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金陵新传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金陵新传

第117章

书籍名:《金陵新传》    作者:李健
    《金陵新传》章节:第11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那天正巧吴的妻子大闹腹泻,开车不久就停车到路旁一老百姓家中入厕。等吴氏夫妇回到汽车旁,发现司机脸色都吓白了。原来三个车轮的螺丝钉都早已被人拧掉了,如果不是吴夫人闹腹泻,汽车上的人都已粉身碎骨了。吴国桢死里逃生,大彻大悟:蒋介石是想要他的命了!这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训练出来的政治能手,十分成熟,对此事一点不露声色。

1953年1月,美国共和党上台,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吴意识到,美台关系已经好转,他已完成了使命,该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3月初,吴国桢借口健康欠佳,向蒋介石呈请辞职。蒋介石故作姿态,批示慰留,给假一月。但吴去意已坚,“三度请辞”,“行政院”

第286次院会,“应予照准”,并任命俞鸿钧为新的台湾省主席。

蒋介石之重用吴国桢,固然是由于他毕业于美国,与美国政界有相当的关系。但熟悉国民党政坛的人士认为,才干和忠诚,加上不结党营私也是他为蒋器重的原因。

在吴案发生之后,曾任上海市参议长的潘公展回忆:平心而论,吴国桢并不是一个庸才,他确有一套看家本领。他的漂亮的仪态,流利的演说,讲得一口很好的外国语,十足一股洋派神气,以及按时到办公室(上海人叫“写字间”),见了什么人都飨以笑容,甚至和当时气焰很盛的闹学潮的学生,也表示着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的气度,的确使当时仅观皮相的一般洋商和上海市民,仿佛都在想大上海何幸而得到如此一位现代化的民主市长。

吴国桢任国民党“外交部”次长时候的僚属何凤山的回忆说:吴国桢到外交部上任时(1942),仅随身带了一位秘书,用了几个星期之后,打发他走了,并且说:“我来做次长,已经是半路出家,破坏了外交部的系统与组织。我不能再从外边擅带人进来,加深我的歉疚”。所以几年下来,他没有用一个私人,极端尊重外交部的良好传统,年轻的新进大多为高考出身,由外交部举行特种考试派员监督,考取人员所取得的资格与高考资格相等。

吴国桢是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在国内做事多年,所以英文之外,中文也很不错,他告诉我说:“刀笔吏俗所谓绍兴师爷,在公文的运用上有一种特殊的技巧”。他佩服当时在侍从室工作的陈方(芷汀),他跟陈某请教过,所以吴氏行文,极重简洁扼要。我们部中的同事,虽然许多是老公事,有时在重要关口上认为不当时,他也不客气的申斥,受他折磨最厉的,要算欧洲司长梁龙(云松)。

吴氏是一个急性人,讲求效能,他的外国名字叫K。C。WU,中文喊为‘开水壶’,一则音同,再则恐怕是形容他说话说得快,好像壶中的开水一样。他走路健步如飞,许多老大爷们跟不上,视与他同行为畏途。在政治关系上,他与张群(岳军)接近,被目为政学系中的一分子。他注意人才选拔,我有时与他同车由上清市到涨秋山庄办公,在路上除讨论案件与问题之外,尚臧否部中的人事。因此,他对于部务的了解更加深切,譬之是时部员的外放,并非人事处决定,而乃每一出缺时,由每司提出人选,再经部务会议公决,人事处不过办理例行手续而已。我是时正督策同仁,铲除积习,努力工作,如果外放机会缺少,则将失去一重要的鞭策工具。所以我一有机会,就与吴氏谈司中的工作,又每一人员的学识品格。他是一位有心人,还晓得看点相,有次谈到纽约总领事馆的情形,我指出领事卢心畲有干才,处理内外事务均能恰到好处,他是于峻吉总领事的好助手。我不过是随便谈谈,并没有存什么心,哪知几个月之后,加拿大的多伦多总领事出缺,部中竞求的人很多,他忽然的问我说:‘你看派卢心畲怎样?’我闻之愕然,他继续说道:‘你不是说他很好吗?打电报问问他的意思如何?’卢某虽因故没有接受,而吴氏的求才若渴可以想见。”

上述例子,颇能勾画吴的个性为人,办事能力。

蒋介石器重吴,显然事出有因。但宠臣与爱子之间,有如鱼与熊掌,选择起来并不容易。蒋派人向吴暗示,只要愿意和蒋经国合作,将以“阁揆”酬庸。吴坚持“道不同不与为谋的”的原则,断然挂冠。

5月24日,即卸职后的第四十四天,吴国桢偕夫人黄卓群,黯然离台。

“官方”公布的理由,是到爱荷华州格林奈尔母校,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作六次公开演讲。离台当天,松山机场,场面热闹空前,陈诚夫妇以下,500余人,为这位前“主席”隆重送行。

临别前,“司法院长”王亮畴问吴:不回来了吗?”吴答:“是时候了。”吴的好友、政学系领袖张群也来送行,他送吴一幅曾国藩手书对联:“水宽山远烟霞回,天澹云闲今古同”。

对于吴的离台,江南披露:“若非宋美龄从中协助,在蒋经国的阻挠下,绝无可能。然而,险象环生,诸多插曲。先取得普通护照,第二天,‘外交部,次长时昭瀛,旋奉命收回,改发公务护照,吴最小的一个儿子吴修潢,当时就读台北建国中学高二,不准偕行,在台北姨母家中寄居。79岁的老父吴经明先生,同时留台。

“吴修潢不准偕行,当局如引用‘兵役法’的条例,自于‘法’有据。

有气度的话,未尝不可法外通情,免得落个‘人质’的口实。”

旧恨新仇一发难收吴国桢初到美国,顾及老父和次子的安全,谨言慎行,没有半句对蒋氏父子不满之词。

不料,继吴国桢之后,蒋介石又以“蒙混舞弊,不尽职守”的罪名,于1953年11月18日将“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免职。

王世杰是被美国当局认为最具“西方精神”和受到“特别赏识”的人,他与美驻台“大使”蓝钦建立了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早为宋美龄等所嫉视。宋认为:王是国民党内部反宋最用力的,间接鼓励居留海外的人对宋恶意中伤,并暗中支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反对孔祥熙返台。据悉,宋曾对王宠惠说:“像王世杰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蒋经国、郑彦棻也在宋美龄面前,指控王利用《香港时报》董事名义中饱港币八、九十万元,贪污有据。又说他与海外反蒋分子有联系,暗中支持“第三势力”。于是,宋和蒋经国便在蒋介石面前极力攻击王,而蒋介石对政学系的作法不满也由来已久。在美蒋关系上,王与蒋的意见不一,常发生争论。

王世杰事件直接的原因,传说很多。一说原因有二:一是当尼克松晤蒋时提出反共分子“团结一致”共负“国是”和劝蒋交出政权到美国去住之后,王又具体和蒋表示应早日召开“反共救国会议”,惹起蒋的愤恨。二是尼克松与蒋谈话时说:“你们只知道经援,可是浪费的太多了,例如陈纳德在美国出卖的一批中航器材收入即达400万美元,这笔钱应该属于你们国府所有;又有吴国桢住在纽约的豪华旅馆中,以一个曾任过省主席的人能有如此财力在美国消耗,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尼克松走后,蒋即令王交代,斥责王在处理民航事件时未向其提出详细报告,王亲笔批过12万美元的官价外汇给吴国桢亦未呈报,认为王有意舞弊,两人发生争吵。蒋大怒,当晚即下令将王撤职交“监察院”查办。后经张群疏通,将“交监察院查办”字句取消。传说,当晚及次晨张群两次见蒋皆被拒,次日吴铁城得机见蒋,但被蒋大骂谓“国家的事都是你们这派人弄坏,你怎么有脸活下去”,吴未敢发一言,辞出归家后,即眼安眠药而死。

另一种传说是:在尼克松访台时,曾答复蒋介石两件事。一,在军事上美国对台湾“负责到底”,但政治上要与整个远东配合;二,美国认为签订太平洋安全同盟时机已到,但要由远东国家自行动手,现在看起来菲律宾担任领袖国家较为适宜。蒋介石听后甚为不快,立即召集张群、陈诚、叶公超、王世杰、王宠惠等人商讨对策,会上王世杰竭力主张一切都照美方意见,并引证当年在大陆没有听从魏德迈的话吃了大亏。蒋闻言大骂王“混蛋”、“书呆子”。蒋经国闻讯后即趁机告蒋:王早已不可靠,指王利用美国的关系结党营私,在香港拉拢“第三势力”,与顾孟余、许崇智等有来往,又暗中与胡适联合,以《自由中国》半月刊打击蒋的声望,以及王利用“总统府”名义经营港台走私、套汇等。蒋介石听后怒不可遏,立即传命拘捕王世杰,并亲笔下令要王交代。

王世杰事件发生后,蒋经国即发动台湾报刊攻击王擅自批准吴国桢套购外汇,以此一方面掩盖王去职的真实原因,同时再度向吴国桢进攻,以进一步打击政学系、亲美派的势力。

1954年1月13日、14日《美洲日报》根据所闻的传说,接连发表两篇社论,提出若干疑问。1月25日的《民众日报》也有长篇社论《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吴氏对《美洲日报》和《民众日报》都先后有信去声明辟谣,而其1月27日致《民众日报》函中,则透露几句肺腑的话,那便是:桢之爱国,不敢后人。桢又何敢从个人一人或一家着想?然而古语有云:事有可行,有不可行;又云:合则留,不合则去;又云: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桢恳请贵报勿逼桢太甚,使桢不得不言所不愿言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