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人生幸福论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人生幸福论

第8章

书籍名:《人生幸福论》    作者:陈锳
    《人生幸福论》章节:第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就是说,我要探究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就可以永远享有连续的、无上的快乐。我说‘最后我就决意’这样做,因为初看起来,放弃确实可靠的东西,去追求那还不确定的东西,未免太不明智。我明知荣誉和财富的利益,倘若我要认真地去从事别的新的探讨,我就必须放弃对于这些利益的寻求。假如真正的最高幸福在于荣誉和财富,那么,我岂不是交臂失之,但假如真正的最高幸福不在于荣誉、财富,而我用全副精力去寻求它们,那么我也同样得不到最高的幸福。因此我反复思考有没有可能找

--  46

        0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到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或者至少确定有没有新的生活目标的存在,而不致改变我素常生活的秩序和习惯。

        ……“

        ①这段话,发自于斯宾诺莎的内心,是对他自己生活经验的深刻反省,他决意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目标,这是他反省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从这一长段引文中,已经感受到了一位哲人追求真理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斯宾诺莎认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并被其行为所证明的最高幸福,归纳起来,不外这三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总是萦绕着人们的心灵,使得他们不能想到在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幸福。

        他说:“当人心沉溺于感官快乐,直到安之若素,好像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时,它就会完全不能想到别的东西。

        但是当这种快乐一旦得到满足时,极大的苦恼立刻就随之而生。……对于荣誉与财富的追求,特别是把它们当作自身目的,最足以使人陷溺其中,因为那样它们就被当作最高的善“

        ②斯宾诺莎分析道,人们对于荣誉的追求,总是特别沉溺于其中,愿望也特别强烈。因为,在人们眼里,荣誉总是被当作本身自足的善、一切行为所要达到的最后目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荣誉和财富获得后,似乎不像获得感官快乐那样立刻就有苦恼和痛苦相随,相反,荣誉和财富获得愈多,人们的愉快愈大,想要增加荣誉和财富的念头也就愈强烈。但是,荣誉和财富实际上也会同样给人带来痛苦,因为对荣誉和财富的希望与追求一旦落空,人们就会感到沮丧,苦恼当然也就会随之而生。另外,荣誉自身也

        ①②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商务印书馆1960年2月版(下同)

        ,第18、18—19页。

--  47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13

        有缺点,因为,人们为追求荣誉,必须完全按照世人所认可的意见生活,必须追求人们通常去追求的东西、规避人们通常所规避的东西,这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去生活。

        斯宾诺莎对人们所追求的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作出了如上的分析后,认为,这些东西与他所寻求的新生活目标相反,是追求新生活目标的障碍,他决定要放弃这些东西,因为它们从其本性来说是不确定的善。

        经过深长的思索,斯宾诺莎彻底下决心,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肉体快乐这三种东西。他认为,他所放弃的这三种东西是属于恶的东西,放弃了恶的东西,就必定能获得属于真正的善的东西。

        斯宾诺莎说:“世界上因拥有财富而遭受祸害以至丧生的人,或因积聚财产,愚而不能自拔,置身虎口,甚至身殉其愚的人,例子是很多的。世界上忍受最难堪的痛苦以图追逐浮名而保全声誉的人,例子也并不较少。

        至于因过于放纵肉欲而自速死亡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①这些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斯宾诺莎认为,这是由于人们把一切快乐或痛苦全都系在人们所贪爱的事物上的缘故。不为人们所贪爱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引起争夺,它的存在与消失,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嫉妒、恐惧和怨恨,不会引起人们心灵上的烦扰。而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这些东西太诱人了,也太难以满足了,容易引起心灵的烦扰,这些东西不是真正的善。

        斯宾诺莎告诫我们,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灵经常欢欣愉快,不受苦恼的侵袭,因此,我们要

        ①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第20页。

--  48

        2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全力去追求、探寻这些永恒无限的东西,它们是真正的善。

        什么是真正的善呢?斯宾诺莎认为,虽然善与恶的概念具有相对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期待着一个远比自己要坚强和高尚的人性,而且我们也认为存在达到这种人性或品格的理由,那么,我们便会去寻找某种工具以引导人们达到这种人性或品格、达到这种完善境界,而那些凡是足以帮助人们达到这种完善的工具就是真善。斯宾诺莎还解释了“至善”一词。他说,至善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人一经获得之后,凡是具有这种品格的其他人也都可以同样分享。

        这种品格,在斯宾诺莎看来就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这就是斯宾诺莎所努力追求的目的:“自己达到这种品格,并且尽力使很多人都能同我一起达到这种品格,换言之,这也是我的一种快乐,即尽力帮助别人,使他们具有与我相同的知识,并且使他们的认识和愿望与我的认识和愿望完全一致。”

        ①说了这么多,我们已经明白了斯宾诺莎的思想。他认为,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不属于幸福范畴;幸福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因而,只有具备科学的理性,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他同时提醒人们:享受快乐必须以能保持健康为限度;对金钱或其他物品的获得,必须以维持生命与健康为限度,不能任其随意发展。

        幸福是德性本身A前面提到过,斯宾诺莎曾把情感当作道德的基础之一。

        他认为,人的情感主要有快乐、痛苦和欲望,从这三种主要情

        ①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第22页。

  />
--  4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3

        感又可派生出其他种种情感。他进一步分析情感时,又把情感按性质划分为被动性质情感和主动性质情感两种类型。当人们的知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时,由于对事物的认知还只是片面的、表面的、印象的,因而,与这种知识相适应的情感就是被动的、盲目的、狭隘的,人们往往被情欲所驱使和奴役,被财富、荣誉、感官快乐等所迷惑,这时的情感属于被动性质情感。而当人们的知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时,对事物的知识就是完整的、清晰的、深刻的,就达到了对自然的本质及必然性的认识,与之相适应的情感就是主动的。在这个阶段,理性成为情欲的主人,表现为意志的主动性和行为的自由。

        斯宾诺莎认为,当人们处于被动性情感阶段时,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人们控制不了欲望和情感,就会被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牵着走。这种受被动情感驱使的行为是可恶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善的行为呢?

        “主动的行为或者为人的力量或理性所决定的欲望永远是善的。”

        ①斯宾诺莎这样回答。虽然人的情感和欲望是人的本性,不可消灭,但只有主动的情感才是道德的真正基础;由主动情感驱使的行为才是善的行为;由主动情感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由于主动情感受理性和真知识的指导,因而,它能增加人们的快乐,减少人们的痛苦。

        “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

        ①②③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第2版(下同)

        ,第228、241、231—232页。

--  50

        43第二章  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

        也愈少。“

        ②被动情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烦扰和创伤,就是因为没有理性的指导,而听凭外界偶然因素的支配。斯宾诺莎要求人们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控制被动情感,并使之向主动情感转变,在理性指导下过和谐幸福的生活。斯宾诺莎还以婚姻为例,说明他的观点:“夫妇的爱情也不应仅以外表的形体为因,但主要地应建筑在心灵的自由上。”

        ③所谓“心灵的自由”

        ,就是理性的指导,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干扰,只有这样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才是幸福的。

        斯宾诺莎把人的最高幸福置于理性认识和真知识的基础之上,显明地表达了他的理性主义幸福观立场。他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理性的直观阶段。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前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最高阶段,这是一种不经过思维推理而直接把握实体本质的阶段,而与此相对应的情感就是最高的对“神”或自然的爱。

        (斯宾诺莎是泛神论者,他用“神”

        来称呼生机勃勃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