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291章

书籍名:《郝万山讲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郝万山
    《郝万山讲伤寒论》章节:第29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

        所造成的。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的  221  条,首先出现了余热留

        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所以后世医家把阳明经热误下,余热留扰胸

        膈出现心烦、心中懊憹,但头汗出,饥而不欲食的这个证候,叫阳

        明热证的第一个证候,是热在胸膈。尽管有的医家说这是阳明经热

        误治以后的变证,但是因为阳明经脉行于头面、胸腹,胸中也是阳

        明经脉所过的部位,所以我们把热在上焦的证候,说它是阳明热证,

        也没什么大的错误。上焦有热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中焦有热用白

        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而中焦有热的证候重点是白虎加人

        参汤证,所以我们在讲白虎加人参汤证时,用了比较多时间来分析

        它身大热的问题、汗大出的问题,特别是口大渴的问题,还有脉洪

        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它还有热盛耗气,气不固表,还有大汗出,腠

        理开泄,经不起外来风寒的吹袭,而兼见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风

        寒的虚象,治疗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益气生津。而白虎加人

        参汤从今天来看,无论是外感热病的病程中,还是治疗杂病,都有

        很多使用的机会。阳明经热误下之后,伤了下焦阴液,而余热和水

        结于下焦,这就形成了阴虚水热互结证,这就是“阳明病篇”热证

        热在下焦的一个证候。它的临床表现有心烦不得眠,有小便不利、

        有渴欲饮水,治疗用猪苓汤,来清热利尿育阴。所以阳明热证上焦

        的清宣法、中焦的折热法、下焦的清利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热证上、

        中、下三焦不同热证提供了思路,提供了方法,提供了方药,这是

        我们特别值得学习的。

        当阳明燥热、阳明糟粕相结以后就形成了阳明的实证。就阳明

        实证来说,阳明腑实证是主要的,构成阳明腑实证的基本证候特点

        ·864  ·

        -----------------------  Page  875-----------------------

        第  70  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有两类,一类是全身独热、内盛的证候,一类是腹部实证的临床表

        现,这两种证候同时具备,我们才可以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如

        果只有第一类证候,阳明毒热内盛的证候,那我们只能用清法,只

        能把它看成是阳明热证而不能把它看成是阳明腑实证;如果只有第

        二组证候,也就是说只有腹部的实证表现,没有全身的热盛的症状,

        那它不是外感病,不是阳明病,只是杂病,是杂病中的腹满的实证,

        当然杂病中腹满的实证可以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来治疗,但不能

        把它叫做阳明病,只能把它叫做承气汤的适应证之一。既然阳明俯

        实证是由全身独热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叠加而

        成的,这就便于我们选择在什么情况下用调胃承气汤,在什么情况

        下用小承气汤,在什么情况下用大承气汤。如果以毒热内盛为主的,

        我们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重在泻热;如果以腹部的实证表现为

        主的,我们用小承气汤,小承气汤重在通腑,重在导滞;如果毒热

        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者都重的,那自然是用大承气汤,

        既泻热,又通腑。  阳明实证还涉及到脾约证,那是由于胃阳亢盛,

        脾阴不足,脾不能把津液还入胃肠道。医家把它叫作“脾不能为胃

        行其津液”,这时出现津液偏盛、小便数多、大肠湿润、大便干燥,

        这就叫脾约,治疗用麻子仁丸,起润下的作用。因为麻子仁丸是为

        了通便,所以他以小承气汤为底方,二仁一芍小承气,它是润肠通

        便的一张方子。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热盛伤津,也由于治疗

        时或用了发汗,或者用了利尿等等药伤了津液,津亏。这时大便干

        结,病人想解大便的时候,大便阻结在肛门那个地方排不出,这叫

        津亏便结证。张仲景采取了蜜煎方来导便,来通便,或者用猪胆汁

        来灌肠,导便法和灌肠法在世界上最早的应用,有文字记载的应当

        属《伤寒论》了。

        阳明实证,上面我们谈到的腑实证也罢,脾约证也罢,津亏便

        结也罢,病都在气分,阳明腑实证也有病在血分的,那是阳明之热

        和阳明久有的瘀血相结而形成的阳明蓄血证,由于瘀血久留,新血

        不生,心神失养,还有喜忘,注意他的精神证状,应当和太阳蓄血

        证的如狂、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相区别。由于血热互结,大便虽然

        ·865  ·

        -----------------------  Page  876-----------------------

        郝万山讲伤寒论

        干燥,其色必黑,反易解。“黑”提示了有瘀血,  “反易解”,因为

        毕竟是瘀热互结,瘀血是阴性物质,它有濡润肠道的作用,所以它

        容易解出来,对于这种证候,《伤寒论》虽然提出了用抵当汤来治疗,

        那我们临床上应当是一个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来决定,不一定用抵

        当汤,因为这像一个上消化道慢性出血的病人,没准儿有的时候,

        你还需要用凉血、止血、润便的方药来治疗,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至于阳明的变证,主要是指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和,湿热互

        结,湿不得泻,出现小便不利、热不得越就出现了但头汗出,身无

        汗,齐颈而还,湿热互结于体内,阻遏了气机,影响了肝胆疏泄;

        或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而出现了发黄,这就是阳明湿热发黄证。这

        种发黄证热是大于湿的,热为阳邪、湿为阴邪,当热大于湿的这种

        湿热发黄证显然应当归属于阳热证的范畴。所以把他叫做阳明湿热

        发黄。一般情况下,治疗这种证候用茵陈蒿汤,茵、栀、黄三个药

        连续用、同时用。可是当湿热未退、黄疸未退、而中气已经有不足

        的时候,这该怎么办?改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退黄,又兼有保

        护中气;而湿热发黄的病程中,他有感冒,而治疗湿热发黄又不能

        够间断,这个时候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清热、利湿、退黄兼于

        解表。阳明病的主要内容就这么多。

        少阳病,从病位来说,它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腑和

        手少阳三焦腑,少阳的阳气虽然是比较弱小,不亢不烈,但是它对

        全身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少阳胆腑主疏泄,藏

        精之,寄相火,主决断,它对人的情绪的调节、心情的调节,它的

        胆汁的排泄和贮藏的正常功能,对胃气的降浊、脾气的升清都有着

        重要的作用。而手少阳三焦腑作为一个水火气机的通道,作为一个

        气化的场所,作为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它对太阳阳气的疏布,有

        着调节作用。所以《黄帝内经》曾经说过“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

        其应”。因此,足少阳胆经虽然在人体的一侧,足少阳胆腑经虽然在

        人体的一侧,但是胆也罢,三焦也罢,他的功能却是作用于全身的。

        如果说太阳主表,阳明主里的话,那么少阳它既不主表,也不主里。

        但是和主表、主里都有关系,后世医家就把这种特殊的功能称作“少

        ·866  ·

        -----------------------  Page  877-----------------------

        第  70  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阳主半表半里”。所谓“半表半里”就是“不表不里、非表非里”,

        但是它绝不是一半表、一半里,更不是表里之间的夹层、表里之间

        的夹界,所以我们说,如果理解不好“半表半里”这个词的话,不

        如你就干脆理解成少阳主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