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 第23章 创新哲学(3)

第23章 创新哲学(3)

书籍名:《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作者:宋艳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虽然当时“维基百科全书中文版”已经出现,但是这种风格并不适合中国网民使用,而且其服务器运行的缓慢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使用热情。于是,为了满足用户对最标准搜索结果的需要,“百度百科”应运而生了。百度百科与之前的百度产品一样,秉承百度一贯的风格,力图让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应用。正像一条广告词一样:“简约而不简单。”

  2006年4月20日,百度成功推出了继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后的又一重量级产品——百度百科。它的问世大有“水到渠成”的意味,几乎是在推出的同时就宣布成功了,这不禁令人愕然。

  自2006年4月百度开始创建百度百科,20天的时间里,网友编写的词条已经超过1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30万。截至2008年4月,百度百科诞生两周年,其累计收录词条数达到110万个,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天1000多个新词条的速度飞涨,而且已经收录的110万个词条经过了270万次修改,即平均每个词条都被修改了2.5次,平均30秒内就会有一个词条被编辑完成。

  在很短的时间内百度便打造出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三种技术过硬、实用性极强的拳头产品,可以看出百度技术团队的创新之力。同时这也契合了李彦宏一直倡导的“创新不是虚,效果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创新的产品唯有赢得了用户的青睐,经过了市场的考验,才真正是有价值的。

  李彦宏社区

  百度的一位技术人员曾说:“搜索引擎技术创新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的,如果用脱离实际需要的方式来做,恐怕发展不了这么快。要大家创造性地发挥,就是要在效果上追求更加满足需求。”毋庸置疑,李彦宏也绝对是秉持这一原则的。

  从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如今的发展和受欢迎程度上看,李彦宏创新的目的很明确,即实用。符合用户习惯、满足用户需求,是李彦宏一贯遵循的原则,他反对盲目创新和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速度是必要的,但效果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创新是无意义、无价值的。

  百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危机,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百度自身的。在不利因素充斥百度周身时,李彦宏选择用“效果”作为应对的武器。百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用户数逐渐攀升,以至遥遥领先,不单单是因为其较早地进入了中文搜索引擎领域,更因为李彦宏很早就开始关注创新的“效果”,所以才促使百度本身制造出了汩汩涌出的原动力。这也是李彦宏每每面对挑战时的勇气所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快速地推出新产品,用创新之力来抢占市场,决定了企业发展节奏的快慢。但盲目创新是要杜绝的,一旦为了规模上的扩大而盲目创新,推出并不能为用户接受的产品,反倒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只有那些以用户体验为基准,以用户需求为依托的创新才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实际价值。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在普遍意义上讲即是“推陈出新”,涉足他人未涉足的领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如此,在周全而细致地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创业者便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当然,创业者所选择的领域必然要产生效果,要对用户有莫名的吸引力。这是创业制胜的关键点。而至于如何找寻那创新的领域,全看创业者怎样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去发现无限的商机。

  6.创新让企业长寿

  百度提问

  创新应该是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还是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创新文化?

  百度一下

  百度整个公司的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百度鼓励大家去独立思考,去坚持自己的观点,去认真琢磨一些事情。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就如李彦宏所说,创新业已成为百度的一种文化,每一个百度人的身上似乎都潜藏着创新的因子。在百度的团队中,创新上颇有建树的人物中,毕胜堪称是一个典范。

  从早期的“新浪停机事件”开始,毕胜便大手笔不断。他有一个特点,几乎不做细致的营销策划,一切尽在他的脑子里。他说:“我做市场营销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写营销策划书,我从来不写那玩意儿,我是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抓机会。一切都装在脑子里,到时候指挥下属行动就行了。我也从没写过营销总结报告,我只查看几个数据,最重要的是看流量的变化。”

  2004年3月,毕胜策划了一个营销活动——“搜索对对碰”。但经过与活动涉及的人员沟通,他发现该营销活动的成本太高,虽然对方表示同意,可由于收效不明显,所以便马上放弃了。根据他的习惯,这个不成熟的方案被他写在了纸上,其大致内容是:请当时名声大噪的羽·泉组合,把陈羽凡和胡海泉分别安排在两个城市,在设计中两人身上没有现金和信用卡,每人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要依靠百度的搜索引擎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同时完成一些预定的任务,以此宣传百度搜索在日常生活需求中的使用功能。

  该营销方案虽然不算“完美”,可毕胜还是思量许久才做出放弃的决定。随后,他把写在纸上的该方案“故意”扔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毕胜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注意到百度的一位员工有些“不同寻常”。果然,这位员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拿走了毕胜“丢弃”的营销方案。

  那么,那个“员工”到底是何许人也?难道这是一场现实版的“无间道”?2004年4月2日,新浪在亮马河大厦宴会厅隆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新浪“查博士俱乐部”正式成立。查博士是一种搜索引擎软件。与此同时,新浪的“搜索诺曼底——城市任务对对碰”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的具体安排是:选取中国6个大城市并分编成3组,北京VS上海、广州VS西安、大连VS成都,6个大城市所有的网民均有机会在网上参与活动并有机会成为幸运者——“诺曼底之队”队员,然后互相登录对方城市,再通过查博士寻找线索,找到对方城市的经典景点或相应人物,由此便形成一场异地“旅游”。

  一目了然,新浪此次活动是毕胜营销方案的“临摹”。不过新浪并未邀请羽·泉组合,而是邀请了将《爱情诺曼底》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手黄征为活动造势。新浪的此次活动持续了半年之久,投入了两百余万元,可结果却收效甚微。由此可见,百度在营销上的招式可谓“无招胜有招”。

  2004年7月,百度的“网络营销之道全国巡讲”活动正式启动。为此,百度高层几乎倾巢而出,李彦宏也是身先士卒多次站在演讲台上。从7月初一直到7月下旬,北京、上海、无锡、长沙、广州等几十个城市都留下了百度人的足迹,每到一处,各个城市的当地媒体便蜂拥而至,每一次巡讲都会掀起一场网络营销热潮。

  在百度营销的过程中,身为百度市场总监、百度新闻发言人并兼任百度总裁助理的毕胜,可以说居功至伟。显然,毕胜策划的一场场营销,已经使百度形成了独特的营销体系。从后来百度的发展看,正是毕胜用几年的时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百度打造成互联网的第一品牌的,而其多种营销模式也被业界称为“百度式营销”。

  毕胜能够屡出奇招,是自身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使然,更是百度倡导的创新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不只是毕胜,在百度的团队中,被创新文化“逼出”的大手笔者比比皆是。李彦宏设定的这种文化理念,将百度从一个高峰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李彦宏社区

  李彦宏在百度打造出了一股浓郁的创新氛围,这令身在其中的每一个百度人无不以创新为提升技术、研发产品的依托。创新在百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如前文所言,已经是李彦宏和所有百度人的习惯了。在这种习惯成自然的作用下,百度的每一款产品中都有闪亮之处,都有值得人追逐之处。

  创新让李彦宏慢慢实现了理想,也让百度登上了业界的制高点。强势的创新哲学加上明确的努力方向,百度的创新总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百度创建以来,其搜索引擎技术便始终走在行业前沿。2006年9月,在中外296家企业参展、10万人次到会的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上,揭晓了“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百度中文搜索引擎首次跻身其中。这是对百度创新技术的认同。

  创新是百度的生命,是其生机勃勃的养分。1999年,百度依靠李彦宏的超链分析奠定了成为业界魁首的基础;2001年,百度依靠全新CDN技术实现了搜索大提速,而竞价排名模式的建立更令百度寻找到了稳定的利润增长点;2003年,百度贴吧实现了与“超级女声”的共同火暴;2005年的百度知道和2006年的百度百科让搜索社区大放异彩;此后的凤巢系统、阿拉丁计划以及框计算的问世,无不彰显着百度的创新之力。在创新的道路上,李彦宏和所有百度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技术上的创新和产品上的创新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的文化作为引导。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创新的内涵,令其在企业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以让企业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攀上新的高峰。

  创新也是延长企业寿命的“不老之药”,企业经营者要以企业自身资源为“药引”,以完美的管理和制度为“锻造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用热情点燃炉底的希望之火,让“创新之药”成为企业“最畅销的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