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 第7章 王勃

第7章 王勃

书籍名:《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王勃(650—676)

  字号: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作品风格: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个人简介: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祖父是隋朝时学者王通,叔祖是唐朝诗人王绩。自幼聪颖,好写作诗赋,被当时人称为神童。高宗乾封元年(666)科试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当年,又被沛王李贤征招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为作《檄英王鸡》,被高宗逐出王府。总章二年(669),王勃离开长安,游历蜀地。咸亨三年(672)王勃返回长安,第二年,王勃做了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参军。不久,王勃因罪被判死刑,后又遇大赦得免一死。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在途径洪州时,遇到滕王阁大宴,并在那里写出了《滕王阁序》这一名篇。第二年在去交趾渡海时,不幸溺水而亡,年仅二十七岁。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著述很多,曾撰有《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等,但都已佚失。现存有《王子安集》,收录有诗、赋、文、序等,诗文多为五律。王勃主张文学实用,他一改上官仪绮丽的诗作风格,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扭转当时诗文绮靡风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①,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②,山山黄叶飞。

  【注】

  ①悲:怀想。

  ②高风:指秋风。

  山中

  【赏析】

  这是一首旅愁的诗,大约作于诗人被废斥后,游历蜀地这个时期。内容充满了思念家乡之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意思是,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诗人在这有万里之遥的他乡一直思念着家乡。这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作者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悲”和“念”则是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一联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这是诗人在山中望见的秋景,秋季里的秋风萧瑟、山山的黄叶飘零。这些景物描写,既是景物的实际描写,同时也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更增添了诗人思乡的愁绪。结尾这两句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而王勃还有一首和这首极为相似的描写游子思乡的诗,《羁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只不过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季时羁旅愁思。

  后人点评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寄兴高远,情景具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

  无为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

  【注】

  ①杜少府:杜是人的姓名,少府是官职名,为唐朝的县尉。蜀川:指今四川崇州,又有作“蜀州”,但据《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蜀州,“垂拱年析益州置”。而垂拱二年时,王勃已经去世十年了,所以,应为“蜀川”正确。

  ②城阙:指长安城。三秦:古时为秦国,秦国灭亡后,项羽把这里分为塞、翟、雍三部分,分给秦国三个降将,所以称为“三秦”。这里泛指长安城附近地区。

  ③五津:指四川岷江古时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五个著名的渡口。这里用五津代指四川。

  ④宦游:在外做官。

  ⑤比邻:邻里,乡里。

  ⑥歧路:告别、即将分离的地方。古人送行,常常在大道的岔口处分手,告别的地方被称为歧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作品。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第一句“城阙辅三秦”指的是三秦之地保护着长安城。点出了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意思是在遥望烟云缭绕、辽阔无边际的蜀地。这指出了友人杜少府即将去的地方。本来两个毫无关系的地方,因为送别联系在了一起。诗文开头没有提离别,但是,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描绘,自然流露出了诗人对朋友远去他乡的不舍和伤别之情。开头这一联给我们展现了壮阔的境界,这样的意境和一般诗文的表现伤感离别意境的诗句有所不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时的情谊如何?然后诗人顺着这句诗开始抒发离别的伤感,但是,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一句“同是宦游人”从侧面表达这种不舍,诗人抑制住了内心的感伤,转笔说不必太伤感了,我们都是在外漂泊任职的官员,离别是寻常的事情。以此自慰。

  接下来,诗人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个感情基调变得爽朗、豪迈。即使是相隔很远我们还是知己,即使在天涯海角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还像邻居一样亲近。那么,长安到蜀地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充分表现出了诗人豁达和大气,不拘泥于儿女情长,其中壮阔的气势、爽快的声音,让人读来开阔明朗。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小儿女那样泪流哭泣。这一联总结是第三联的结果。既是对朋友杜少府的娓娓叮咛,也是自己心迹的告白。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离别诗,离别诗有惜别和壮别之分,而以惜别居多,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一改离别诗惯有的酸楚、伤感,而是用质朴自然的感情,奔放横溢言辞,把离别写得很真挚、旷达,让人耳目一新,属于壮别,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和这首诗一样是壮别诗。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经典名句。

  后人点评

  《批点唐音》云:读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滕王阁诗①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②,佩玉鸣鸾罢歌舞③。

  画栋朝飞南浦云④,珠帘暮卷西山雨⑤。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⑥,槛外长江空自流⑦!

  【注】

  ①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②江:指赣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佩玉鸣鸾:指贵族身上佩戴的玉和贵族车子的马勒上挂的铃铛。

  ④画栋:指滕王阁中雕画的栋梁。南浦:指送别的地方。

  ⑤西山:山名,在今章江门外三十里。

  ⑥帝子:指滕王。

  ⑦槛:栏杆。

  滕王阁

  【赏析】

  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南下,前往南海交趾看望父亲,在途径洪州(今江西南昌)时,恰遇洪州都督在滕王阁的宴会,于是在滕王阁宴中作《滕王阁序》,而《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

  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描述了滕王阁挺立在赣江边上,和江中的小洲相对,衬托了滕王阁建筑的雄伟壮观。

  第二句“珮玉鸣鸾罢歌舞”,遥想当年歌舞结束后,贵族们离开的场面,他们身上佩戴的玉和车上的銮铃不断地叮当作响一片热闹繁华。由宴会后的盛况能让我们联想到当时宴会上的情景又是多么的热闹。盛会之后,滕王阁又变得安静了。

  接着“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描写的是滕王阁的静景。“画栋”周围缭绕着朝云,“珠帘”卷着西山的暮雨,美妙地展现了建筑的华美和自然的美丽,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所以,韩愈曾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忘吾忧。”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描绘的是白云的影子映在潭水上,影影焯焯,悠闲自在。就在人们陶醉在诗人烘托出来的悠闲恬静氛围中时,诗人惊起一笔,“物换星移几度秋”景物在不断地转换,日月星辰在不停地移动,不知不觉中几个春秋已经流逝。表明了时间如白驹过隙,过的飞快。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两句既承接了上句时空久远的意思,又和首句相照应,发出当年建造滕王阁的滕王哪里去了一问,其实当时,滕王元婴因为奢侈无度,已经被贬到滁州去了,滕王已经无法享受到阁楼中的舞乐了,现在只剩下栏杆外的江水依然在滚滚流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抒发了荣华富贵,过眼烟云,难以长久,而只有宇宙永恒的人生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一句的意境可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相媲美。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整首诗写得苍劲有力,用词含蓄凝练。同时最后用一个对偶句,一开一合结束全篇,而一般对偶句都是并列用在诗的中段的,而王勃能灵活地运用到结尾,并且用得自然不突兀。由此可见,王勃文学功底之深,文学运用之娴熟。

  后人点评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