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278章

书籍名:《郝万山讲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郝万山
    《郝万山讲伤寒论》章节:第278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所以下利有“微热而渴”,这个“微热”显然它不是阴盛格阳,而是

        阳气恢复。阳气恢复,阳气通达以后,它就需要补充人体的津液,它就

        会有轻度的口渴,那么这个“脉弱”,是动态观察它的脉象,脉由紧而转

        弱,这不正好提示了邪气退吗?这是动态观察脉象的变化,“紧主寒邪

        盛”,由“紧”转“弱”提示了寒邪退,这就是《皇帝内经》所说的“大

        则病进,小则平”,因此360  条说,“今自愈”,就是将要好了。

        361  条,“下利”我们刚才说了,这不是“真阳衰微,火不暖土”的

        下利,更不是“肝寒内迫胃肠”的下利,而是阳气恢复以后,祛除体内

        寒湿浊邪的表现,这个“脉数”是阳气恢复,脉由“紧”变“数”是阳

        气的恢复,有“微热”也是阳复,有“汗出”是营卫通达,它既不是阳

        不摄阴,又不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而是阳气通达,“身濈[ji2]然汗出

        而解”,所以“今自愈”.我们这三条谈的都是放到厥阴病篇的“阳复寒

        退”的自愈证,所以在自愈的过程中,有阳气恢复的征兆,或者有口渴,

        或者有微热,或者有脉数,在一个阴寒证候中见到这些征兆,而这些征

        兆是慢慢慢慢出现的,这都是好的兆头,这就是阴病见阳证的,或者是

        阴病见阳脉,“阴病见阳脉者生,阴病见阳证者生”。

        下面几条原文讲的是预后不良的证候,

        (校对者补充343  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

        阴,厥不还者,死。”)

        ·826  ·

        -----------------------  Page  837-----------------------

        第  67  讲    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小结

        “伤寒六七日,脉微”,这是真阳衰微,“手足逆冷”,手足厥冷,这

        是阳衰四末失温,“烦躁”,严格的说,应该是燥烦,肢体躁动不宁,这

        是我们多次说过的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

        在临床症状上表现了一种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一种表现。它和那个

        热胜,热扰心神的烦躁不同,那种烦躁是自己心里烦才躁动。就象有时

        候,我们老师讲课讲得不好的时候,学生心里听着烦,烦他就不安宁,

        不安宁一会儿看看书本,一会看看有什么吃得东西,我不是说我们这个

        班的同学,我是说我们中医药大学经常有这种情况,所以因为他烦他才

        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真阳衰微的证候,你问他要干什么,他心里

        已经没有那个能力来感觉了,他就是肢体躁动不宁,再严重的,正不胜

        邪,出现了“撮空理线、循衣摸床”,那常常是极其危重的一种表现。

        那么343  条这样一个证候,仲景用的什么方法来治疗呢,“灸厥阴”,

        因为这条是在厥阴病篇,所以灸厥阴经的穴位。我们临床如果用灸法的

        话,少阴、厥阴都应当灸,因为少阴是人体阴阳之根本,真阳衰微的证

        候,特别是发展到厥阴病的时候,还一定伴有心肾真阳的虚衰,所以临

        床我们可以灸厥阴,灸少阴。至于灸哪一个穴位,那我们根据临床常用

        的末段的穴位,有的人主张灸章门,其实章门这个穴不好灸,正在两肋,

        古人又用的是瘢痕灸,所以我们还是灸末端的穴位效果较好。植物的生

        长有顶端优势,我们人在针灸治疗上有末端优势,实际上末端穴位的疗

        效比靠中心的穴位的疗效要好多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主要是末端神

        经末梢丰富,机体反映敏感,所以经络所接受的这个信息也强烈,因此

        无论是针或灸,我们多采取针刺肘膝以下的穴位,疗效相对来说要好。

        344  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燥不得卧者,死”。

        一个外感病有发热,那么这个发热是热证呢?还是寒证?还是阳气

        恢复啊?三种情况,热证可以有发热,寒证的阴盛格阳可以有发热,寒

        证的阳气逐渐逐渐恢复也可以有发热,就看它伴随的什么症状,这个发

        热伴随的却是“下利厥逆”,而“燥不得卧”,肢体躁动不宁,这是“真

        阳衰微,阴盛格阳”的表现,甚至“虚阳外亡”的特征,所以这个预后

        不好,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厥阴病篇开头所讲的“脏厥”,内脏真阳虚衰,

        燥不得卧寐,手足发冷,皮肤发凉。

        ·827  ·

        -----------------------  Page  838-----------------------

        郝万山讲伤寒论

        345  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一个外感病的发热,它伴随着特别严重的下利,又伴随着厥逆不回,

        厥逆不止,这显然是“阴盛格阳”,这样的“下利至甚”就会伤阴,就会

        导致阴竭,阴脱,阴竭,这样的“厥不止”提示了阳绝,所以我们讲义

        上的提要说,是“阴竭阳绝”的危证,当然预后不良。

        下面看346  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死,有阴无阳故也。”

        一个外感病发展到六七天的时候,病情突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发热

        伴随着下利,那么这个有可能是阳气的恢复,祛除湿浊邪气,也有可能

        是阳气的衰退,那就要看看其它症状。“其人汗出不止”,这是个阳不摄

        阴,真阳外亡的表现。因此推测,前面的发热是“阳气外亡,阴盛格阳”,

        这个“下利”是个“寒湿下注”,所以“有阴无阳故也”,就是有阴寒邪

        气,阴寒邪气重而没有阳气了。一个纯阴无阳的人,那就不是阳世间的

        人,那就应当是阴世间的人,阴世间的人不就是死人吗,所以他的预后

        不良。

        362  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

        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在下利的过程中伴有手足厥冷,又伴有没有脉,那这可能是阴阳两

        伤所造成的,特别是下利以后,阴液大伤,一直脉搏摸不到,这都是可

        能的。这样一个证候,存在阴阳两伤,“不温”,什么叫不温呀?是指的

        手足不温,因为前面写的“手足厥冷”嘛,这个不温就是手足不温,这

        样一个手足厥冷没有脉的病人,用过灸法以后,如果手脚还不转暖,如

        果脉还不能够出现,反而出现了“微喘”,这是“肾气虚于下,肺气脱于

        上”的表现,预后不好。

        下面讲了另外一个问题,“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一个虚寒下利

        的证候,要判断它的预后的话,要特别注意它的中气是不是已经消亡。

        少阴脉是指的太溪脉,也就是足跟动脉,我们能摸得到的,在太溪穴那

        个地方,是足少阴肾经所过的部位,它是候少阴正气的强弱的。趺阳脉

        ·828  ·

        -----------------------  Page  839-----------------------

        第  67  讲    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小结

        就是足背动脉,我们在足背摸到的那个动脉的搏动点,相当于足阳明胃

        经冲阳穴的部位,它是候脾胃之气的盛衰的,对于一个下利,阴阳两伤

        的病人,他还有没有生机,我们就看看当时这个寸、关、尺三部脉摸不

        到的时候,我们要判断他有没有生机,重点是看胃气。后世特别强调,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尽

        管其它脏器的正气已经虚衰了,只要胃气不衰,后天化源没有枯竭,这

        个人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在  362  条,寸、关、尺三部脉摸不到的时候,

        他强调了趺阳脉,对判断这个人的生死预后的重要性,所谓“少阴负趺

        阳者”,就是说,太溪脉不如趺阳脉强,也就是说,趺阳脉有力量,而太

        溪脉没有力量,趺阳脉大于太溪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