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 第11章 沈佺期

第11章 沈佺期

书籍名:《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沈佺期(约656—714)

  字号:字云卿

  籍贯: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

  作品风格:诗风沉郁,感情真挚

  个人简历:唐初著名诗人,少时博览群书,曾游历西南。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后又历任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因贪污被弹劾。武则天称帝后,沈佺期攀附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其幕僚被流放岭南,沈佺期也被流放灌州。中宗时被召回,任起居郎,官至中书舍人。

  他的诗文多为宫廷应制之作,内容浮华空洞,而在流放期间写作了许多好的诗篇,诗风一改以前的富丽,诗文凄楚,真挚感人。他和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沈宋两人总结了六朝以来的诗律成果,促使了唐代五七言律体的成熟。

  独不见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②,海燕双栖玳瑁梁③。

  九月寒砧催木叶④,十年征戍忆辽阳⑤。

  白狼河北音书断⑥,丹凤城南秋夜长⑦。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⑧!

  【注】

  ①独不见:古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所以这类题目的诗文内容多写不能相见的痛苦之情。

  ②郁金堂: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其中“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描绘了卢家妇莫愁的居室,后以“郁金堂”或“郁金屋”称女子芬芳的居室。

  ③玳瑁:是一种海龟。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这里极言梁的精美。

  ④砧:捶、砸东西时垫在地下的器具,这里指的是捣衣用的垫石。

  ⑤辽阳:指今辽宁大辽以东地区,唐时置辽州,是东北边防要地。

  ⑥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

  ⑦丹凤城:借指长安。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鸟,凤鸟落在秦都咸阳,因此称咸阳为凤城,后来人们往往用丹凤城代指京城。

  ⑧流黄: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这里指流黄做的帷帐。

  独不见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作品。借用乐府“独不见”古题,描述一位长安少妇思念征战十年还未归来的丈夫,表达她内心的愁苦情绪。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首联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夸张地描绘出了少妇闺房的华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少妇的闺房用郁金香涂饰,顶梁用玳瑁壳装饰。这么芳香而美丽的屋子,连海燕都飞到梁上来栖息。这里的“双栖”二字,暗用比兴,少妇看到梁上海燕都能双宿双飞,浓情蜜意,内心不免感慨万千。

  此时,“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少妇又听到窗外九月西风掉落叶的声音和传来的捣衣时敲击砧石的声音。在这个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洗冬季御寒穿的衣服。而如果家里有在外地游子或征夫,就要更抓紧干了。这更加让少妇内心愁思。其中,“寒砧催木叶”这一句,诗人将主宾倒置,明明是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却反过来说声声砧声催落叶。很是巧妙,这也很生动地形容了砧声不断,大家都很忙碌。这声声催人的捣衣的声音反衬了她内心无限的空虚和寂寞。丈夫戍边辽阳已经十年没有回来了,她也整整思念了十年之久。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意思是“白狼河北”指的是戍守的边地。丈夫戍边已经十年,音信全无。长安城里的少妇在这秋夜里只能苦苦地想,丈夫现在是生是死?他吃得饱穿得暖吗?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呢?……漫漫长夜,让她辗转难眠。一个“音书断”使她现在不敢想丈夫的情况,很害怕会有什么噩耗传来。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两句一改之前诗文客观地描述,而是直接是女主人的独白。寒砧声声不断,秋叶瑟瑟,本来卢家少妇就无法入眠,而偏偏天上月亮过来凑热闹,用月光把流黄帏帐照得白晃晃的,这不是更让人内心愁绪万千。这里少妇内心烦闷,并迁怒于明月,这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少妇内心苦闷、不知所措而烦恼。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海燕双栖”反衬了“卢家少妇”的孤独,同时,诗人选用了“寒砧”、“木叶”、“明月”这些景物来烘托“十年征戍”和“音书断”这些添人愁绪的征人信息。使景物和人物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更增添了愁绪气氛。最后“含愁独不见”在“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使得整首诗情景交融,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诗从多方面多角度抒写了女主人公虽居住在华丽居所,却心系万里之外的内心愁苦之情。该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仍能看到齐梁后绮靡的文风残余,但读起来流畅自然、节奏畅快,因此这首诗被称为“初唐七律之冠”,历来评价很高。

  后人点评:

  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杂诗三首(其三)①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②,频年不解兵③。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④。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⑤。

  【注】

  ①杂诗:这类诗的内容多为抒发个人感情作品,是诗人随时随地,即兴而发的感想或琐事的记录,不定题目。可以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为组诗名。《文选》有“杂诗”这一类别。

  ②黄龙戍:即黄龙冈,是唐初时东北边地要塞,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

  ③解兵:停战。

  ④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⑤龙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儿鄂尔浑河西。汉武帝时,大将卫青曾在龙城,斩获七百首级。从六朝以后文人说道边事都用龙城代指。这里指敌人要地。

  杂诗三首(其三)

  【赏析】

  这是沈佺期的名作之一。诗人共写有《杂诗》三首,都描写的是闺中怨情,流露出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不仅写出了诗人怨恨征战的心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希望军队早日结束战争,胜利归来的感情。该诗是这三首中艺术特色鲜明,思想较积极的一首。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描写的是边地战况,交待了诗文的背景。意思是,我听说戍守黄龙冈的军队,年年不休战。流露出了诗人厌战情绪。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接着诗人写到了诗文的主角—一对夫妇,两人分隔两地,相互思念。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分隔两地的征夫思妇对月相思,妇人看那轮曾经和丈夫一起观赏的月亮,已经不如曾经那般美丽和明亮,曾经的明月已经随着丈夫去了战场,营中人看到曾经和妻子一同观赏的月亮仿佛满含深情地照耀着他。这里诗人借月抒情,一轮明月见证了他们夫妇曾经在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也记录了他们现在两地相思的浓浓深情。

  紧接着,诗人意犹未尽,用“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个工巧的对偶句委婉含蓄地进一步抒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昨天和丈夫依依惜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天只能独自度过春天这大好时光。诗中用“春”而“今”,“夜”而“昨”,生动地写出了思妇和征夫之间的缠绵思恋之情,“今春意”和“昨夜情”互文对举,表明了两人日日夜夜的思念伤怀。诗中那份思恋的感情更为深切了。前面诗中写到“频年”、“长在”,可知“今春”、“昨夜”只是举的一个例子。在“频年不解兵”的年代里,长期分隔的夫妇何止他们一对呢。

  两人的离别是痛苦的,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是战争,正是因为长年不停歇的战争造成了他们相见这样困难,所以在最后他们问道“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表达了对停战的渴望。“将”这里读作“jiàng”统率带领的意思。这里的“旗鼓”指代的是军队,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哪位将领能够带领军队,一举攻破敌军,使战争早日结束,将士们早日和家人团聚呢。通过之前的抒怀表达夫妇之间那种深刻的怀恋,然后自然生发希望军队早日取胜的心愿,这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构思新颖,尤其是第二联和第三联,“情”和“意”彼此联系在一起,由情生意,由意足情,两者婉转缠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显局促,转合得非常自然,这点非常可贵。同时一二联,一气贯通,语势和缓;第三联的两个短句,气势促迫;最后一联采用散行的句子,使整首诗的语气又恢复和缓,节奏和谐,并且最后一个问句,让人产生无限希望和遐想,意味深长,言尽而意远。

  后人点评

  清人王夫之:五六分承,三四顺下,得之康乐,何开阖承转之有?结语甚平,故或谓之懈,然宁懈勿淫。初唐人家法不紊,乃以持数百年之穷。(《唐诗评选》卷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