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世界远古之谜 > 的石头城佩特拉城之谜(2)

的石头城佩特拉城之谜(2)

书籍名:《世界远古之谜》    作者:王春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消失了的佩特拉仿佛中了魔鬼的诅咒,接近它的基督徒往往难得生还。1806年,一位名叫尤尔里奇·西特仁的德国学者装扮成阿拉伯人穿越奥斯曼领地,从当地的居民口中获悉了“佩特拉废墟”的所在地。好奇的西特仁试图悄悄溜进佩特拉,可是不幸伪装被识破,惨遭杀害。这是因为统治此地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因此,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们对欧洲人都颇怀戒心。独身途经穆斯林地带的基督教徒会很容易被当地人当做奸细,或被驱逐出境,或遭
杀害。
  然而,上帝不会让如此人间奇景长眠下去,终于有一天,一个人将它从昏睡中吻醒。此人就是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历史将永远铭记他。
  贝克哈特1784年生于瑞士,在德国和英国接受教育并潜心学习阿拉伯语,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1809年,他作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的成员奉命前往非洲亲自考察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以揭开两河是否同源之谜。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必须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为此他精心地拟订了计划:先去叙利亚,花上几年时间完善自己的阿拉伯语,同时学会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然后前往埃及的开罗,化名加入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尼日尔地区的商队。一路上,他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典礼仪式无所不晓,了如指掌。渊博的学识使他在旅途中处处受人尊敬,穆斯林人都误把他当成了博学多才的伊斯兰法学家,若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定会震惊不已。
  在从大马士革去开罗的途中,他听说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城市竟遭至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破坏,出于对地质学知识的求知欲,一种难以遏制的好奇心驱使他奔向这座自12世纪以来少有或者说根本没有欧洲人涉足过的城市。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这里所说的谷地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不知是伪装术比较得当,还是运气比较好,他竟然未受任何伤害便到达了佩特拉城。千年古城终于重见天日,贝克哈特成为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此后,许多人慕名而来,只是要多加小心。到了20世纪,此城终成旅游宝地,游人纷纷来此采风。
  当游人们置身奇景的喜悦溢于言表之时,考古学家们却还在思索着:佩特拉为什么被遗弃?即便它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以幸存下来,那么为什么它又没有幸存下来呢?
  据分析,导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灾。公元363年,一场地震重击了佩特拉城,许多建筑沦为废墟,房屋的主人们无能力或者无心思将它们修复。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严重地震。也许这次地震震塌了拜占庭教堂;随后教堂又受到震后蔓延全城的大火袭击,羊皮纸卷也就在火灾中被毁坏了。
  这一解释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灾之后重建,而佩特拉却不能呢?1991年,一群亚利桑那的科学家们在《贝冢》一书中给出了答案:环境恶化是导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的佩特拉贝冢,发现在早期的纳巴泰人时代,橡树林和阿月浑子林遍布佩特拉四周的山地;然而到了罗马时代,大量的森林消失了。人们为了建房和获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区衰变成为灌木林草坡带;到了公元900年,这种衰退进一步恶化,过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这个地区遂开始逐渐沦为沙漠。当周围的环境再也无法为庞大的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燃料时,城市就彻底消亡了。
  佩特拉带给人们的疑惑还远不止此。为什么要修建一座这样的城市?它又是如何修建的?它有什么用途?有人猜测,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了早期居民的风俗习惯,公元前3世纪定都佩特拉后,在岩石中开凿建筑物成为一种风俗。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建筑是当时纳巴泰人从峭壁的顶端开始向下凿刻而成的,是用来给国王、武士或官员作墓穴的。他们相信该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
  然而,这些都仅仅只是猜测。佩特拉就像一本只翻开了几页的书,谜团重重,有待人们耐心地、细心地去品读,去感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