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科学家论语 > 第11章 “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华罗庚的论语(4)

第11章 “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华罗庚的论语(4)

书籍名:《科学家论语》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华罗庚《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人民日报》(1955年3月1日)

  独立思考必须是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搞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应该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海阔天空地想。不敢想怎么能有新的发明和创造呢?但是科学上的美丽设想,都必须和研究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华罗庚《学·思·锲而不舍》,《中国青年》1961年第21期

  在科学研究上光凭搬用别人的经验是不行的。而且客观事物不断地发生变化,科学事业也在时时刻刻地向前发展,只是套用别人的经验就往往会发生格格不入的毛病,甚至每个人自己也不能靠老经验去尝试新问题,而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大胆创造。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中国青年》1956年第7期

  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精神,是独立开辟荒原的精神,科学之所以得有今日,多半是得力于这样的精神,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另辟蹊径,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以独立开创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优秀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注意:独立不是孤立)。独立开创与拒不接受他人的经验并无丝毫相同之处。科学的工作如接力赛跑,人愈多,路程也便会跑得愈远。我所理解的“开创”,应当是基本上了解了前人成果之后的开创工作。

  ——华罗庚《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报》(1953年3月3日)

  我很欣赏我国五代时有名的科学家祖冲之对自己的学习总结的几个字。他说,他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只搜来学习还不行,还要炼,把各式各样的主张拿来对比研究,经过消化,提炼,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做过比较、研究、消化、提炼,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他的圆周率是在博览和研究了古代有关圆周率的学说的基础上,继承了刘徽的成就而进一步发展的。他所作的《大明历》则是继承了何承天的《元嘉历》。许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都是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和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华罗庚《学与识》,《中国青年报》1962年第12期

  在学术上展开自由讨论,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学术工作者都应当做的事,也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华罗庚《独立研究,努力成“家”》,《光明日报》(1956年5月28日)

  人人都可以向科学进军,因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凡是老老实实工作的人、精益求精地工作的人,就是面向科学的人。

  ——华罗庚《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工人日报》(1956年5月11日)

  (五)关于自学

  因为“穷”,使我被迫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和同学,完全凭自己摸索着学知识,我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血和汗水的代价,才能学会驾驭知识的本领。

  ——顾迈南《华罗庚传》第16页

  我走的是自学的道路。自学嘛,就得靠自己勤奋努力。有的同志要我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很系统的一下子讲不出,我想:一、自学最起码的一条要踏实。从自己水平出发,不要好高骛远;二、自学要有周密的计划,要经常检查;三、在自学过程中要多想多练;四、要以长期性、艰苦性克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我曾写过这样四句话: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浙江日报》(1981年6月11日)

  自修是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自修的习惯,都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华罗庚《谈革命干部学习科学知识问题》,《人民日报》(1954年4月6日)

  自修是一种比较艰苦的学习方法,但它的优点是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采用。只要我们能按部就班,不懈不怠,积之年月,它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科学的光辉的顶点的,凡是具备了普通语文修养的人,就可以运用自修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华罗庚《谈革命干部学习科学知识问题》,《人民日报》(1954年4月6日)

  自学是要比在学校里学习艰苦些,困难也可能多些,但是要敢于去接触未知,要踏实地思考问题,不怕困难,不怕艰苦。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华罗庚教授谈自学》,《人民日报》(1962年7月1日)

  一个青年即使他没有大学毕业或中学毕业,但如果他有了自学的习惯,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就不会比大学毕业的人差。与此相反,如果一个青年即使读到了大学毕业,甚至出过洋,拜过名师,得过博士,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钻研,则一定还是在老师所画定的圈子里团团转,知识领域不能扩大,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发明了。

  ——华罗庚《学·思·锲而不舍》,《中国青年报》1961年第21期

  自学的问题不仅是青年人的问题,也是我们老一辈人的问题,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学校教育对青年来说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无论如何总不会所有的人都能从小学念到大学,而且他们终究还要离开学校。即使在学校学习期间,也还要自学得好。

  一个人的一生中,自学的时间总是要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所以说,自学之路是知识青年都要经过的,自学的习惯是早晚都要养成的。

  怎样进行自学?这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踏踏实实地学习。要循序渐进,千万急躁不得。……我就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宁肯做得多些。

  ——《华罗庚教授谈自学》,《人民日报》(1962年7月1日)

  自修能有成绩的主要关键在于毅力和耐力,应当正确地认识为了什么在自修,也应当正确地认识“自修”

  较“参加正规学习”为艰苦,所需要的时间更多,图快贪多是自修成功的敌人,必须用“涓涓不息,而成江河”的态度,持之有恒,行之有素,才能够完成自修所要达到的目的。

  ——华罗庚《谈革命干部学习科学知识问题》,《人民日报》(1954年4月6日)

  社会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历史上的人才总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为什么?就是学生除了从老师那里学以外,还多一个自学。历史上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离不开自学。光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是创造不出新的东西来的。

  ——华罗庚《青怎样胜于蓝》,《北京日报》(1981年9月2日)

  不怕困难,刻苦练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我就是这样学完了基础的数学。这一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天,对我还有很大的用处。我和其他数学家研究问题的时候,当时虽然都懂了,回来我还要仔细地思考研究一遍。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熟练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害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

  ——华罗庚《和同学们谈谈学习数学》,《中学生》(1955年1月)

  所谓“真懂”,其中当然包括搞懂书本上的逻辑推理,但更重要的还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在没有这定律(或定理)之前,如果我要发现这一定律(或定理)是否可能;如果可能,那是经过怎样的实践和思维过程获得它的,不消说,在研究证明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中的中心环节。

  ——华罗庚《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人民日报》(1955年3月1日)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

  ——《下棋专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门——华罗庚教授在英国讲学记》,《人民日报》(1980年1月1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