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265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26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于、冯等立即分批起程归国。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五原誓师,于右任代表国民党授旗。大军经由宁夏、甘肃,直抵西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对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刘伯坚、邓希贤(小平)等一批中共党员和乌斯曼诺夫等苏联顾问直接参加了冯部的工作。

西安解围后,于右任正式就任了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之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行使着省政府的职权,实际上,它是实行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政权。于右任真心实意地和中共陕西党组织合作共事。魏野畴、李子洲、史可轩、刘含初、王授金、杨明轩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许多进步人士都参加了这个革命政权,并担任了各种重要的领导职务。陕西的工、农、兵、学、妇等群众运动如火如茶,迅速高涨。轰轰烈烈的陕西大革命蓬勃发展,使陕西成为全国大革命运动中比较突出的省份之一。于右任还仿效莫斯科的红场,把西安城内的皇城改名为“红城”,表达了他当时联俄联共的政治倾向和积极的态度。

真心赞同国共二度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共同努力促成的。当时,身为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真心赞同国共两党再度实行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于右任一直密切注视着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的侵华活动,深为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忧虑。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于右任后来看到这份重要文件,内心很是激动。他曾和何香凝、柳亚子等交换意见,都衷心赞同中共《八一宣言》里所提出的各项主张,深感中国有了出路。他也十分赞赏杨虎城将军的抗日救国思想。某次,杨将军到了上海,想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于先生就特意做出安排,使他秘密会晤了坚决主张抗日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军在南京反被扣押。由于一切消息都被严密封锁,南京无人能得知西安的实情。杨虎城将军便派人到南京去见于先生,并秘密将一份铅印的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四项声明》转交给他。于先生见到这张传单后,十分激动地说:“我明白了,共产党真的要抗日哩!”他彻夜未眠,终于想出了一个把这项消息传播开的巧妙办法。

第二天,他在南京政府的“总理纪念周”会上把传单交给了张继,假称是一名陕西商人在农村墙壁上揭下带到南京来的,由于在场的人们都争着要看,张继于是就在会上全文宣读了。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声明》通过于右任之手,在南京迅速传播开了,使国民党上层官员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深受鼓舞。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于右任曾对人说:“这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一样。

第一次国共合作,西山会议派等年老人反对的多。这次国民党元老多拥护。国难当头,年老人读书多,经历深,他们知道亡国之苦。”

在八年抗战期间,于右任一再大声疾呼:“祖国危急诚万万”,“民族生命争一线”!“中华民族齐心进”,“神圣战争当共负”!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激昂的抗战诗文。他对外呼吁“全世界人士应为正义人道而动员”,对内主张国共坚持合作,团结抗日。他赞同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到底的主张,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卖国。周恩来在武汉和重庆曾多次和于先生恳切交谈,而且还通过王炳南、屈武等人经常与他保持联系。这些都对于先生的思想产生很好的影响。抗战初期,于右任曾为中共中央在汉口创刊、后迁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汪精卫当了汉奸之后,他曾发表《以胜利击破汪倭毒谋》等广播讲话和文章,义正辞严,申张了民族的正气。

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确定了反共第一的方针,相继颁发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动文件。同年夏至次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又掀起了分裂倒退的反共恶浪。于右任对此痛心疾首。后来当他得知“皖南事变”的真相后,异常气愤,手拍桌子厉斥说:“这样破坏两党的合作,简直就是破坏抗战!”他曾当面对周恩来表示,要反对内战,反对投降。他还对周围的人说:“日本帝国主义者疯狂侵略中国,大敌当前,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共御外侮,方能取得胜利;绝不能存党派之见,制造分裂,导致亡国之恨,做民族的罪人!”

悲离大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期间,曾在周恩来副主席的陪同下登门拜访于右任。后来,于先生也设宴款待毛主席,并表示反对内战,赞成和平,支持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和平建国。可是,国共两党签订的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反动派就再次挑起了内战。1947年2月,国共谈判完全破裂,中共代表团被迫从南京等地撤退。于右任此时心情十分沉重。他忧愤国事,往往夜不能寐,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忧虑。

1948年冬,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急速发展。于右任和不少国民党人士都力主和谈。在蒋介石宣布“引退”的前夕,于右任还当面敦请蒋把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释放出来。后来,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拟派他到北平代表南京政府协助和平谈判,他当时连行李都准备好了,打算一去而不返,可惜因故未能如愿。后来屈武回到南京,给他捎来了周恩来副主席的话,说:“我们欢迎于先生来北平。如果将来决裂了,那就请他留在这里。既然他不能来平,那就希望于先生在南京不要动。到时候我们会派飞机接他来北平,将来同张澜、李济深和沈钧儒等先生一道,组织新政协,我们一同合作。”然而于右任在南京早就被人严密监视,已经身不由己了。

1949年4月21日早晨,一名身着国民党高级军官制服的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了于公馆:“报告院长,战事情况非常紧急,共军已经突破了江防,请院长即刻离开南京。。飞机已经准备好了。”于右任面带不悦之色:“现在我身体不好,等一等再说好了。”那人听了,立即用威胁的口吻嚷道:“院长必须马上离开南京!”没等老人穿好衣服,就强迫上车直驰飞机场。仓促间,于右任提出要先到上海去。在上海仅停留了三四天,于氏便在有关方面的紧紧催逼下又匆匆飞往广州。5月间,残缺不全的监察院又在广州开了一次院会,于氏再次提出辞职。可是,仍有许多人反对,甚至有人追到于氏的住处以是哀求。这时,他既有意冲破自己周围的藩篱,又害怕遭到特务们的血腥暗杀。直到最后去了香港,也依然如此。10月9日,即广州解放(14日)的前夕,于又被人拉上了飞机,运载赴台。到了台湾后,他仍一再请求去趟重庆(当时未解放),亲自安排一下发妻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但是,得不到任何明确的答复。直到10月30日,方突然被通知有飞机去香港。他当机立断,抛下一切即仓促登机。11月26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乘专机经由香港去渝晤蒋。于氏借机同行,才得重返大陆。于右任飞抵风声鹤唳的山城,才获知高仲林母女刚刚在两天以前去了成都。友人问他,何不早来数日?沮丧的老人苦笑着说:“老实说,我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来重庆啊!”他与发妻爱女生前在大陆见面的最后机会,就这样一错而过。

于右任这次在重庆,仅仅停留了一天两夜。11月29日蒋派的专机,载着于氏等人径直向台湾飞去了。这位71岁的古稀老人,从此远离生他育他的大陆故土。

于右任晚年思乡心切长期以来,台湾大陆的亲友天各一方,互不来往,他们怎能不相思?1958年,于右任先生的长子在台北友人家中,发现有他父亲题句的“岁寒三友图”中堂一帧,乃将其携归,交于右任先生欣赏。这帧“岁寒三友图”是30年前,何香凝因对现实不满,寄情诗画,与经亨颐、陈树人合作而成,右任先生为之题句。于先生在欣赏之余,缅怀往事,思念旧友,感慨万端,他提笔在“岁寒三友图”画中,补上了当年题句时漏写的一个字,又增题诗两首。其中一首如下:二十余年补一字,完成题画岁寒诗。

相逢回念寒三友,泉下经陈知不知?

这首深切怀念大陆旧友的诗,《人民日报》曾加以转载。当时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尚健在人世,她见了于先生的诗,也深有同感,以“遥寄台湾”为题赋诗三首,答于右任先生,有“追怀往事念同游”,“数十年来如一日”之句。

于右任先生晚年,在政治上颇不得志,时时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对前途的悲观,曾几次想辞职,他因沦落天涯,困居孤岛,山河割裂,统一难期,欲返大陆故乡的夙愿难偿而内心抑郁,苦闷不堪。反映他这种心情的诗词不乏其例,如“忧愁风雨,迷离云树,流不尽艰难路”,“如何久滞天涯”等等,真是言为心声,情见乎词。

岁月催人老。当于右任先生身体日衰,自感于世无几时,思乡之心更切。他为自己的后事安排时,也念念不忘大陆故乡,他说:“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