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御医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御医

第3章

书籍名:《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御医》    作者:赵阳
    《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御医》章节:第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最后要提到的这位战国名医,堪称悲壮御医,他叫文挚,医术也是非常高,人说他通过观察病人的背部,就能知道病人心腹的疾病。之所以说他悲壮,是因为他在给齐王治病时不惜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当时,齐王得了抑郁症,整天长吁短叹,无精打采,身体十分虚弱,文挚被请去诊治,他给齐王诊过脉后,私下里悄悄跟齐太子说,大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治好他的病必须用不同一般的办法,这也许会得罪大王,如果那样我可能也难保性命了。齐太子恳求文挚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治好父王的病就行,并向文挚保证,在父王病好之后会向父王解释文挚所做的一切。文挚出于医生的责任,考虑再三之后,决定不惜后果为齐王治疗。他认为齐王是由于思虑过度导致的病证,不能单纯用药物来治疗,必须通过调节心智方能解除病证,所以他采用的方法就是激怒法。他先派侍从跟齐王约定看病时间,但是连续三天都爽约,惹得齐王非常气愤。好容易等文挚来了,可文挚非但不给齐王看病,还不脱鞋就上齐王的床,又踩脏了齐王的衣服。齐王让文挚赶紧给自己看病,可文挚却不理不睬,并故意出言不逊,顶撞齐王,齐王乃一国之君,哪里受得了文挚如此的无礼,气得哇哇大叫,也顾不上君王的威严身份,竟然破口大骂文挚,并且让文挚马上滚开。这一怒一骂,齐王正好将心中的郁气全都发泄出来,没几天齐王的抑郁症就好了。文挚采用的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办法,这在当时确实颇为独到,而且效果显著。可悲的是,正如文挚预见的一样,齐王最终无法原谅文挚对自己的无礼行为,不管太子怎样求情,还是将文挚投到鼎中给活活煮死了。

        /*  7  */

            拿着药囊上朝的秦代御医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辉煌时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以后历朝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秦代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力。包括: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物;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在秦代的官职中,正式设有太医令丞,属于九卿下少府所设的六丞之一,太医令丞主管全国与宫廷之医疗事宜,下面分设侍医、医长等职,侍医就是在皇帝身边的御医。

            秦代的御医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他们的责任重大,需要形影不离皇上的左右,即使是在皇帝上朝时,他们也要拿着药囊侍奉在左右,随时听候皇上的召唤。从《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以很好地佐证这一点。荆轲受到燕国太子丹的派遣,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一向小心谨慎,左右的侍卫都是远远在一边守护,不允许太过接近,更别说是一个他国的使者。荆轲就用秦将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的地图作为诱饵,诱使秦始皇允许他向前,并给秦始皇展开燕国地图,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卷轴里面,在地图完全展开的一刹那,荆轲拿起匕首就刺向秦始皇,而秦始皇左右的卫士因为没有命令是不能靠近的,此时根本来不及救主,这时立了功的倒是站在秦始皇身边的御医夏无且,情急之下,他扔出了手中的药囊,挡住了荆轲的匕首,从而使秦始皇逃过一劫。有关御医夏无且医术的记载很少,但是这件英勇救主的事情就足以让他永载史册了。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选读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

            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

            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

            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

            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

            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

            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

            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

            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

            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

            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也是惊世骇俗,为了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他竟然下令在全国焚毁《诗》、《书》,并禁止私学。不过在其操纵“焚书”事件的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列为不烧之列,这些书幸免于难,也让秦在医药方面的资料文献得以流传后代。在西汉成帝时,就曾命御医李柱国校正前朝“方技”之书,“方技”在古时就是指医学。当时李柱国校正、保存的医书有36家,868卷,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这些书籍后来虽然也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对于汉代医学也是一大贡献。

        /*  8  */

            汉代出现了第一位女御医

            两汉时期,医疗体制基本上都是沿用秦代的太医令丞制,太医令丞仍然作为最高行政领导,而下面医官的分工则逐渐变得细化。设有太医监、侍医、尚药监、药长等职,太医监负责监管医药工作的情况,并向太医令丞汇报;侍医仍然沿袭秦制,直接为皇帝诊治;尚药监、药长,主要是负责药材管理、调制药品。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同性别的御医共同为皇室服务的情况,为皇后、公主看病专门设有女侍医、女医、乳医等。在汉代的资料记载中,我国第一个女医生叫做义,她是自学医术而成名,在汉武帝时受诏入宫,成为一名女御医,专门为皇太后看病。

        /*  9  */

            东汉开始设立专门的尝药制度

            沿袭臣为君尝药的惯例,东汉时候还专门设立了尝药太官和尝药监,由他们来负责药品制作好后的试尝任务,对于这些尝药官,规定他们尝的药量要超过一剂药量的十分之二以上,经过试尝之后的药,没有发生问题才可以进献皇上。这种尝药制度在以后历代都一直延续着,用以保证皇上喝到的药品安全无毒。

        /*  10  */

            汉代的药品管理已成体系

            此外,汉代还设立了药丞和方丞,他们是管理药品和医药处方的。汉代宫廷中所需药物,都是由全国各地进贡的,各个郡国每年要向宫廷进贡本地的名贵药材。遇到宫中缺少某种药材,太医令丞还会派人去地方采购。

            在两汉时期,宫中的御医人数已经达到293人,还有一些杂役19人,负责一些诊疗的杂事,可以说,在汉代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为皇宫提供各种医疗服务的体系。

        /*  11  */

            小女舍身救父,御医妙术得传后人

            淳于意是西汉时期的名医,他在年少时十分喜欢医术,曾跟随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学医,公乘阳庆还将黄帝、扁鹊的《脉书》传授给他,并教其五色诊法。淳于意学成出师后一直云游四方为人治病,由于他医术闻名,所以经常被请到宫中为王侯贵族治病。

            养    生    贴    士

            从面色判断五脏健康状况的五色诊法

            五色诊法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常人的面色是红黄相伴,有光泽。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所处地区的不同,以及季节、气候、环境等的差异等会有所不同。比如人的面色在春天偏青,夏天偏红,长夏偏黄,秋天偏白,冬天偏黑。五色诊法就是根据人的面部颜色来判断人身体的病证。中医认为人的面色能够反映出脏腑气血的变化,并将面色分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根据五行学说,五色对应于五脏,青为肝,黄为脾,红为心,白为肺,黑为肾,因此从面色的变化可推测到五脏的病变。青色一般见于肝胆及经络病证,黄色多数脾胃虚弱,红色则多为阳盛热斥之证,白色一般是气、血、津液病证的表现,黑色则跟心肾疾病相关。而每一种面色中也还有更为具体的区分,再根据具体的颜色来对病人的病证做出基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