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 > 人不能有傲气

人不能有傲气

书籍名:《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    作者:罗智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传习录》
  人生最大的弊病,就是一个“傲”字。
  
  王阳明指出,如果做子女的有傲慢的习气,一定会不孝顺;做臣子的傲慢,一定会不忠诚;做父亲的傲慢,一定会对子女不慈爱;做朋友的傲慢,则一定会不讲诚信。所以,古代圣人舜的弟弟“象”和尧的儿子“丹朱”,他们都没什么出息,就是因为性格太傲慢,庸庸碌碌地就结束了一生。
  他还认为,我们心灵的本来状态,原本就是天然的理,清虚灵明,没有纤毫的污染,只是一个“无我”的境界而已。所以我们的心中千万不能“有我”,有自我的执着即是傲慢。古代圣人的许多优点,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然能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谦虚谨慎是一切优良性格的基础,而傲慢自大是所有不良习气的魁首。
  我们很多人从小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于一个人做学问来说,这的确是至理名言。
  如果为人没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即使自己的智商高,有一定的才气,但由于“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牢牢地占据了自己的头脑,仗着有点才能而目空一切,谁都看不起,别人在他眼里一无是处。俗话说,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有了自傲自大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不行,当然就不会下功夫去做学问,也就不能进步,不仅没有丝毫长进,甚至还会退步,这样潦倒一生,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和尚向一位老禅师请教如何才能悟道。
  老禅师什么话也没说,示意年轻和尚把茶盘端过来。他拿起茶壶,向茶盘中的杯子倒茶。
  年轻和尚不解地看着他的举动,眼看杯子倒满了,但老禅师却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仍然继续往杯子里倒茶。最后茶水终于溢出,流得整个桌子都是茶水。这时老禅师仿佛没看到这一切,还在倒着茶水。
  年轻和尚不由失声叫道:“老师父,茶已经倒满了呀!”
  老禅师微微一笑:“参禅悟道就象倒茶一样,如果你的心已经装得满满的,怎么还可能装得下其他东西呢?”
  年轻和尚这时才恍然大悟。
  不仅参禅悟道如此,就是做人做学问也莫不如此,只有拥有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才能可能获得进步。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就是因为它地势低下,有容纳百川的雅量。
  要达到人生的大境界,就要效法大海的这种特性,尽量保持谦虚低下的姿态,心灵空虚无一物,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新知识,进而融为一体,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从某种角度来看,的确是这样,一个人具有傲气,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其实又何尝不是为自己不肯努力找一个最妙的借口,他们的心灵软弱无力,而要做成一件事是需要顽强努力和不懈奋斗的,为了避免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努力,他们就从意识深处找出了这个借口,也就可以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心安理得了。
  徐悲鸿大师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气,是自己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而一味夜郎自大,骄傲自满,好象别人处处不如自己。这种心态最坏事。一个人即使有一定的天赋或能力,如果他沾染上了这种坏习气,就不会有什么过人的成就。如春秋战国时赵奢的儿子赵括,记忆力很好,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老子都辩不过他。但他傲气很大,认为自己在军事方面是天才,谁都不如自己,可谓目空一切。
  然而他父亲却对他知根知底,说如果将来赵国任用他儿子来领军打仗,一定会大败。果然,后来赵王派赵括为统帅与秦军作战,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照搬兵书随意更改军事策略,结果兵败身亡,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深刻教训。
  所以一个人的心中决不能有傲气,有了傲气,就会自高自大,不能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一味刚愎自用,最终酝成大祸。也导致别人的轻视和耻笑。
  有人也许说,一个人难道对自己不应该有强大的信心吗?
  其实,傲气和自信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自信决不同于傲气,自信是一个人在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后的一种信心。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一种冷静观察周围事物及自己后,所得出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
  这就是一种铮铮傲骨。
  傲骨是一种出自内心的信心,这种力量内涵深沉,对待他人不亢不卑,处理事情不骄不躁,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和顽强不屈的个性。
  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有傲骨而决不能有傲气,这样才能以一种信心作为支撑,不管道路是如何的坎坷不平,无论有着怎样的失败和挫折,都能一如既往地迎难而上,以沉着冷静的心态来对待一切事。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不留任何遗憾的成功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