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五胡烽火录 > 第135章 将门虎子(下)

第135章 将门虎子(下)

书籍名:《五胡烽火录》    作者:赤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杨清当然有这个能力。
  别人不知。高翼却知道:弘农杨震第五子杨奉后裔发展而来的杨氏家族,才使正版的杨家将。在后世,电视上“杨家将”正热播时,有好事者说出了“杨家将”的真正来历。
  真正的杨家将,其始祖正是杨结,就是这位杨清的儿子。他曾担任燕国慕容氏的中山相,杨结的儿子杨珍仕于北魏拓跋氏,任上谷太守。杨珍子杨真,历任河内、清河太守。杨真子杨懿,任太平人守。杨懿子杨播、杨椿、杨颖、杨顺、杨津,孙杨侃、杨昱、杨遁、杨逸、杨谧、杨愔等祖孙儿代,分别在胡人朝中担任要职。
  杨氏家族在杨结之后,通过反复投靠胡人新政权,用300年的时间,在纷乱的北方,逐渐成了家族式的军功集团,成为胡人屠杀汉人的一把利器,胡人将他们的家族军称之为“杨家将”,这是“杨家将”首次出现在史籍上。
  到了隋唐时代,杨家将已成为北方胡人政权的“12上柱国”之一。杨氏家族更建立了隋朝政权,而后,“12上柱国”的李氏家族建立了唐朝。而那时,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就是杨素。
  杨结及其后人组成的军功集团被称作“杨家将”,有史籍可查。而宋代那个“杨家将”的称呼,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属于盗版一类的东东。
  明白了杨清的身份,当然会理解高翼为什么确信杨清能带着数万百姓,走过这赤地千里的冀州平原。
  能教导出杨结这样的儿子,其后代甚至建立了一个朝代,对于这样的小事,杨清怎不能胜任?
  秋七月,大胜而归的石闵返回邺城。
  石闵出征前,石遵为了得到他的全力支持,曾许诺将胜利后立石闵为太子,但石闵回军后,另一件大事让石遵彻底改变了主意。
  此前,石遵杀掉幼帝石世自立为帝之举刺激了石赵镇守关中的石苞的野心,石苞计划偷袭邺城。但关中豪杰认为石苞智小谋大,必然失败。为谋自保,他们向晋投诚。于是晋梁州刺史司马勋于九月兵进骆谷,在长安二百里外的悬钩扎营,并遣部将刘焕攻长安,杀赵京兆太守,又攻克贺城。关中豪杰趁机起兵,石苞只得放弃偷袭邺城的计划,派兵抵御司马勋的进攻。
  石遵得到消息,趁机派遣王朗率骑兵两万进驻关中。石苞以为石遵不知道他的计划,坦然进入“援兵”的营中,被王朗擒获。
  此后,司马勋由于兵少,加上桓温屯兵安陆,意存观望,无兵接应的司马勋只得撤退回梁州。如此一来,晋朝北伐的成果尽失。
  石苞被送入邺城后,石遵觉得天下已定,反抗者全被他镇压——实际上,关东群豪仍在割据,青州大乱,幽州被占,石赵的政令已出不了邺城。但狂妄的石遵认为,天下已定,是时候收拾功高震主的石闵了。
  于是,他不再提立石闵为太子的话题,反而借赏功之际,压制石闵的部卒,扶持自己的支持者。石遵赏罚不公导致石闵的部从更加愤恨,于是,石赵国都内开始酝酿另一次政变。
  与此同时,驻扎在淮河的褚裒终于才思枯竭,他决定不做诗了,要打仗。于是他带部将王龛、李迈兵进彭城,准备接应那些响应他北伐的汉民。
  六月底,代陂,褚裒主力大军遭遇石遵的大司马李农带领的两万骑兵。
  李农,这是当时在北方赫赫有名的汉将,他率领的也是一支汉军,被称为“乞活军”。
  乞活军的前身是流民团体,搁现在,可以将之称为“丐军”,或者“农民义军”。当年黄河大旱,河南河内的百姓流离失所,便聚集起来到冀州乞讨,后来晋朝安置他们在青冀平原耕田。它的组织架构以及乞讨方式,沿革成了后来的所谓“丐帮”。
  东晋南迁后,乞活军曾与胡人政权苦苦战斗,而石闵的父亲就是乞活军地两一个领袖。但后来,乞活军投奔了胡人,从此,这个“丐帮”的原形,正宗的“农民义军”便成为镇压汉民反抗最凶恶的军队。
  “这是一场汉人屠杀汉人的战斗,与胡人没有半点关系”,距代陂不远处,高翼举着望远镜观察着两军相战,嘴里喃喃自语。
  “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背叛民族的绝对理由”,高翼边观察边咒骂:“乞活军,无论那些史学家怎样为它的投敌开脱,也掩饰不了它刀上沾满的同胞血肉,而且,这一切出自它自觉自愿。瞧瞧,它屠杀起自己的同胞,是多么的热血沸腾,多么顽强。”
  如果说李农降胡有苦衷的话,那么秦桧也是有苦衷的,汪精卫也是有苦衷的……如此上朔,历代汉奸投降都是有苦衷的。
  有了苦衷便可以如此热烈地杀戮自己的同胞嘛?
  陂,在这里念“塘”,是“塘”字的古体字。《说文解字》里曾解释:“卂陂塘字,古皆作唐”。至唐代时,因避国号“唐”开始加土旁,此后“塘”字便专指池塘;“陂”字发音变为“bei”,指大大小小一连串不平整的水洼地。
  而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那个“陂”字,当时还在念“塘”。因此晋代的代陂,正确的读法应该念“代塘”。它在彭城之北,恰好是后世的微山湖最南段、现在的晋代微山大沼泽区域。
  这是一场遭遇战,所有的战斗都是围绕着一连串水塘发生。因为地势限制,晋朝的大军无法展开,而李农的乞活军倚仗骑兵的快捷,穿插于各个水洼地之间,形成局部优势,带着旺盛的攻击欲,摧毁着晋朝步兵那微弱的抵抗。而高翼一行则躲在水塘不远处一片疏林中,观察整个战场的情形。
  高翼自信都南下后,在茌平附近渡过黄河,游览了著名的巨野泽,也就是后来的梁山水泊后,掉头前往微山湖地区,准备看看古代微山湖风光。可惜到了那里才发现,当时还没有微山湖存在。
  高翼站在厚实的泥土地上,仰望着不远处的微山发了半天愣,这才隐约记得,好像是黄河夺淮入海后,才淹没微山形成微山湖的。而黄河的下一次决口应该在唐代(此处高翼记忆有误,微山湖就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黄河决口)。
  汉代对黄河治理之后,令黄河有个900余年的平静期,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胡人南下,以种草代替汉民对黄河流域的过度开发,才让黄河有了这样的平静期。这一实例让国家后来推出“退耕还林”的政策,以养护黄河。
  没见到古代微山湖,高翼怅怅地叹了口气,念叨了几句“沧海桑田”之类的话,便继续南下到了彭城附近,正撞上了这场决定北伐命运的大战。
  不远处,晋军校尉李迈刚刚战死,晋军大将王龛正在竭力集结军队,稳固防线。然而,正当此时,晋军中军的“褚”字大旗开始缓缓后移,它带着强大的加速度,移动得越来越快,眨眼之间,“褚”字大旗消失在战场上。
  高翼看得目瞪口呆。
  褚国丈竟然逃了?他不做诗了,也不挥斥方遒了,也不书生意气了。
  夕阳无限好,褚裒跑路了。
  该用什么诗词格律来形容这位当世大名士?该用什么诗词格律来形容这场战斗?
  “混蛋混蛋混蛋”,高翼一连串地咒骂:“五万大军仅阵亡了千余人,主帅就要跑路,战争,能是一场诗歌唱酬吗?”
  历史不会记住这个教训,自褚裒之后,尚有无数的书生前赴后继的指挥千军万马,把战争当做诗歌大会来挥斥方遒。
  历史不会管高翼这个旁观者,但李农会。高翼看的正满腹郁闷,宇文虎高声提醒:“王,有队骑兵正朝这里奔来。侍卫,准备战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