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 第115章 聂夷中

第115章 聂夷中

书籍名:《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聂夷中(837~?)

  字号:字坦之

  籍贯: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人。

  作品风格:辞浅意哀

  个人简介:少时家贫,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任华阴尉。其诗对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人民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咏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①。

  医得眼前疮②,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注】

  ①粜(tiào):卖粮食。

  ②医:治。

  逃亡屋

  唐末广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以至于流离失所,无法生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可与李绅《悯农》二首前后辉映的《咏田家》。

  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怪现象: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有丝卖?哪有谷粜(出卖)?居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就是是所谓的“卖青”──将还没有产出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出去。本来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衣食,也是命根子,但被挖去了。两句卖“新”,令人悲酸和无奈。卖青是迫于生计,而首先是迫于赋敛。紧接的两句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简易、恰当。“眼前疮”当然是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决不是概念化表述所能达到的。“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行为!但它能入木三分地揭示那血淋淋的现实,叫人一读刻骨铭心,永难忘记。当然,挖肉补疮的事情闻所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抒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世代传诵的名句。

  “我愿君王心”以下是诗人的感慨,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颇合新乐府倡导者提出的精神。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当然是很不现实的,但诗人用意主要是讽刺与劝谏。“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就委婉指出当时君王之心还不是“光明烛”;希望它“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句客观反映君王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情,不满之意显而易见,妙就妙在运用反语揭示皇帝昏聩无能,世道不公。“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点出这样做的必然结果,充满了对田家的同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意足。

  胡震亨论唐诗,认为聂夷中等人“洗剥到极净极省,不觉自成一体”,而“夷中诗尤关教化”,从这首诗就可看出。它之所以这样,与语言的朴素凝炼、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开的。

  后人点评

  《唐诗别裁集》:“言简意足,可匹柳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