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温州女老板 > 第6章 从贫困出发(5)

第6章 从贫困出发(5)

书籍名:《温州女老板》    作者:黔人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黄可英家里没有厂,于是,她成了别人厂里的一名“打工妹”。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营业员,搞销售,这为她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经理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岁正是一个少女的“花季”。

  黄可英在自己的花季里,开始了一段艰难的人生。

  爱情在隔壁

  黄可英学历不高,但她心灵手巧,态度虚心,而且从不拈轻怕重,很快成为所在厂里的业务骨干。客户说她好,老板也对她信任有加。

  在厂里干了一年多,老板突然意识到,搞电器最好的地方还是柳市。柳市与湖头相邻,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中国电器之都”。那里人气旺,电器市场发达。他决定在柳市开一个门市部,而且第一个就点了黄可英的将。

  能让老板如此看重,这当然是黄可英没有想到的。

  而她没有想到的还有,随着她在柳市的生意逐渐红火,爱情也在一步步向她走近。

  她的门市,开在柳市一条繁华的街上。她的隔壁也是一家电器门市,只不过产品和她的并不完全一样而已。开店的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因为铺面挨着,进进出出免不了打打招呼,有时候还会互相到对方的店里走动走动。渐渐地,黄可英落落大方的性格吸引了他。而他的勤奋、踏实,同样给黄可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两颗年轻的心,在他们创业的路上,慢慢地,彼此靠近。

  之后,黄可英结束自己替人打工的日子,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间属于自己的店铺。男朋友也关掉自己的门市,和柳市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到外地跑业务,而大部分订单,他都直接给了黄可英。

  “其实,他就是有意在照顾我的生意!”黄可英心知肚明。

  这就是爱了!爱,会让一个人变得无私。岂止是几份订单,如果能摘取天上的星星,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奉献给她的。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沿袭温州女人的一般“路径”,黄可英在与男友相恋一年多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的黄可英第一步举动,就是从与朋友合伙的生意中“撤”了出来。随后,她和丈夫随着温州出外经商的大潮,一起来到山西大同开店。那里人生地不熟,生意并不好做。过了一段时间,黄可英感觉很不习惯,有些留念在家乡的日子。她和丈夫商量,她想回到老家,让他继续留在大同发展。

  “你都回去了,我还留在这边干什么?”老公没有迟疑,和她一起打道回府了。

  不久,他们办起了一个专门生产行程开关的小厂。同时,在柳市“中国电器城”租下一个柜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凭着黄可英夫妇几年结下来的人缘,他们的企业很快脱颖而出,她的柜台也很快成为电器城里的“明星柜台”。

  此时,同处于柳市的正泰集团独树一帜,逐渐形成了它在中国低压电器领域的“龙头”地位,在柳市大大小小二、三千家电器企业中,“正泰”品牌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正泰当时的产业链上,电工产品尚显薄弱。

  按照惯常的思维,黄可英可以由工厂而公司,由公司而集团。温州许多企业,乃至全国的许多企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更何况,在从不服输的温州商人中,至今仍存有一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浓厚情结。认为自己办企业,即使再小,也是自己说了算。跟着别人干,即使再大,也是受制于人,自己做不了主。有经济学家称,温州企业之所以数量多而“块头小”,“星星多而月亮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不及别的地方,与温州人这种与生俱来的“鸡头”情结分不开。

  黄可英例外。

  她在经过反复权衡后,认为企业要发展,品牌竞争、规模竞争是个大趋势。如不依托大企业、大品牌,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一定十分艰难。与其苦苦撑持,何不托付于人,共谋发展?

  机会就在眼前。

  黄可英经过多方努力,终以100万元的资产加盟正泰,成为正泰建筑电器公司最早的股东,也是最大的股东之一。

  褪掉“老板”的光环,还原平民的本色。

  黄可英从基层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累并快乐着

  “加盟正泰,少了自己办厂的许多风险。尽管每天工作还是很累,但我觉得很快乐!”黄可英说。

  平心而论,黄可英作为一名股东,她完全可以不用上班,到年头只管分红,把日子过得轻轻松松的。但她不,她要身体力行,感受企业的脉动,创造企业的财富。

  在正泰这样的平台上,黄可英的压力首先来自她的低学历。如在公司领导层的更换后,新上任的领导因不了解黄可英积极进取的性格,难免会质疑她的工作能力,甚至找她谈话,希望让年轻人多干一些,她就当好“老师”,享受股份分红就行了,何苦那么累。

  “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更加重要!”

  黄可英向领导表态,希望给她一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到时候管理跟不上、业绩做不起来,不用公司撵,自会主动走人。

  立下“军令状”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黄可英拿起了丢弃多年的课本。温习初中,自学高中。2002年,她通过自考,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拿到大专文凭后,她又走进亚美信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经理人特训营”。随后又参加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总裁培训班”,进一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我们一起参加总裁培训班的学员开始有30多位,经过一轮轮的考试,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11位!”谈起这段经历,黄可英十分自豪。

  经过一系列学习提升,她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不仅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理得更加清晰,工作方法、工作技巧有了新的突破,而且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领悟能力等等,也有了新的变化。”

  很难想象,当初一个初中毕业的农家女子,现在面对上百名经销商,发起言来竟能慷慨激昂,“心里一点也不发怵!”

  更重要的是,随着学业的长进,她的工作业绩也大幅上升。

  黄可英最终没被“下课”,而从原来的营业科长提拔为销售部副经理,负责营业开单、工程倒算、应收账款、物流管理、售后服务、大客户沟通、市场治理等多项工作。

  下面这段文字,很好地记录了她的工作状态:

  我已经习惯了“以厂为家”的生活,几乎每天都是天黑了很久才下班回家。在我的脑海里,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始终是第一位的。我负责的工作杂而多,碰到的事情千头万绪,从营业开单、应收账款、工程倒算到物流、市场治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把关、监督,因而身边总有工作要处理。虽然很忙很累,但却感觉很充实很快乐,看着公司的销售业绩一天天上升,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

  在生活和工作中,和员工、客户都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我的亲和力、领导力和执行力都有很大的加强。在工作之外,经常和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让他们感觉有亲人般的关怀和家的温暖,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非常乐意在这里工作,还可以通过交流,判断员工的性格和综合能力,能够配以不同的岗位,使他们各尽其能。很多员工生活和工作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我说,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我不仅是他们的上级,更是他们的长者,有职责和义务去教育和引导他们,我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跟他们分享,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

  同样,通过有效的沟通,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认可和欢迎。很多客户在市场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也喜欢找我协调。虽然身边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能为自己的员工和客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

  这是她2006年度的工作总结。

  这一年,她被评为“正泰品牌十佳经理”。

  人生没有假设

  黄可英家分五处,她住温州柳市,丈夫在上海办企业,大女儿在澳大利亚读书,儿子在武汉师范大学求学,小女儿也考入了浙江传媒学院。

  “平时都是各忙各的,难得一聚!”黄可英说。

  孩子们都已成才,这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事。夫妻之间尽管各有事业,但上海到温州并不遥远,夫妻间见面的时间不是没有。平时还常常打打电话,互相勉励。在温州商人中,“周末夫妻”、“月末夫妻”之类的家庭并不少见。黄可英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习以为常。

  有空的时候,黄可英也会约上三五好友聚会,跳跳舞,唱唱歌。

  每天早上,你还能在当地时兴的“广场舞”中人群中看到她的身影。她认为,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和朋友们交流交流,真是一举多得!”因此,除了出差在外,这个“节目”,每天雷打不动!

  面对黄可英,当然有着太多值得关注的话题。

  “假设你当初不是把企业交付正泰,而是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现在的情况会是怎样?”

  “假设你当初选择退出企业,不参与经营,就当你的股东,情况会是怎样?”

  ……

  她笑笑。

  人生没有假设。

  “农民城”走来女商人

  人物名片

  章金华:浙江鸿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瓯南分公司经理

  温州是个出奇迹的地方。

  温州市苍南县最早为世人所知,就是凭着白手起家,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昔日不过是一个偏僻小渔港的地方,代之以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市。而且,拥有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等众多国字号的称誉。

  伴随龙港的崛起,龙港人创业的脚步遍及神州,并受到世人的关注。

  本文记录的,就是从这个“农民城”走出来的一位女商人:章金华。

  叛逆使她自立

  想不到。见到她的第一眼,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出现在眼前的章金华,一头短发,身挎小包。不披金不戴银,衣着打扮简单、随意,俨然一副“假小子”的模样。

  “我从小性格叛逆!”她说。

  章金华出生在龙港邻近一个叫做巴曹的地方,家有兄弟姐妹六个,她排行老二。父母以打鱼为生,平时卖些鱼干、虾类的海产品,也编织、销售鱼网。其它几个兄弟姐妹耳濡目染,很早就参与到父母的行当中来。惟有她,对父母从事的活计毫无兴趣。父母让她帮忙,她很不乐意。她想做的事情,父母也有一百个不支持的理由。

  从小,父母对她就比较严厉。比如,她在上学前,家里每天要她拣些柴禾回家烧饭用。有一天,她实在找不到柴禾,怕回家挨训,就用大石头把人家放在河边的一只小船砸坏,把木头搬回家去,结果被父母狠狠地“修理”了一顿。又一次,她在路上捡到5元钱,回家高兴地交给父母。母亲硬逼着她拿回去站在路边,等待失主过来认领……

  她现在明白,当年父母这样对她,虽然有些苛刻,但实属教育子女的一种方式。但在当时她那个年龄,她不能理解,总以为父母是小题大做,有意刁难自己。

  也许正是这样,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与父母没有太多话说,与其它几位姐妹兄弟,也很难谈得到一块。

  十二、三岁的时候,看到村里的大人小孩们从台湾等地走私布匹、手表等日用商品来本地贩卖,还在上小学的章金华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小打小闹,赚钱不多,除掉本钱,有时净收几毛钱,有时几块钱。虽说父母不支持她,但她是家中一员,生活、学费都需要家里供给。所以,每天回家,赚到的钱一分不少都得“交公”。

  但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乐此不疲。

  对生意满怀热情的投入,使她无心继续上学。当时她的想法是,女孩子读不读书都要嫁人的,不如早点出去挣钱,有了钱,说不定还能嫁个好人家。五年级刚读没几天,学校说要交5元钱买书,父母不给钱,她就赌气说不读书了。拖了两天,父母给她钱买书,她坚持不去读了。父母也只好由着她,不读就不读了。

  就这样,章金华以不满15周岁的年龄步入社会,投身商海。做过油漆工,开过理发店、服装店,订过徽标,搞过印刷,卖过蚊香,贩过香烟……做过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的事情。

  她刚“出道”那阵,应该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但在城镇,刚刚兴起的商品交易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受到严厉打击。温州柳市镇有名的“八大王事件”就发生在那段时间。

  她说,那时候她们在路边摆个小摊,一边经营,一边瞻前顾后。一发现“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来,赶紧收摊跑掉。因为一旦被抓,轻则没收、罚款,重则拘留坐牢。

  有一次,她情急中跑进了一片墓地,看见一个空置的墓穴,也顾不了那么多,一头钻了进去。但一只脚还露在外面,“打办”的人就追了过来,拍拍她的脚说:“出来吧,脚都还在外面,你躲不了!”

  她抖抖擞擞地爬了出来,紧张得心都快掉出来了。所幸手中没货,“打办”的人也拿她没撤,只好放过了她。

  ……

  往事不堪回首。

  因为章金华的叛逆,注定了人生多艰。也因为她的叛逆,使她从小比别人更多功能了一些自立意识。

  挫折使她坚强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小学没有毕业的章金华也许不知道孟子,但她知道先苦后甜的道理,知道一个人在创业路上,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和挫折,才会最终成就自我。

  她说自己从商二十多年,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不计其数,有些经历让她至今铭刻在心。

  她有一段短暂的婚史。20岁那年,她嫁给了本地一位渔民。

  男人生性保守,不愿冒险,靠卖些渔具等小玩艺度日。而她,风风火火,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她那段时间在离家几里外的钱库(地名)开了一个店面,做的主要是香烟生意,刚开始赚了不少。但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亏了十多万元。丈夫不但不给予安慰,不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反而粗言相向,说她根本没亏,只是有意骗他。当知道她已确实亏了之后,不同意她继续在外闯荡,要她回家。这当然与章金华的性格相悖。

  反复闹腾的结果,双方已不可调和。这段存续了一年多时间的婚姻最终宣告破产。

  离婚后,章金华对于感情之事心灰意冷。

  “一个人虽然难,但如果找不到一个志趣相投的男人,还不如一个人过得自在。”她这样说。

  所以,她至今单身。

  她没在婚姻失败和生意亏损的双重阴影下沉沦下去。

  很快,她又出现在市场上。几经波折后,她在几位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拉起了自己的建筑队伍,先从普通的修桥铺路开始,逐渐进入大的工程。但由于是“半路出家”,没有经验,人员素质也不高,在她承包的一项工程施工中疏于管理,外墙出现垮塌,出了人命。她为此获刑两年。

  两年牢狱生活,她思考了很多,总结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