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生命的舞蹈 > 第15章 人间的“蓬莱仙阁”

第15章 人间的“蓬莱仙阁”

书籍名:《生命的舞蹈》    作者:林丹环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万寿山的背面则苍林密茂,碧流环绕,与前山风趣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杰作。

  造园的艺术在中国很早就得到发展。传说周文王有他的灵囿,内有灵台和灵沼。园内有麋鹿和白鹤,池内有鱼。从秦始皇嬴政以来,历代帝王都为自己的享乐修筑了园林。汉武帝刘彻的太液池有“蓬莱三岛”、“仙山楼阁“、柏梁台、金人捧露盘等求神仙的园林建筑和装饰雕刻。宋徽宗赵佶把垦岳万寿山和金明池修得穷极奢侈,是导致亡国的原因之一。今天北京城内的北海、中海和南海,是在12世纪(金)开始经营,经过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增修和改建而留存下来的。无疑地它继承了汉代“仙山楼阁”的传统,今天北海琼华岛上还有一个“金人捧露盘”的铜像就可证明这点。北海的艺术效果是明朗、活泼,是令人愉快的。

  著名的圆明园已在1860年(清咸丰时)被英、法侵略者所焚毁了。封建帝王营建园苑的最后一个例子就是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颐和园也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园子。由于天然湖泊和山势的秀美,从元朝起,统治阶级就开始经营和享受它了。今天颐和园的面貌是清乾隆时代所形成,而在那拉氏(西太后)朝代所重建和重修的。

  颐和园以西山麓下的天然山水——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在布局上以万寿山为主体,以昆明湖为衬托。从浏览的观点来说,则主要的是身在万寿山,面对昆明湖的辽阔水面;但泛舟游湖的时候则以万寿山为主要景色。这个园子是专为封建帝王游乐享受的,因此在格调上,一方面要求有山林的自然野趣,但同时还要保持着气象的庄严。这样的要求是苛刻的,但是并没有难倒了智慧的匠师们。

  那拉氏重修以后的颐和园的主要入口在万寿山之东,在这里是一组以仁寿殿为主的庄严的殿堂,暂时阻挡着湖山景色。仁寿殿之西一组——乐寿堂,则一面临湖,风格不似仁殿那样严肃。

  过了这两组就豁然开朗,湖山尽在眼界中了。由这里,长廊一道沿湖向西行,山坡上参差错落地布置着许多建筑组群。突然间,一个比较开阔的“广场”出现在眼前,一群红墙黄瓦的大组群,依据一条轴线,由湖岸一直到山尖,结束在一座八角形的高阁上。这就是排云殿、佛香阁的组群,即到达万寿山西麓。由长廊断续向西,再经过一些衬托的组群,即到达万寿山西麓。

  由长廊一带或万寿山上都可了望湖面,因此湖面的对景是极重要的。设计者布置了涵远楼(龙王庙)一组在湖面南部的岛上,又用十七孔白石桥与东岸衔接,而在西面布置了模仿杭州西湖苏堤的长堤,堤上突然拱起成半圆形的玉带桥。这些点缀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远景,丰富了一望无际的湖面和更远处的广大平原。这样的布置是十分巧妙的。

  由湖上或龙王庙北望对岸,则见白石护岸栏杆之上,一带纤秀的长廊,后面是万寿山、排云殿和佛香阁居中,左右许多组群衬托,左右均衡而不是机械地对称。这整座山和它的建筑群,则巧妙地与玉泉山和西山的景色组成一片,正是中国园林布置中“借景”的绝好样本。

  万寿山的背面则苍林密茂,碧流环绕,与前山风趣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杰作。

  心香一瓣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宗旨和追求的境界。颐和园的建造设计,体现的正是中华园林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拥有如此巧妙的艺术构思,颐和园被称为人间的“蓬莱仙阁”,实不为过。而能将这些艺术构思物化出来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是更加智慧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