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轻松跑步第3步:在6个强度分区间循序渐进

书籍名:《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作者:张展晖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章节:轻松跑步第3步:在6个强度分区间循序渐进,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当我们测量出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我们就可以设置我们的跑步强度分区了。在《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Daniels'  Running  Formula  )一书中详细说明了跑步的强度区间,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克·丹尼尔斯(Jack  Daniels),曾被全球权威跑步杂志《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  )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跑步教练。他在著作中把心率强度分为E,M,T,A,I,R六个强度等级,下面我们来说说每一个强度等级的特点。

强度1区:  轻松跑(Easy  zone,简称“E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59%~74%)+静息心率

E强度等级虽然看起来是速度最慢、强度最“弱”的等级,但事实上,它是很多项身体指标的最佳训练强度。建议初跑者从E强度等级开始跑步,可以避免因长期缺乏运动而受伤;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韧性,减少在以后的比赛中或进行较高强度训练时受伤的可能性;长时间坚持E强度等级训练可以提升每次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增加心肌的力量,进而降低心率;还可以增加肌肉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的数量,提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强度2区:  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  zone,简称“M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74%~84%)+静息心率

M强度是指跑步者在跑全程马拉松时的平均配速。也就是说,M强度是模拟马拉松比赛的强度,让跑者熟悉马拉松的配速,提升掌握配速的能力。M强度的训练效果和E强度类似,只是速度稍快,强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它主要是借由模拟比赛强度提高跑者的信心,同时可以强化与跑步相关的肌群,提高跑步者的有氧耐力。

强度3区:  乳酸阈值强度(Threshold  zone,简称“T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4%~88%)+静息心率

喜欢跑步或者力量训练的人大概都听过“乳酸”这个词,乳酸是人体代谢时生成的产物,运动时人体生成的乳酸数量会增加,同时排出乳酸的速度也会提高,从而保持出入平衡。当跑步者以E或M强度跑步时,身体产生的乳酸比较少,不会在身体里累积。

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体排出乳酸的速度跟不上生成的速度时,乳酸会大量堆积,浓度迅速提升,而这个超出平衡点到达超负荷范围的临界点值就是乳酸阈值。

当跑步速度高于M强度时,肌肉中的乳酸浓度会快速提升。充满乳酸的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必须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乳酸的转运和代谢。这就是“排乳酸”。

T强度训练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强身体排乳酸的能力,不断提高乳酸阈值,让跑者在T强度下的速度(被称为“临界速度”,简称“T配速”)维持更长的时间。

相比E强度和M强度训练来说,T强度训练会稍微艰苦一点,以提升跑者的耐力为训练目标。

世界级的跑者在T配速下也最多只能坚持60分钟,如果你能以T配速跑60分钟以上,说明你的T配速强度偏低,需要适当增加。

强度4区:  无氧耐力区间(Anaerobic  zone,简称“A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8%~95%)+静息心率

T强度训练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乳酸阈值,使乳酸产生的量刚好等同于排出的量。当跑者以更高等级的A强度训练时,这个乳酸阈值很快就被超过了,导致乳酸快速产生,又不能被快速排出,大量累积在体内,所以,A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乳酸能力。此外,由于跑者在A强度等级训练的时间更多,对提升身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效果更好。

强度5区:  最大摄氧强度(Interval  zone,简称“I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95%~100%)+静息心率

I强度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让跑者维持更长的运动时间。我在前文中说过,最大摄氧量是一个人有氧运动的极限值,数值越大,代表着有氧运动能力越强。

I配速是指在最大摄氧量下跑出的速度。I强度属于高训练强度,通常来说,一个人在I强度下训练时,每次最多维持10~12分钟,因此,I配速并不适合长距离的比赛。

I强度训练通常采用间歇式的训练方式。比如3~5分钟一个训练回合,每次保证相同的训练强度,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长跑者在此强度区间的总的训练时间。

I强度训练是6个强度中最艰苦的训练,也是锻炼跑者意志力的最好的方式。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后,跑者的有氧运动能力、耐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强度6区:  爆发力训练区(Repetition  zone,简称“R强度”)

I强度训练已经达到了有氧运动的极限,作为更高等级的R强度训练就必然属于无氧运动了。这时,人体要从无氧系统中寻求更多的能量支持。无氧系统提供能量的效率比有氧系统高很多,所以跑者可以用更高的配速跑步。

进行R强度训练时不需要考虑心率,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跑步速度和跑步效率,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的神经反射、缩短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加快步频达到提升跑步效率的目的。

R强度训练因为训练时间很短,训练时反而不会觉得太痛苦。同时,R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和E/M强度训练穿插搭配,起到互补的作用。E/M强度训练有很多好处,比如减少受伤概率、增加心肌力量、提高最大摄氧量,但是如果一直保持E/M强度的训练,会引起肌肉伸缩速度变慢的可能。建议E/M强度完成之后,增加几次短距离的R强度间歇训练,有利于提升运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