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 第四部 继续(1980-2005)萨特的永恒价值(3)

第四部 继续(1980-2005)萨特的永恒价值(3)

书籍名:《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作者:黄忠晶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柳文中提到“极左思潮”,大概是指萨特支持的1968年5月学生运动以及其后与之一起活动的“毛主义者”,而这一指称也是不准确的。这里有几个层次的问题都须得弄清楚。首先,应该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法国1968年5月学生运动区别开来。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并非是自发的,它在形式上是群众运动,实质上是自上而下的,是在上层号召和或明或暗的操纵下进行的;而后者完全是一场自发的学生运动,并由此引发法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造反运动。其次,应该将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与法国的毛主义区别开来。1975年萨特同几位萨特研究者有一个关于他的哲学的谈话,其中谈到法国的毛主义者。访谈者说:“法国的毛主义者有10%的成分是毛,而其余90%的成分是很不容易确定的。”萨特表示认同这一说法。最后,应该将法国的毛主义者同萨特区别开来。在同一个谈话中,当访谈者说“有些评论者试图发现您是一个毛主义哲学家”时,萨特回答:“这是很荒谬的。我不是一个毛主义者。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哲学访谈录》)萨特只是愿意同这些年轻人探讨一些问题,同他们一起做一些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但并没有将自己与他们等同起来。他仍然保有自己思想上的独立。
柳文认为,萨特的永恒价值在于他那些没有受到其政治化影响的文学作品,而萨特自己特别重视的却是作为他“几十年政治社会活动主要体现”的《境况种种》文集,其重视的程度让柳先生“感到惊奇”,而“今天已经很少人对他《境况种种》中的政论与社会评论感兴趣了”。
萨特晚年在两个地方谈到他的作品流传后世的问题。一个是在《70岁自画像》中,他在回答“你希望新一代人检起你的著作的哪一部分”问题时,开列了几部著作。排在最前面的是《境况种种》〉,他还有一个说明:“你不妨说《境况种种》集是非哲学部分中最接近哲学的:评论和政治。我很愿意这一部分能留下来,愿意看到人们去读它。”然后是传记《圣热内》、哲学著作〈辩证理性批判〉、戏剧《魔鬼与上帝》、小说《恶心》。
另一个是在他与波伏瓦的那个长篇谈话中,波伏瓦问:“就你所想,你认为是你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还是哲学著作更可能流传下来?或者两者都可能?”萨特回答:“我想是《境况种种》,其中有些文章关系到我的哲学,但风格非常朴素,谈的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波伏瓦:“总而言之,是对这个时代的一切方面的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包括政治方面?也包括文学和艺术方面?”萨特:“我很愿意看到伽利玛出版社能把它们汇成一卷出版。”
这两个地方的意思是一致的:如果只能有一部作品流传于世,那就是《境况种种》;这既是萨特的意愿,也是他认为实际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萨特本人的看法正好跟柳文相反。柳文认为,最不应该,而实际上也不可能流传下来的萨特著作就是这个《境况种种》。我们应该认可哪一种说法?
这两种看法的对立是基于一个更为根本的思想对立:柳文认为,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是不能政治化的,是不应该有“具体政治限定性、时事性”的;而萨特认为,一个作家应该首先为同时代的人写作,他首先考虑的是必须谈论的主题——与现实社会有关的问题,需要提供的证据,以及使事物便于理解、较能打动同时代人的心的风格等等;如果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好,能够让人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去行动和看问题,这就是成功。在这之后,才有后世的观点:这个作家会想到,如果自己的作品完成了被指定要完成的东西,将来它在普遍形式中也会有影响,从而具有一般的价值。也就是说,先有今世,再有后世;先有当下的时效性,再有所谓的永恒性。我赞同萨特自己的说法。
而柳文是将两者对立起来了:要么今世,要么后世;要么具有当下的时效性,要么具有永恒性;非此即彼。实际上,萨特的文学作品可以判然分为这两类吗?例如《魔鬼与上帝》,这是他自认为写得最好的戏剧,也是戏剧界公认的萨特戏剧上乘之作,确实有一种形而上的味道,深入探讨了自由和道德问题;同时它也是萨特对于50年代初世界政治形势的一种反映,与他的政治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剧中的主人公格茨最终选择了相对的善,参加农民起义,而萨特选择了做共产党的同路人。再如《阿尔托纳的隐居者》,这也是戏剧界公认萨特写得最好的戏剧,它直接来自萨特对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感受,每一个看演出的观众都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具有一般的美学价值。萨特这些被公认的上乘之作,在写作指导思想方面,与那些相对来说不成功的作品如《涅克拉索夫》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萨特的永恒价值在哪里?我想,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政治活动家;这三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总体化的萨特;萨特的价值就在于这种总体化。落实到作品上,它们的价值也在于这种文学性、哲学性、政治性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总体化,这种总体化的最好体现是《境况种种》。
柳文似乎喜欢用第几流来评价一个人和他的成就,在它看来,萨特在文学方面也许可以说是第一流的,而哲学只能是二流以下了,那么在政治上似乎根本就不入流,压根是一连串的错误。我当然不同意这种评价。如果一定要按照这一套路来给予评价,我的看法是:萨特无论在文学上,在哲学上,还是在政治活动上,都可以说是第一流的;而他作为一个总体化的人,则不仅是第一流的,而且可以说是超一流,虽然萨特本人是十分讨厌将一个人归为第几流这种做法。在哲学领域,也许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比他更有影响;也许布莱希特的戏剧比萨特更有特点;也许还有不少小说家比萨特更有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萨特要比任何一个作家和思想家更深刻、更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