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完美交际 > 第一章 怕交际

第一章 怕交际

书籍名:《完美交际》    作者:黎阳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节 交流是生存法宝,交际是成功武器

如果想生活得快乐,就必须懂得交际,否则,痛苦就会伴随着你。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独自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这个地下实验室里有科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起居室、工作间、卫生间、小的植物园。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吸烟380盒,看录像100部,骑健身车1600多公里。次年8月1日,蒙塔尔重返人间,原本健康、积极、能言善辩的他,竟然变得脸色苍白而瘦削,情绪低落,不善交谈……蒙塔尔说:“在洞穴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

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就会欢迎你

卡耐基说:“如果我们只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法换来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受欢迎,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生对你的意识》一书的作者,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说:
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会遭到重大的阻碍,同时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困难。人类所有的失败,多多少少都与这些人有关。
在纽约大学,卡耐基参加选修一门短篇小说写作课程,柯里尔杂志的主编到班上来给他们讲课。这位主编说:“每天,我拿起送到我桌上的数十篇小说,只要读几段,就能够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这位主编热情很高,在讲授小说写作的过程中,说了不少卡耐基非常喜欢的妙语。“我现在所告诉你们的,跟你们的牧师所告诉你们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有一点请大家记住,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的话,你必须对别人感兴趣。”小说写作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哲斯顿,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在他从业的40年里,他到世界各地,不断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共有6000万人买票去看过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200万美元的利润。哲斯顿的成功与学校教育没什么关系,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成为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谷堆,沿门求乞,坐在车里向外看着铁道沿线上的标识,因而认识了字。为了知道他成功的秘诀,豪华·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演出的时候,卡耐基一个晚上都待在他的化妆室里。哲斯顿告诉卡耐基,关于魔术知识,他懂得并不比别人多。但他有两样东西,是其他人所没有的。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做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种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事先都很仔细地演练过,因此才能把动作、语言、表情配合得分秒不差。第二,哲斯顿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他告诉卡耐基,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对自己说,“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从不这样。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舒适的生活。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他宣称,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卡耐基认为,哲斯顿的成功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对他人感兴趣。歌唱家舒曼·海恩克夫人对卡耐基说过类似的话。即使饥饿和伤心,即使生活充满这么多的悲剧,她差点自己杀死她的孩子。即使这么不幸,她一直唱下去,终于成了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华格纳歌唱家。她坦白地说,她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对别人有无限的兴趣。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诚的心情去迎接别人。当别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回话的声音,要显出你多么高兴接到他的电话。纽约电话公司开了一门课,训练他们的接线生在说“请问您要拨几号”的时候,先说“早安,我很高兴为您服务”。对别人显示你的兴趣,不但可以让你交到许多朋友,更可以增加客户对你们公司的信任感。我们每天接电话的时候,别忘了这一点。在纽约,一家北美国家银行出版的刊物中,登载了一位存户梅得兰·罗丝黛的信。内容是这样的:
我真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欣赏您的职员。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彬彬有礼、热心。在排了长时间的队之后,有位职员亲切地跟你打招呼,这是多么令人愉快啊!
去年我母亲住了5个月的院。当我有一次去银行时,我经常碰到的一位职员玛依·派翠西萝,她很关心我母亲,还问了她的近况。
罗丝黛是否会继续和这家银行往来,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故事:查尔斯·华特尔,是纽约市一家大银行的主管,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机密报告。他知道某个人拥有他非常需要的资料。于是,华特尔先生去见那个人,他是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当华特尔先生被迎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时,一个年轻的妇人从门边探出头来,告诉董事长,她今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董事长对华特尔解释:“我在为我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华特尔先生说明他的来意,开始提出问题。董事长的说法含糊,模棱两可。无论怎样好言相劝,他都没有把关键的话说出来。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没有实际效果。华特尔先生在卡耐基的交际训练班上说:
坦白地说,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想起那个妇人曾经对他说的话———邮票,12岁的儿子……我也想起我们银行的国外部门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上的邮票。第二天早上,我再去找他,传话进去,我有一些邮票要送给他的孩子。董事长很热诚地接见我。他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他抚弄着那些邮票不停地说:“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欣赏他儿子的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我想要知道的问题都告诉我。他还把他的下属叫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他又打电话给他的一些同行,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全部告诉我。就一位新闻记者的身份来说,我大有所获。
要表示你的关切,必须是诚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切的人有所收获,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交往双方都会受益。请看下面的故事:有一位在纽约长岛参加卡耐基课程的马汀·金斯柏曾提到,一位护士给他的关切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我10岁那年的感恩节那天,我因为社会福利制度而住在一家市立医院,预定明天就要动一次大的整形手术。我知道以后几个月的行动肯定会有一些限制和痛苦。我父亲已去世,我和母亲住在一个小公寓里,靠社会福利金维持生计。那天我母亲刚好有事,不能来看我。那天,我完全被寂寞、失望、恐惧的感觉所压倒。我知道母亲正在家里为我担心,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人陪她吃饭,甚至没钱吃一顿感恩节晚餐。眼泪不断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把头埋进枕头下面,暗自哭泣,全身都因痛苦而颤抖着。一位年轻的实习护士听到我的哭声,就过来看看。她拿开我头上的枕头,为我擦去眼泪。她跟我说她非常的寂寞,因为她必须在这天工作而无法跟家人在一起。她又问我愿不愿和她一同进晚餐。她拿了两盘东西进来:有火鸡片,马铃薯,草莓酱和冰淇淋甜点。她跟我聊天并试着消除我的恐惧。她本应4点就下班的,可是她却一直陪我到11点,她一直跟我玩,聊天,等我睡了才离开。10岁以前,我过了许多的感恩节,但这个感恩节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还记得当时沮丧、恐惧、孤寂的感觉,突然一个陌生人的温情使那些感觉消失了。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表示出对他人的关怀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如果你对别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到处受欢迎的人。

不怕出丑,积极交际

交际已经引起了重视,可是有的人却不善于交际,不敢交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他们不敢交际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胆子小,怕在交际中出丑;二是自卑,从而惧怕社交。 
交际是必须的,可是你又不敢交际,该怎么办呢?那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使自己不怕出丑,不再自卑,从而敢于交际。在人际交往的最初阶段,由于不懂得社交礼仪,出丑是在所难免的。“吃一堑,长一智”,出丑并不可怕,怕的就是因为出丑而丧失勇气。不要怕,从出丑中你就会不断地提高交际水平。社交的恐惧是一只纸老虎,你越躲着它,避着它,它越欺负你,只有你蔑视它,向它挑战,你才能战胜它。如果你害怕交际,希望增强信心和决心,不妨使用以下几种“致胜法宝”:一.角色扮演法在家中摆放几把空椅子,一把代表“我”,其他的代表你所害怕交往的人,如上司、同事、某异性等,想像一个你们交往的情景,你一会儿坐在“我”的椅子上扮演自己,一会儿坐在别人的椅子上扮演别人,向“我”说话,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游戏似乎很可笑,但如果你能在家中忘情一试,一定可以逐渐获益,而且角色模仿得越像,表演越充分,消除恐惧的效果就越好。二.系统脱敏法先主动与亲人和较亲密的朋友交谈,尽量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慢慢地要求自己抬起头来看对方。接着强迫自己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与人交谈并看着他的脸至少15分钟,开始每天一次,以后增到每天两次。起初,你可能会心慌意乱,不敢抬头,但一定要坚持,反复默想“没什么可怕的”,利用深呼吸进行放松,从而克服恐惧心理,并记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克服。资料表明,只要你有胆量抬头看人约5-7分钟,恐怖情绪便会逐渐减轻。此后便可逐渐增多到人群中去的次数,并延长看人的时间。当你见人恐怖的现象消失后,应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常地与人交往。三.认知深化法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也许你会发现他人各做各的事,并不特别关注你,在意你的行为。你再分别调查两位同事或同学和两位异性朋友对你的评价,你一定会发现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四.想像放松法想像最想见的又怕见的人或想回避却回避不了的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体验紧张的情绪,然后进行放松,反复多次后,便可把这种适应扩展到现实中去。使用这些法宝,你就不会再怕出丑。再多掌握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你将会发现,社交原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独立很重要,发展靠个性

爱默生说:“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个最有个性的你。”看来,一个人的个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个性,成功就无从谈起。这个世界,没有天生的输家,只有天生的追随者、模仿者。
在我们周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同一个单位里,有的人视集体为家,工作愉快,成就辉煌,惹人羡慕;有人虽然工作勤恳,却成绩平平。可见,光靠老老实实工作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保持个性。古往今来,那些富有特点、惹人注目的人总是比不声不响、毫无个性的人占优势。日本古代武士一向善于在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上下工夫。他们在两军交战的阵前,声嘶力竭地呐喊,为的是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奋勇行动,以求先声夺人,增大胜利的可能性。
只有在他人注意到的方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才能使自己的魅力真正显示出来,从而在竞争中更占优势。一位机关干部写信给一位作家说,他因为自己说话口音太重,极少在会议上发言,以至领导和同事们都认为他没能力、没思想、口才差,为此他心里十分苦闷。作家回信说:“中国这么大,很多地方的人差不多都有口音,不必为此自卑苦恼。只要能正确地把‘我’这个字说好,慢慢就会看到变化了。”
果然,几年后这位先生又给作家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说,他正是按照作家的提议,时时都注意拼命去讲好一个“我”字,不再担心其他,久而久之,他便感到了一股自信的暖流,觉得自己其实有好多优点,好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必要为了同别人的谈话声调一样便否定自己的个性。如今,他已经晋升为处长了。而他成功的惟一经验便是:“保持自己的个性。”
的确,当我们一旦了解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会扬长避短,用自己的长处去与他人的短处相比,而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和人家的长处相撞,只有这样才会在竟争中取胜。爱默生在散文《自恃》里这样说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会渐渐明白: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你去做了,你才会知道这股力量大到何种程度。

交际有意思,恐惧没必要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值得害怕,什么事都可以改变,怕的就是你惧怕改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要是你惧怕变,那你就完了。
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很乐于享受冒险的乐趣,去尝试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比方说:大胆地告诉上司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抑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游历或冒险。但另有一些人却是谨慎保守的。他们要肯定上司不会发怒或开除自己,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到陌生的地方去,“哎呀,能保证不会被人骗吗?这简直太冒险啦!算了吧!何必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谨慎保守的人常会想到这些,只有确定绝对安全,他们才敢到陌生的地方去。这些人喜欢生活在原有的框框之内,他们害怕新事物可能带来伤害。甚至害怕社交、害怕上班、害怕无休止的寒暄、交谈,以至被人戏称为得了“社交恐惧症”。虽然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根据最一般的心理分析,自卑和害羞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很难自然地与人交往,因而常常处于某种孤独状态,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可以说是一个自卑感很强的姑娘。自从踏进贾府以后,她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虽有贾母疼爱,但终因家道衰落,来自他乡,内心深处总感到自己低其他姑娘一等。这位苏州才女自尊心极强,加上生性内向,于是每当遇到各种聚会场合,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便独处一隅,郁郁寡欢,不愿多与他人主动交往。正是林黛玉的这种极度自卑感,妨碍了她与众姐妹的融洽相处。她在贾府的感觉,的确像她在《葬花词》中所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其实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只要做到如下几点,你将不再自卑。一.增强自信心其实,无论在哪种社交场合,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你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自以为低人三分。因为自卑,有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缘故。如果别人有轻视自己的行动,你要认为那不是你的错而是他的错。如果你逃避社交,游离于正常的交往之外,别人就无法对你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因而造成疏远、冷漠等,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你的孤独感,使你更加害怕社交,从而显得更不合群。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惟一的办法是抛弃自卑感,大胆率直地进入各种社交圈子。只有这样,你才会在互相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提高自信。二.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过分注重自我,在这种人心目中,经常都在自己问自己:“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他们满脑子转着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势必导致交往失败。如果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眼前的交往对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我不必看他怎样,我要他看看我的精彩。在这种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变得坦然自若,沉着镇定,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松一旦形成,正常交往的条件和气氛就出现了。三.加强实践勇敢地迈出交往的第一步,这是交际必然的步骤。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的那样:一次成功的社交经验,会极大地破除社交神秘感和增强自己对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人形成对社交的新的条件反射,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任何人交往。没有天生的社交活动家,社交恐惧症,只有在反复的社交锻炼中才能根除。关于社交恐惧,应特别注意青春期。一项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其中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女生。一位16岁的高中女生,不敢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发言,如果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躲不开,她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学说话。对上台发言,用她的话说:“还不如把我杀了。”  
这项调查的主持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汤宜朗博士提到那位恐惧上台发言的女高中生时说:“这种社交恐惧现象十分常见,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怖症。中学时期,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要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升学、求职、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化进程。”  汤博士介绍,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或者一旦暴露于类似环境中,总感到紧张、焦虑,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消除。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预期性焦虑及多汗、面红耳赤、胃肠道症状等躯体症状。社交恐惧心理和社交恐怖症是两回事,恐惧心理许多人都曾经有过。资料表明,在北京某中学进行调查,1337名中学生有67.5%的学生说自己曾经偶尔有过社交恐惧的情况,经常有这种感觉(每周三次以上)的学生占10.7%,但他们也不能算是有病,也许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情况会自然好转。只有1.4%的人被怀疑是患有社交恐怖症。 
形成社交恐怖症的原因很多,而且十分复杂。有的人生来性格内向。这样的孩子往往小时候经常被大人夸奖为听话。而那些爱说话,不认生的女孩,有时反而会被斥责为没有女孩儿样。在青春期过程中,内向的孩子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许多人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严重的就会发展成社交恐怖症。还有些人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也是形成社交恐怖症的一个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是不断指责,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引起社交恐惧。恐惧被视为懦弱的表现,一个人往往不仅感到恐惧,而且怕知道自己有什么恐惧。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句话说得好:“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是的,交际不可怕,只要大胆交际,你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社交能手。你应该知道,困难常常是机会。
当你为某人进行某项工作,出现困难时,你可能会抱头哀叹“真糟糕,这下子可要失信于对方了!”然而实际上,你没有必要抱着这种消极的想法。
在困难出现时,逃避与叹息都是没有用的,你不如认为“扩展人际关系的机会出现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过困难的考验,你将会明白谁是你真正的朋友。
当然,由于发生困难而导致工作失败,不仅无法获得经济性的利益,还会失去人们对你的信任。然而,纵使毫无收获,人际关系仍然存在着。与你一同度过困难的人,此时和你之间的连带感必将随之提高,彼此都会保持着下次一定要成功的念头。
也就是说,在困难出现时未离开自己,继续与自己交往的人,才是值得信任深交的人。工作进展顺利时,你无法确认对方是不是可以深交的朋友。那些在你进展顺利时,超越必要范围亲近你的人,说不定在你失败之际会离你而去。不值得深交的人所拥有的特征是;工作进展顺利时,会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一旦遇上困难,立即表现出事不关己,推卸责任的态度,不是和你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而是溜之大吉。这种在逆境中表现懦弱的人,在工作上也难以获得信任,因为这种人会轻易向困难投降。由此亦可知道,他们也不是可以长期交往的朋友。记住:友谊不是一句话,经受考验始见真。
由于害怕伤害别人,同时也怕伤害自己,有些人不敢深入接触别人。这种思想在近来的年轻人之间,似乎有点泛滥。这些年轻人误以为,和别人保持距离、不相互伤害的交往方式,便是对别人体贴的表现。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尤其在男女之间,认为“纠缠不清的爱情太辛苦了,还是维持友情较保险”。
然而,友情也是隐藏着巨大风险的。
友情这个词容易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认为友情是绝对单纯的。其实友情也是很复杂,往往充满纠缠不清的特性。所谓的亲朋好友,平常固然交情深厚,然而一旦发生某种情况时,有可能出现强烈忌妒或不顾后果的争吵。
所谓密友,乃是彼此深刻了解对方思想的人际关系。拥有这种关系的人们也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彼此间的距离过近,也会出现若干伤害到对方的情形。认为“友情比爱情保险”的人们,无疑是对此持有错误见解。
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大家都小心的呵护着精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但是伤害对方的情形仍然存在着。研究表明:人们心中隐藏着许多锯齿状的部分,精神上或性格上也有锯齿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距离没有掌握好时,这些锯齿难免会彼此相碰,在刺伤对方的同时,自己也被刺伤。一旦被刺,肯定会感到疼痛。然而,就是这样相互伤害过若干次仍可以持续的交情,才称得上真正的密友。
当然,如果将锯齿状的部分隐藏起来,并且和对方保持一定距离时,自然不会伤害到对方。然而,这种关系既非爱情也称不上友情。如果抱着害怕伤害别人,更怕伤害自己的心理,肯定无法建立起人性化的人际关系。
正因为彼此认真交往,才会产生忌妒或争吵。如果对方因此抽身退离,那他也就不是值得深交的人。尽管如此,伤害到别人时,也肯定会感到心情沮丧。不过,你还是应该勇于接近别人。一旦不慎伤害到别人时,不应该立即抽身回避,应该更往前靠近对方。通过进一步沟通了解,对方将明白自己遭受伤害的原因。唯有此时,友情才能长存。人际关系本来就是在伤害与被伤害的交替下培育的。

凡事主动出击,帮人就是帮己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或是培养真正的友情,你就得帮助别人,其实这也是帮了自己。你要把这条原则记在心里:对别人表现出诚挚的关切。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意思是我们先帮助了他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他人也会及时的帮助我们。相反的一面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视而不见,漠然处之,那么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别人给我们的也就只是冷眼旁观而已。
然而,对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人而言,帮助别人的机会是很少的,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无论是经验还是工作能力,别人都可能比自己强,很少有自己帮得上忙的地方。此时,主动出击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以向人讨教来紧密连结人际关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人,向别人讨教的机会是很多的。利用“对不起,请您帮忙!”这类方式向人寻求商量或协助的过程中,同事和上司就会觉得你谦虚好学,很乐意与你来往,这样,新的人际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不要认为请求协助是很没有面子的事,为此而难于开口。你的请求协助只是为了接近对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你所请求协助的事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有经验的人自会知道你是借此在向他传达渴望交际的信息,这就够了,目的已经达到。年轻时,与其装模作样地等待别人来向你求助,不如一边向别人谦虚请教,一边积累人际关系,这才称得上实践性社交。对于一些年轻的上班族来说,还无法随心所欲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大都处于一边为他人效命,一边学习的阶段。此时最重要的是:先为自己培养能协助自己完成抱负的人际关系。因此,年轻职员通常希望年长职员不断介绍自己认识别人,希望年长职员在自己建立人际关系时发挥作用。每逢接受新任务时,如果上司说:“你和这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吧”,年轻职员将会非常高兴。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和这位新伙伴合作的工作是否能获得成功,并不很重要。即使成功,也未必意味着你和对方将成为永久的朋友。当然了,即使失败,也不表示今后无法再次合作。
无论失败或成功,都不只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或能力,必然也会受到社会上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算和上司介绍的人共同工作,也无需为失败而担心。就建立人际关系的观点而言,工作以失败收场的结果有时更能增加彼此的亲密度。比起胜利,失败更能产生共患难的长远的交往关系。不过此处最重要的,是失败时应该如何展开后续行动。此时,你如果推诿、逃避责任,对方将会离你而去,如果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可挽回时勇于承担责任,对方就会认为你是个勇敢的、能为他着想的人,所以非常乐意与你深交。凡事争取主动,这是一种勇于负责的积极心态。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能给人积极的影响,好的印象。没有人会拒绝与这样的人交往。争取主动,你可以很直接地表明你的立场。
在人际交往中,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说什么,不管观点是否与自己一致,他们都会跟着附和,有人当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他们也就不敢表示赞成或反对。这些人的这种表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们担心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会得罪人,会给自己带来敌人。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如果能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将会获得相同立场者的认同,还能得到部分对立者的赞赏,因为这表明他们是立场鲜明,敢于表达自我的勇敢者。相反,那些模棱两可,立场不鲜明的人,常会让人觉得是随时都有可能转向对方的危险分子。也会让人觉得这种人是怯于表明自己立场的懦夫,从而两头不讨好。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同样也没有人认为这样的人配做自己的敌人。为了在社会上不是孑孑然形影相吊,每个人都希望能尽量结交朋友。然而尽管如此,你却没有办法使自己成为任谁都喜欢的对象。
当你受到某一个人排斥时,往往会产生自己遭到许多人厌恶的错觉,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由于自己受排斥的印象强烈地留在心中,所以你难免觉得自己拥有许多敌人,然而无论何时,敌人和朋友的数目都是均衡的。
敌人愈多时,朋友也必定会愈多。两者的数目经常保持一致,“我的朋友究竟在哪儿呢?”你或许会因不明确谁是你的朋友而迷茫。然而当众多敌人对你进行攻击时,你将明确在自己背后安静沉默地扮演朋友的人,也必定不在少数。
愈是自认遭到周围人们讨厌的人,朋友愈多。所以单凭有许多敌人这点即可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反,认为自己“一点也不受人讨厌”的人,即自认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一旦遇上麻烦,这些人际关系常常发挥不了作用。如果这也算人际关系的话,则应属于极端脆弱的人际关系。
人际中最恶劣的情形是,虽然没有敌人,但也没有真正朋友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人际关系中最需要注意的人物,因为你无法判定他是朋友还是敌人。这种人不仅在你需要帮助时发挥不了作用,甚至还会满不在乎地倒戈。
惟有明确表明立场的人,才可以安心与之交往。即使是敌人,单就其态度明确一点即值得佩服。敢于表明“我对你感到厌恶”的人,由于丝毫不虚伪造作,反而令人感到放心。
在选举中,最让人不安的就是中立者的动向了。原本寄予希望,不料却遭背弃,这种敌我立场不明确的中立者,绝对是信不过的。
就此观点而言,经常受到诽谤、中伤的人物,是值得信赖的人。正因为敢在人家面前表明自己意见,敌人才会日益增多。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其主张明确,追随身旁的朋友也必然不少。姑且不论意见一致与否,立场明确的人绝不会背弃别人。其实不受任何人讨厌,正是其态度或主张模棱两可的证明。尽管因为缺乏强烈主张而不惹人厌恶,但是这种人做人的信赖度一定非常低,甚至根本就不可信。在没有敌人的同时,也很少有真正的朋友,我们应做一个立场鲜明的人,而不做态度模棱两可的人,虽然招来许多敌人,但是也会得到更多真正的朋友。

今天勤栽树,明天好乘凉

卡耐基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专业技术只占15%左右,而人际关系要占85%。可见,人际关系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怎么获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类没有老虎的凶猛,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老虎如果没有人类的大力保护就只有灭绝的命运,真是“昔日打虎当英雄,今日打虎进牢房”;人类不可能像鸟类那样飞翔,可是人类至今已经能够登上月球,翱翔太空;人类不能像鱼类在水中那样自由,可是人类却能够制造船只等来征服浩瀚的大海……人类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因为人类能够很好地协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须精心耕耘的,如同栽种果树,不可能今天才播种,就希望明天结出甜美的果实。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着急,人际关系发生作用要有一个过程,急不来的,先花一点时间结识一些朋友,有目的地积极参与一定的社交活动。一有机会,你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把你的恩泽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你自然就有资格去玩一把比较刺激的游戏。这就跟举重运动员训练时必须逐步增加重量一样。因此,你只能随着你的人际关系的“级别”来逐步调整你自己的目标。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中的,因此你必须适应你人际关系的氛围。无论你是一名领导、老板,还是一位商人,抑或是一个打工者,你都是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有情世界”里,所以你绝对不能以局外人的身份自居。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可能会遇见不少专门偷袭他人的人,或利用别人的弱点使自己获利的人,如果你看不清这些人的真实面目,你不但不可能享受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好处,而且还必须承受其所带来的危害。因此,你应该大胆尝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如果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这种机会完全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别人能够施舍给你的,所以,你应该给自己多制造一些机会,以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网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应该坚信这种观念是完全正确的。无论怎样演变,都不可能出现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既然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分工细密,协助关系复杂”的群居社会中,你就不能吝啬他人享用你的人际关系资源,只要能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诚意,总有一天,你也会赢得一份厚重的回报,从而促成你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再提醒你一次,人际关系之树不可能像童话那样一夜之间耸入云霄,你应该从坚实的地方开始,打牢自己的根基,这样才能顺利地发展你的人际关系,让人际关系在你的事业中发挥良性作用。古人说:“三省吾身。”你应该向古人学习,在每天晚上就寝之前,细细地回顾一下,自己今天是不是充分运用了你的人际关系,你是不是帮助了别人,而别人是不是也给了你帮助……

第二节扩大你的交际圈,找个贵人帮一把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少数的关键人物能够给予我们重大的帮助,而大多数人虽然也能给予适当的帮助,但是很多人只不过是沟通交流的对象。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时间与很多人进行深交,这时就需要我们对交往的人进行选择,那些无足轻重的人,保持一般意义的交往即可;对于那些关键性的,能给我们重大帮助的人,要想法深入交往。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和所有认识的人进行长期交往。为了和一个人保持密切的交往,更需要筛选出关键性的人。

找个贵人帮个忙,关键人物不可少
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朋友,可是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的不多。朋友就应该找关键人物,到了关键的时刻,你就能够获得极大的帮助……
现在,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名片,可是其中并没有几个是能够说上话、帮上忙的。如果没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朋友,那么,你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毫无意义的名片库藏量罢了。即使好不容易认识了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如果不加以筛选,这些贵人也一定会被埋没在名片堆里。
比方说,参加宴会或研习会,收到的名片可能相当可观的。然而,在这堆名片中,可能只有一二张对你有作用,即可以成为人际关系关键人物的只有一二人而已。出席任何性质的聚会,如果能够碰到一位对你有帮助的对象,你就应该满足了。就算是电影或小说,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看过的每部作品都生动有趣。让人产生想再看一遍,再阅读一次的作品,必定只占其中的小部分,为了遇见这一小部分的作品,必须先遇见数量庞大的拙作。从观赏到的数十部电影中,或者是阅读的大量的书籍中,只要能遇上一部让你钟爱一生的作品,即堪称幸运。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亦相同。让人产生交往一生念头的对象,是不会轻易遇到的。只要能结识一位这样的人物,就应该认为是一生的大收获。如果一味想着在哪场宴会上获得一大堆名片,是再愚蠢不过的事了。“只要能遇上一位有用的人物就好了”,你只需抱着这种想法大展手脚即可。
当然,你也有可能一位这样的人物也碰不上,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占多数。遇上这种情形时,你没有必要抱着“宁滥勿缺”的心理增加认识的人的数量。倘若实在是一场无聊的聚会,迅速撤离现场也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能够结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人际关系即可获得飞跃性地发展。因为如果对方拥有100人的人际关系,你通过此人即有可能获得那100人的人际关系。倘若你想凭借个人力量去接近同样的100人,肯定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不论你是不是上班族,在人际交际中应该深交的处于关键性位置的人物都只有几个,你应该抓住关键性人物深入交往,通过他们扩展交往是省力又省时的。下面说说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的问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一个人要有更多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不要苛求朋友,要结交各方面的朋友。不少人由于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知识的限制,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局限性,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得到不同的益处,我们还得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如果光认识同一类人,则只能吸收到大同小异的信息。说到人际关系,有人会把它等同于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上层人物固然重要,但是下层人物也决不可少,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事业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则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就是非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与公司领导的关系好了,你可能会得到好的任务或得到他们的指导,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同僚和下层人士的合作与帮助,你的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因为得不到完全的信息和必要的协助,工作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另外,你若想要得到提升,与下层和同僚的关系是否融洽,是上司决定是否提拔你的重要的因素。上司要提拔你,不是看你与他们的关系怎样,而是看你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若是你与下层、同僚之间关系相处的不好,说明你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差,而这两方面的能力正是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这两种基本能力,你就不可能有被提拔的机会。在公司里,如果你知道清洁工之类的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长相,甚至还知道他们的家庭状况,那么,你在公司内的人际关系一定很宽广。倘若你对他们一无所知,你在公司内部人际关系可以视为零分。由于这些人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会主动与你攀谈,因此你要主动和他们攀谈,或出差时顺道带回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你日后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建立与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多得不胜枚举。就拿守卫人员来说吧,在他为你开门之际,你是以“谢谢”一句话带过呢,还是借此机会和对方进一步交谈,以建立融洽的关系呢?人际关系,在港台有一种说法叫做“人脉”,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把人际关系区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两大类。上司或同僚属于动脉性人际。这种人际关系固然重要,然而随着清洁工或守卫员之类静脉性的精细人际关系的不同,人际关系整体的密度也随之不同。当然,公司外部静脉性的人际关系也有扩展的必要。简单地说,这种人际是指与不用名片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由交换名片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结构里,无论如何能获得的情报都是有限的。对上班族而言,不用名片的人们是最特殊的一群人。所以你应该重视他们。这些人包括已退休的老年人、尚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在某种机会下只在纸条上留下电话号码身份不明的各种人物。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绝不容轻视。就像饮食不可单一一样,我们交往的人也应该包括各种类型。

有缘修得同船渡,无缘见面不相识

人们沟通的范围,不可能局限于已熟悉的人和环境之中。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陌生的人和事。参加宴会,乘车坐船,住宿旅馆等场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沟通。
与陌生人沟通,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扩大我们的视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因偶然的相逢而成知音的事例,并不少见。至于在漫长的旅途中,与同座、同住的人沟通,可以减少旅途的寂寞,调节和活跃旅途生活,还可以增长见识。
佛教中有一句话:同船过渡,五百年修。意思是说今生能够相遇,那可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无须我们考证,但是我们在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时总是会想:有缘才得以相会,这次见面后一别,不知是否有缘再见,这初次见面也许会成为今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于是,就更加珍惜这瞬间的相处,尽量给彼此留下愉快的回忆。这种“惜缘”的态度,往往意外地扩大了人际关系的范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对方完全是陌生人的时候,要开始一次交谈确实很困难。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你就会达到目的。这时,你不要试图想出一些意义深远的或自以为聪明的话题,只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评论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即可。当然,并不是这样就能使你与对方像朋友一样交谈。事实上,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如愿以偿。那么,人们第一次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决定他们能否成为朋友呢?美国的伦纳得·朱尼博士在他所著的一本书中说,沟通的“点”,就在于他们第一次接触的前五分钟。
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和陌生人交谈的前五分钟,要表现出友好和自信。除此之外,还要表现出同情别人的忧虑、体谅别人的需要、满足别人的愿望。另外听到夸奖,可以说“我还差得远”,以掩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优点。听到不顺耳的话,也不要表现得不高兴或提出过多的解释。在回答问题时,要表现得善良、友好,愿意帮助别人。
要注意的是,与人见面的前五分钟,绝不是演戏给人看,否则就给人以虚伪的印象。也绝不应该第一次见面就向人家诉苦、发牢骚。这些都可能使你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还有一种情况,在遇到陌生人时,多数人很想和对方交谈,但又不知话该怎么出口,心里七上八下,因而显得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也许对方比你更紧张。如果你能跟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将会使双方都感到愉快。其实,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之所以存在障碍,关键是人际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如果有人能将这层纸捅破,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就非常顺利了,下面这则故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一辆开往市区的巴士上,上班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读着报纸,谁也没有讲话。车厢内安静极了。突然,司机大声对乘客说道:“我是你们的司机。现在,请你们全都放下报纸,对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说:早安,朋友!”莫名其妙的乘客这时会心地笑了起来,顿时,车厢内的气氛活跃了。
这位司机就是看准了陌生人之间难以捅破的“窗户纸”心理,帮助乘客解决了这个“难题”,打破了原来沉寂的气氛。如果我们也能像他那样,不就可以使与陌生人的交往变得很简单吗?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需要回到实践中去。我们学习交际,目的就是应用于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学的这些东西,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何不边交际边从中学习呢?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为对方着想。在生活中,若遇到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其来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敬佩其为人,也很乐意与他来往。思己及人,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
为对方着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为对方节约时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时间对于处在这个快节奏社会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没有权利浪费他人的时间,特别是对朋友,更应该为他节约时间。
立即给予对方答复,是人际交际中重要的一环。在收到信件、电话、传真、赠物时,应立即采取行动,至少应该让对方知道我们已经收到。这样做避免了对方不安的等待,为对方节约了时间,更是对对方的尊重。回复速度的快慢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回复所花的时间的长短和人际关系的宽广恰成反比。回复速度慢,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事不受重视,进而觉得自己也不受重视。愈是动作缓慢的人,愈容易往后拖延,还常说“现在太忙了”之类的话,然而这在对方看来不过是借口罢了。那些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忙碌,也会立即回复。无论内容为何,给予答复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想给予恳切的答复,因此将原本打个电话即可的答复改以明信片寄出,原本一行字即可的明信片则改为写长信。如此一来,答复就会推迟一天。过了一天才收到措词恳切的信件,和当日收到只是一行字的明信片相比,后者无疑可以带来压倒性的强烈印象。凭着答复的速度和形式,立即可以明白此人的能力乃至生活态度。比如说接到他人的赠书时,可以先用一句话回复:“谢谢。我将立即展开阅读。”如果等到全部读完再提出答复,拖的时间就太长了。与其等到读完再回复一封长信,不如改为许多封短信。第一次答复之后,可以在读到某处时再给对方写一封信,谈谈读书的进度,比如告诉对方说:“我已经读到50页。”然后在最终读完时,回复说:“已经全部读完了。”在信中对全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比如,什么地方非常有趣,那些地方还可以改进,等等。即使整体的文字数量不多,对于收信的人而言,一定会感到高兴。因为这样做对方会觉得我们对他的赠书非常重视,于是自己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有时为了尽早回复,经常采取发送传真的方式。换作信件,无论如何都得费上一天工夫,如果打电话,又必须麻烦对方百忙中抽空接听。但是如果利用传真,十几秒即可回复,而对方只需等到空闲时再过目即可。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空儿”这个词,比如说“有空儿一起吃顿饭吧”、“有空儿我们再联络”等,注意:“有空儿”不利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儿一起吃饭吧!”这是交际不佳的人屡屡使用的应酬话。如果纯粹是社交辞令的“吃便饭”,这种约定必然无法实现。有的人还会说:“您大概很忙,有空时请与我联系。”然而,再怎么等也仍不见对方主动联络。
如果你真的希望能与对方再碰面聚聚餐,或小酌一番,务必当场决定彼此能抽空见面的时间,“不知您下周五是否有空?”这种提议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提议意味着:“我绝对希望见到您。”而“有空吃便饭”,却只能当作“咱们的关系到此为止”之意解了。
此外,重视人际关系的人,一旦与人约好时间后,必有能力排除万难,不在那段时间里安排任何工作。所以,卡耐基认为,取消约定对于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有破坏作用。反过来说,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人,总觉得什么时间都有空,其实是什么时候都没有空,有了约定也常常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事需要做而取消。这样的人无法扩展人际关系。也可以说,愈是有闲暇的人,愈容易轻率地取消约定。假定A和B两人约好碰面,在A抽不出时间不得不延期的情形里,真正忙碌的人其实不是A,而是B。因为珍惜时间的B是经过精心的安排才有这次见面时间的,而下一次见面又得重新安排了。对于闲散的A而言,由于总是感觉“什么时候都有空见面”,因此无法强烈感受到将约定延期而带来的紧迫感。卡耐基说,他有一位人际关系极广的朋友,是一个特别惜时守信的人。假如有人对他说“下次带我们去那家餐厅品尝一下嘛”,他就会立即拿小手册并说:如果是下周的话,你在哪天有空呢?我在周三和周五都抽得出时间。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他会在册子作好记录。当场以这种方式定下时间,提出要求的人觉得他“的确当作一回事”,这与随便敷衍的方式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即使以这种方式约定好了,由于彼此实在太忙时,难免会取消约会。然而此时最重要的是,不管哪一方先提出取消,绝不可就此断念。既然彼此已认真定妥时间,就一定要实现约定。要重新确定时间,即使是一个月之后,也不用介意。果真忙不过来的人,甚至延期更长,也一定要履行当初的约定。倘若期望与人缔结长久的友谊,彼此都应该为对方着想。

虚心向人请教,忽略对方不足

中国春秋时的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用在人际交往中也同样适用。虚心向人请教是对他人的肯定与尊重。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20多岁的男士们,年轻气盛、喜欢坚持己见,不肯拉下脸来向他人请教,以为向人请教很没面子……
向别人请教是一种学习交际的好方法。站在年长者的立场,他们总是特别赏识向自己讨教的人。“对不起,又有件事想麻烦您”,受到晚辈这样的请教,年长者经常感到很高兴。
不止是年长者,每个人都喜欢受到他人倚重,总是较偏爱肯向自己讨教的人。所以,你不应该对向人讨教而有所顾忌。当然,向他人请教不是不分对象不分问题的请教,由于经历、见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也有不足。我们在向他人请教时,要先确定请教对象的优势和不足,然后确定我们请教的问题对方是否有能力解决,再向对方请教。否则,请教的问题正好是对方的弱项,某些人就会认为你是故意刁难,很难达到扩展人际关系的目的。也有些人担心自己请教的问题是对方的弱项,总是抱着退缩心态而不敢请教,这样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赏识。惟有经过全面了解对方后,从对方的优势方面向其讨教的人,才能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在上班族的世界里,结识他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找对方商量事情或向对方请教某事。“关于此事,我想向你请教一番”,这种谦虚的态度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当别人请教的事情是自己熟知的事情时,人们的自尊心自然会受到奉承。这种事情并不只限于高尔夫球的挥杆技巧,即使是关于工作上的秘诀,但凡受人央求指导时,也很少有人会说“真讨厌”、“要求过分”之类的话,高兴地给人指点的人占绝大多数。“好为人师”是人类的弱点,你只要能够抓住这个弱点,很多人都能够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向人低头请教的举动,能够缩小彼此的距离。同时虚心请教还能从对手身上获得各种情报。反之,如果是自己主动前往提出忠告,抑或提出对方完全漠视的意见时,是无法与对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来说,由于年轻几乎事事不懂,若不知向人虚心请教,无疑是一种损失。公司基本上形同学校,把它当作既可学习知识,又可支领薪水的地方是再好不过了。倘若公司拥有员工3000名,你便形同拥有3000名学习楷模。即使对方比自己年轻,只要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该不吝向其虚心请教。
真正拥有做事能力的人,必定懂得向人虚心请教的重要性。在大公司里,由于部门不同,工作内容也不会相同,所以,即使是公司的老员工,也必定有许多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可见,保持向别人虚心请教专长的态度,一定能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
向人请教时,提出的问题应具体。如果随口提出“请指导我这件事情吧!”这种漠然的问题,对方必定不知该从何教起。“我想向你请教关于广告方面的事”,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此,务必先准备一些具体性的材料后再向别人请教。否则,结果是很尴尬的。向他人请教是对他人的肯定与尊重,赐教是一种自我展示,在请教与被请教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就渐渐加深了。我们都渴望有广阔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要给人展示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既学到了许多知识,又扩大了人际关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中国有句古话,“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说的是每个人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些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时经过别人的提醒,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在心里也承认了错误,可是常常会碍于面子,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承认错误。如果他人因此而批评我们,我们还会表示反感,认为“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留情面……”推己及人,既然我们自己是这样,他人也不会例外。要记住,当对方并不承认有错误时,你直接指出他的错误是很不明智的,如果你选择斥责的方式更是愚蠢的。在这种情形下,你应该表现得大度一点,试着以温和的方式去了解他,说服他,甚至完全忽略他的错误。如果你这样做了,对方不但会在以后改正错误,你也可以因此而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古德在《如何将人变成黄金》一书上说过:
停下一分钟……把你对自己的事的关心程度,和对他人的淡然漠视,冷静地作一个比较,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和世界上其他的人一样,只关心自己而漠视他人。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了解这点后,你可以像林肯、罗斯福一样,更多的对他人表示关爱,把握住事业成功的稳固基础。
多年来,古德大部分时间的消遣就是常在离卡耐基家不远的一座公园里散步、骑马。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对树木有了爱护之心,就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当古德听到火烧树林的消息时,心里会感到非常难受。这些火,不是吸烟者的不小心造成的,多半是孩子们来林间野餐所造成的。在公园的边上,有一个布告牌这样写着———凡引起树林火灾的人,将受到罚款或监禁的处罚。可是那块布告牌,立在很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会看到。有一位骑马的警察,似乎是负责管理这座公园的,由于他对职务并不认真,所以公园里经常起火。有一次,古德正在散步,发现公园里又着火了,而且火势蔓延很快,他急急忙忙地去警察那边,要他马上通知消防队。可是警察的反应极冷淡。并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是他的管区。自那次以后,古德每逢骑着马来公园,除了散步之外,还担负起保护树林的职责。起初,古德从未想到孩子们的观点,当古德看到他们在树下生火野餐时,心里就非常不高兴,他会马上走过去,阻止他们这样做。后来,古德说:“其实,我错了!我立即骑马去孩子们那里,告诉他们,树下生火是要被拘禁起来的,我以严肃的口气,要他们把火熄了。我还这样跟他们讲,如果不听,我马上要把他们抓走……那只在发泄我的愤怒,并没有考虑他们的想法。”结果如何呢?那些孩子们虽然遵从了,可是心里并不服气,当古德骑着马离开后,他们又生起火来,甚至还想把整个公园烧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后来,古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些待人的技巧,学学与各种人相处的手腕,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古德终于总结出一点重要的与人相处的技巧———常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明白这一点后,古德在公园里,看到孩子们玩火的情形时,他会这样说:
小朋友,你们玩得高兴吗?你们的晚餐打算做些什么?我小的时候,也喜欢生火做野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的。可是你们也知道,在公园里生火,是很危险的。不过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不会惹出什么麻烦的。可是别的孩子们,我相信就不会像你们这样小心了。他们如果看到你们在生火,以为你们是在玩火,也会跟着玩起火来,回家时忘记把火弄灭,就很容易把干的树叶烧着,结果连树林也烧了。假如我们再不好好地爱护树木,这个公园就没有树了。你们知不知道在公园里玩火是禁止的,是要坐牢的。但我不是干涉你们的游戏,我希望你们玩得很高兴。只是你们最好别把火靠近干的树叶,同时你们回家时,别忘了在火堆上盖些泥土。如果你们下次再想玩时,我建议你们去那边沙堆上升火,好不好?那里就不会有危险,小朋友,再见了,希望你们玩得很快乐。
古德的这些话,获得了惊人的效果,那些孩子很乐意跟他合作。他们没有反感,没有抱怨,因为他们不是感到有人强制他们服从命令,他们保全了面子。那时他们觉得满意,古德也觉得满意,因为他考虑到他们的观点,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情。当我们希望别人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稍微想一想,把整个的情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再仔细想一想。然后问自己:“他为什么要如此做?”是的,这是麻烦的,费时间的。可是,这样做会获得更多的友谊,会减少磨擦,还会营造愉快的气氛。陶海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说:
我要跟一个人会谈前,我愿意在那人办公室外面走廊上,来回走上两小时……那是因为我要把我所说的话,想得更有条理,以及我代他设想他会如何的回答。我不会贸然闯进他的办公室。
古德和陶海姆的做法,就是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他们的做法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成功的。所以,你如果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一定要真诚的从他人的观点去看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别人请你帮个忙,可是你的能力有限,帮不上忙,但碍于面子,你又不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为了这件事你是苦恼透了,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合理拒绝不但给自己减少许多麻烦,还能建立信用。答应他人的事却没能按对方的要求做好,这比当初拒绝还要糟糕。
曾经拒绝过一次,并不意味着从此失去了给别人工作的机会。只要能清楚不得不推辞的原因,必然可以获得对方理解。如果你能恳切说:“如果可能,我也很愿意接下您的工作,但目前已呈饱满状态,次实在无法承接。因为我不想造成工作品质低劣、或出现逾期交差的情形。”听了这样的话,对方必然会认为:“这个人的确是工作努力、认真负责的人啊!”这样不仅没有得罪人,反而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此外,在截止日期受到限定时,如果自认无法如期完成,就必须明确说出“到那天为止实在太勉强了。”与其认为勉强可以完成而暂且接下工作,然后拖拖拉拉地逾期完成,不如当时就拒绝,这样会给双方省去不必要的麻烦。迅速判断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别人委托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若达不到时向对方说明,让对方也了解这一点,他就不会因你的拒绝而耿耿于怀。相反,下回再有估量你能完成的工作机会时,仍会委托给你。尽管自知绝对无法完成,却仍接下工作的人,是无法获得信赖的。因为如此一来,必定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手边本来已经有一大堆工作了,仍不断接受新的工作,虽然想予以拒绝,却因担心一旦拒绝,将会因此而得罪人,工作机会不再降临,只好勉强接受。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因为在忙碌时勉强接下工作,完成的质量难免受影响,抑或出现逾期完工的情形。这时,他们会以自己太忙作为借口。这会让对方产生“偷工减料”这种想法,下回自然不再登门委托工作了。
你要记住,你忙碌的原因,就是因为接下你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责任在于自己,与委托工作的另一方没有关系。你工作不能按期、按量、按质完成,这只会让对方产生不愉快而已。对方大概也会这样想:“既然如此,为何当初不明确拒绝”。因此,在权衡能力与时间后,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或无法按期完成的事,你都应该明确地拒绝对方,要向对方说明拒绝的原因,这才是明智之举,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