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谁都能读懂的智慧禅故事 > 第11章 时刻准备着,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奋斗

第11章 时刻准备着,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奋斗

书籍名:《谁都能读懂的智慧禅故事》    作者:喆帆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智从国外游学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见为他传经授业解惑的恩师佛光。他在法堂里找到正在诵经的佛光。师徒俩多年未见,甚是想念,一碰头就来了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接着佛光禅师拉着“海龟”徒弟的手坐在自己身边,听他讲述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大智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佛光禅师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露出宽慰的笑容。最后,大智终于说累了,反问佛光禅师:“老师,我都离开二十多年了,您老过得还好吗?你知道吗,我在外边最挂念的就是您了,您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大智眼中闪着泪花。佛光禅师笑道:“我过得非常好,每天都在讲学、诵经、说法,在无边的法海里遨游着,这世间还

  有比这更加充实快乐的生活吗?”

  “老师,务必要多多休息啊!”大智关切地说。

  佛光禅师听大智碎碎念了一个晚上,还真有点扛不住了,打了个呵欠,说道:“你且先去休息吧,来日方长,以后我们再慢慢聊。”

  第二天一大早,大智还在梦中,就隐约听到佛光禅师的房中传来了阵阵的木鱼声。他不好意思再赖床了,急忙爬起来跑到禅师的房里听他讲说佛法。佛光禅师一整日都没有空闲,不是对前来礼佛的人悉心说教,就是给一些有着心灵困惑的信徒回信,回到禅堂还要批阅学僧的思想汇报,忙得几乎连饭都顾不上吃。好不容易佛光禅师和一个弟子刚进行完心与心的交流,抽空喝口水的时候,大智便上前问道:“师父,二十年了,您始终这般忙碌地生活吗?”佛光禅师感慨地说:“是啊,都二十年了,还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为什么没见您老呢?”大智看着禅师容光焕发的面容,感觉比自己还要年轻,觉得非常奇怪。如果佛光大师是个女人,他一定会觉得那是天山童姥在世。

  大师神秘一笑,“那是因为我没有时间老啊!”

  大智恍然大悟,其实年轻和老不仅仅是在年龄,更重要的是在于心态。如果每天都在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忙碌,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十分充实。人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给自己制定需要完成的目标,每天都要做一些对自己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这样,生活才会总是新鲜而充实的。

  唐代有位著名的禅师名叫百丈,百丈禅师的长相可不像他的名字那么威武,他是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可是他对自己和弟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寺庙里,有一套非常苛刻的清规,就是他创立的,因此,人们也把这套规矩叫做“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里有一条是针对农禅生活的,叫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听就知道,就和毛主席倡导我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个道理,只不过百丈禅师更狠一点,不劳动就不能吃饭,如果这条规矩在今天普及的话,不晓得有多少人会饿死了。这条规则在实行的时候其实遭到了很大的阻力,佛教讲求清净无欲,可是百丈禅师却想要和尚们都去进行农业大生产,因此,他被很多人批评为不务正业。百丈禅师为了让这项政策能切实贯彻下去,每日除了必须修行的功课外,他都在农田里辛勤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和尚们吃的每一粒米里都凝结了他无私的汗水。大家看着有身份的百丈禅师如此卖力地致力于寺庙的农业事业,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观,就跟着他一起劳作。

  眼看百丈禅师的年纪越来越大,可他依然每天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坚持自己自耕自食的人生理想。弟子们不忍心看着年迈的禅师再做这样粗重的体力活了,就劝他说:“师父,您的年事已高,就不要再随众劳动了,把手头上的活都交给弟子们吧。”禅师听了十分生气,“如果一个人活着却不劳动,和废人有什么分别?不要阻拦我,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耕地种菜中!”

  弟子看自己的劝阻不起作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禅师种地用的锄头、扁担都藏起来了。百丈禅师十分无奈,便开始绝食抗议。弟子们焦急地劝说道:“师父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您这是何必呢?”

  禅师回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什么都没干,没脸吃饭!”弟子们听了纷纷叹气,也知道禅师的脾气倔得像牛一样,只好作罢,把生产工具都还给了他。第二天一大早,百丈禅师便迎着初升的朝阳上田地里给庄稼除草去了。

  故事里的教育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对于如今的人来说,这可能已经是一种苛求,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可能从小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别说不知生活的疾苦,甚至连最简单的劳动都从不参与。一日作,一日食,无论是劳动还是学习,都是创造的过程,只有当孩子真正开始动手去做、去实行、去创新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也才能体会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那份价值,就像是歌中唱的那样:“只有劳动最呀最光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