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马云全传 > 第2章 狂者无畏,一路狂奔创业心得(1)

第2章 狂者无畏,一路狂奔创业心得(1)

书籍名:《马云全传》    作者:张永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野性十足,狂妄少年难本分

  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杭州。幼年的马云在人们的眼中是典型的坏孩子: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顽皮淘气。马云的父亲虽然是典型的江南人,但脾气却很火暴,马云从小在父亲拳脚下长大。

  马云是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侠义”情结在少年马云的内心深处早已生根、萌芽。受小说的影响,马云也想在生活中成为一个“侠士”。于是,马云小时候成了老师、家长和邻居眼中爱打架的“坏孩子”。“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这是马云对自己童年性格的一种描述。

  马云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但是瘦弱的身形并没有影响马云的“骁勇善战”。幼时的马云是个很敏感、自尊心也很强的孩子。那个年代的人们,依然对家庭出身抱有很大的成见,不幸的是,马云的爷爷曾经做过国民党的保长,所以被划入“黑五类”,身为“黑五类子女”的马云,是在父亲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负与轻视中成长起来的。

  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在学校帮人打架,结果受伤被送进医院,骨头都露出来了,因为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虽然很疼,但马云没有流一滴泪。男儿有泪不轻弹,马云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据马云回忆,从小学到中学,因为帮朋友打架,替人出气,他身上缝过13针之多。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后来也是因为打架而被迫转学到杭州第八中学。

  少年时的马云还有一点点的倔强,打架时他从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对手,从来不避讳自己身单力薄。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马云,他也敢和对手“单练”。为此,少年时期马云没少吃苦头。有一次和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打架,别人都以为身材矮小的马云会不战而退,可是后来马云却越打越勇,虽然最终也没打赢对方,但却在气势上让对方颇感震惊。

  因为爱打架,所有的老师、邻居都对马云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师和家长说马云是个“傻”孩子,总是为了朋友弄得自己受伤,但朋友们却说这是“侠气”,说马云是最讲义气的人。由于马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尤其是帮助那些被大个子欺负的同学,他的勇敢也逐渐赢得同学们的好感。

  从小到大,马云在学校里的表现并不算出色,小学到初中只是一个三流的学生,考大学的时候,竟然考了3次才考上。马云的数学成绩非常不好,这也让老师对他很失望,老师对他说:“马云,如果你的数学能考及格,我的名字就倒着写!”18岁那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数学只得了1分。

  19岁那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这回,原本还对马云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没一点希望了。

  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却越挫越勇,准备上演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然后就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后来马云回忆说,他当时是运用了“独门技法”——把数学题当成文科题做,考试之前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才过了数学这一关。

  这次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不过,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招满,于是马云幸运地被调配进外语本科专业。

  2.辞职下海,不给自己留退路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1984年,马云如愿以偿地走进杭州师范学院的大门,马云从此如鱼得水。马云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每月89元工资。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慕名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忙不过来,就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翻译社的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400元。为生存下去,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翻译社收支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1994年圣诞节后一周,在杭州电子工学院,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在和马云聊互联网。两个人都不懂互联网,但这并无妨碍,比尔讲得很激动,马云听得很激动。此时的马云已经决定自己创业。马云在找机会。

  1995年初,马云受人之托身为翻译来到美国洛杉矶负责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期间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坐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Lycos.com,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data,马云又敲Chinahistory,找到一个50字的介绍。

  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诉他:“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马云马上想到应该给海博翻译社做个homepage。于是马云提出让对方帮自己这个忙。马云守在机器旁,等着海博翻译社网页完工。按照马云的意思,制作人员在海博翻译社网页写明了报价、电话和信箱。中午12:30,马云离开那家公司。晚上,马云竟然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兴奋地对VBN公司负责人说:“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的一个晚上,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看法。

  马云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传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做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反对意见,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你听说过Internet吗?我们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3名员工是马云、妻子张瑛和何一兵。此时距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马云制作的中国黄页开始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互联网还有3个月。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VBN美国公司。

  3.痛失江山,末路英雄的辞职

  我是在黄页赚钱时走的,那年黄页的营业额是700万。我马云不会在失败时放弃,只会在成功时离开。黄页毕竟是我们的儿子,不管黄页今后怎样,我们都不会动它一根手指。

  艰辛和挫折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变得成熟,变得坚强,才能具备一个成功者必要的能力和品质。当然,马云也要面对磨炼这个关,他必须要闯过去。后来,成功的马云对自己遭受过的种种磨难,怀着一种感激的态度,他说,创业者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正确的办法是正视失败,然后重新开始,在哪里跌倒的,在哪里站起来。至今,有两件事让马云一生难忘,他说,不管怎样,自己要感谢这段经历,是这两件事让自己成熟起来。一件是在创业起步时受骗,另一件是与人合作时被人拆台。

  打击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中国黄页的起步阶段,也就是1995年4月到1995年的8月这段时间里,这是马云创业路上最艰难、最凄惨的日子。“中国黄页”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台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486电脑,付完房租后5万元资金就剩下6000元了。以后资金匮乏就一直困扰着马云,比如马云最惨淡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账上只剩下200元。眼看资金枯竭,但局面却迟迟打不开。

  虽然中国黄页在互联网上推出以后,许多海外华人看见了非常兴奋,因为这毕竟是第一家中国人创建的主页,他们纷纷致函,这给了马云莫大的鼓舞。但是,在国内业务的开拓却是举步维艰。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孤独的,一个崭新商业模式在早期必定是寂寞的。中国黄页启动时困难重重,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没听说过互联网,并对这种网上广告的作用半信半疑。因此,马云的每一笔业务都谈得很艰难。

  尽管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马云陆续敲开了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杭州第二电视机厂等单位的大门。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在起步阶段的4个多月,马云兜售的实际上是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商品。仅凭着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越洋电话并不能让客户信服。于是,有人怀疑这些打印纸是马云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而不在网络上。甚至,很多人开始怀疑马云是个骗子,是在对他们进行诈骗。于是马云就背上了“骗子”的骂名。对于“骗子”的骂名,马云想为自己辩解。但是,自己又能怎样辩解呢?马云知道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当时的互联网在中国的确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马云也只能默默忍受着压力,承担起骂名和怀疑。直到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线,马云才终于有了洗刷罪名的机会。

  1995年8月的一天,在西子湖畔一间普通的民房里,马云弄来一个486笔记本电脑,找来了望湖宾馆的总经理和杭州明珠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这个别人眼中的“骗子”要进行一次现场演示,为自己洗清冤屈。在宾馆里,马云让记者把摄像机对准电脑,然后从杭州打长途到上海联网。由于当时还是拨号上网,网速非常缓慢,马云和这些人等了三个半小时以后,网页下载完毕,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望湖宾馆企业的主页!客户兴奋了,来宾兴奋了,记者兴奋了,整个宾馆在场的人员一片欢呼。在那一刻,马云的眼泪夺眶而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马云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经过整整四个月的煎熬,马云和伙伴终于从网上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网页,终于为自己赢回了清白。

  但让马云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刚刚洗去骂名的时候,他却碰到了真的骗子。1995年下半年,突然有五个来自深圳的商人找到马云,说他们愿意出资2万元做中国黄页的代理。这对马云来说无疑是救命的稻草,马云二话没说立刻将公司的核心模式和技术全盘托出,并派技术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到深圳昼夜不停地建立系统。服务如此之周到,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非常满意,并告诉马云:3天后到杭州签合同。马云开始期盼着这笔大单,开始憧憬着未来。但是马云苦等了3天3夜,却杳无音信。后来,经朋友们帮助打听,马云才知道:那几个深圳老板们刚刚开过新闻发布会,拿出来的东西与中国黄页的一模一样。这下,马云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后来马云回忆说:“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也许是上天故意考验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更残酷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在马云从北京归来之后,中国黄页的经营又陷入了困境。1996年互联网开始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新经济最有力的代表,马云的中国黄页在这个时候遭遇了许多“强敌”。

  那时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2万;这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杭州就这么大市场,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而马云什么都没有。不仅企业,就是民众也觉得马云是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没有人肯相信马云。除此之外,杭州电信利用中国黄页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近的网站chinesepage.com,也叫“中国黄页”,借以分割马云中国黄页的市场。为了拯救身处困境的中国黄页,马云决定先找一个靠山,来增强自己抗击风险的能力,最后选定与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马云和他的团队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