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87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8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华成公司的“美丽牌”与英美烟公司的“白锡包”、“大炮台”,价格相差两、三偌,但每箱所缴的统税却一样。南洋兄弟公司的“大联珠”、华成公司的“金鼠”与英美烟公司的“大英牌”价格相差近一倍,而“金字塔”的价格仅及“大英牌”的三分之一,但上述烟每箱所缴的税都一样,当然对英美烟草公司极为有利,所以他们也就一改过去反对为拥护了。

然而、南洋公司、华成公司与其他出低级烟的小厂相比较还算幸运。那些出低级烟的小厂负担重又无力反抗,只能等待倒闭。

增加税率的时候,也是如此,税率愈高,对英美烟公司有利。按照常规,商人应是反对加税的,但在那样的原则下,大资本家,特别是洋商,不仅不加阻挠,反而首先照办。于是宋子文之流说:“你们看,外国商人都服从中国政府的法令,中国商人如果不顾国家的困难,只图个人利益,未免太缺乏国家观念,爱国心太薄弱了!”在这个大帽子下,中国商人们不得不乖乖地“共济时难”了。

除卷烟统税外,棉纱统税也只分两级:32支以下为粗纱,32支以上为细纱。中国纱厂所出的细纱,一般都是32支,而日商和英商纱厂则有40支到60支的,价格相差近一倍,而缴税则相等。日商和英商纱厂所出的粗纱,极少在20支以上,而华商纱厂的粗纱,则有10支、8支的,其价格相差不止一倍,但缴纳的税金也完全一样。

宋的“统税”制,完全有利于外商企业,愈加税对外商有利,而对华商,尤其是小厂则愈不利。这就是宋子文所以能够加税而不遇到大阻力的原因,也是英美资本家及其买办所以推崇宋子文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宋子文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办理财政的了。

宋子文就是用这些“才能”,一方面为国民党政府建立“功绩”;另一方面为自己以及主子蒋介石搜括私囊。据统计,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掠入私囊的财富,比国民党政府的同期开支还要多。

1949年5月,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向宋子文、孔祥熙、张嘉璈征借美金10亿元的决议案。时隔数天(5月16日),宋子文便由香港乘机飞往曼谷转赴巴黎。

第四节陈立夫漂然远隐蒋介石自析败因“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这是蒋介石自析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到台后,他就下决心要“改造”国民党。然而,当时海峡彼岸大兵压境,全岛上下一片危机,他要团结一切力量对付共产党,”改造”的事只能先放下。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朝鲜战争的爆发,犹如一根“寄生草”。蒋介石看准了这一机遇,迅速发起了对国民党的“改造”运动。

1950年7月26日,国民党中央公布了它的“改造委员会”名单,成员有:陈诚、张其昀、谷正纲、郑彦棻、陈雪屏、胡健中、袁守谦、崔玉琴、曾虚白、谷凤翔、蒋经国、萧自成、沈昌焕、郭澄、连震东等16人。

8月5日,该会正式成立,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组织大纲》,其中规定:中央改革委员会,由总裁遴选中央改造委员15人至20人组织之,在本党进行改造期间,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中央监察委员会之职权。

该委员会上升为权力核心,取代了原“非常委员会”。

“改造”后的国民党,面貌发生了变化。

一、整顿了刚退守台湾时的涣散状态,重建了党的组织系统,58万党员中,约有21万被开除,且从当地吸收了部分党员,从而加强了蒋的控制力量。二、削弱了元老们的力量,收回了他们的军政大权;蒋经国进入了党的核心,“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大陆时代,中国是“四大家族”统治集团的天下。蒋能驾驭他们,但又受他们的牵制;还有一些离离合合的地方势力,“剪不断,理不乱”。而今来到台湾,水银泻地,成了地地道道的“蒋家王朝”。

陈氏兄弟失势在这次国民党改造运动中,最大的败家要算陈氏二兄弟了。蒋介石一方面要在党务上找替死鬼,一方面要为蒋家天下打基础,于是决定放逐陈立夫。对蒋氏父子而言,陈立夫曾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那就是1947年“党团合并”以后,蒋介石派蒋经国为“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陈立夫以该校乃CC派干部养成所,岂能容他人染指,唆使学生闹风潮,拒蒋经国到任。这段颇具戏剧性的角逐事件,在蔡省三、曹云霞合著的《蒋经国系史话》曾有以下记载:“岂料事出意外,国立政大的公告栏贴出了校长蒋中正的‘皇皇告示’:‘奉教育部××号令,国民政府主席任命蒋经国为国立政治大学教育长。特此遵照公告,仰全校师生一体知照。’聚集在公告栏前的学生,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嘈杂,流露出一片反感,忽然有人高喊:‘同学们,请看老子任命儿子,要拿我们当孙子呀!’‘我们不当孙子’学生中爆发出怒吼,接着人声鼎沸,连球炮发出震耳的口号:‘反对儿子教育长!’‘反对父子家校!’‘蒋经国滚开吧!’”

当晚“全校学生大会”通过三项紧急决议:(1)派代表向教育部请愿,请收回成命,撤销蒋经国教育长的任命,另派贤能之士。

(2)全校实行罢课抗议,不达目的,决不复课。(3)在校外展开抗议运动。

反对蒋经国,等于间接地反对蒋介石。“蒋勃然大怒,立即电召陈立夫,予以严词训斥,并令陈立夫即告诫学生,克日复课,遵从命令。”

经过陈立夫的布置,“欢迎蒋经国教育长莅任视事”的巨幅横布标语,在“政校”礼堂前张挂,校园内一切反蒋标语,全部清除。

尽管事后陈一再向蒋陈报调查所得,反蒋风潮的幕后,是“青年军”复员学生带头鼓动,并非CC从中捣蛋。但此一冒失措施,使蒋经国后来与政大无缘,为小蒋播下了清扫CC的复仇种子。造成陈后来不得不乘桴于海,飘然远隐。当时,陈果夫因患严重的肺病,已退出政界,在台北精心治病八五八书房。但陈立夫却精力颇为旺盛。

这次国民党改造,陈立夫还以为他是国民党的老人,驾轻就熟,在情在理。无论国民党怎样改造,少壮派怎样加入,凭他的历史、地位和渊源,至少一个委员名额不会落空。怎知少壮派一朝得势,便大开杀戒。陈立夫连出任改造评议委员的名字,也险些由于少壮派头目的反对而被老蒋除名。陈在这种苦闷的气氛下,捱不了四周的精神威胁,便请蒋准他离台出国,据说当时老蒋曾为此事,向他作了一番解释,要他顺着时势走,度过国际间的难关。陈立夫最后一次在台湾公众场合露面的机会,为出席“中国工程师协会”的年会。蒋介石送他5万美元,要他束装就道。行前,陈向宋美龄辞行,宋送他一本《圣经》,并说:“你在政治上负过这么大的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本《圣经》,你带到美国去念念,你会在心灵上得到不少慰藉。”陈的反应,颇出宋美龄的意料,他指着墙上挂的蒋介石肖像,言语低沉地表示:“夫人,那活的上帝(指蒋像)都不信任我,我还希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

难怪陈立夫要发出“剩有忠奸诉与谁”的感叹。

论交往,陈蒋两家可谓渊源流长。论忠心,陈氏兄弟对蒋介石可谓是誓死效忠。

1905,蒋介石告别老母,只身到日本。当时他想学军事,然而那时日本军校只接受清廷官派的留学生,蒋介石因此终日赋闲在家,饱受盘缠不够与事业未成的双重煎熬。不料,此时他却凑巧的遇见了正在日本预谋革命的陈英士,自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陈英士(其美)是民国前孙中山手下的“激进派”,他强烈作风与猛锐性格,除了造成他后来被袁世凯暗杀的惨死命运外,也深深地影响了蒋介石以及陈英土的两个侄子——陈果夫与陈立夫(两陈的父亲陈勤士是陈英士的长兄,两陈唤陈英士为二叔)。

陈英士结识了蒋介石之后,将他介绍给当时正在日本为革命事业屡遭失败所苦的孙中山。孙中山当时正为手下没有军事人才而大感苦恼,对陈英士和一心向武的蒋介石大为激赏。由于孙中山的鼓励,导引了蒋介石后来回国进入保定军校。蒋介石和陈英士结识后,两人结为兄弟,彼此以义弟、盟兄相称呼。1911年武昌起义,陈英士在上海发动“军事政变”,占领了民政总署;蒋闻讯,随即自日本伴同学张群连夜回沪、在革命军中充当一名团长,这是蒋出任军事官职的开始。民国建立后,中国被袁世凯控制,革命党人后悔把打来的天下交给袁世凯,于是策动“二次革命”,结果失败。陈英士于1916年在上海被袁世凯派遣的张宗昌人马暗杀。自此蒋介石失去了依靠,只好投靠孙中山。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虽然召开非常会议,当选了非常大总统,但是因为没有枪杆子,所以处处受到广东军人的要胁。1922年,“陈炯明”事件后,孙中山决定要建立国民党自己的军队,于是派在陈炯明事件中帮助孙中山逃难有功的蒋介石南下广州,建立黄埔军校。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蒋介石出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