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沈从文散文 > 第37章 沅水上游几个县份(2)

第37章 沅水上游几个县份(2)

书籍名:《沈从文散文》    作者:沈从文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二十年来本地绅士半数业已谢世,余下的都渐渐衰老了,子侄辈长大成人,当前问题恐不是毁佛学道,必是如何想法不让子侄辈向西北走。担心的并不是社会革命,倒是家庭革命。家庭一革命,作严父作慈父两不讨好。

  芷江的绅士多是地主,正因为有钱,因此吃喝享乐之外,历来还受两重胁迫,土匪和外来驻防剿匪军,两者的苛索都不容易侍候。近年来一切都不同了,最大的威胁,恐怕是自己家里的子女“自由”。子女在外受教育的多,对于本地是一种转机,对于少数有田产的人,看来却似乎是一种危机。

  广西民政厅厅长邱昌渭先生,是这个地方人。

  芷江大桑和蚕种都相当好,白蜡收成也极可观。又出产好米,西旺山下有一种特别玉腰米,作饭时长到五分。此外桃子和冬菌,在湖南应当首屈一指。可是当地农校、林场,却只能发现些不高不矮的洋槐树、黄金树。稻种改良,蚕桑推广,蜡虫研究,和果木栽培,都不曾作,作来也无良好成绩可言。这就要后来者想办法了。后来者可作的事正多。

  由芷江往晃县,给人的印象是沿公路山头渐低渐小,山上树木转增密蒙。一个初到晃县的人,爱热闹必觉得太不热闹,爱孤僻又必觉得不够孤僻。就地形看来,小小的红色山头一个接连一个,一条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去,山水相互环抱,气象格局小而美,读过历史的必以为传说中的古夜郎国,一定是在这里。对湘西人民生活状况有兴味的人,必立刻就可发现当地妇女远不如沅陵妇女之勤苦耐劳而富于艺术爱好。妇女比例数目少一点,受重视一点,也就懒惰一点。男子呢,与产烟区域的贵州省太接近,并且是贵州烟转口的地方,许多人血里都似乎有了烟毒。一瞥印象是愚、穷、弱。三种气分表现在一般市民的脸上,服饰上,房屋建筑上。

  晃县的市场在龙溪口。公路通车以前,烟贩、油商、木商等客人,收买水银坐庄人,都在龙溪口作生意。地方被称为“小洪江”,由于繁荣的原因和洪江大同小异。地方离老县城约三里,有一段短短公路可通行,公路上且居然还有十多辆人力车点缀,一里两毛,还是求过于供。主顾最多的大约是本地土娼,因为奔跑两处,必需以车代步,不然真不免夜行多露,跋涉为劳。

  烟土既为本地转口货大宗生意,烟帮客人是到处受欢迎的客人,护送烟帮出差军人为最好的差事,特税查缉员在中国公务员中最称尽职。本地多数人的生存意义或生存事实,都和烟膏烟土不可分。因之令人发生疑问,假若禁吸禁运办法实行以后,这地方许多人家许多商务如何维持?

  四月里一个某某部队过路,在河西车站边借了一个民居驻防,开拔后,屋主人去清察房屋,才发现有个兵士模样的男子,被反缚两手,胸脯上戳了三刀,抛在粪坑边死了。部队还是当天开拔的。谁作的事,不知道。被杀的是谁?传说是查缉处兵士。官方对于这类事照例搁下,保留无从追究。过不久,大家一定就忘记这件不愉快事情了。

  另外有个烟贩,由贵阳乘车到达,行李衣箱内藏了一万块钱法币,七千块钱烟土印花,落店后,半夜里突然有人来“检查”。翻了一阵,发现了那个衣箱,打开一看,把那个钱拿跑了。这烟贩不声不响,第二天就包赁一辆汽车回转贵阳。好像一抢便已完事。县知事不知道是谁作的事,烟贩倒似乎知道,只是不说。君子报仇三年,冤有头,债有主,不用官家麻烦。

  两件事都发生在车站近旁,所谓边境,从这两件事情上可知道一二。边境的悲剧或喜剧,常常与烟土有密切关系。

  边境有边境古风,每夜查铺子共计警务人员四位,高举扁方纸糊灯笼,进门问问姓氏,即刻就走了。查铺子的怕“委员”。怕“中央”,怕“军人”,怕许多许多,灯笼高举各家走去为的是尽职。更主要的还是旅客必需将姓名注上循环簿,旅馆用完时好到警局去领,每本缴三毛法币。就市价估计,成本约一毛五分。

  小公务员还保留一种特别权利,在小客栈中开一房间,叫两个条子打麻将取乐,消遣此有涯之生。这种公务员自然也有从外路来到此地,享受这种特别权利的。总之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权利,一种娱乐,不觉得可羞,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见到。

  本地入口货销行最好的是纸烟。许多普通应用药品,到这地方都不容易得到,至于纸烟,无不应有尽有。各种甜咸罐头也买得出。只是无一个书店,可知书籍在这地方并无多大用处。

  经营“最古职业”的娘儿们,多数身子小小的,瘦瘦的,露出睡眠不足营养不足的神气,着短衣大脚裤,并在腰边系一条粉红绸巾,会唱多种小曲也会唱党歌、军歌、抗战歌,因为得应酬当地军警政商各界,必需懂流行的歌曲。世人常说妓女生活很苦,大都会中低级妓女给人的印象的确很苦,每日与生活挣扎,受自然限制,为人事挫折,事事可以看出。这小小边城妓女,与其说是在挣扎生活,不如说是在混生活。生存是无目的。无所为的,正与若干小公务员小市民情形极其相同,同样是混日子,迷迷糊糊混下去,听机会分派哀乐得失,在小小生活范围内转。活时,活下去,死了,完事。“野心”在多数人生活中都不存在,“希望”也不会存在。十分现实,因此带点抽象骗人玩意儿,政府发行的航空奖券和上海商人出卖的百龄机补药,发卖地方相去太远,对于这类人的刺激也无多大意义,刺激不了他们的任何冲动感情。若说这些妇女生活可悲可悯,公务员和小市民同样可悯。这是传说中的古夜郎国,可是到如今来“自大”两字也似乎早已消灭了。

  多数人一眼望去都很老实,这老实另一面即表现“愚”与“惰”。妇人已很少看到胸前有精美扣花围裙,男子雄赳赳担着山兽皮上街找主顾的瑶族人民也不多见,贵州烟帮商人在这里势力特别大,由于烟土全是贵州省运来的,这是烟帮入境的第一站。

  妇人小孩大都患瘰疬,营养不良是一般人普遍现象。

  木材在这里不大值钱,然而处置木材的方式,亦因无知与懒惰,多不得其法,这事从当地各式建筑都可见出。

  湖南境的沅水到此为止,自然景物显得越加美丽,人事无章次处也就到此越加显著。正如造物者为求均衡,有意抑彼扬此,恰到好处。本地见出受对日战事影响,除了上行车辆加大,乘车人骤增成千上万,市面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常活跃,到处有新房子在兴建,此外直接使本地人受拘束,在改造,起变化的,是壮丁训练。每早上六点钟左右,汽车西站旁大坪里就有个老妇人鸣锣聚众,告大家应当起床。于是来了一个着军服的年青人,精神饱满,夹了三四个薄薄本子(唱歌的抄本),吹哨集合。各处人家于是走出二十来个大小不等制服不齐的候补壮丁,在坪里集合点名,经过短短训话后即上操,唱歌。大约训练工作还不多久,因此唱歌得一句一句教。教者十分吃力,学者对于歌中意义也不易懂。而且所有歌曲都是那些城里知识分子编的,实在不大好听,调子也古怪难于记忆,对于乡下人真是一种拗口“训练”。若稍稍客观一点,能把调子编成沅水流域弄船摇橹人打呼号的声音,或保靖花灯戏调子,或麻阳春官唱的农事节令的歌词腔调,一定好听得多易学得多了。可是这个指导训练工作人员,在本地却是唯一见出有生气有朝气的青年。地方一切会在他们努力下慢慢改变过来的。青年之觉醒是必然的。

  十五年前在沅水上游称一霸,由教学先生而变为土匪,由大王而变为军人,由司令而咔嚓一刀……外县人来到晃县,提出这个人的名字时,如今尚可以听到许多故事。这人名姚继虞,就是晃县人。十年前又有个北京农科大学毕业生,为人热情而正直,身个子小小的,同学中叫他“毛胡子”。大革命时回到故乡作农会主席、党务特派员。领导两万武装农民到芷江县人城示威,清党时死于芷江南城城门前。这人名唐伯赓,也是晃县人。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末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