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蒙古帝国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蒙古帝国史

第6章

书籍名:《蒙古帝国史》    作者:[法]雷纳·格鲁塞
    《蒙古帝国史》章节:第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将近四个世纪(公元552—924  年)以来,蒙古地方由各种突厥霸主们所主宰(“突厥”突厥人、畏吾儿突厥人、乞儿吉思突厥人),现在蒙古人可以恢复他们的祖先蠕蠕人于552  年失败后所丧失的地位了。我们应当注意,为了这个并不需要去想象什么大规模的移徒。虽然蒙古中部完全归属于突厥人的势力范围,但是蒙古人始终并没有离开蒙古的东北部,因为我们在今天几乎可以确定室韦诸部是豪古种,  他们在唐代,甚至在魏朝统治时代,已经占据客鲁涟河下游、兴安岭北边和嫩江发源之处了①。我们可以设想,蒙古人的各部落是从公元924  年开始,由客鲁涟河的下游循着河流逐渐向前进展的,何况当契丹人在这一年侵入之后,对于这个地方并不感兴趣。

    关于这种种变迁,蒙古人的口传故事当然只能供给我们以变形的回忆。蒙古人的祖先被突厥人的祖先所征服,相传逃入儿额格涅坤山中的旷地[1],  从那里,在一个波斯历史家们所力求而不能确定的日期,蒙古各部落据说由一个名叫孛儿帖赤那即“苍狼”的②领袖带领之下又下来到斡难河(鄂嫩河)  [2]、客鲁涟河和土拉河的地方。在斡难河的源头和圣山不儿罕,即现令肯特山的附近,李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3],即白鹿③相结合。他们的儿子名巴塔赤罕,便是成吉思汗王朝的第一代祖先。④这里所说的完全是神话,这不过是和突厥人的狼的图腾相似[5],突厥人的“乌古思讷默”也是以苍狼“柯克不儿里”为其祖先。蒙古人的神话到这里还没有完。由孛儿帖赤那传十代到朵奔蔑儿干[6](《元史》作脱奔咩哩犍——译者)娶阿阑豁阿[7](《元史》作阿兰果火——译者)为妻,她于丈夫死了很久之后,有黄色的天神降临而怀孕(夜间降自天上。从穹庐的天窗进去),由于这个奇迹她生了三个儿子,即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和李端察儿①[8],除此之外,她和死去的丈夫以前还生了两个儿子,不古油台和别勒古讷台[9]。这个口传故事,和上面的一样,也是发生在斡难河边,成吉思汗系的“圣地”中心,而李端察儿,天神的儿子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拉施特书》和《秘史》说到世系时候通常把阿阑豁阿与某些部落联系起来,这些部落当成吉思汗时代,因其肇始于天神,也因为是成吉思汗的亲属,故被称为尼伦部②,即“光明的儿子”和“出身纯洁”之意。

    ①  伯希和,《亚洲学报》,1920  年,I,146。

    ②  参阅别列津译《拉施特书》,“祖先”4  和153。按照科瓦列夫斯基词典,Ⅱ,页1260,李儿帖的意义为“班点”、“花斑”、“有点的”、“虎班”等。李儿帖赤那指“花斑的狼”或“苍色的狼”。

    ③  参阅《萨囊彻辰书》卷8,豁阿(Qo'a)的意义为“美丽”、“皮肤白”(指妇女),豁埃(Qo'ai)的意义为“灰白”(海涅士,Worterb,64)。[4]《萨囊彻辰书》的中文译本即《蒙古源流》,I.J.斯密特有德文译本,圣彼得堡,1829  年。——译者

    ④  《秘史》,第一节,鲍乃迪译,23。!*

    ①  《拉施特书》中特别指出,降临阿阑豁阿的天神,不但肤色是黄的,而且眼睛是灰的。这是由于成吉思汗的家族名“李儿只斤”而联想到的。李儿只斤的意义为灰色眼睛(参阅别列津译本,“祖先”第49  页)。这位作者试将口传故事历史化,他以为阿阑豁阿时代,大约在阿拔斯王朝的初年(公元750  年)和萨曼王朝的初年(公元875  年)。参阅别列津译本,“祖先”第3  页。这个传说的节略见《元史》,克罗斯译,第8  页。阿阑豁阿就是“美丽的阿阑”。[10]

    ②  斯密特在《萨囊彻辰书》的译本里面(第375  页)将“尼伦”这一词用ari'oun“纯洁”或naran“太阳”(太阳之子)来解释。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我们在后面还要常常提到这个尼伦部,所以我们在这里举其若干,不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12]的家族孛儿只斤氏③[13]属于尼伦族,还有泰亦赤兀惕(或泰赤乌)、兀鲁兀惕、忙忽惕、别速惕、札只刺惕④、巴鲁刺思、巴阿邻、朵儿边、撒勒只兀惕和哈塔斤⑤,也属于这一族。其他蒙古部落和成吉思汗的亲属关系比较疏远,而且不能上溯到阿阑豁阿的则被列入都儿鲁斤,即远族一类。⑥例如阿鲁剌惕、伯牙吾惕、火鲁刺思、速勒都思、亦乞刺思和翁吉刺惕或弘吉刺惕。①[15]这些世系,蒙古的诗人们子晚间在帐幕之下口述,无疑有一部分属于神话。我们对它还是感觉兴趣,因为它大致地告诉我们蒙古各部落的彼此的关系,尤其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关系。

    然而这个将主要的蒙古氏族与神光相联系起来的显赫世系,  并不能掩盖这些游牧人民曾生活在非常困苦的状态之中。只看成吉思汗的始祖李端察儿,《秘史》说到他的生活状况就可知道。他自以为受到他的兄弟们的薄待,  就骑上一匹青白色秃尾生断梁疮的马沿着斡难河寻谋生路②。为了糊口,他射杀被狼围阻于崖上的野牲而食。“他采拾狼吃残的东西,并养着黄鹰。到了春天,当许多野鸭野鹅飞来时,他放黄鹰去捉。”和草原上的懒汉游民一样,  他向邻近一个部落乞求马奶喝,到后来,他以出其不意的袭击降服了这个部落,以此做为报答③。孛端察儿的早年,据记载是这样贫苦,但是一切史源都承认他是孛儿只斤皇族的始祖。④

    第六节  成吉思汗时代来临前夕的蒙古地区、蒙古各部落

    说过了这些口头传说之后,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拉施特所提供的,约在成吉思汗诞生的时期,就是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稍后一些的时期,关于蒙古各部落的各种具体事实。

    ③  参阅下第41  页,注④。

    ④  伯希和先生说:札只刺惕人曾参加耶律大石的远征至于突厥斯坦,在公元1123  年至113O  年之间(伯希和,《亚洲学报》,1920  年,I,146)。[翁按:《辽史》记载,耶律大石驻北庭都护府,会合茶赤剌(又译作祭察哩)等十八部王众,得精兵万余,整旅而西。伯希和谓札只剌惕人(茶赤剌的转音)曾参加耶律大石的远征。是有根据的。]

    ⑤  但是这最后两个族,如果也是阿阑豁阿的子孙,却是由她的人间的丈夫朵奔蔑儿干所生,不是由于天神。因为撒勒只兀惕是不合秃撒勒只的后裔,哈塔斤是不忽合塔吉的后裔。

    ⑥  或以为都儿鲁斤这一词源流于“都儿立克”(Dorlik),蒙古的一个神名。[14]

    ①  阿鲁剌惕族,根据《秘史》,是海都的第三子札乌锦阿儿特该的第三子阿鲁剌惕的子孙。关于这些尼伦和都儿鲁斤部族的原始,参阅《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祖先”,第5  页,“部落”第272  页。

    ②  《秘史》说在“巴勒谆阿剌”,“泥岛”。海涅土译,第24  节,第3  页。克罗斯译《元史》说在Pa-lit'ouen-a-lan  地方(按:《元史》作八里屯阿懒。——译者)第8  页,参阅伯希和,《通报》,1936  年,358。

    ③  《秘史》第24  至38  节。参阅《元史》,克罗斯译,第8—9页。

    ④  《秘史》,第42  节。《拉施特书》,“祖先”别列津译,第10  页。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蒙古的东境介于客鲁涟河南边(或东边)和中兴安岭之间游牧着塔塔儿人,长时间以来,人们以为塔塔儿人属于通古斯种,但是经过伯希和先生的考证,他们无宁属于蒙古种。作为联盟,有时称九姓塔塔儿,有时称三十姓塔塔儿,他们曾见于公元731—732  年的在和硕柴达木的阙特勤突厥碑文,所说的无疑是上述这个地方。当公元十二世纪,他们显然是分为好几个部落:  察阿安塔塔儿、阿勒赤塔塔儿、阿鲁孩塔塔儿等等①,组成一个比较松散的联盟。

    在塔塔儿人的西北,在客鲁涟河和斡难河上游之间,游牧着真正的蒙古人,就是成吉思汗的氏族或孛儿只斤氏族所隶属者,其中主要的部落是泰亦赤兀惕部落。②上面说过伯希和先生曾指出,蒙古这个名称似乎曾以中文名字“蒙瓦”或“蒙兀”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奇Qisuu.com书],是室韦各部落之一的名称,“室韦人几乎肯定是属于蒙古语族的”,似乎在这个时期(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  游牧于客鲁涟河下游的旁边和兴安岭的北部。

    在十二世纪。有一个蒙古部落和泰亦赤兀惕以及孛儿只斤的亲族关系相当远,所以能够互通婚姻而不违反族外通婚的原则,这就是翁吉刺惕人,他们居住在塔塔儿人东边,捕鱼儿湖的旁边,喀尔喀(合勒合)河穿过这个湖而汇入于客鲁涟河③。

    成吉思汗的祖先,这些真正的蒙古人,因为居住在草原和森林之间,一部分是牧人,一部分是猎者,我们将要看到成吉思汗本人的生活也是这样。蒙古人中间的主要部落之一,泰亦赤兀惕和成吉思汗的祖先亲属关系很近,拉施特告诉我们,他们被人们看成一个森林中的部落,或含轻蔑之意,呼为林木中人,在森林中的蒙古人这时候文明程度不及草原上的蒙古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