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最爱读国学系列:宋词三百首 > 第72章 辛弃疾(3)

第72章 辛弃疾(3)

书籍名:《最爱读国学系列:宋词三百首》    作者:逸闻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①。

  我来吊②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hú)③。虎踞龙蟠④何处是?只有兴亡⑤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⑥?却忆安石⑦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⑧。宝镜⑨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lù)⑩?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释

  ①史留守致道:史致道即史正志,时任建康知府并兼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等数职。②吊:凭吊。③闲愁千斛:极言愁苦很多,分量沉重,给人以重压之感。闲愁,为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斛,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④虎踞龙蟠:建康城形势险要,早有“龙蟠虎踞”之称。⑤兴亡:此处为偏义词,侧重于“亡”字。⑥“一声”句: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⑦安石:东晋名将谢安,字安石。⑧“儿辈”二句: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当捷报传到建康时,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对此了无喜色。别人问他战况时,他才漫不经心地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由于被皇帝猜疑,不为世用,谢安只有在棋局中打发时光。⑨宝镜:李濬的《松窗杂录》载:“渔人于秦淮得古铜镜,照之尽见脏腑……”此处作者所指,就是那面古铜镜。⑩杯中绿:亦作“杯中渌”,指杯中美酒。翻屋:(江头风浪)使房屋倾倒。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词章。乾道四年(1168),时任建康通判的辛弃疾在一次登上赏心亭时,写了这首词,送给当时的建康留守史致道。

  词的开篇以危楼所见的山川形胜,斜阳归鸟,引出兴亡满目的感慨,上片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则侧重于表现作者志不得申、无法实现抗金收复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以沉郁悲壮之笔,抒豪情壮志,感人至深,分明就是一曲苦心孤诣、请缨无门的英雄悲歌。

  相关链接

  安石风流,泪落哀筝曲

  谢安早年不愿为官,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谢安受谗被疏远。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他为孝武帝弹唱曹植的《怨诗》,其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替谢安表忠心,并道出忠而见疑的委屈。谢安触景伤怀,泪下沾襟。孝武帝听后亦颇有愧色。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①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②。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③。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④。汉开边、功名万里⑤,甚⑥当时、健者⑦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

  ①灞陵:即霸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李广灞陵受辱事见前晁补之《永遇乐》词之“相关链接”。②“射虎”二句:李广常出猎,见草中石,误以为虎,引弓射之,箭镞竟嵌之石中。③“谁向”三句:杜甫《曲江三章》:“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④残年:晚年。⑤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当封侯万里外。”⑥甚:为什么。⑦健者:指李广。

  经典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也多有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带湖之时。全词对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感慨万分,也透露着对自己处境的愤懑不平。作者独取李广灞陵遭辱、射虎没石、终身未封侯三事,以古人之神勇反衬自己晚年落职后的落拓,同情古人同时又是悲愤自己,并化用杜甫诗意,表现要追随李广,慷慨终此残年。最后以李广之才干竟遭闲置,喻己之赋闲,结以眼前风景,斜风细雨,惹人思绪,逗人愁情,颇觉余味悠长。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①。

  壮岁旌旗②拥万夫③,锦(chān)突骑④渡江初。燕兵⑤夜(chuò)⑥银胡(lù)⑦,汉箭⑧朝飞金仆姑⑨。追往事,叹今吾⑩,春风不染白髭(zī)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①戏作:古人写诗词命题常用的谦词,表示是带游戏性的非正式作品。②旌旗:指军旗。③拥万夫: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④锦襜突骑:穿着漂亮军服的精锐部队。突骑,能突破敌阵的骑兵。⑤燕兵:指金兵。⑥娖:整顿。⑦银胡:银色的箭袋。胡多用皮革制成,可装饰。⑧汉箭:宋军所发之箭。⑨金仆姑:箭名。⑩今吾:今天的我。“春风”句:意谓胡子白了不能再黑。“却将万字”二句:我看把那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邻家换换种树的书吧。平戎策,指作者所著《美芹十论》《九议》等议论恢复中原的奏疏。《新唐书·王忠嗣传》:“因上平戎十八策。”

  经典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时所作。上片作者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率众起义抗金,生擒叛将张安国突围南归的一段轰轰烈烈的战斗历史。下片则抚今追昔,叹自己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一生苦苦奋斗的结果不过是将“平戎策”换成“种树书”罢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抑郁不平和无限愤懑。

  全词虽只有短短的五十五个字,却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①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②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④分麾下⑤炙(zhì)⑥,五十弦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⑧。马作⑨的卢⑩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陈同甫:即陈亮。②挑灯:拨亮灯光。③“梦回”句:梦醒时听到驻地相连的各个兵营都吹响了号角。④八百里:健壮的牛。《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此处兼言营寨分布之广,语涉双关。⑤麾下:部下。⑥炙:烤肉。⑦五十弦: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⑧点兵:检阅军队。⑨作:像。⑩的卢:骏马的名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一次逃难中,横渡檀溪,陷进深水中,所骑“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了却:完成。君王天下事:此处指收复中原等大事。身后:死后。

  经典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辛弃疾五十岁时所作,当时他正处于落职闲居期间。陈亮是他的好友,两人有共同的抱负。从戎杀敌,收复中原,是作者寤寐不忘的夙愿。作者的悲愤心境于“可怜白发生”一句中一览无余。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渝、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种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踏莎行庚戌①中秋后二夕,带湖②篆冈③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④悲如许。随分杯盘⑤,等闲歌舞⑥。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⑦。

  注释

  ①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②带湖: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北。③篆冈:作者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④宋玉:战国时楚人,其作品《九辩》是感伤时世之作,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等悲秋之词,被后人视为最善于悲秋的诗人。此处是作者以宋玉自比。⑤随分杯盘:随意吃喝。⑥等闲歌舞:任意地听歌观舞。⑦“重阳节”句:宋费衮《梁溪漫志》载,北宋诗人潘大临,听到风雨声动了诗兴。但刚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因催租人来到,大为扫兴,再也写不下去。此处以“多风雨”隐喻国家多忧患。

  经典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一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词的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下片写作者悲“秋”。末二句“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是一个反跌,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词写到这里,读者方知,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只是他的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自己政治寄托的深意,实际上表达了他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

  全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④,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