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东汉末年枭雄志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279页

书籍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东汉末年枭雄志》章节:第1279页,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到时候稍微学习一下魏帝国写字的方式,用他们的笔和纸试一下,或许也是不错的感觉。
        稍微斟酌一样,玛努尔就开始写信了。
        “我的陛下,现在,我正在魏国的皇帝之城洛阳给您写信,这是我来到魏国的第十三天,是我进入洛阳城的第二天,我本以为我不会那么快就给您写信,但是我发现,我有很多事情迫不及待的想要对您诉说”
        玛努尔开始写信。
        并且打算等下一波前往罗马的商船准备好了,就把这些信纸和货物一起送回罗马,交给卡拉卡拉皇帝。
        而距离他完全了解魏帝国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不要紧,他的信不会停,他会一直坚持写信,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告诉卡拉卡拉皇帝。
        郭鹏不会总是把精力放在罗马使节身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招待使节的事情那就是辛毗的工作,辛毗需要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这样才对得起他的地位和收益。
        而郭某人作为皇帝,也有皇帝的基本职责。
        延德十一年的年末,郭鹏带着郭瑾一起,视察了首阳山讲武堂和卫军军营,对两个重要军事单位进行了年末审查和慰问。
        郭鹏带着郭瑾一起,和最底层的学生还有士兵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进入他们的宿舍、营房里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条件,以及吃穿用度等等。
        郭鹏素来关注军队的待遇,在政策上明显向军队倾斜,把军队的待遇当做头号关注的事情认真严肃的对待。
        他不止一次的对郭瑾说过让军队吃好吃饱的重要性。
        和罗马皇帝的诉求不同,他们让军队超规格的吃饱是为了坐稳皇帝的位置,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军队时而掌握主动权。
        而魏帝国的皇帝则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军队,军队不掌握主动权,不能威胁皇帝,皇帝对军队的厚待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体现。
        而且这更多是为了帝队的战斗力。
        最初成军的时候,他就在上谷郡屯田,单独种植粮食,让军队得以吃饱,不会饿肚子。
        能吃饱的军队才有战斗力,才不会因为饥饿打败仗,没有稳定的后勤,一切都是空谈。
        后来到了青州,他更是大举屯田,大举推行屯田村庄政策,亲自把军队的后勤供给抓在手里,严加看管。
        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必须由他亲自决定,后勤系统的人必须听令行事,不准自作主张。
        这样的政策推动之下,郭鹏的军队是当初天下所有军阀的军队里唯一能吃饱肚子的军队。
        后来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郭鹏推动养鸭治蝗方略给军队增加蛋白质供给,也安排屯田村庄饲养鸡鸭鹅和猪之类的家禽,并且广泛收购,提供给军队食用。
        在消灭袁绍前夕,郭鹏的军队成为天下军阀军队里唯一一支可以定期吃到肉的军队。
        因为能吃肉,身体结实,有力气,并且脱产,就可以接受更精良的训练。
        魏军的战斗力冠绝天下,从那时起就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个基础打牢了,魏军横扫天下无敌手。
        而郭鹏也在这一过程之中不断的推动军队的口粮改革,提高军队的口粮待遇,争取让士兵吃饱的同时,更能吃好。
        营养充分,才能更好的训练,身体强壮,才能练出精锐士兵。
        郭鹏同时在北疆草原上大量放养牛羊马,并且增加海上捕捞的船队和渔民数量,增加了军队的肉食供给。
        哪怕是个面有菜色的麻杆,进了军队一两年都能练出腱子肉。
        练出腱子肉了力气就更大了,就能承载沉重的盔甲和作战负重了。
        魏军精锐步军作战负重接近三十公斤,身体不好,负重都扛不住,更别说战斗了。
        身体素质不够、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根本扛不住长时间的持久战斗,很容易在鏖战中率先耗尽体力,从而战败。
        作为深谙个中滋味的皇帝,郭某人对军队的伙食是进行了接连不断的多次改革。

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军的军粮
        魏帝国建立以后,郭鹏花了几年的时间,与财政部还有军需部门进行了商讨,给军队规定了一个相当严密的口粮供应体系。
        今后的军队待遇全部按照这个体系来,不得有误。
        首先军队的口粮分作驻扎口粮、行军口粮和战斗口粮三种。
        驻扎口粮是火头军最喜欢的,因为最方便。
        行军口粮是火头军和作战部队都不喜欢的,因为最单调最难吃,制作起来也非常累。
        战斗口粮是作战部队喜欢的,因为最丰盛,油水最旺。
        驻扎口粮对于火头部队来说是最简单的。
        军队驻扎在原地不动,有固定居所,火头们也不用跟着军队跑来跑去,厨房也是搭好的,一应用具最完善,到了饭点直接开饭,有时间还能休息休息,特别方便。
        军营一般是固定的,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多少东西到军营里是比较固定的。
        军队出去训练的时候,火头军们就可以从容做饭,等饭熟了,训练的军队也回来了,大家一起吃饭。
        军队的主粮主要是麦和南方的稻米,这两种主粮在郭鹏治下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最多溢出,最适合当做军粮使用。
        没有作战任务驻扎在营地里的时候,军队吃的都是热气腾腾的煮出来的稻米饭或者麦饭,然后配上下饭菜和热汤。
        菜式一般都是比较下饭的大锅炒菜和大锅炖菜,盐和酱油不会少。
        因为军队最基础的口粮就是驻扎口粮,吃的最多最普遍,所以规定也最细致。
        在皇帝的主导下,后勤部门和老火头们商定了一个十天轮换的菜单。
        第一天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第二天三餐又是什么,第三天的三餐又是什么。
        如此循环十天,就把菜单走完了,然后再从头来一遍,循环往复。
        尽量不让士兵吃腻歪,也要让士兵摄入的营养比较均衡。
        肉类就是魏帝国养殖比较普遍的鸡鸭、牛羊,还有猪肉,也参杂有马肉、鱼肉等肉类,定时定量。
        虽然不至于每天都能吃到肉,但是相较于从前小半年都见不到荤腥的日子,现在军队的日子是好过多了,不会像汉帝国时代那种吃一顿肉就像过年一样。
        郭鹏占据青兖二州开始大规模饲养牲畜的之后,魏军差不多十天才能吃一顿肉,等占据河北以后,这个数字就提升到了五天一顿。
        等打败了袁术成为最强的诸侯,一般来说三四天军队就能吃上一顿肉,郭鹏势力庞大有了更多的积累,当然也不会亏待士兵。
        等魏帝国建立以后,经济和交通极大地发展之后,魏军一两天一炖肉就是常态,吃肉的花样和种类也有了很多发展。
        除了肉,当然少不了蔬菜,倒不如说蔬菜才是主要的下饭菜。
        平时有各种时令绿叶菜,有什么就吃什么,到了早春、冬日里这种缺少蔬菜的时候,就会用耐储存的大白菜作为主角。
        郭鹏曾下令组织农庄广泛种植大白菜这种耐储存的蔬菜作为民间重要的过冬蔬菜,民间能用,军队当然也能用。
        寒冷的冬日里,大白菜炖肉是士兵们最喜欢吃的硬菜。
        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白菜炖肉或者炖鱼之类的硬菜,炖的烂烂的,味道浓浓的,一个小队的士兵围在一起吃,西里呼噜就能吃掉几桶米饭。
        没有战斗任务的士兵也并非只是训练。
        周边地区出现什么地质灾害,驻军是要出动的,在这种抢险救灾时节,士兵也有特殊伙食待遇,比如每天都能吃到肉,甚至还能吃到水果这种稀罕东西。
        基本上从训练大营的新兵开始,军队就吃这种伙食,面有菜色的人进入军营,要不了几年就是龙精虎猛的汉子。
        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说当兵就是进补。
        大量训练和对战任务或是抢险救灾任务结束之后,在附近的小河里洗澡,然后集体回来吃热腾腾的饭菜,那是军队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