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 第106章 李商隐(2)

第106章 李商隐(2)

书籍名:《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后人点评:

  纪昀: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玉谿生诗说》)

  无题①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⑥,走马兰台类转蓬⑦。

  【注】

  ①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标出能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就常用“无题”作为诗的标题。

  ②画楼、桂堂:指华丽的房屋。

  ③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两人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④送钩:又叫“藏钩”,一种游戏,人分两队,一对传递一钩,令一队猜钩所在,猜不中要受到惩罚。

  ⑤分曹射覆:分两队互相猜。

  ⑥听鼓应官:唐朝时,官府五更二点击鼓召集官员。

  ⑦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无题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回忆昨夜在一富贵人家后堂的宴会,表达了他与心爱的人在席间相遇、却有受人阻隔,无法靠近,一诉心声的惆怅和怀想。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根据首联所写内容我们可以猜测到,大概是今夜的景色,勾起了诗人对昨夜在宴席上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今夜星光闪耀、和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花香,一切好像都和昨夜在富贵人家后堂宴饮时的景色一样,但席间和心爱的人相遇的情景却再难以重现,只能在梦中追忆了。诗人开篇没有直接写昨夜宴席中和意中人相遇的情景,而是用今天的星辰和风、画楼桂堂的外部景物,烘托出昨夜柔和幽美的氛围,语句华美流丽,读来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画意,把读者带入了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诗人此时对爱恋的人的思念之情。说此时,自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飞到爱恋的人身边,但相信两人的爱恋之心应该像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映成辉,传达的是间隔中的默契和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安慰,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惜和自信。这两句比喻新奇妥帖,细腻深刻,充分展现了诗人微妙而矛盾的心理感受。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颈联具体写昨夜和意中人共度家宴的场景,其中流露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心情。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嬉笑喧闹,场面热闹非凡,令人陶醉。“春酒暖”和“蜡灯红”,既传神地描绘出宴会上热烈融洽的欢乐氛围,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红润娇美的面容,彼此的惺惺相惜,真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回忆今晨离席的情景。昨夜的欢宴一直持续到天明,楼内的音乐还没有停息,楼外的召集官员的鼓声已经响起,诗人感慨自己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又一天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和席上爱恋的人再相见了。绵绵神情,缠绵悱恻,而恋情阻隔使诗人怅惘并因此引起他对身不由己、身世沉沦的感慨,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美流丽的回忆中蕴含着沉郁悲怆感伤。

  这首七律表达情感真挚缠绵,语言流丽圆美。诗人把对身世的感慨融进艳情中,用华丽美好的艳遇情景反衬自己困顿失意的心情,创造了唯美婉丽的优雅意境。

  后人点评

  清人吴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乃是具文见意之法。起联以引下文而虚做者,常道也。起联若实,次联反虚,是为定法。(《围炉诗话》卷一)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③,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④,青鸟殷勤为探看⑤。

  【注】

  ①“春蚕”句: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中有“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句,“丝”与“思”谐音,此句化用其意,表示除非到死,思念才会结束。

  ②蜡炬:蜡烛。

  ③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④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诗中人所思念的人住的地方。

  ⑤青鸟:传说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无题李商隐

  这是一首爱情诗,本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女主人公悲伤、痛苦心情中,蕴含着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的精神。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女主人公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和她的心境:因为受到某种力量阻挠,一对情人本就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就更使她无法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离别时难舍难分。在前一个相聚“难”的衬托下,别离时的“难”就更让一对情人悲痛不堪了。两个“难”字的使用也造成了诗句的起伏缠绵之势,这种曲折婉转的行文方式,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更加缠绵、哀痛,而如果直述别离之苦就达不到这种效果。这诗中人本就满怀痛楚,又看到外面暮春的景色,这就更使她悲伤心情难以排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花瓣随着轻风四散飘落,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而女主人公不就像这随着春天的消逝而凋零的花朵吗?美丽的花朵被外界摧残,总是让人心生惆怅和惋惜。“东风”句,既描写了自然环境,也是女主人公悲哀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微妙地契合在了一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接着写女主人公思念之情。“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暗含思念之意。这两句话是说,自己对于心上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一样,直到死才能停止。而绵绵的思念没有个期限,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人才能再相见,不能相聚的痛苦,缠绕着女子,无尽无休,就好像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明爱恋之深,但是终生都在思念,就暗指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那么,女主人公的苦也将伴随终生。而尽管前途无望,女主人公却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能忍受。这两句中既蕴含着女子的失望和痛苦,也包含了强烈的执着精神。虽然追求无望,但仍要追求,这就给追求蒙上了一层悲凉色彩。诗人在这一联中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缠绵的情感,表现得细致丰富而真切。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活动,把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写得非常精彩。接着五六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转入写外在意象。“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终日受痛苦的折磨,已经鬓发脱落,容颜憔悴。“晓镜”表明女子是在早晨照镜子时候发现的。接着便接一个“愁”字,可见,女子是看到“云鬓改”后发愁。女子夜里因爱情的追求不能实现而痛苦憔悴,而清晨女子看到自己容颜憔悴而痛苦,为了爱情而希望永葆青春。这就把昼和夜联系了起来,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愁绪,表达非常缠绵曲折。而“夜吟”句,则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应该和自己一样痛苦。他猜想对方大概也是夜不成寐,便常常吟咏叹怀,但愁情深沉浓郁,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觉周围环境凄清冷寂,皎洁的明月,洒下寒冷的清辉,好像天气变得寒冷了。用生理上感觉到的冷反映内心的凄冷,非常巧妙。“应”字有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些都是女子想象出来的。而想象如此生动,则体明她对心上人非常了解,也透露了她的深切思念之情。

  想象得越是清晰具体,思念就越深刻,这便就越发燃起女子对相聚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就只好请使者替自己去看望他了。于是便有了结尾这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它成了诗中女子的使者。诗人用蓬莱仙山象征对方的居所。虽然诗中女子把相见的希望寄托在了想象中的青鸟的身上,但是,这相会无望的痛苦心情依然笼罩着女主人公。最后虚幻的结尾,烘托了飘渺无际的氛围。而这正正暗示了两人相见飘渺无期,而女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

  这首七律诗,从头至尾都贯穿着缠绵、痛苦、失望和执着感情。诗中字字句句都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这种复杂的情感。意象之间,彼此连接紧密,形成缠绵往复的形势。成功地将这种精微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非常巧妙。

  后人点评

  明人谢榛:李义山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措词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词话》卷二)

  无题二首(其二)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①,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②,小姑居处本无郎③。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④,未妨惆怅是清狂⑤。

  【注】

  ①莫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这里借指深闺中幽居的女子。

  ②神女:宋玉《高唐赋》所说的巫山神女。

  ③小姑: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引: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④直:假设语。

  ⑤清狂:痴情不悟。

  无题二首(其二)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最能代表他独特的诗文风格。诗人写七律无题两首,本书选其中第二首进行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女子在深夜中追思往事时的心理独白,抒发女子爱情失意的惆怅,相思无望的苦闷,也流露了女子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一开头就描写女子居处的环境氛围。层层帷幔低垂,幽深的居所笼罩着一层深夜的寂静。独处闺房的女子因思念,辗转难眠,便觉静夜漫长枯燥,更添女子的愁闷。诗人通过凄清寂静的环境描写衬托了女子孤寂内心世界,那帷幕深垂的闺房中弥漫着厚厚的幽怨。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写女子回忆自己爱情上的遇合。上句引用了巫山神女梦遇到楚王的故事,下句化用了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中:“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说,追忆往事,自己在爱情上虽然也像巫山神女那样,有过美好的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虚幻的梦;直到现在,自己还像清溪小姑那样,孤独自处,身边无郎托付终身。这一联虽然连用了两个典故,却使人感觉不到一丝用典的痕迹。两个典故使用,既巧妙地概括了女子的情缘,同时,因为两个典故本身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无限联想,所以,就使诗句不显抽象。其中“原”字,则暗示女子在爱情不仅有过追求,还遇到过一段情缘,但最后没有结果,只像是做了一场梦;“本”字则似乎暗示:虽然至今独居无郎,无所依靠,但人们好像对她有些议论,女子在好像在自我辩解。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笔写到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女子把自己比喻成“菱枝”和“桂叶”,说自己本就像菱枝那样柔弱,却偏又遭遇风波的吹折;自己本像桂叶那样有芬芳美质,却没有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非常隐晦,好像暗示女子在生活中遭到了恶势力的摧残,同时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不信”二字,是明知菱枝为柔弱而强要摧折,可见“风波”的暴虐;“谁教”,暗示本可以滋润桂叶却没有自由滋润,可见“月露”的冷酷无情。语言委婉,而表达感情极为沉痛怨愤。

  爱情遭遇如同一场幻梦,而身世遇逢又这样不幸,这应该是女子非常痛苦,但是,女子并没有因受重重打击而放弃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最后女子呼道:“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只是徒然相思,也不妨怀抱痴情,惆怅终身。这两句表达了女子强烈的情感,表现了女子对爱情坚持不渝的追求。而“相思”之深刻,可想而知。

  李商隐的这首爱情诗以抒情为主,着力抒写诗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表现诗中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常常在抒情中穿插一些事情片断,抒情中融叙事成分。这就诗的内容含量扩大很多。而受诗文字数的限制,诗人便增大词句的跳跃性。诗人或借助一些象征、暗喻或联想等手法、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钩织情感和事情情节。因而,就形成了诗人含蓄蕴藉,深沉悠远的特点,因而需要人们反复咀嚼、分析,才能感受到诗中深意。

  后人点评

  王夫之称此诗为“艳情别调”(《唐诗评选》)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却话巴山夜雨时⑤。

  【注】

  ①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②君:你,指诗人的妻子王氏。

  ③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这里泛指四川东部的山。

  ④何当:什么时候能。烛:烛芯。

  ⑤却:回忆。话:谈论,说。

  夜雨寄北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客居巴蜀,写下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妻子(一说朋友),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首句一问一答,顿挫跌宕,和谐有致,极具表现力。意思是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现在还确定不下来啊!”羁旅愁情和不能归的痛苦,尽在言中。接着,诗人宕开一笔,写此时眼前的景色:“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密密麻麻,涨满秋池,弥漫整个巴山夜空。夜雨弥漫整个夜空,其实,也弥漫在诗人的心里。诗人寓情于景,将思乡情怀写得缠缠绵绵。接下来,诗人没有继续倾诉愁苦,而是由眼前景色,生发开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愿望。构思新颖,出人意外。但细品起来,又字字发自肺腑,情感真挚。“何当”二字,暗含表达愿望之意,呼应首句,这句话也就是从首句中引申出来的。诗人憧憬着未来两人团聚,“共剪西窗烛”,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时诗人只能“独听巴山夜雨”声。夜不能寐,诗人独剪残烛,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之夜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来信,而归期无准,可以想象,他当时心境该是多么苦闷、孤寂。而诗人却越过现实孤苦境况,跳笔写未来团聚时和家人欢乐地讲述今夜雨。这正是以乐景写哀情。未来的乐正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将成为未来剪烛夜话的话题,又增添了重聚的乐。此时,诗人内心苦与乐交织在一起,回环对比,缠绵悱恻。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此时诗人的心也许早飞到了北方的家里和他们团聚呢。结尾意蕴悠长。

  这首七绝小诗,语言通俗简洁,表达却曲折起伏,委婉蕴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后人点评

  清人纪昀:探过一步作结,不言当下云何而当下意境可想。作不尽语每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玉谿生诗说》卷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