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醉里挑灯看剑 > 第17章

第17章

书籍名:《醉里挑灯看剑》    作者:眉如黛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三人接过角弓,其馀二人都是志得意满,孟九功素有百步穿杨之名,徐行亦有弯弓射日的美誉。对弓射之技艺都是勤加苦练,此时仿佛那将军之位已是十拿九稳。
偏偏登宵心下忐忑,旁人不知,他自己如何不知。两年以来,自己的武艺桎梏不前,若是比武喊杀,自己拉下两年的功夫,亦能凭藉雄厚的功底笑傲群雄。可这弓射,贵在日日勤练,方能保持那准头,两年未拉弓,此时如何能有把握?
登宵见两人同时弯弓,对准琅柱,二箭其发,二弓齐鸣,顷刻之间,便看到两只羽箭皆深入琅柱,钉在柱子上不住摇晃。登宵眼神微微一黯,心里便些微浮上了些心灰意冷的意思,禁不住微微转过头去看连城的表情。只见连城眉目含笑,正殷殷注释著自己,又觉心下一暖。
登宵紧紧握住手中角弓,心道:我是谁?我是登宵!他深吸一口气,迎著百官目光,捏出一枝羽箭,左手持弓,右手拈箭拉弦,弦如满月,目如寒星,牢牢定准前方琅柱,只觉得灵台一片澄静空明。登宵想:我是登宵!於是箭如流星,羽如星尾,带著呼啸之音脱手而出,登宵默喊:著!随著他的喊声,箭牢牢钉在琅柱中央,顷刻入木没尾,登宵腰身扭转,同时将剩馀两箭搭在弓上,拉弓放箭如行云流水,两箭先後而至,每只箭矢都分别将之前二人的羽箭从中狠狠的劈作两半!片刻,那琅柱之上,只留下了登宵的箭。
百官哑然,连城朗声笑道:“尔等还有异议吗?”
百官沉默了一会,有人带头高喊道:“臣恭喜三王爷重回朝堂,任大梁将军!”
百官应合道:“臣等恭喜三王爷重回朝堂,任大梁将军!祝将军大破敌军,凯旋而归!!”
喊声洪亮,震耳发聩。
如同带起了一阵飓风。
朝堂之上,喊声里,登宵眸如星子,迎风而立。
下朝後,连城派人送来一大堆的凌乱东西。大多是些舒服合身的换洗及御寒衣服,外袍的上臂处都绣了象徵王室的蟒纹。也有些一看就价值斐然的东西,像一壶银箭,一共七枝;像一件银甲——细细的纯银连环锁成的铠甲,由细密的银丝编织,轻而结实,穿在藏青色的武官袍上更显意气风发。还有一把乌檀弓,分量极沉,弓弦波动时,响声清越,弓身木纹细腻,呈鱼纹状断裂的纹路,一看就是年代久远之物。
最贵重的不过是一把剑,纹路古朴,剑身上用大纂写了剑名:七星龙源。为当年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为铸此剑,这二人曾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相传当年伍子胥渡舟以此剑赠渔父,渔父为表其心诚自刎而死。此剑遂以其“诚”字闻名天下。在古今名器上可入前五。
连城以此剑赠登宵,实不异于以《女史箴图》送爱画之人,以狂素之《食鱼帖》送爱字之人,以《梅花残谱》送爱棋之人。登宵拔剑出鞘,在手中轻弹,听到剑身发出一声长而清越的剑鸣。
登宵握紧七星龙渊剑,长叹,转身跟送东西来的太监道:“皇上还说了什麽吗?”
太监躬身答道:“陛下说,唯有此剑,才配得上将军。”
领了调兵遣将的半壁虎符,登宵下午便前往军营。大梁官职在前朝基础上做了调整,留三公,取消九卿以及尚书台。将尚书台职务一分为六,即是户、吏、工、刑、礼、兵六部。各部一级官员称尚书,下设二侍郎,以及十二令使。全国为郡县制,县有县令,乡有乡典,里有里长。军队主要为南营、北营以及西营骑兵,北营水部。除二王爷李凌云统率下的西营骑兵外,南营、北营占了全国六成兵力,也是这次抵抗辽兵的主要部队。
登宵至南、北营检阅之时,只觉得其士兵多是新征,年轻有馀而经验不足。心下了然,唤出此次副将张参将士兵每五十人编为一组,由一老兵带领,与各参将都打了声招呼,熟记了他们的姓名,又提拔了几个年轻将领。回宫後小琉替他整理了几件御赐的衣服战甲,换了一双轻便的牛皮青底靴,子夜便率军离开京城。
临走的时候,连城在百官随行的时候远远的来送他,登宵坐在黑色的大宛骏马上,肩发被吹得四处飞扬,登宵越过碍眼的发丝,拉紧缰绳控制著不停踱步的马儿,眯著眼睛,努力想在夜色中分辨清连城的轮廓。
却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