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文网 > 民国那些人

民国那些人

作者:徐百柯

上传时间:2021-02-04


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为了这本书史料的真实性,作者寻访了许多民国文人的晚辈,学生和在世的朋友。在他们眼中的长辈,不但可敬,更为可亲。为了能写人所未写,叙人所未知,作者的笔常常触及名人光环之下的一些琐事,逸事。淡墨写功业,浓墨写性情。使这些渐行渐远的名字和读者们有了沟通的语言。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往事,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背影,读人又如读史,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轻松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画里真真

民国那些人
 相关书籍:刘伯温兵法 萍洲可谈 前朝梦不归,昨夕梦未回 惬意的庄园生活 这3个聊天细节,暴露了你的情商 水知道答案 网游之你情我愿 神的诅咒 倾城天下我的美人 月舞忠魂
《民国那些人》全文阅读
钩沉曾获2006年最佳专栏奖获奖词
民国那些人序言
书评:耐心地打捞一个时代
书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书评:发现那些真人(1)
书评:发现那些真人(2)
书评:妙采纷呈的历史活剧
书评:又见民国那些人
书评:文人风骨已不再
在辉煌的余光下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1)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2)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1)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2)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1)
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2)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1)
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2)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1)
梅汝璈:孤寂大法官(2)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1)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2)
守护气节的身影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1)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2)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1)
雷海宗:历史的碎片(2)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1)
潘光旦:教育的忏悔(2)
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
一校之长,今安在 周诒春: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蒋南翔:两种传统之间
蒋梦麟:北大“功狗”
前辈已逝,不可追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1)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2)
张季鸾:“民国故报人”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邵飘萍:昔日《京报》,旧时报人(1)
邵飘萍:昔日《京报》,旧时报人(2)
真名士自风流 王瑶:魏晋风度
金岳霖:断裂的逻辑(1)
金岳霖:断裂的逻辑(2)
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1)
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2)
陈贻焮:教授的性情
背影渐远,犹低徊 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
杨晦:沉默的“五四”英雄
张申府(上):记忆的证明
张申府(下):真相的颜色
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2004年6月《冰点周刊》创刊,人物版设钩沉专栏,徐百柯主笔两载,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其间文字在此结集成书。出版书籍《民国那些人》。
 关键字:民国那些人,民国那些人全文阅读,徐百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