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章

书籍名:《郝万山讲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郝万山
    《郝万山讲伤寒论》章节:第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个北门

        上面有一个石头刻的匾额,上面写着“古涅阳县”。所以由此可以证实,

        这个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的张寨村就是古涅阳县的县址。张仲景就是这

        个地方的人。

        我们在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是什么地方

        的人,在他所写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什么地方

        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准确含义能够仔细的了解。

        你比方说,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桂枝不中与之也”,

        “柴胡不中与之也”,这个“中”和“不中”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区

        的方言。“中”就是“可”的意思,“不中”就是不可,“不中与之”就是

        不可与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又比方说,在《伤寒论》中这个“熬”字,我们现代的《词源》说:

        “小火慢慢煮就是熬”,象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所说的熬粥,熬药都是这

        个意思。那么在《伤寒论》中有“巴豆,熬,去油”,“虻虫,熬,去翅

        足”,“白粉熬香”,“杏仁,熬黑”。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这个“小火慢慢煮”

        来解释这个“熬”的话,杏仁,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黑呢?巴豆,小火慢

        慢煮,怎么能煮去油呢?特别是那个白粉,就是白米粉如果加上水小火慢

        慢煮的话,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

        那我们要考察这个字的话,怎么考察?这可能是仲景当时用的一个

        方言。西汉杨雄写过一本书,它就叫《方言》,他是以当时的普通话来解

        释地方话的。那么《方言》里对这个“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凡

        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火备,

        秦晋之间或谓之炒。”

        西汉杨雄的这段话,他说:“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没说加水,就

        是只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并把五谷杂粮做熟了。“自山而东”,就是

        ·4  ·

        -----------------------  Page  15-----------------------

        第  01  讲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山东这个地方,“齐楚以往”,齐国、楚国这个地方把它叫做“熬”。那么

        “关西陇冀”这是陕西的一部分,甘肃还有河北的一部分“或谓之火备”,

        这个火备干的“火备”,这个字火备和这个字(焙)都是一样的。“秦晋之间或谓

        之炒”,秦是陕西的一部分,晋是山西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有的人把它叫

        做“炒”。

        可见在汉代,这个“熬”、“

        火备”、“炒”,含义都是一样的。都是用火而

        使五谷杂粮干燥和做熟,也就是说“熬”字在这里,就是“炒”的意思。

        张仲景是什么地方人呢,张仲景不是河南南部的人吗?河南南部在

        古代属于楚国的北部,所以仲景是楚人,那么是楚人的话,他当然就用

        的是楚地的方言。所以他在《伤寒论》中的这个“熬”字就是指的炒的

        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在《伤寒论》中,“杏仁,熬黑”就是杏仁炒黑,

        “巴豆熬去油”,就是把巴豆炒一炒,炒去油。巴豆的毒,全在这个油里

        头。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炒一炒就把它

        的油去掉了。特别是这个白粉,你看这个“粉”字是“米分也”,“研米

        使分散也”,它的本意就是米的细末,就是米粉。那么什么叫“白”呢?

        汉代“稻曰白”,你看那个《周礼》注疏,注这个“白”,“稻曰白”,所

        以白粉就是白米粉。

        我们有一次考试,有一个名词解释,有一个学生大概既没有听老师

        上课,也没有看书,答“白粉”这个名词解释的时候,他居然写了一个

        “大烟土”。白粉就是白米粉,白米粉炒一炒就能炒香,熬香就是炒香。

        我们北京有一道菜叫作米粉肉,它就是拿五花肉放上佐料腌好了以后和

        这个炒香的米粉混合在一起,上笼屉上蒸,蒸完了香酥可口,不肥不腻,

        所以这个“白粉熬香”就是炒香。

        我们知道仲景是楚人,所以在考证这个“熬”在《伤寒论》中的本

        来的含义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是指的炒。所以我们了解张仲景是什

        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书,了解他书中方言的一些确切含义。

        张仲景的心理素质怎么样?作为这样一个名医,他一定有他特殊的

        心理素质。仲景在年青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个心理学家,叫何颙的先生,

        请教何颙说:“先生您看看,我长大了我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

        ·5  ·

        -----------------------  Page  16-----------------------

        郝万山讲伤寒论

        何颙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是

        一个很了不起的心理学家。所以那个时候他看曹操,说现在天下大乱,

        汉朝将要灭亡,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说得很准,所

        以仲景呢也找他来看一看。何颙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这件事情记载在什么地方呢?记载在《太平御览·何颙别传》里,这本

        来是说何颙说话说的准确,预测得准确。他说:“仲景先生,你呢‘思精

        而韵不高’,你是一个善于深思熟虑,性格内向的这样的一个人,而不是

        那种大喊大叫的喜欢张扬的人,所以如果你今后要做一个医生的话,那

        你一定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这是张仲景的素质。

        北京中医管理局说,我们在座的同学将来都是培养北京市的名医的,

        我想我们作为一个医生这个职业的话,那你一定是胸有成竹的,稳如泰

        山的,让病人一看,就给人一种信任感的,应当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这

        样的心理素质的人。而不能是个大喊大叫的、毛毛躁躁的,让病人一看

        见,哎哟,这大夫给我开的这个方子,我敢不敢吃呀?没有一种信任感。

        所以作为一代名医,也应当学习张仲景的深思熟虑的这种心理素质。

        仲景的学医经历,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里有一段话,说“张

        仲景,《汉书》无传”,《后汉书》没有他的传记,“见《名医录》云”,《名

        医录》是唐代的甘伯宗所写的一本书,非常遗憾的是,《名医录》今天我

        们已经看不到了,说:“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时人言,识用

        精微,过其师”。说张仲景最初学医是跟他的同乡张伯祖学的,那么学的

        结果呢,就是把张伯祖的学术经验学术思想全面进行了继承。所以当时

        的人说,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都超过了他的老师,那么可以说是“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从张伯祖和张仲景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来看,仲景

        的贡献要远远超过他的老师。

        这件事情,给我们两点启示:一点启示是名师出高徒,这个宋·张

        杲《医说》就写过张伯祖,说张伯祖“南阳人也”,他是“独好方术,诊

        处精审”,无论是诊断还是处理都非常精当,都非常谨慎,“疗皆十全”,

        治疗就是十个病人来看病能治好十个,“为当时所重”,是当时的大家非

        常重视的,非常尊重的一位名医。“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

        那么他的同乡张仲景非常尊重他,就跟他学习,所以张仲景也因此有了

        ·6  ·

        -----------------------  Page  17-----------------------

        第  01  讲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很大的声誉,这就是名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