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 第21章 孟浩然(3)

第21章 孟浩然(3)

书籍名:《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但是,由“鸣琴”牵引出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谈谈哀伤,使平静的心情,掀起了一层涟漪。这里诗人引用了“知音”这个典故,据《吕氏春秋?本味》中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楚人钟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这是一句过渡性的一句,诗人由美景写到自己的休闲安适,由此想到弹琴,而由弹琴无知音,而自然转到了下边诗人对旧友的思念。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因此感念起诗人的旧友,诗人此时是多希望有朋友在身边,弹琴吟诵,共享良宵啊,可朋友没有在身边,所以诗人自然心中惆怅,这种怀念朋友的心情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一直带入梦乡,竟然在梦中见到朋友了。该诗以梦结束,意韵深远,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没有深刻厚重的主题,只是诗人在休闲时因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安适心情,之后又感慨了一下没有知音。但是诗人却能在看似平常的景物中捕捉到诗意,将笔下的景色和心情写得细腻传神,趣味盎然。整首诗自然如行云流水,层次清晰明朗,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

  后人点评

  《唐诗别裁》沈德潜:“一时叹为清绝”。

  与诸子登岘山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②。

  水落鱼梁浅③,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⑤,读罢泪沾襟。

  【注】

  ①岘(xiàn)山: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②复登临:对羊祜常登岘山而说的。登临:登山观看。

  ③鱼梁:鱼梁州,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渡口,此地曾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

  ④梦泽:古泽名,在长江南,湖南北部一带低洼水泽地区。

  ⑤羊公碑:晋人羊祜之碑。羊祜,是晋南朝人,晋武帝时,镇守襄阳,身不披甲,和吴陆逊对抗。

  与诸子登岘山

  这是诗人在凭吊岘首山羊公碑时写成的一首诗。羊公镇守襄阳时,常常登临岘首山,一次,他对同游的人叹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诗人吊古伤今,由羊祜(hù)想到了自己的境况。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诗人开头两句就开门见山,抒发作者心事。开始这两句的意思是人生世事或朝代更替,或家族兴亡,或人生悲欢离合,或生老病死都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是古今之分了。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一联紧承第一联,分别承接了上联的“古”和“今”。这两句也点出了诗人所在的地点,表明诗人的感慨情怀,都是因为登上岘首山,触景生情而引发的。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写的是登山时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水面下落,曾经庞德公隐居处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天气寒冷,辽阔梦泽水域越发让人感到深远。这两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人登高望远,水落石出,寒气上升,草木枯萎的萧瑟景色。诗人抓住了当地特有的景物,烘托了自己伤感的心情。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碑历经漫长时间仍然立在那里为世人瞻仰,羊公为国效力,替百姓主持公道,所以流传千古,流芳万世。诗人读完羊公的业绩后,不由地想到自己目前还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想要报效国家、成就伟大功业的抱负还没有实现,和羊祜相比,自己可能默默无闻,了此一生,心中难免伤感,不由地泪沾衣襟。“羊公碑尚在”,中的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其中包含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在浅显平淡中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开篇阐发一个哲理,奠定了深厚的基调,之后诗人用景物烘托了诗人内心深厚的情感,表达形象,诗文很有厚重感。

  后人点评

  清沈德潜评,“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②,渔梁渡头争渡喧③。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④。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⑤。

  岩扉松径长寂寥⑥,唯有幽人自来去⑦。

  【注】

  ①歌:诗体名,《文体明辨》中有:“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

  ②昼已昏:天色已经黄昏。

  ③渔梁:地名。《水经注?沔水》中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④鹿门:山名,即鹿门山。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

  ⑤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著名隐士,隐居在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曾请他做官,他拒绝后携家人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⑥岩扉:岩洞的门。

  ⑦幽人:隐士。指庞德公,也是指诗人自己。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家叫“南园”又叫“涧南园”,在襄阳城南郊外,汉江西岸,岘山附近。诗中提到的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距离孟浩然家很近。因为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鹿门山,因而鹿门山成了隐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度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去长安谋取功名,没有成功,游历吴、越数年后返家,在鹿门山建别业,题为“夜归鹿门”,表示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过隐居生活。这首诗就作于此时期,表达了诗人隐逸情怀。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开头两句写的是诗人傍晚渡江去鹿门途中的见闻,他听到山寺想起了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头有许多人在那里争着渡船回家。这里山寺的幽静和渡口的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相照应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字里行间中透露着诗人仿佛置这些景物之外,在船上抬首远眺,凝望远方沉思,神情闲逸脱俗。周围或幽静或喧闹,而诗人内心始终是一片平静。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这两句说的是争渡回家的人们,都赶向家的方向,而诗人自己也乘船回到鹿门。通过世人、诗人不同归途和不同心境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归隐的志趣。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诗人渡江来到了鹿门山,此时,月亮升起,照着烟雾朦胧的树林,格外的幽静和优美,不知不觉中诗人就来到了居住的地方,他想到曾经庞德公就是隐居在里的。诗人对幽静微妙的山景和自己陶醉其中感受的细腻描写,都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情趣和意境。

  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写的是庞德公栖息处的环境状况,石门、松径,一片幽静。在这个与世隔绝,隐士自己独自生活,在只有山林陪伴。这里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暗指诗人自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自己找到了隐居的情趣和志趣,隐而无闷。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轻描淡写几笔,将沿途自己的见闻写得饶有志趣、清幽淡雅。诗人这条回归鹿门山的经过,实际也是诗人自己从尘世回归,隐居山林,超脱凡俗的过程,抒发了诗人隐逸山林的情怀。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自然平淡中表现的是诗人高洁脱俗的形象,深入浅出,准确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别有一番意境。

  后人点评

  《唐音癸签》徐献忠语:“语洒落,洗脱凡近。”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①,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②,遥隔楚云端③。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④,平海夕漫漫⑤。

  【注】

  ①“木落”二句:出自汉武帝《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②襄水曲:又称襄河,是汉水在襄阳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所以称“襄水曲”。

  ③遥隔:指的是相隔遥远。此时诗人远在吴樾之地,所以有此说。楚:诗人家乡襄阳古时属楚国。

  ④“迷津”句:《论语·微子》中记,孔子命子路向隐者长沮、桀溺问津,却被这两个人讥讽为看若知津,实则迷津者的故事。这里诗人感慨自己彷徨失意,就像迷津一样。津,渡口。

  ⑤平海:指江水平阔似海。唐诗中常称江为海。

  早寒有怀

  这首诗是在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的途中写作的。该诗抒发了诗人凄楚的境遇和烦闷的心情。当时正是秋季,天气非常寒冷。诗人睹物生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的感伤。再加上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写景。诗人抓住“木落”“雁”这些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木叶凋零,北雁南飞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这些是诗人看到的秋季的寒景,接着诗人从自身感受上再写深秋的寒冷,北风呼啸,吹得江面上异常寒冷。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心中悲哀,尤其是离家的游子定然产生这样的感伤,更何况诗人不仅仅是一个离开故土的游子,同时还是内心愁苦、孤寂潦倒的诗人,更容易产生愁绪。诗人在首联用“兴”的手法,先言秋景的萧瑟,然后在下文引起自己的咏叹。

  作者面对眼前秋景,不免产生了思乡之情。“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诗人在这句里抒发了这种情怀,诗人写到自己的家乡在襄水曲,从江上遥望,远隔在楚天长云那另一端。“遥隔”两字,既表明距离家乡非常遥远,也表明了诗人和家乡两地隔绝,无法回去。一个“隔”字,含蓄地表明了诗人的乡愁,虽然隔去了和家乡的联系,却让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愁,绵延不断。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这两句着重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家乡,家乡可望难即,所以诗人只能垂下思乡的泪水,但是泪水已经流尽,诗人就只剩下呆呆地眼望天际那头的家乡了。诗人将这种乡愁表达得一览无余,将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迷津欲有问”,《论语·微子》中孔子迷失方向所以问人前途,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现在前途迷茫,不知方向。诗人本来隐居山中,现在到处奔走求取功名,内心矛盾无法排解,所以最后诗人以“平海夕漫漫”为结,滔滔江水在苍茫的天地间漫漫无边,何处是岸呢?烘托了诗人迷茫的心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文朴素自然,感情真挚,以情对景,以景作结,结合自然,最后诗人将读者带入茫茫江海的意境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后人点评

  清人王士禛:唐诗佳句,多本六朝,昔人拈出甚多。略摘一、二为昔人所未及者,如孟襄阳“木落雁南渡,北风江山寒”,本鲍明远“木落渡江寒,雁还风送秋”。(《带经常诗话》卷十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