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想想1402 > 读书与生活状态

读书与生活状态

书籍名:《想想1402》    作者:简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今没有人愿意说自己不读书,每个人似乎都在找寻能不断充实自我的途径。厌恶无所事事是我们每个人普遍的心态。因为私有化和资本主义西方中心论,人们把自己视为勤勉的劳动者,这既是新教伦理,也是异化的开端。所以,每个人特别是青年都在读书,并且最普遍的现状是以此标榜。每次对他人说我的专业的时候,他们马上会想到'文学'作品、电影和数不清的好看女生。这或许是在他们的经验世界中不存在的场景罢了。曾有同学问我,你平时看什么书?我回答,看得很杂。他继续问,那你看得最多的书是什么?我说,当代小说吧。他脸上的厌倦之气骤现,你怎么还看郭敬明他们呢?在他们的经验世界中,对读书的认识只停留在自己所能了解的区域,谈文学就会想到青春文学写手,谈经济便会想到郎咸平,谈历史便会想到袁腾飞,谈民主便会想到一大批的华人作家。可是,现状便是经验世界再为狭小局促也永远不会阻拦你获得世俗成功。被南方媒体吹捧的韩寒杂文《论革命》,观念却停留滞后了许多年。革命是暴力的,民众是愚昧的,领袖是糊弄民众的,这样的观点恐怕还是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民主的细节》的影响吧。'我们就是要先假设人民是傻的,在任何社会变革中,首先就不能发动人民。发动人民就会失控,就会产生领袖欲望',这也莫强于《乌合之众》《群氓的时代》之流了。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提到的有机知识分子,韩寒恐怕闻所未闻。可是,韩寒也说自己爱读书,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钱有数千元。但是,他接下来说,我们可以不看学术经典,但是要看时事杂志...更要行万里路。这样的观点却也迎合了无数的青年,学术著作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读过书,还是像柴静、刘瑜、龙应台这样的高端作家能体现自身的阅读品味。从《送你一颗子弹》到《大江大海1949》,从《看见》到《中国人在梁庄》,这样的书永远被绝大多数的阅读者消费,从人文关怀到自由民主,从时事政治到历史沧桑,涵盖的范围已经足够大多数人享用了,读了这些书,每个人都可以喊几句民主政治,每个人都可以抨击一下当前执政党,和1968年法国的那群喊着'要革命,更要做爱'的年轻人相比,思想却又极为虚伪与脆弱。







现在,陷入科技思想都繁荣到驳杂的社会的年轻人却远远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反抗成为毫无创新毫无意义的产业链上的产业工人的农民,他们可以欣然接受自己成为信息垃圾的接受者的事实,永远被他人左右着,这是不是另一种悲哀?甘阳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写道,永远不要和比自己境界低下的人争论。当我初次看到之时,振奋良久,后来却对自己反思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论断无疑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不愿意和比自己境界低下的人争论,可是抱有这样想法的人本身境界就不高明,况且,在如今,我们能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境界高低呢?戴着代达罗斯的翅膀的年轻人他们至少有着尝试与追求,之于我这样的眼高手低的人,一定有着更广大的支持。







美学意识是一种并非可以轻易获得的东西,所以普遍的读书状态是直接忽略,还有的便是装饰了。这也不能苛责读者,文学塑造人格,制造问题,但是却并不能解决问题。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提到的解决人与天堂神性相隔的问题的办法,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文艺心'?而这样的群体是不是能从庸常的书中窥探到自己的影子并能顾影一番?金克木在《书读完了》里写道:'人的眼界越来越小,同时也越来越大,人类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了解也像对生物遗传一样大非昔比了。'那如何解决现在这么多的书呢?所谓的'三冬文史足矣',古人诚不我欺。'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籍也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所以,如金克木所说,先秦诸子的儒墨道法阴阳,是读后来古书的基础。朱自清、叶圣陶曾写万言文章给青少年介绍读书方法,现在,对青少年读书影响最深的却是博客微博,如同故事会一般,切入点肤浅,表达方式犀利。







现在,交流区域越来越小,想法便也只能诉诸于笔端,可是面对他人的想法,更多的人是不会当回事的。信息渠道广阔,塑造了一批批的青年思想家,他们连批判你的时间都没有,怎么会有时间来观照他人的内心呢?王夫之曾讲过,弥漫明代的戾气主要是因为'竞'和'争',首先便是因为在此相激的时代风气,同时也在于'争'之不已的士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当时是多么的相似。在明代不惜以极刑来对待士人,而一个太监刘瑾便能让数百士人下跪挨鞭笞。在士人内部,每个人都戾气满怀,待人处事乖戾。现在,读书人内部为了职称或利益而挖空心思,不断自我阉割,彼此之间丧失尊重;而读书人这个群体,也得不到最大的价值实现。文人相轻,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