根本就不会听从陆机的指挥,总是想方设法从中作梗。

  由此,陆机不可能不败,也不可能不死!

  陆机四十三岁被害,临终长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他死时着白衣,面目凄楚有悔。传说,陆机血洒刑场后,天地变色,白天浓雾笼罩,对面不辨人影;大风吹断树木,发凄楚之音;平地下了一尺厚的雪,埋尸不见。兵士无不落泪。浓雾,大风,大雪,如此奇特的天气,像为青年才俊鸣冤,也像对天才早陨的一声叹息。总之,天地呜咽,万物皆悲。

  其实,八王之乱,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牵涉其中,难免不含冤。

  大秦名相李斯死前也叹过:牵门东犬,岂可得乎!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静平凡的人生,都成幻想,他是悔的,悔又如何;时光似河,哪有倒流之理。

  李斯向往牵狗绕街巷,做寻常百姓。陆机仍然怀念高雅清朗的文士人生:华亭鹤唳,清商一曲。

  他本来就应该是悠哉在山水间的闲云野鹤,做学问,弹清曲,浓茶伴诗书,薄酒遐笔墨。却偏偏,入了尘世,却摆不平纷扰,食不得金莼。

  陆机一生华文无数。《猛虎行》是代表作,《文赋》更是流芳百世。

  《猛虎行》虽浅显易懂,然对仗华美。流水对,比喻对,平列队,熨帖工整,已经达到珠圆玉润,后世诗文受其影响颇深。

  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低。一“鸣”一“静”,雅韵天成。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不为世俗所容,他找不到知音,空怀满腹才情抱负,得不到君王的认可。是因为,找错了地方。

  陆机的烦恼和悲剧不是生不逢时,也不在于遇人不淑,君昏臣佞。他本来应该是青山绿水中的一只鹤,却偏偏恋慕红尘中的权势富贵,怎奈何,远离了大自然的清爽僻静,便容易水土不服,鹤入鸡笼。

  他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却始终不得要领。

  整驾肃时命,仗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陆机真不懂得,仕途高官,难道真的是凭功名才华吗?尽管他这样听话,皇帝说什么,就听什么;尽管他这样辛苦,打仗途中,饥饿严寒,哪一样苦,都甘愿受之。

  然而,时光一点一滴流逝,转眼间,已经岁暮人老,命运却丝毫没有转机,依然是功名未建。他只好望着高天流云,听风过林梢,无限惆怅怨愤。

  是的,怨愤。他怨君王不喜,又怨胸襟不阔,再怨仕途不易,最后,终于仰天长叹,无可奈何!

  鹤舞红尘兰入室,清魂一缕弃功名,悔之晚矣。

  娇女诗

  最是温柔父女情

  左思(约250~350),家世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二十四友”重要成员之一。西晋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左思移居冀州,直到病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菓下皆生摘。红葩棳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翰墨戢闲按,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荼菽剧,吹嘘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左思的经历,是一部励志剧。他小时候,顽皮异常,不好好学习,并且不爱读书。他父亲怒其不争,就故意在人前挖苦他。小左思听见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所以开始发愤,终于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这个故事就像李白的诗才是因为遇到一个神奇的老婆婆一样,充满了玄幻的味道。

  不过,后来左思利用十年的时间写出了《三都赋》,奠定了文豪的基础,那是肯定的。左思的才华十分了得,他作琴曲: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写诗文,《魏都赋》里“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衍化成“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三都赋》一出,洛阳皆惊。

  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大家看到了好文章,都用纸笔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张供不应求,价格节节攀升,只为抄一份《三都赋》。

  《三都赋》,流传千古,“洛阳纸贵”亦流传千古。

  左思有两个女儿,小女纨素,生得清秀,皮肤白净。梳着刘海儿,露出美玉一样的耳垂。这个女孩儿非常调皮,清晨,看到妈妈化完妆,就蹑手蹑脚走过去,在梳妆台上胡乱翻动。还拿起眉笔,将眉毛画得又粗又黑,像是扫帚扫地留下的痕迹,然后她继续用胭脂将嘴唇也染得通红。

  美丽的小脸蛋这么一画,简直是惨不忍睹,成了大花脸,她还得意地对着父亲笑,以为自己添了多少光彩。

  想想,哪个女孩子小时候,没有偷偷抹过妈妈的口红,穿上高跟鞋一扭一扭地在屋子里臭美?那份天真和憧憬,像极了这女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