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知性力 >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每年学习一个新课题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每年学习一个新课题

书籍名:《知性力》    作者:大前研一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上班族要成为“知性白领”,就有必要从根本上杜绝依赖公司的想法。不过在那之前,首先必须要看清楚自己的实力。

就像我们在第一章中阐述的那样,先申请一个星期的带薪休假,把那些觉得应该在公司做的工作全都尝试拿回家做。然后看看做出来的成果,就会明白自己是不是那种即使不用去公司上班工作,在SOHO环境中,也能创造出相当于一个星期工资的价值的人。

一周的工资价值可以按照下面的例子来思考。我们以月薪36万日元来计算,因为一般公司的劳务费是总经费的1/3,所以一个员工一周的总经费应该是36/4×3=27万日元,也就是说,一个星期能不能创造出27万日元,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一周的工资价值的标准。

如果不能创造出27万日元的价值,你就应该好好想想,创造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不能创造出来这个价值的人,也许觉得自己工作中的80%~90%是和公司的业务流程相关的,所以需要上司给与工作安排或者同僚们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换句话说,也就是认为自己只是公司中的一颗“棋子”而已,自己并没有主动去挑战那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用这种工作方法来完成工作的人们,即使跳槽到其他公司,也不能通用,更不用说个人去独立创业了。

这样一来,今后的人生道路就已经不言自明了。如果不能创造出和工资相吻合的价值的那些人,既没有跳槽的能力也没有独立创业的能力。只能是一边巴结上司,一边忍耐那些自己厌烦或感到辛苦的事情,而且最好不要再说什么对公司不满的话了,只有作为组织的一员努力生存下去。这也是一种人生道路。如果选择了这条人生道路,就要自己教育自己,让自己发自内心地想——只有好好地在公司干下去,对自己来说才是最幸福的事。

相反,如果是在自己的家里也能创造出和在公司上班时相同或者更多价值的人,就可以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知性白领”。我从30岁时就开始并且使用至今的方法是,每年都会在一个新的领域选择一个新的课题深入学习,这个学习和我公司的工作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我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就会决定下一年学习什么。而且把我的决定写在贺年卡上,告诉所有人。而且给自己定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那就是,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成为那个领域的行家,如果可能的话,写出一本书来。针对那个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说的东西,我要基于新的证据,用不同的视点阐述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要能够创造出我自己的新附加价值,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到今天的目标。

我最近着手的课题有很多,例如,医疗制度、互联网、俄国·东欧、税金、中国、卫星传播、港湾开发、金融体系、澳大利亚的农场经营等等,这些都和我经营顾问这个本职工作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新·国富论》(讲谈社)、《互联网革命》(PRESIDENT社)、《从金融危机中再生》(PRESIDENT社)、《什么是税金》(DIAMOND社)等著作,都是我学习成果的总结。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成为“知性蓝领”

我希望尽可能多的年轻人都把成为“知性白领”作为自己的志向,有这种志向的人越多,达到目标的人也就越多。这就和向卵子前进的精子越多受孕概率越高的道理一样。

实际上,成为“知性白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茫然活着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不是一下就能找准方向的,更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是“知性蓝领”,我觉得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无论是computer·graphics,还是interior·design,什么都可以,只要是在服务行业中有一技之长就行。在当今社会中,为了帮助人们成为“知性蓝领”,有很多种的专修·专门学校,还有一些职业培训机构都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例如,在东京的神田骏河台有一个叫做“DIGITALHOLLYWOOD”的多媒体培训学校,就提供computer·graphics,以及各种网络课程。高中毕业生、大学生、社会人等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的人在那里学习。如果认为是今后时代所必要的,并且自己也很感兴趣的领域,那么就可以去这种类型的学校学习。这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在国内找不到想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接受海外的授课,并取得资格。例如,美国的西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的Monash大学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证书。我自己现在也在和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大学进行交涉,看看能否在我创建的*频道“businessbreakthrough”上面,通过远程教育取得MBA(管理学硕士)和CPA(注册会计师)的学位或资格。

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家项目,也是21世纪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划的MSC(MultimediaSuperCorridor),为了让外国人能在MSC工作,准备推出“多媒体专门官”这一个资格计划。在马来西亚,技师严重缺乏,于是我就参考了Monash大学的例子,推出了这个计划。其内容是,根据在MSC工作的要求,设定标准课程体系,并且,这些课程能够在世界各国的大学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向那些完成学业的人,授予由MDC(MultimediaDevelopmentCorporation)总裁签名的结业证书,并给予入国签证,这个证书能得到世界范围内50个左右的教育机构认同。如果实现的话,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就都能取得“多媒体专门官”的资格。这是我现在正在考虑的事情。当然,这个事情能否顺利实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解决掉目前正在袭扰亚洲的经济危机。不过,MSC以及新加坡的IT2000计划(面向21纪的数字信息革命的实行计划)等亚洲主导的多媒体技术革命,有很多内容对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了成为“知性蓝领”,有一个技能就够了。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一种叫做Fortran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在当时,如果学会了Fortran,在技师的领域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可以活下去了。实际上,在服务产业领域中,无论是知识、技术、资格,只要掌握了一个,就可以打开通往“知性蓝领”的大门。

那么,通过努力,幸运地成为“知性蓝领”,并且生活水平达到某种程度后,如诺想要以此为起点,上升到“知性白领”的生活层面,你该怎么办呢?就像我们前述的那样,成为“知性白领”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只想靠个人的知性附加价值来实现“知性白领”的愿望就更为困难。但是,如果以某种商业模式作为手段,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创业”是“知性白领”的近道

有一个例子是,在美国流行的公共饮食服务就是以双收入家庭或者是独身但经济宽裕的个人为目标市场的商业行为。虽然这些人讨厌在餐厅等地方吃饭,但是他们更讨厌吃那些虽然是现成的,却不知道是谁做的食物。他们很多人喜欢把厨师请到家里,当面做给他们吃。这种服务标准就是他们的需求。

在CNN,介绍过这样的一个公共饮食服务的创业者,他拥有几十个客户,而且大家都把自家的钥匙交给他保管。这就证明了他深受大家的信赖。他每天上午出去购买当日所需要的菜品材料,下午整个时间都在做菜,而到了下午5点左右就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各家。这样客户们回到家中后,只要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能够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饭菜。第二天厨师在送新饭菜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回收前一天的容器。一天收费15美元,一个星期是100美元,一个月是400美元,在采访客户的时候,大家都给了极好的评价,因此他的业务很受欢迎。

同样的餐饮服务,在快餐店工作的人们,只是局限在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中。而公共饮食服务的人们,至少是烹调的高手。因此在料理这个领域中,达到了“知性蓝领”的境界。在这个阶段,假如只是开个店做个普通的料理人,如果生意不是很火爆,那么大概就会只停留在“知性蓝领”的层面。可是,如果再踏出一步,提供公共饮食这种新服务,客户的满意度=附加价值就会提高。如果更进一步,把这个模式构建成企业组织的形态,并且把客户增加到50人、100人,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这样也就等于是创立了“知性白领”级别的商业模式。

公共饮食服务的基本概念与我们常见的保安服务公司“Secom”是相同的。“Secom”之所以可以赚钱,是把家庭作为警备的对象,但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备。例如,强盗侵入了家庭,如果按了警报按钮后,大约15分钟后保安才会到来,可是那个时候,犯罪行为可能已经结束了。实际上,和雇保镖相比,“Secom”并不安全。可是,因为他们针对客户推出了“销售安心”,并且做到了系统化,所以获得了成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

公共饮食服务也许并没有像“Secom”那么大的市场,但却同样典型。虽然送来的是非常可口的料理,但却还是无法和那些料理水平高超的家人在自家诚心诚意做出来的料理相比。不过由于提供了比较接近的满足度,所以这种生意才有市场。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订制服务大有市场

实际上,在美国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数不胜数。例如,和日本的“DUSKIN”进行合作的“Crown-Service”是一家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公司,主要从事家庭修缮业务。只要和他们签署合同,并且按年支付一定的费用,无论是房顶、墙壁、栅栏、房门还是书架等,家里有任何破损时,或者各种电器有损坏的时候,他们都会立刻赶过来进行修补或者修理。

同样的道理,我觉得在日本,只要在创意上下功夫,也可以诞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大家越是追求富裕的生活,越会发现需求不能被满足。例如,也许普通的保育所或者临时婴儿保姆的附加价值比较低,但是如果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能教他们英语、乐器或者电脑,就会增加附加价值,因此就能收取比较高的费用,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还有,最近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越来越没规矩了,边照看孩子边替家长教孩子各种规矩,也许还不错。另外,那些65岁以上的老人们,由于孩子们都长大并且独立了,家里难免有一些空房间。如果把这些老年人组织起来,并且提供一个附加价值高的保育模式,那么这种创业的成功概率也许是非常高的。

有一个专门提供别墅服务的公司也非常有意思,我在长野县的蓼科高原有别墅,但是询问住在那里的主妇们,十之*会回答说讨厌别墅。她们都认为“本来自己家的家务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现在又增加一个地方。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和家里的人一年去三次宾馆,而且早中晚三餐也有人提供,那样不是更好吗?”在美国,如何打点别墅都是丈夫们的工作,因此我们听不到主妇们有这样的声音。而且还能用低价雇佣管家,把钥匙交给他们,然后说一声“拜托了”就可以了。而且这样,还能增加很多工作机会。

的确,维持别墅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创建一个公司,向人们提供打扫、收拾等服务的话,应该会有相当多的需求。

在社会上,这种潜在的需求到处都是。特别是服务产业,由于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客户都有订制服务的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一方,就必须有互动性,满足这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停地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用附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所有“知性白领”层面的商业模式,就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持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没有类似的竞争对手。我曾经工作过的“麦肯锡”虽然被称为是“世界上收费最高的经营顾问”,但却没有类似的竞争。而且还会有其他的顾问公司也来我们这里寻求帮助。而且同行业的人也都非常感谢“麦肯锡”。正是因为“麦肯锡”的存在,才形成了市场上的价格基准。日本的顾问行业也因此脱离了过去那种一页报告书收多少钱的工作方法。创造附加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任何一个行业都要遵循的商业基准。

反过来说,在社会发展到了成熟并且物质丰富的阶段后,针对附加价值高并且客户满足度也高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管有多贵,人们也愿意支付。例如在美国,经济性出游成为了海外旅行中最近比较受关注的商品。在我的母校MIT(麻省理工学院)所募集的经济性出游计划,就是和在野生动物的研究领域中世界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一起去非洲旅行。平常根本见不到的著名教授和你同行,带你走进他平日研究的领域。晚餐的时候,能够直接地向教授详细询问当天看到的动物和植物,教授会给你一个详细的解释。这个旅行的价格竟然超过了100万日元,但报名刚一开始立刻就满员了。普通的非洲旅行大约30万日元就能成行,而竟然有那么多的人选择100万日元以上的商品,是因为知名教授同行这个事情具有70万日元以上的附加价值。

消费者对于金钱的态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某项商品或者服务让某个人觉得“这个有价值”,他就会立刻打开钱包购买。而如果他觉得是那些“到处都看得见的东西”,他就会把钱包捏得紧紧的。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无论是创建什么样的新商业模式,都不可能期待能够成功地获得“知性白领”层面的收入

不过,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或者商品并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创造出来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反而和学校里的天才是格格不入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校里的天才是能够死记硬背“答案”的天才,而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或者商品是没有“答案”的。要在自己的脑海里尽情地发挥无边的想像力,并且假设客户是不是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去实际证明自己的假设。

失败肯定是会有的。这就好像是突然让一个人在一张雪白的画布上作画那样,一开始不会有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想的那样把画画得很好。肯定会出现那种什么都不是,甚至都想扔进火炉里烧掉的东西。这个时候,有没有勇气把正在作的画扔进火炉里,重新开始作新的画,能不能把这个并不看作是失败而看作是成长,能不能对这个作业不厌其烦是很重要的。年轻人应该铭记在心的是,没有现成的画卷在等着你,即使临摹他人已经画好的画卷也赚不到钱。独创的梵高和临摹的梵高有几千倍的差别。因此,不要去模仿梵高的画,而是要描绘自己看到的东西,如果发现描绘得不正确的时候,就要把它扔进火炉里,再去描绘全新的东西。这个作业过程不反复多次,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今天的日本并不是不景气

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日本经济也进入了被称为是“平成恐慌”的时代。但是如果用世界的标准来看的话,现在的日本并不是什么不景气。

因为亚洲的经济已经很严峻了,所以能赚钱的日本企业也变得比以前少了。《日本经济日报》每天呈现出来的新闻,也都是阴天或雨天感觉。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让人感觉到明快的话题,大家都是一个劲地在说经济不景气、不好什么的。然而,在众多的企业当中赚钱的也应该不是少数。

特别是那些出口企业,因为日元贬值所以会有很多企业赚钱。例如,丰田汽车在出口汽车时,只要日元贬值一元就能从中赚到70亿日元。1美元=80日元的时候也能有利润,所以如果1美元=125日元的话,即使只是单纯计算,也能获得70亿日元×(125-70)=3150亿日元的追加利益。可是,如果说经济状况好的话,就会被要求“把赚的钱吐出来”,所以大家都保持沉默。在现在,如果自己宣言说经济状况好反而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政府对于赚钱的企业也比较有“蜂拥而来”的性格,那个时候就不单是征收法人税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例如,企业想裁员的时候,劳动省(相当于社会保障部,译者注)就会劝说,与其让大家“临时回家待岗”,还不如申请“雇佣对策调整金”。建设省也会提出建议说,土地价格不能再下降了,所以即使有闲暇的土地也不能出售。如果企业因为解除了股票的相互持有关系,而想卖掉手中没有用处的股票的时候,大藏省也会过问一下理由。反正政府部门是很愿意指手划脚的。

并不单是这样,如果企业筹建了控股公司并且对金融部门表示出兴趣的话,政府就会来问你是否接手不需要的银行。如果知道了“丰田”、“SONY”在资金上有余力的话,就会要求他们向“樱花银行”增资1000个亿。如果对财务评级是D~E级别的银行投入1000亿日元的话,“丰田”、“SONY”的投资者当然就不高兴了,而且“樱花银行”国外那些大股东肯定会说,如果有财务余力的话,那就应该分红。而且在向银行投入资金之后,如果用于弥补债务而有所减少的话,董事会的成员肯定会因为“违反忠实义务”而遭到起诉。这是国际常识。

虽然政府在这样到处乱撞,但普通消费者还是能够正确地把握潮流的。根据统计,在1997年,日本每个家庭的年间平均消费支出,和1996年相比,在所有的年龄层上都减少了大约60万日元。那么人们的工资收入是不是真的减少了那么多呢?也许有的人因为加班少了而影响了补贴收入,但几乎不会有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能减少5万日元。失业率在1996年、1997年的平均值是,虽然1998年有所上升,但即使如此也只有左右(1998年9月)。

简要地说,日本现在还不是不景气的状态。例如,因为经济危机,在政府发布了禁止海外旅行措施的韩国,就有300对新婚夫妇取消了去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新婚旅行。因为从韩国来的游客急剧减少的缘故,当地的韩国料理店和以韩国人为顾客的土产店接二连三地倒闭了。可是,理应是不景气的日本,并没有出现多少人们取消旅行的现象。我在1998年2月去了一次新西兰,虽然不是什么旅游的季节,但是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日本人。海外旅游本来就是最不急需的东西,和韩国人不同,日本的普通国民并没有什么减少。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愿意花钱的。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人们真正期待的商品总是有市场的

那么,日本人每个家庭一年削减的60万日元的消费支出,到底是节省在什么地方了呢?实际上是减少了在外餐饮的次数,或者是控制购买服装的支出,再或者是把以前开了5年就更换的汽车尝试开7年,更有可能是继续看那些虽然外观有点老旧但还是能看的电视。也就是说把家庭的赘肉消除掉了。汽车的更换期从5年变成了7年,如果是每年1/5更新的话,这就意味着每年所有车的20%要被淘汰。如果更新1/7的话,也就相当于14~15%左右。这就意味着将会降低30%(1-14/20)的需求。现在汽车的销售额比前年少了30%,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和欧美所经历的商业周期型、构造改革型的不景气完全不一样。在金融制度改革时代,英国和美国曾经遭遇的不景气绝对不是这种程度的。失业率是两位数,而且,新产品也全然没有销路。失业的人们啃着尖角面包,把自己的车都卖了。或者是人们用1000美元去买那种老得不能再老的旧车,即使开车上班也是和周围的邻居一起拼车,以节省汽油费。这种状况才是真正的不景气。

因此,现在在日本看到的现象还不是不景气,应该理解为是日本社会走向“正常化”的一个必然过程,是在趋向于成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能够看到人们真正期待的商品和还是畅销的。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水可以卖得比汽油还贵

例如,在几年前,红葡萄酒卖得很好。别说是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就连在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和保加利亚等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都能看到日本的进口商在疯狂地购买红葡萄酒,完全就是来不及生产的状态。之所以会形成红葡萄酒的消费高潮,就是因为听说葡萄酒里面含有大量的、对健康有利的多元酚类的成分。我本来就长年患有痛风,因此是不能喝酒的,但也有的医生说红葡萄酒反而对我的身体有好处。

然而,对于有健康志向的人而言,喝水是最健康的,根本就没有必要特意去喝红葡萄酒。而且红葡萄酒和其他的酒类相比酒精度算是相对较高的。在其他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啤酒卖得还是可以的。但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地购买红葡萄酒。

记得有一次,我正好遇见了御法川法男,他是“红葡萄酒潮流”的发起者之一,就问他有没有从“葡萄酒协会”那里得到什么表彰。他告诉我说,“从红葡萄酒协会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络”。可是,就像电视连续剧创造出来的流行一样,这个红葡萄酒的消费潮流也是电视节目制造出来的。因此这个潮流有可能是一时性的,也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重要的是,别的国家用了几百年才形成的传统,在日本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达了相同的程度。而且一般来讲,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喝烧酒吃鸡串的,因此现在无论怎么看,日本也根本不是经济不景气的时代。

还有矿泉水的例子。市场份额第一的“三得利”,把自己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2倍后,才勉强能够维持“南阿尔匹斯的天然水”的销售火爆的状况。如果是真正的经济不景气,喝自来水不是更好吗?在这个喝自来水本身就很安全的国家,比汽油贵4倍的矿泉水却很畅销,所以还不是真的不景气。

海外的团体旅行、红葡萄酒、矿泉水等等这些全都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率先砍掉的消费项目,特别是手机。虽然说是很便利,但是在日本到处都有很便宜的公用电话,如果真的没有钱的话,使用公用电话就可以了。可是,在日本每个月花3万~4万日元手机费的大有人在。也就是日本,才有这么多的高中生在使用手机。而且,“NTTDOCOMO”股票上场的时候竟然达到了470万日元的价位,因此“NTT”一下子就到手了8兆日元以上的“价值”。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为什么高价还可以畅销?

在以主妇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答案是,日本在这20年间,每个家庭的余裕一直保持在5000日元,没有过什么变化。可是,只有5000日元余裕程度的家庭,能买得起每个月光基本费用就要3600日元,或者4900日元的“DOCOMO”手机吗?显然是买不起的。

现在的日本并不是真正的不景气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比起那些便宜的商品,价格贵的商品反而畅销。在台式计算机领域,日立的“液晶FLORA”超级TFT的型号虽然定价60万日元,但依然卖得很火爆。虽然我也用过,并且觉得很是好用,但是其他公司出产的“液晶FLORA”,如果使用了HASTN的型号,只要20万日元。如果钱包里没有钱,是没有能力花3倍的价钱买“液晶FLORA”高规格的型号的。即使是携带用的笔记本电脑,比较畅销的“SONY”的“VAIO”也绝对不便宜。

空气清新机也是价格贵的型号卖得比较好。说是能够解决花粉过敏症的问题才卖得好,但那基本上是只是安慰人而已。只要打开窗户换空气,或者晒被子的话,花粉就肯定会进到屋子里来。而且如果外出,那简直就是花粉的天下了。但即使是这样,大家还是买空气清新机,而且买便宜货的人还很少。畅销的是那些介绍上说性能比较好,但价格昂贵的空气清新机。

在手机领域,卖得最好的也是费用最贵的“DOCOMO”。如果问为什么的话,人们会说是因为那些比“DOCOMO”基本费和通话费都便宜的竞争对手,在通话地域上不及“DOCOMO”。也就是说人们不再是因为单纯的便宜而购买了。“PRADA”、“GUCCI”、“LOUISVUITTON”等奢侈品牌的商品依然卖得很好。另一方面,曾经是便宜代名词的超市的销售额却在持续下降,可以看出消费者的取向发生了变化。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进入成熟社会后的日本人开始自我觉醒了,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汽车更新期的延长,也可以理解成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人觉得,汽车在第7个年头依然还能开,而且外形也不是那么令人难堪,就可以不换车。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华丽的广告宣传不一定有效果

我现在开的车是“三菱汽车”的一个很老旧的车型。我原本打算要换一辆新的,于是就和妻子商量。但是我妻子说,她喜欢这辆车,别的车都比不上这辆车,没有必要买新的车,所以一直没有点头。的确在性能上面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没有出故障,外形设计在我们的眼里也不是很陈旧的感觉。仔细想一想,既然车还很好用,不换新车才是正常的事情,5年就换新车反而是异常的事情。

这些年来,日本人被广告宣传给煽动起来了,只要是新的就觉得是好的,于是一个劲地追求那些新产品。可是,到了自我觉醒的今天,那种不管是什么都要买新的物质欲望已经大大地减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出于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担心而尽可能地把钱储蓄起来。不过,只要是想要的、是真正喜欢的话,不管多贵还是会买的。也就是说日本人的价值观正在朝这个方向进行本质上的转换。

伴随着社会的成熟,需求构造本身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商品或服务是否有价值,只要觉得值得,价格多高也会去购买。相反,无论企业大肆吹嘘还是疯狂宣传,不是心动的东西,消费者就是不会买。

因此,虽然有很多商品在进行着华丽的广告宣传活动,但其实消费者根本就不感兴趣。例如DVD(DigitalVideoDisk),虽然企业把它看作是承担着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商品,拼命地做着宣传活动,但是人们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魅力,因此买的人很少。

数字*也是这样。“SKYPERFECTTV!”和“DIRECTTV”等都出现了,但里面大都是内容相似而无趣的频道。有100个、200个频道反而是一件令人困扰的事情。一般的电视观众也许觉得有5个自己真正想看的节目就可以了。听说到了2000年会增加到400个频道,估计人们并没有很期待吧。因此,即使是那个率先进入日本市场的“SKYPERFECTTV!”现在也才有70万个签约用户,而BS(日本的NHK早期开展的模拟信号的*——译者注)则已经普及到了1300万个家庭了。

在我看来,如果企业只是想当然地开发新产品,卖不出去就会认为是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可是,就像前述的那样,现在绝对不是什么不景气的时代,像过去那样只是在广播电视上喊出“全国的消费者们,我们提供优质商品”就能大卖的销售方法已经过时了。也就是说,今后不是在大众化的广播电视上做宣传,而是要像对象群体进行“小众传播”,或者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定点传播”,必须明确自己的消费对象才能进行广告宣传活动。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销售火爆的商品有故事性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广告宣传的背景中要有“故事性”。红葡萄酒之所以能卖得好,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世界各地的红葡萄酒当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红葡萄酒,并在其中有所发现、产生共鸣。我比较喜欢澳大利亚的奔富酒园出产的“CABERNETSAUVIGNONBIN407”这种红葡萄酒(实际上更喜欢GrandArmitage,但是因为这5年价格涨了7倍,所以买不起了)“BIN407”也就3000日元左右,价钱适中,而且很好喝。我喜欢的日本酒是用三重县五十铃川的水源酿造的“宫之雪”。而饮料则肯定是“CRYSTALGEYSER”的水。我在把这个拿给朋友的时候,能讲出“故事”来。而因为有故事性,大家就会很高兴地说很好喝,我也会因此而兴奋。这种自己发掘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心意的故事性是必不可缺的。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生产出畅销商品的话,就必须要创造出能够与成熟社会的人们的价值观相吻合的、带有故事性的商品。但是,如何去发现这些新产品呢?

至今为止,企业内负责产品开发的人们都是在研究所或是设计室里面思考新产品。由于日本人的购买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开发人员如果还把自己关在那种地方的话,就肯定不会明白消费者消费意向的变化。要是想知道人们在什么时候愿意松开钱包买东西,就应该走上大街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必须要把自己的大脑清空,认真研究消费行为的趋势。

只有抓住了已经自我觉醒的消费者的心,并能引发长时间的消费热潮,才是商品开发和创业的机会。

在这样状态的中生活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创业呢?

理论上有很多方法。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三四个上班族的好朋友,大家凑钱买一个游艇轮流玩。那么创业,能不能参考这个例子呢?

假设有四个志向相同的朋友,大家想到了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并且同意一起做事业。于是,可以让其中的一个人辞去公司的工作,让他全职去做这个事业。剩下的三个人则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帮助他,同时也在工资收入上面资助那个辞职的人。也就是说这三个人各自拿出自己的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支撑那个专职的人。没有从公司辞职的三个人虽然收入减少为三分之二,但应该还是可以忍受的。如果尝试的这种商业模式没有取得成功,那么下次就换另外一个人辞去公司的职务,重新开创新的事业领域。像这样反复去做的话,就能够尝试四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如今的日本,即使失了业也绝对不会没有饭吃。失业保险可以保证失业者以最低一天9200日元的标准领一年。如果是夫妇两个人,一天就是18400日元。领着这么多的失业保险是不可能没有饭吃的。好不容易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有这种即使失业也能够生活的社会福利的国家,根本用不着担心风险,应该从头再来去创业。

可是,像这样,为了创建新的事业而辞去工作,让自己突然间独立,然后才开始考虑今后如何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的人还没有为明天如何生活做好准备,这种做法过于极端,甚至可以说是拙劣而无谋的。从常识上讲,至少也要事先进行储蓄,保证自己即使一年没有收入也能生活下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小公司,尝试去投靠那些个人经营的社长。当你从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会像是被放大镜放大了一样,个人的存在感会突然变得很明显。在这种环境下,认真地向个人经营的社长学习做事业的方法,为将来的独立做准备。如果有可能,更可以劝说这个社长给你的事业出资。也许这个模式比较容易成功。

看清实力,努力向上的思考方法 跳槽是件好事情

我觉得上班族跳槽一两次比较好。通过跳槽能明白公司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也会建立很多的人脉关系。那些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常常会说“幸好有个好上司……”,这其实是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如果没有遇到好上司,说这种话的人不就等于没有未来了吗。而遇到好上司的可能性又是非常低的。

平常人们嘴里说的好上司不外乎以下的原因,也许是性格不错,也许是能让下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如果那个人真的是好上司的话,就不可能还会呆在那个地方。对于想成长为“知性白领”、探索21世纪的事业领域的人而言,还停留在这个地方的上司就不能说是好上司。对于自己来说,真正的好上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希望那些想成为“知性白领”的年轻上班族们好好思考一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