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182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18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11月初,陈立夫等人受蒋旨意四处找潘汉年谈判。8日,潘由沪到宁,而陈已由宁飞沪。经张冲安排,潘复于当晚乘车返沪。10日,陈立夫终于在上海沧州饭店与潘汉年开始了正式的商谈,据潘汉年的报告称:十日晨抵沪,在沧州饭店与陈晤谈,并将周致陈及蒋的信顺便亦文他。

陈问我代表周个人或代表“中共”,我给(说)代表整个苏维埃与红军来与南京政府及中央军谈判,并非代表任何个人。陈请我先将我方原(愿)合作之条件告诉他。我乃根据那修正草案讲了一个大概,问陈南京对我们提议有何意见,陈于是着重声明代表蒋委员长作一答复:

第一,既愿开诚合作,我就好有任何条件。

第二,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

第三,目前可保留三千人之军队,师长以上领袖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召回按材录用,党内与政府干部可按材适当分配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

第四,如军队能如此解决,则你们所提政治上各点都好办。

潘当即表示:“这是蒋先生站在剿共立场的收编条件,不能说是抗日合作的谈判条件。请问陈先生,当初邓文仪在俄活动,曾养甫派人去苏区,所谈的均非收编而是讨论合作,蒋先生为甚目前有此设想!”这样来磋商合作条件,恐“尚非其时”。陈则表示:在目前这种条件下谈判确实一时难于成就。但他认为,如果周恩来能全权代表军事出与蒋先生面谈,保留的军队数目尚可商酌,如从3000扩大力1万之数。考虑到双方立场相差大远,潘不再与之谈整个解决的条件,转而提出:能否先谈停战问题?然而陈立夫断然否定,称:这决无可能,因“能否停战,蒋先生意思要看你们的军事问题能否接受来决定,而军事问题双方谈了必须负责,因此必须双方军事直接负责人面谈”。

11月11日,潘汉年将与陈立夫的会谈情况电告中共中央。12日,中共中央复电潘汉年,对于国民党方面谈判条件突然变得如此苛刻感到不解,要求潘汉年弄清楚“南京对红军究能容纳至何限度”?中共中央电称:据张子华谓,曾养甫云:一、党可公开活动;二、政府继续存在;三、参加国会;四、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照国民党革命军编制与待遇,个别变更红军原有之组织。

为一致对外,我们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可照曾谈原则协定。但目前彼方条件却与此大相径庭,周恩来出动也无法接受。

一夜之间坐到谈判桌前在10月底,红军为实现打通国际路线,接取苏联军事援助的战略计划失利了,中共军事上正感到十分被动。此时对两党谈判希望颇高。故中共中央这时在谈判条件上不能不作出远比《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大得多的让步,甚至准备同意“个别变更红军原有之组织”。然而,国民党方面在接到中共中央给潘汉年的电报后,却很明确地否定了张子华转达的条件。陈立夫在19日与潘汉年的谈判中称张子华所说四条“纯属子虚”,并再度重申10日所谈的原则,说“蒋坚持原提各点,无让步可能”。潘汉年报告说:(陈立夫)说蒋坚持原提各点,无让步可能,并要我把蒋所提收编办法打电给里面。我初表示拒绝。我说:前电并未提及条件,已答复周不能出来,如把蒋所提告他们,则连我与你们的谈判也无从进行。我又提议,先谈暂时停战办法,以便双方军事长官可就近面商一切,他们则表示,如军队条件不先解决,无从停战。并讲了一大套关于日德协定,东西两国反苏联的紧张,如中国红军过分要挟,说不定中苏关系可变为恶劣,因日德正在接蒋先生加入反苏联阵线,那时对红军岂不更糟糕。。等混话,我简单的提出:反苏联与否,职责在南京,与红军元关。我们可以讨论的是如何一致对日,联俄是我们对中国抗日反帝的主张及认为中国可以抗战的唯一出路,如蒋先生要加入反苏阵线,当无抗日之后方,则我们所谈均属无谓。他表示: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加入反苏阵线,正因此更希望红军方面能为民族国家捐除成见。我乘机将预先抄好的那合作草约交他,表示这是我们共产党对民族国家最负责、最尽职的意见,可供你们对我们希望合作的参考。如双方合作意见之接近,则不难成就,否则我们希望南京能顺从舆情,坚决实行抗战,恐成泡影,则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立更无从停止,日本势必乘机大举进攻,蒋先生所得所失不可不预为设想。。。养甫先生转告我们关于合作办法,关于军队一点离我们所提原则尚远,今蒋先生所提较养甫先生所讲更远,这从何谈起?请一再(再作)考虑。他说,张子华所述养甫意见,纯属子虚,蒋先生并未与第二人讲到关于与你们谈判的条件,想系张子华一面之辞。至此,谈话不能继续,我声明晚车回沪。如必要时可再邀面叙。

显然,陈在前往洛阳面蒋说明情况之后,并没有能够改变蒋介石的想法。尽管张冲当晚10时又去找潘,对他说:上次所提红军保留3000,说的是目前保留红军番号3000人,其余的红军部队均由南京方面编遣。但张冲却不能解释为什么蒋要如此安排。他只是说:“坚持10日所谈原则,实在是蒋先生的意思,陈先生个人也是左右为难。但他相信,如果周恩来能与蒋先生亲自面商,条件或有松动的可能,而且蒋先生也是坚持要求周恩来出来谈判的。据此,潘汉年当晚通过南京国民党方面的电台电告中共中央:据陈先生转达蒋先生意见:一、红军可缩编至三千人,其余由宁方编遣;二、师长以上官佐由宁资遣出洋考察,半年后回国按材录用;三、可派代表参加国会及各军政机关工作,但须先由我方提出适当名单,由彼酌量任用。

如以上各点能解决,至释放在狱之共党及以后停止逮捕共党等。当不成问题云中共中央在11月下旬接到潘汉年的这一电报,随即接连两电潘汉年,拒绝派周恩来前往谈判,并明确表示:国共十年对立,今求联合,完全是也只能是为了对日抗战,挽救中国子危亡地位,在当前则尤为保卫华北与西北,抗拒日寇进攻而有停止内战共同救国之迫切需要。彼方之同意谈判,其出发点当亦不能外此。

然如皓电所言,殊不见有任何之诚意,无诚意则失去谈判基础,只好停止以待他日。

中共中央决定,先从各方面造成停止进攻红军的运动,酝酿一处,发动一处,到处响应,以此迫蒋停止“剿共”,此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心关键。在蒋尚有“围剿”红军之可能时,彼方必然步步进逼,要价日增,“此时实无谈判之余地”。

12月初,陈立夫与潘汉年再度谈判。陈立夫终于表示了一些让步,同意红军大部不由军方编遣,但只同意保留30000人,并坚持其它各点,对此中共中央再度表示拒绝,并决心不惜以战争求和平。

12月12日,由于蒋介石决心推行大规模的“剿共”军事计划,终于迫使早与中共秘密结盟的张学良、杨虎城等发动了西安事变,一举扣留了亲临西安督战的蒋介石等人。西安事变的爆发,使蒋介石计划的大规模“剿共”计划和把红军赶往外蒙边界的设想,一时间再无实行的可能。而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的公开结盟,更使蒋迅速以强大实现其统一中国的方针受到致命的打击。国共两党最高层的谈判在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了。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先后与宋子文、宋美龄进行了直接的商谈,会谈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到改编的意向和大致时间,以及南京方面通过张学良解决红军今后一时期的给养问题,从而正式承认了和平改编的原则。潘汉年与陈立夫几次谈判不能解决的停战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自然,蒋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周恩来,双方就最终确定政治解决共产党问题达成了共识,审时度势,蒋介石当着周恩来的面,同意在“统一中国,受他指挥”的条件下,“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于是,自1935年底至1936年初开始的国共两党秘密接触与谈判,在经历了众多的周折几近夭折之际,竟于一夜之间达成了正式妥协。南京方面终于放弃了以武力摧毁或驱赶共产党到外蒙边境去的计划,坐到谈判桌前来,用政治方法来解决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了。

西子湖畔秘密会谈1937年的3月下旬,周恩来由陕北秘密抵达上海,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代表潘汉年会合,再由沪乘车来到杭州。这两位被誉为“谈判圣手、外交长才”的中共代表急赴西子湖畔,当然不是为游山玩水,而是要与蒋介石进行一场关系到国共合作、民族危亡的秘密会谈。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曾以中共的全权代表身份置身于这个巨大风暴的中心,斡旋于矛盾各方,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在西安,蒋介石对周恩来许诺:“我再不打内战,以后你可来南京与我谈。”但在张学良送蒋被扣以后,周恩来如果再去南京,蒋介石能否遵守信义,已使人感到难以放心。故毛泽东度电指出:“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后,不为张学良第二。”因此,“恩来此时绝对不应离开西安”,应该欢迎“张君”(即张冲)到西安与恩来协商。”

然而,西安会谈历时月余,终因国民党内顽固派的阻梗而成果甚微。所以,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的意见,由他向国民党方面“申明西安无可再谈,要求见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