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258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25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我们千万不能让我们的言行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有朝一日我们死了,我们的留下的影响仍永久存在。我们要一出言不敢忘社会的影响,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即使我们不能使我们在社会上留一白点,也绝不能在社会上留一污点。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制约者。

孝子婚恋胡适与夫人江冬秀从一而终的婚姻家庭生活,乃文坛佳话,往往成为青年人对婚姻爱情的楷模。胡适毕生挥舞思想解放、反封建的大旗,却对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从一而终,看似不可思议,实与他的忠孝古训的熏陶及温良性格与主张关联密切。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在结婚后三年,丈夫就过世了。冯老太太年轻守寡,把胡适抚养成人,并使其受到系统的良好的教育。这些慈样节义艰苦卓绝的精神在胡适幼小稚弱的心灵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饮水思源,崇恩报德,自幼就决定弹精竭虑来对母亲尽孝,即使牺牲其个人的某些幸福亦在所不辞。

1904年,胡适14岁时,冯老太太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与他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旌德县江村人,与他家相距40里,名江冬秀,比他大几个月。胡适为迁就母亲,不忍违其愿,与这位自幼缠足、目不识丁的旧式女子换了生庚八字。胡适后来考取清华庚款留学名额,将赴美前,冯老太太召胡适回乡订婚。胡适既誓言对母亲尽孝,当然不敢说个不字,只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须等他学成归国后方能完婚,二是这位未曾谋面的未婚妻必须读书。两家都乐于同意,于是江冬秀小姐开始受文化教育。

当胡适在中国公学任教期间,曾为“私塾女弟子”陈衡哲单恋有年。陈在上海号称“沙菲女士”,有殊色,美闻天下。胡适第一次见到她就心旌飘摇,不能自己;陈对胡适亦是情有独钟。但胡适格于母训,婚姻不能自主,所以对“沙菲女士”所表露的情意,采取了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态度,虚与委蛇,并无坦然接纳和单刀直入的勇气,就这样相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终于陈衡哲等得不耐烦了,就明确问他对婚姻的态度如何。胡适答以慈训森严,不能自由。陈斥曰:“时人有谓‘不自由,母宁死’,你为何竟甘受这不公平的约束?”胡适忸怩地回答:“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沙菲女士”不能明白胡适的这个“哲理”,当场为之气结。胡适辜负了一个摩登女子的一腔衷情,郁郁远涉重洋去了。

1914年,胡适花了一番功夫,策动旧情人陈衡哲也到美国留学。这时,四川任叔永和江西杨杏佛因参与辛亥革命有功,奖励赴美深造。他俩都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正好在赴美途中与陈衡哲凑巧同船。以此他们到美国后过从甚密,深谈款洽。胡适原对陈衡哲负有一担子的感情债,觉得有替她找一个合适对象的义务,因而趁势替陈与任叔永做媒,并促其早日成婚,使他得以早日解除包袱,了结一场鸳梦。陈任结婚之日,胡适特题“佳人难再,国士无双”以赠,对陈衡哲未了之情,跃然纸上。胡适去国十年,一回来就同江冬秀结了婚,因江后来已经等得不耐烦,她曾这样说:“嫁妆绣剪已生锈了。”胡感其用情之专,一度倒是非常恩爱的样子。但据知情人透露,胡适在上海时表面上道貌岸然,背着人却逛窑子,玩长衫姑娘。一次胡适同郭夏初夫人、李孤帆夫妇及郭太太的妹妹等在汉口“武鸣园”吃饭,忽然对面阳台上出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胡适看得目不转睛,旋即奉杯相敬:“请!请!”这倒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以他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总非所宜。据此,有人分析说,胡适不过假装正人君子,实以强力抑制他的潜意识而已。更有人作如下判断,认为胡适对婚姻和恋爱都不敢违背与反抗现实,实乃他后来成为一个改良主义者而不是激进的革命分子的主要因素。

文人议政胡适早年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俨然的“君子不党”古训真传,给人印象似乎他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其实不然。胡适对王安石的“为己学者之本,为人学者之末;学者治事,必先为己,为己有余,则天下事则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甚为推崇。自然,他是以治学为“为己”,以议政、参政为“为人”的。胡适对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也极赞赏,认为可与“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媲美,其书生气赫然。胡适早年留美的教师,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就是对政治极感兴趣的学者,他对当时美国各政党被企业财团控制的状况深为不满,曾企图组织一第三政党与之抗衡。胡适在他的《留美日记》中提到杜威处,讨论时局的时候远比讨论哲学为多。他在1917年5月30日归国前夕的日记上这样记载着:“昨往见杜威先生辞行,先生言其关心于国际政局之问题乃过于他事。嘱适有关于远东局势之言论,若寄彼处,当代为觅善地发表之。”有这样的教师,自然会有关心政事之学生了。

胡适留美时,学习了演讲技巧。离开大陆后,他往来于美台之间,主要以演讲的形式宣扬他的政治观点。与林语堂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卖西方文化一样,胡适在台湾的多次演讲与谈话,均为“借美喻华”,在台湾的青年人中宣传美国的所谓科学、民主、自由;这在崇美倾向风行的台湾青年中,是很受欢迎的。

反共之心不改1952年11月30日,胡适第一次赴台,即应一些团体之邀,在三军球场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前途》的讲演,宣扬他的“自由世界”全球五点计划,强调“解放苏俄”,是一切战略的根本,如果不能解放苏俄,那么,保卫自由欧洲,保卫自由亚洲,解放被征服的亚洲和被征服的东欧、中欧的其余四点计划,必将至于落空。

胡适认为,鉴于世界范围赤色势力的泛滥与猖獗,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结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自由世界所犯的三大错误。

第一,“全面援助苏俄”,使苏俄变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第二,由于雅尔达密约,把苏俄请回了远东,使之获得无比的利益,让它又变成了亚洲第一强国;第三,由于美国军队的有声有色、乱哄哄的复员,自己解除了自己的武装,造成了

第三个错误,更进一步地使苏俄成为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但胡适还是乐观的,他把“反共复国”的希望押在了美国的军事支持上。美国在各地的军事扩张,尤其是大举侵朝,更是使他兴奋不已。所以他在谈到“中国的前途”时说:“我们的前途,当然是联系在自由世界的前途上。自由世界有前途,我们也有前途;自由世界有力量,我们也有力量。以过去的三大错误证明,自由世界软弱时,我们就吃苦头。今后,我们命运的好转,也将系于自由世界的好转。不过,我并不是希望二次大战复活,我们便可回到大陆;而是说,在自由世界与共产世界战斗中,我们仍然应该有所努力。我们一定要回大陆去的,但这一天,我常说它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胡适说:“虽然我们的命运系于自由世界的命运,但是我们仍然得打最不如意的算盘。我们希望的是自己如何去解放大陆,而不是我们如何回到大陆。我们的努力是要使四亿五千万大陆同胞的庞大人力,不能为共产党所利用,而变成自由世界的重大威胁。”

胡适说自己并非战略专家,但经过慎密思考,提出下面五点全球性战略计划:一、保卫自由欧洲,这项已经在北大西洋公约下开始实施;第二,保卫自由亚洲,和自由的太平洋,日本、菲律宾、台湾、澳洲、新西兰等地,签订协议形成防守线:三,解放被征服的亚洲,包括北韩及中国大陆在内;四、解放被征服的欧洲,包括中欧、东欧在内;五,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苏俄;这也是做到前四项的保证。胡适认为,无论美国或英国统帅部来计划战略,也应该如此考虑。

胡适在结束时,振臂高呼,呼吁大家在自由世界全球性战略中,站在自己应有的地位上,尽其应有的努力,跟定自由世界,拼力向前,这样做去,前途是会光明的。

胡适这篇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演讲,本不足道,但对惶惶不可终日的刚逃离大陆、喘息未定的一些人,自有其鼓动力量。演讲不时为震耳欲聋的掌声淹没。随着演讲结束,大群听众冲过警卫,紧紧包围胡适,本来演讲已很感吃力的胡适不由得出了一身大汗;直到他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挤出重围,登上汽车时,仍然排满了以一瞻胡博士风采为快的人。

1958年4月,胡适应蒋介石之邀,回台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此时的胡适仍反共之心未减,只是不再似1952年回台时那样锋芒毕露;既任“院长”,乃以一种“学者”的姿态和口吻,极尽贬嘲共产党之能事。6月13日,胡适在“国立”政治大学发表题为《从中国思想史上谈反共运动》的演讲。胡博士对当时有些许自命为“中国通”的外国人认为“中国大陆为共匪窃据”之说不以为然,他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这些人认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一面主张“均田”,一方面又拥护君主zhuanzhi,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反对独裁与极权统治。胡适指责共产党是一种zhuanzhi独裁,而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