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 > 第七章 主动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七章 主动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书籍名:《尖子生高效学习法》    作者:周亦文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知识不只是仅靠老师教来的,更应该是靠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被动地等老师来“喂”,学习效率永远都不会很好。而主动的学习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本章从新的角度出发提倡同学变被动为主动,营造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被动位置
德国教育家新第斯多德曾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同样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也曾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两位教育家的话都在于表达——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教学的主角是老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虽然现在较以前已经大有好转,但做得还不够,尤其是我们做学生的,应该主动出击,从自身进行改变,因为只有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才会做好。应该认识到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还要注意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原生动力。因此,充分发挥课堂上的主动性,可以学得主动、轻松、自如,应该出自于“愿意”而不是强迫性的学习,愿意则来自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皮亚杰坚信:“学生自己也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课堂上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就使用好课堂上的“学习自由权利”。当然,强调学习自由,并非是放任不管。在适度的自由状态下主动的学习才是学生应该提倡的。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就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这句话就充分地说明了学习在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着,我们只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这一新世纪时,迎接我们的不是鲜花与微笑,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条铺满荆棘的更加艰苦崎岖的奋斗之路,我们将面对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谁拥有比别人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谁就会被社会所重用,在这拥挤的世界上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天空;谁的知识薄弱、生产经验少、劳动技能差,谁就有可能被社会所抛弃。在这种情况下,就更不用说没有知识会是怎样了。父母和老师常叮嘱将来是要凭本事吃饭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学习是为了建设祖国;从更贴近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我们能够立足于激烈竞争的社会,能够在社会上求得生存,从而再去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努力学习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也许是许多同学常思考而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古今中外没有一位科学家或者学者是靠被动地学习而走向成功的。如何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这不仅需要懂得学习的目的,还要有对学习的兴趣。做任何事只要对之抱以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成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在我们平时许多学习的问题上、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它是我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一旦有了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为掌握一个知识而去翻阅大量资料,向许多老师请教,或者亲自尝试做一做。这样学习就成了一种出自内心的生活的需要,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习是被动的,那么对待学习就像完成任务,做完了事,不问质量好坏,不管自己是否学到了知识,对于疑问也不关心,不去解决,这样就往往事倍功半,什么也没学好。因此,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学好知识的一种动力,所以,知识也一定能学好。下面就拿语文课作为实力来进行具体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一方面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又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这一条放在“教学建议”中的首位,就是为了说明主动性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过去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大讲特讲,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而且教师讲的许多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够自己解决,而学生不懂的问题或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学生很少主动提问。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的活动,学生没有读的时间,没有写的时间,没有思考的机会,等等。总之,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的模式,毫无生气,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更谈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素质。
学生要确立“我要当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二是尽力争取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多动手、动口、动脑,多读书,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钻研探究,多深入思考,多提出问题,多互相交流,多讨论争辩,等等;三是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打消以前那种依赖心理,培养自信心,要意识到自己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许多问题通过自己的钻研都能够解决。同时,还要学会自学的方法,例如怎么入手,怎么钻研,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学记叙文,怎么学议论文,怎么学小说、诗歌等,常言道:“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要充分认识到,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这是一辈子受益无穷的。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指明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当然,这只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明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样道理主动性在其他各课也同样的重要。每一堂课都需要同学们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知识,广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并不是老师讲了之后就可以学会的,不应该在学习上,只做“张嘴”等老师喂的学生,而应该学会主动去学习,主动掌握学习技能。做课堂上的主人。
克服心理障碍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心理障碍造成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不敢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率。其中比较普遍、对学习有影响作用的是羞怯和自卑心理。
杨××是河北一中学的学生,平时特别爱学习,而且成绩也名列前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他是全校最有文采的一位学生,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平时如果是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就直打哆嗦,回答问题结结巴巴。给同学讲解问题时,脸憋得通红。学校每次有演讲比赛或辩论会,同学和老师都要选举他,可是由于胆怯、自卑的心理作怪,很多机会都同他擦肩而过,真是太可惜了。
可见,心理障碍确实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那么如何克服和消除羞怯和自卑心理呢?
二、消除羞怯心理
那么,怎样克服羞怯心理呢?下面介绍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了解自己产生羞怯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羞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智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但主要还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如自幼家教的方式,个人学习生活的经历,与同学交往的程度,受老师教育的影响等等。中学生应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真正找到形成自己羞怯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持之以恒地坚持,必能收到成效。
2.鼓起勇气,不怕失败
中学生们应该认识到,羞怯几乎人人皆有,并非你一人独有,只是每个人羞怯的程度不同罢了。当你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参与,感到羞怯时应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胜利者比失败者往往多的只是一份勇气。因此,课堂上要积极主动,敢说第一句话,敢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第一步后,就会感到羞怯并不可怕,你就会在成功的表现中受到鼓舞。
3.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
自信是人生中无与伦比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中学生在交际中不要总是否定自己,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为自己不善讲话、不愿行动寻找理由。相反,倒要时时肯定自己,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启迪和帮助。4.学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中学生不能只限于同个别要好的同学交往,在狭小的交际圈内活动,而要训练与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学会向平时见面交谈不多的人如其他年级的同学、老师和领导问好,在集会或聚会时要善于利用间隙时机与周围的人攀谈,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逐渐消除羞怯心理。
5.关键时刻表现自己
关键就是考验,羞怯心理严重的人在关键时刻总是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中学生一定要在关键时刻突现自己。如充当会议或节目主持人,利用这些机会表现自己,勇于鼓励自己去办事,办好事,让那些不了解你甚至瞧不起你的人刮目相看。
6.刻苦练习讲话技巧
羞怯主要发生在与人交谈时、大庭广众下讲话时,一个人独自讲话或在父母面前讲话时,不存在这种心理负担。因此,中学生在各种场合的发言,都应事前有所准备,甚至是自言自语地进行不懈的反复练习,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惧,应付自如。要毛遂自荐地担任演讲会、故事会、主题班会、庆贺会、生活会等活动的发言人,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即使第一次第二次失败了,也要把它当成今后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渐渐地克服羞怯感,过渡到大方自如地与同龄人、长者或老师交谈。
7.让自己经常处于松弛状态
松弛对羞怯者说来是与他人相处时克服羞怯的关键。当在课堂上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时候,容易产生羞怯心理,久而久之会错过很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所以,当你处于羞怯或紧张的心理时,应尽量进行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当你脸红时应尽量忘却它,不要担心别人是否在意,相信其他学生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很快会消失的;当你受到老师或领导的批评指责时不要过分害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应理解人人都有失误的时候。总之,中学生遇事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这也是克服羞怯的有效办法。
8.善于运用面部表情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仪容、仪表、仪态,最具魅力的是微笑。微笑是友善的表示,自信的象征。当你第一次进入陌生的社交场合时,总不免感到羞怯,这时只有微笑才能使你摆脱窘境,从容自如地与人进行交往。所以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微笑,依靠微笑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距离,有时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会在你的微笑中结束。因此,我们要避免愁眉不展,它会给人一种不友善的感觉。微笑是通过眼神表露的。当你与他人交谈时,眼睛要尽量看着对方,表示你对对方的礼貌和注意,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感,加速彼此间心灵沟通的进程,同时也减少了你羞怯的感觉。交际中得到的锻炼有助于学习中羞怯心理的克服。
当然,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固定不变的方法,同学们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善于总结成功经验。
二、克服自卑感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是人类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东西,因为任何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足,因而也就易生自卑,为了克服自卑,便会努力奋斗。然而,自卑感并非都是激励人,使人奋发上进的,更多的人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了正常发展。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在中学生中是相当常见的,有的同学甚至在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敢抬头说话,在课堂上有什么想法在心里直打鼓,怕说得不好引来别人的嘲笑,这对学生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下面就有关如何克服自己的自卑感提出了一些见解。1.增强信心。当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时,要懂得“以勤补拙”,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2.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可见,通过在学习时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先把目标定得小一点,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也可以在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活动,以便增强信心,免除自卑。3.正确估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短处不看长处。积极的态度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
4.多向名人学习。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加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会随之消失。
5.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课堂上会听讲,随着老师的讲解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考。这样,抓住了学习上的主要矛盾,学习就比较轻松,成绩也比较理想,会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6.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多和同学交往,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千方百计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用集体的友谊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7.遇到困难挫折不要轻易地放弃。放弃就等于承认自己失败了。如果经常轻易放弃与困难挫折搏斗的机会,这会使你更加怀疑自己,会导致失败的心理产生,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不敢做了。因此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鼓起勇气和信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拼搏所取得的成功如同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果实,是最能让人陶醉的。
8.运用潜能。日本精神疗法研究所所长小林英夫认为,运用潜能可以充分抑制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想想小学时期那些令人高兴的赞美,就拥有更多的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短处,以零为基点,不断去增添它。
只有把上课的心态调节好,消除一切不利于学习的心理障碍,才可能大胆而主动地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而且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主动争取锻炼机会
李利和赵茹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一直在一起念书,都属于聪明伶俐的那种,而且都爱好音乐。所不同的是李利上课总是紧跟老师的进度,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而赵茹经常和教学活动脱节。因此两个人的成绩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李利是全校的三好生,而赵茹每次排名都在后边,就在2005年的6月份,李利因学习成绩好,而且有音乐天赋,被一所不错的音乐学院选拔成为该院校的学子,赵茹却在高考中落榜。一样的天资,一样的环境,却因为上课的参与状况,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目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被动情形非常普遍,下面是有关学生课堂参与现状的定量分析: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学生在一堂课40分钟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好、中、差三类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调查所得平均结果,对学生在一天、一周内的参与情况进行推算,结果见下表。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一览表
(19.5节课)由上表可知,按照学生每堂课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平均水平推算,一天之内,他们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就达2节课,累计一周则要浪费10节课。更值得注意的是,好、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时间方面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差生与好学生相比,一天之内,相当于要少上3节课,累计一周则要少上15节课。固然,差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过以上对课堂参与时间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差生将会不断产生,而且,与好学生、甚至与中等生的差距还会不断加大、加深。可见目前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非常的不乐观,广大中学生应该从上表中得到启示,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么大的数目,又应该怎样做。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争取过来,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把课堂学习做到位,课外就不用再做那么多的习题了。
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课堂上老师安排的活动,主动争取锻炼机会,例如英语课本里的每一课都有一篇会话,对话里有许多不同的人物角色,如教师、警察、父亲、儿子、朋友等。每学完一篇对话后,学生应大胆地扮演对话里的角色,并要思考应该加哪些动作表情。对于教师、父子、警察等这些角色学生日常生活接触较多,所以特感兴趣,扮演起来表情、动作、语调十分生动。除让学生在课堂表演之外,老师还要经常设计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当老师。这时要大胆的抓住机会,走上讲台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任何东西讲给其他同学听,其实老师设计这样的表演并不是让你真像老师那样讲得好,而是为了锻炼学生,所以也没必要感到害怕,只要勇敢地走上讲台就是最棒的。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平时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以及举办的其他公益活动等等。广大学生都应该勇于抓住这些机会,这也是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锻炼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