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4章

书籍名:《郝万山讲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郝万山
    《郝万山讲伤寒论》章节:第4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伤寒论》中这个病愈呢,既用过“差”,

        也用过“了”,在这里“不了了”就是没有完全好,身上还觉得不爽快,

        身上还觉得不舒服。表邪已经解了,发烧已经退了,头项强痛也已经缓

        解了,但是身上还觉得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情呢?这是一个虚人外感,

        天病邪退了,但人体正气还没有恢复,正气恢复需要几天呢?需要五天,

        因为人有五脏系统,五天是一候,调养五天以后,加上前面的七天,合

        起来是12  天。所以这是指体质比较虚弱的人,发烧退了之后,正气的恢

        复还需要五天,加上前面的七天就是十二天,才能够完全康复。

        第7  条、第8  条、第9  条、第10  条讲的问题就是一个太阳病不管中

        风还是伤寒,它的自然病程就是六、七天,它要好的时间,它的“欲解

        时”就是在中午前后,而对于体质比较弱的人,得了太阳病以后,它的

        自然病程应当是十二天,七天表邪解除了,还需要五天正气恢复,这样

        才能完全康复。

        太阳病如果不能自愈,可能邪气就要传其他经,邪气传经,辨传经

        和不传经,依据是什么呢?在第  4  条和第  5  条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

        把讲义翻回到前面的第12  页,看原文第4  条和第5  条,原文的  4  条说“伤

        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

        为传也”。第5  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一日”是指外感病的第一天,太阳感受了邪气,如果脉静,

        脉静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指中风见到了浮

        缓脉,伤寒见到了浮紧脉,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表示脉证相符,脉

        证相应,脉没有什么变化,那就提示邪气不会传其他经。

        “颇欲吐”,这个“颇”字,它从皮从页,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

        说是“偏头”头往一边偏,所以颇字在古代,就具有相反的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很,甚”另外一个相反的意思是“少,稍微”,在《伤寒论》

        中,颇字所具有的相反的两个意思的这种用法,在《伤寒论》中都有,

        我们这里所说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在“霍乱病篇”中有一条,它

        是讲述一个胃家虚寒的病人,当卫阳逐渐恢复的时候,在胃阳逐渐恢复

        的过程中,它由不能食,胃阳不足,不能受纳,腐熟无权,所以不能食,

        ·126  ·

        -----------------------  Page  137-----------------------

        第  10  讲    太阳中风证治

        伴随着胃阳的恢复,出现了“颇能食”,最后胃阳完全恢复了,就变成了

        “能食”,胃阳由虚衰到恢复的过程中,他的饮食情况由“不能食”到“颇

        能食”到“能食”,大家想一想这个“颇”当怎么讲,当稍微来讲。这里

        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的意思,很想吐它标志着邪气传入那一经呢?

        标志着邪气传入少阳,因为少阳病是一个胆热气郁的证候,胆热气郁,

        胆火内郁最容易范胃,所以少阳病的临床特征由心烦喜呕,这个喜呕不

        是喜欢(呕吐),而是多呕、善呕,因此在《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

        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这个以后我们会遇到多条,

        (如)以后会遇到第  61  条,“夏之候,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

        安静”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

        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会不会是

        少阳病的心烦,会不会是阳明病的心烦,会不会是太阳寒邪闭表以后阳

        郁化热的心烦呢?张仲景在第61  条里以“不呕”除外了少阳病,以“不

        渴”除外了阳明病,以“无表证”除外了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

        心,不汗出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所以在  《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

        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这里的“颇欲吐”就提示了邪

        传少阳。

        “若燥烦”,如果从字面上讲,燥烦强调了肢体躁动不宁,这是三阴

        证,三阴重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可是如果我们和第5  条结合看,“阳明、

        少阳证不见者”,如果说“颇欲吐”是少阳证电话,我们就可以把“若躁

        烦”中的躁烦理解成烦躁,那就可以把它当成阳明病来看待,阳明里热、

        里实、上扰心神,出现了烦躁,大承气汤适应证有,“烦不解,腹满痛”,

        甚至可以有“心中懊恼”、心中烦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所以“若燥烦”

        在这里如果和第  5  条相结合来看的话,它指的阳明病,里热、里实,上

        扰心神的烦躁。

        “脉数急“是和前面的“脉静”相对而言的。“脉静是说太阳中风,

        见浮缓脉,太阳伤寒见浮紧脉,脉证相应,脉象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变

        化。这里的“脉数急“是指的脉象变快了,又数又急,这提示着脉象已

        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提示了临床症状、

        临床脉证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邪气就要传经。

        ·127  ·

        -----------------------  Page  138-----------------------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  条,伤寒一日,只要脉证发生了变化,邪气就会传经。第5  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尽管一个外感病已经

        过了二三天,没有出现少阳病,没有出现阳明病,那就是邪气不传经,

        由此提示一个什么问题呢?辨传经不传经的依据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

        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第一天有传的,第二、三天也有

        不传的,不是病程天数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好,

        以上是张仲景为太阳病篇所写的总论。

        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第1  条讲的太阳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脉

        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3.6  条,讲的是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有中风、

        有伤寒、有温病,有风温。随后讲了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中风  7  天,伤

        寒  6  天。也讲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  6.7  天就行其经尽。它

        的自然病程病就结束了。如果这个病程要进入第二个  7  天的话,那么,

        不管是病在太阳,还是病传其它经,统统的针刺足阳明的足三里穴,就

        有截断病程,预防邪气传经,或者说预防病程进入第二个病程的这种效

        果。当然对于一个虚人所得的外感,它的自愈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另

        外,病人的欲解时是指对太阳病来说,一般在中午前后,容易汗出热退,

        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在中午前给他吃解表药,这就

        有利于借助太阳阳气在中午前后正旺盛的时候达到去邪外出的效果。太

        阳有邪,如果不能自愈,常常容易传其他经。辨传经和不传经,主要是

        观察临床脉证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是要传,没变化就是不传,而

        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少。这就是张仲景在太阳篇所写的概说。

        下面我们谈具体的,打开讲义第14  页,太阳本证的第一个证候是中

        风表虚证,首先我们看桂枝汤证,原文第  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

        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是辨病,中风是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