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蒙古帝国史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蒙古帝国史

第22章

书籍名:《蒙古帝国史》    作者:[法]雷纳·格鲁塞
    《蒙古帝国史》章节:第2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客列亦惕君主这种举动,无疑是背叛盟友的行为,这种背盟行为因此成为这位蒙古英雄后来难忘的怨恨之一③。煽动这种背盟行为的人,好象就是札只剌惕人的首领札木合,在这一次出征中他跟随着汪罕。札木合甚至虚伪地责备成吉思汗没有参加狂罕的撤退,他对汪罕说:“前些时候,帖木真曾派遣一些使者到乃蛮人那里去,他现在不跟随你了。无疑他是投降乃蛮人呢。罕啊!我是守着故士的白翎雀儿,帖木真是散归的告天雀儿!”④或另照一种说法,札木合对汪罕说:“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指成吉思汗)是鸿雁。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取暖。”⑤传说中有意提到一个名叫古邻把阿秃儿的①客列亦惕人的贵族,认为札木合此举为不忠实,提出抗议。他对札木合说:“你怎能这样说你的安答呢?”

    黎明时候,成吉思汗发觉他被汪罕所抛弃。他立即自行退却,  经由额坯儿阿勒台隘口②退到撒阿里客额儿③[5]的草原,即肯特山地区他平常驻营的地方。

    ④  《秘史》158  节作乞湿泐巴失湖。《拉施特书》作Qizil-tash(原文,页182)系Qizil-bachi  之讹,有如别列津所指出(同上书,第112  页和280  页)。《元史》作黑辛八石之野(克罗斯译,第16  页)。我们地图上只有乞湿阿杜儿高山,在乌泷古和它的湖的北面,在乌泷古流域和黑也儿的石湖流域之间,是阿黑答黑阿勒台山的屏障。乞温泐巴失湖,我们以为即乌泷古湖,乌泷古河流入该湖。

    ⑤  别列津译,第112  页。

    ①  《秘史》,第159  节。《拉施特书》,别列津本,原文,第184  页。《元史》,克罗斯译,第16  页,误为商人,曲薛吾和撒八刺。

    ②  拉施特说(第113  页),巴亦答刺黑别勒赤儿是突厥名字,而被蒙古人照他们自己拼法改变(这可以证明,乃蛮人的确是突厥人)。别勒赤儿的意义为“山谷的隘口”。

    ③  迦恩和我们一切史源的论据相反,他以为成吉思汗这里有背叛行为,他欲因此使人们觉得他的合作是有价值的(《亚洲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原始时代至1405  年史》)。

    ④  参阅《秘史》,第160  节,和《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第114  页。(这里散归的告天雀儿是引自《秘史》原文。格鲁塞作”I'oiseaudepassagequicriehautdautleciel”,“白翎雀”和”守着故土”也是引《秘史》原文。——译者)

    ⑤  《元史》克罗斯译,第20  页。但是这个史源将札木合这一段话记在后面,在1202  年编目之下。(这一段引语,译者也是照《元史》引入。——译者)这是将史实安排最恰当的地位。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因为故事流传感动个人起见,蒙古的、中国的和波斯的引述者往往将日期重作安排。

    ①  古邻属于兀卜赤黑台部落,见《秘史》第160  节。

    ②  额侄儿阿勒台是依照别列津在《拉施特书》里面的对音(页115,原文页186)。额垤儿(Eder)河是色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但是汪罕却自食其背盟行为带来的恶果。拉施特说,他抛弃了成吉思汗之后,前往答答勒脱豁拉地区驻营,而他的儿子亦勒哈(伊勒哈)(Ilqa),  就是以桑昆的头衔更为著称的人,[7]和他的似乎统率殿后部队的兄弟札哈敢不驻营在额埋儿阿勒台的森林附近,这个地名显然和《秘史》所说的“Ider-Altal”相同。④  据拉施特说,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札合敢不和桑昆完全出其不备被乃蛮人的一个首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所追袭。《秘史》仅仅说,客列亦惕军队在这个时候到达帖列克秃隘口,[8]  可克薛兀撒卜刺黑、追踪而至,发动突袭将他们击溃,抢去辎重以及妇女和畜群⑤。《元史》在它这一方面则说,这是札合敢不和亦勒合桑昆被乃蛮将军所袭击,亦勒合(即享有桑昆称号的)奔投他的父亲汪罕⑥。汪罕的形势变得如此不利,以致在他那里的两个人质,即篾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的两个儿子忽图和赤刺温能够乘机逃走,他们沿着色楞格河下趋至于贝加尔湖旁边和他们的父亲相会。

    在危急之中,汪罕迫不得已求援于成吉思汗,这位在几天以前他曾以极不忠实的行径来对待的人。如果我们根据成吉思汗子孙所编撰的史书原文(我们没有其它史源)①,成吉思汗此时表现得非常宽宏大量。他马上应允客列亦惕汗的请求,派遣他的“四大战士”(朵边曲律)dorben  kulu'ud)去援助汪罕,他们是: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与赤老温。时间已经迫切。援军未到之前,乃蛮人首领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在把战利品藏到隐蔽地方之后,复来攻击客列亦惕的桑昆,同他在忽刺安忽惕地方展开一场激战②。客列亦惕人的两个主要将领特勤忽里[9]和亦突而千余答忽已经战死③。桑昆的马腿中箭,险些被擒……。正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怒马奔腾的四个成吉思汗的将领。他们营救了桑昆以及客列亦惕的军队,重整阵容,赶走了乃蛮人,又将被掳掠的所有物品与人员,交还给桑昆和汪罕。

    《拉施特书》在这里比《秘史》说的要罗唆些,他告诉我们说成吉思汗把一匹名叫赤乞波拉的好马给他的亲信博尔术骑坐,这匹马只要用马鞭轻抚一下它的鬣毛,就会奔走如飞。在战斗中,博尔术乘此良马疾驰往救正难以支持的桑昆,但是此马凝立不动,直至它的骑士想起来了向这匹尊贵的禽兽用“成吉思汗式的抚摩。”①

    楞格河的一支西支流。这条河是流向我们刚才所说的拜塔里克河的极北,为杭爱山脉所隔开。

    ③  在《拉施特书》里面,作撒阿里客额儿,原文,页186,别列津译,页115  和238。《多桑书》(I,41)  以为撒阿里客额儿应该向肯特山东面山坡,在斡难河和寅各答河流之间寻觅。(参阅别列津译,前引,XIII,  页233)。客额儿(Ke'er)的意义为”草原”或“荒野”。[6]

    ⑤  《秘史》,第162  节,《拉施特书》,第115  页。

    ⑥  《元史》,克罗斯译,第16—17  页。中文作亦剌合(=Ilqa)。

    ①  但是我们可以提到,在中国和在阿哲儿拜占的成吉思汗系的君主,就是《元史》和《拉施特书》的材料即为他们所收集,他们两者都是客列亦惕公主,札和敢不的女儿、汪罕的侄女莎儿合黑帖泥的后裔。还可以注意的,札合敢不,在这两种史源里面,是很明显的受到宽待,而汪罕则表现出为残杀兄弟的凶手,寡言,忘恩负义,不忠不信,胆怯,最后他成为年老几乎精神失常的人。

    ②  《秘史》,第163  节,鲍乃迪,第82  页。

    ③  《拉施特书》,第116  页。

    ①  《拉施特书》I,页116;原文,第188  页。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汪罕承认他此时对于成吉思汗欠下了莫大的恩情债。《秘史》扼要地记载了他的话:“在前,他的好父亲将我输了的百姓救与了我。如今他儿子将我输了的百姓又差四杰救与了我。欲报他的恩,天地护助知也者。”②他也要报酬博尔术。这位勇敢的那颜当天正在成吉思汗身边值班,但是成吉思汗允许他去接受客列亦惕君主的酬报。汪罕赠与博尔术表示荣耀的衣服一件,金杯十个。博尔术带回这些财宝的时候,跪在成吉思汗面前,如同一个罪人般责备自己为了接受外国君主的礼物而一时忽视了对于自己汗王所应尽的义务。像这样的绝对忠诚,可见这位未来的世界征服者知道如何感动他的部下。③

    上述事件,拉施特都记在羊年,回历595  年,就是公元1199  年。

    第十五节  各部落第一次联盟对抗成古思汗和汪罕、年代不确定

    《拉施特书》和《元史》,在记述了上面所说的对乃蛮人的战争之后,  叙述成吉思汗对泰亦赤兀惕人的一次出征,这些征服者的同族兄弟,已经变成了他的最可痛恨的敌人。在猴年,回历596  年的春天,即公元1200  年的春天④,《拉施特书》说,成吉思汗和汪罕在撒阿里客额儿地区召集一个库里尔台大会之后出发和泰亦赤兀惕人作战。波斯史源和中国史源都是先述这个战争,之后才提到札木合被举为古儿汗(《拉施特书》把它归入1201  年的编目之下)。

    与此相反,《秘史》是先说札木合的被举,后说对泰亦赤兀惕人的战争,  不能否认,这样分叙史事是有助于更好了解这些事实的。

    毫无疑义,这个札只刺惕人的首领札木合,从前曾是成吉思汗的安答或盟兄弟,现在变成了他的劲敌,事实上是所有这些联盟者的灵魂。然而当拉施特告诉我们成吉思汗和汪罕于1200  年春天出发攻打泰亦赤兀惕人的时候,并没有提到札木合。这位波斯史家仅仅列举了泰亦赤兀惕的各个首领:  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阿兀出把阿秃儿(拉施特称之为汪忽哈忽赤)[1]、忽邻和忽都兀答儿(拉施特在这里称之为忽都答儿),而篾儿乞人的首领脱黑脱阿也从巴儿忽真地方派他的两个兄弟,忽秃和斡儿臣来增加他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