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怪诞博弈论 > 第21章 全民游戏——大规模协调博弈(2)

第21章 全民游戏——大规模协调博弈(2)

书籍名:《怪诞博弈论》    作者:孙恩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因此,一流厂商拼规格,三流厂商拼价格。聪明企业之间的竞争,绝大部分是“规格战”。

  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使之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就越高,而且使用的人也越多。市场主流产品的使用价值已大大越过它的物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想不到的。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也有人愿意买。

  在这里,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对信息产品似乎也不起作用了。新的经济条件下的新需求规律是:使用者越多,出价就越高,或者说是“边际收益递增”。

  协调博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就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同行更大的收益。

  企业界的规格大战,是为了在一种大规模协调博弈中,取得“路径依赖”般的优势,本质上争取一种马太效应,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贴士:马太效应

  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社会现象。其名字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主人远行前,召三仆各送银币,嘱其好好打理。后来,甲仆赚10倍,乙仆赚5倍,丙仆只是把银币原封埋在地下。主人回来后,给了甲10倍奖赏,乙仆5倍的奖赏,并把丙仆的银币全部没收,也奖给了甲。主人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苹果曾坐失良机客观地讲,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要优于微软的操作系统,而且这种观念至今仍深植人心。可惜的是,主宰市场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苹果长期以来只能占有利基(Niche,英文的音译,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市场。

  兼容性的问题衍生出协调博弈,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是购买微软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之所以会产生“路径依赖”,是因为针对特定的电脑操作系统所写的软件很不容易在不同的电脑系统上执行。因此,为微软的操作系统所写的软件便无法在苹果的电脑上,或是在装有非微软操作系统的IBM兼容电脑上运行。

  软件开发企业都想要尽量多卖一点产品。因此,大多数的软件企业都是看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是哪种电脑,然后再把大部分的资源用来写在这种电脑运行的软件。如此一来,消费者就会因为和大多数人拥有相同的操作系统而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只要有愈多人和你用同一种操作系统,你所能使用的软件就愈多。

  微软的势力之所以会愈来愈大,靠的就是协调博弈所形成的良性循环。既然大多数人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其他人自然也会想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博弈,大多数人都希望和别人使用同一种电脑。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消费者选择了一律采用以微软操作系统为基础的个人电脑。

  就算有人喜欢苹果电脑,他们最后可能还是会买以微软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电脑,在这个博弈中,假如两个人都预期对方会买以微软为基础的电脑,他们自己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可得到更多的收益,这也使微软的优势变得一面倒:它的产品因为普及而变得更普及。

  比尔·盖茨在1985年曾经想要修改麦克塔什(Macintosh)的操作系统,使它能靠英特尔(Intel)的微处理器来运作,但苹果却拒绝给他必要的法律授权。

  要是苹果的操作系统能和英特尔的晶片兼容,那么苹果就可以靠让盖茨致富的协调博弈得到好处:微软看出了苹果所没想到的事——只要牵涉到协调博弈,规模不仅重要,更是首要考量。

  英特尔就像微软一样,也是协调博弈的受益者。由于大部分的电脑都是采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因此软件开发人员便会设法让大部分的产品和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兼容。如此一来,大部分的消费者当然就会想要买英特尔所支持的电脑。

  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就和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都是因为有很多人买才成为主流。苹果错失了利用协调博弈的大好机会。

  协调博弈在个人电脑发展中的角色

  个人电脑业的前身是大型电脑,IBM则是生产大型电脑的主要企业。当时会买大型电脑的都是大公司,而不是个别的消费者。苹果电脑是第一家把容易组装的电脑卖给消费者的公司,它的早期成就也把IBM引入了日后的桌上型电脑市场,IBM想要卖桌上型电脑,但不想自行设计所有的电脑零件,于是它便请微软写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并请英特尔制造电脑的微处理器。IBM的个人电脑极为成功,跟它买个人电脑的人远比跟苹果买的人要多。对IBM来说,有一件事很可惜,那就是兼容电脑的销售使个人电脑业的利润大部分都跑到别的公司去了。

  IBM兼容电脑的功能和IBM所制造的电脑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执行原本是针对IBM的个人电脑所编写的软件。这些IBM的兼容电脑大部分还是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所以微软与英特尔靠个人电脑所赚的钱远比从IBM或苹果身上所赚的钱要多。

  现今所使用的个人电脑绝大部分都是安装微软的操作系统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这不一定是为了提升这些产品的品质,而是为了顾及协调博弈。

  游戏公司的免费诱饵

  现在,很多游戏公司推广游戏时都在做免费试玩活动。对此,博弈论的解释是,他们也是在争取一种协调博弈的优势,一个游戏的玩家越多,其影响力就越大,游戏公司到收获期就越能获得大丰收。

  在参与协调博弈时,免费赠送或者赔本出售产品以趁早提高市场占有率是挺不错的策略。

  网络游戏《征途》甚至倒贴钱,给玩家“发工资”,给美女玩家重奖。需要解释的是,所发的工资并非现金,而是游戏里的虚拟币——“金子”。

  《征途》并不提供“金子”与现金的兑付功能,所以要变现只能通过与其他玩家交换的方式实现,因此折扣不可避免。尽管如此,面对“发工资”这一容易引起错觉的噱头,很多玩家还是趋之若鹜,每天在线几个小时拼命“练级”,以期获得广告宣称的“工资”。

  游戏公司的这种疯狂促销手段会赔钱吗?当然不会,当为“工资”玩某款游戏的玩家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玩家加入进来。他们在游戏里花钱买装备之类的虚拟物品,这才是游戏公司的利润之源。

  腾讯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的IM(即时通讯软件)领域,腾讯QQ绝对是老大。这个平台集聚的人气越来越强。就算把目前市场上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加在一起,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都不会比那只小企鹅多。

  网易POPO,新浪UC,微软MSN的用户都没有QQ的用户多。

  这些用户比较少的IM提供商之间曾经试图发起一场互通运动,即打通不同的IM软件之间的界限。

  腾讯老板马化腾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我不觉得QQ封闭,那叫QQ的核心竞争力。新闻是新浪网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没有去跟其他网站共享,难道就是‘封闭新闻’了?”就是因为QQ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做后盾,在协调博弈中占有绝对优势,没有必要去迎合别的公司。

  QQ在互联互通上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的。马化腾多次指出互通也需要体现QQ的庞大用户群价值,也就是要给QQ交钱。马化腾就说,“让QQ无条件地开放,就等于让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都可以利用QQ的用户去盈利,没有这种道理。”换言之,QQ必须是有条件的开放。其实腾讯老板这样放言也是符合QQ在这场大型协调博弈中的地位的。

  今日“开放平台”,明日“平台垄断”

  微软一度曾面临被拆分的危险。当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政府共同指控微软公司涉及垄断时,比尔·盖茨和史蒂夫·巴尔默一定为此头疼了不少个日夜。

  虽然微软公司最终逃过了被拆分的命运,但它的形象此后就一直不太好,当它被谷歌(Google)等公司超越后,也没几个人同情这个昔日的霸主。因为世人都领略过它的霸道,且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是买来的,而非自己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需要自由和创新的行业,所以对垄断现象的出现和发生十分敏感。无论是当年的微软、还是如今的Google、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媒体评论中都不时会被人冠以垄断的恶名。

  微软的windows(win)系统可谓是最早的“开放平台”了。在这一平台之上,任何一个程序员或开发团队,都可以开发基于它运行的软件,或是免费加广告,或是直接收钱,微软从来不问。

  但就是如此一个“开放平台”,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就造成了它越来越强的垄断态势。

  近几年,苹果虽然再度崛起,在市值上也已经超过了微软,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桌面电脑领域,win系统的垄断地位依然稳如泰山。苹果的崛起更多体现在移动设备上,而非是在桌面设备上翻身。

  脸谱(Facebook)是互联网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平台,也是最大、最热闹的第三方开放平台,数十万应用在这个网站上被无数人使用着。Facebook不仅把持着用户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甚至还做到了让用户虽然使用各个公司出品的应用,却始终无法真正离开Facebook网站。

  百度公司也效仿Facebook,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框计算”。

  比如,当你在百度输入“网页游戏”时,会出来一个“网页游戏相关应用”的窗口。窗口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8个网页游戏。

  点击任何一个游戏,你都可以在不离开百度页面的情况下进行娱乐。

  然而,这仅仅是百度“阿拉丁计划”的冰山一角。“阿拉丁”

  是百度推出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它将接口开放给独特信息数据的拥有者,从而解决现有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和检索的暗网信息。

  百度正是利用“开放平台”这一途径,通过开放自身接口、和大量的第三方网站合作,不仅仅抓住了互联网用户从“信息”向“信息+应用”的需求转变,而且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网站捆绑在了百度这个平台上。

  这种开放平台无限发展下去,只能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平台自身的垄断力越来越强;二是众多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

  一个吊诡的图景出现了:今日的开放平台,很可能就是明日的平台垄断。而且这种垄断,对于后入市场者来说往往是致命性的:

  要么乖乖听话,要么出局走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