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51章

书籍名:《郝万山讲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郝万山
    《郝万山讲伤寒论》章节:第5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先刺风池、风府。针刺的方法可以疏通经

        脉,可以驱除邪气,可以调动正气。风府穴是督脉的穴,由于足太

        阳膀胱经和督脉连于风府,刺风府穴等于既能疏通督脉,也能疏通

        太阳膀胱经的经气。先给他把邪气泄出去一部分,风池穴是足少阳

        胆经的穴,它虽然不是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但是它在脖子后面,刺

        这个穴位,对局部来说,有利于缓解颈项拘紧不柔和的太阳病的这

        种症状,有利于缓解颈部的肌肉的痉挛,那么用过针刺以后,调动

        了一部分正气,疏通了经脉,驱除了邪气,再给他用桂枝汤,“却与

        桂枝汤则愈”,“却”就是“再”的意思。你再给他吃桂枝汤,这个

        时候,你就可以达到汗出病退的效果。这就是针药并用法。

        我们前面讲服桂枝汤喝热稀粥,那是药食并用法;我们现在讲

        吃桂枝汤配合针刺,这是针药并用法。我们今天治疗感冒,选择刺

        风府的这种情况不太多了,我们经常选用大椎。大椎穴是督脉的一

        个非常关键的一个穴位,大椎穴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对于发烧的病

        人,我们用什么方法针刺呢?局部消毒以后,我们经常用三棱针放

        血的方式,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来。如果出血还不畅快的话,再拔

        上一个火罐,再拔出一点血来,有很好的退热效果。用风府来针刺

        的现在不多见。大家说了,大椎穴不是也不和足太阳膀胱经通吗?

        足太阳膀胱经虽然在风府穴这个地方和督脉相连,那么你既然和督

        脉连上了,你就可以再选择一个督脉的一个具有很好解热作用的穴

        位。当然风池穴我们治疗感冒也还是经常用的,我们还可以加上曲

        池、合谷,都有很好的退热作用。这就是第24  条,讲的还是一个桂

        枝汤的适应证。只不过吃药以后,没有达到汗出、症状缓解的目的,

        反而出现了激惹现象,出现了发热更高,这个时候医生要有定见,

        ·147  ·

        -----------------------  Page  158-----------------------

        郝万山讲伤寒论

        配合针药并用法,就可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看第  42  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

        解,宜桂枝汤”。这里笼统说太阳病,没有具体说中风,也没有具体

        说伤寒,就是或者是中风或者是伤寒,外证就是表证,只要表证没

        有解除。可是有一点,脉浮,提示了正气还能抗邪于表,但浮而弱,

        提示了正气已经有轻度的不足,所以这一条适应证,就是我在这儿

        给大家归纳的表证见轻度里虚者。为什么说是轻度里虚呢?如果是

        完全里虚的话,得了表证脉浮不起来,那就根本不能用桂枝汤。脉

        能够浮起来,说明里气还能够抗邪于表,但是它是浮弱,说明里气

        已经有所虚衰。因此它属于表证兼轻度里虚。这是第42  条。那么这

        个时候的表证,不管你是有汗的还是无汗的,在解表的时候即使是

        无汗的表证,也不能够用麻黄汤,而统统的用桂枝汤,因为它有了

        里虚的苗头,它的脉是弱的,所以这个时候也统统用桂枝汤。所以

        这里我所说的,表证兼轻度里虚者,这个表证不管是中风还是伤寒,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即使无汗也不能用麻黄汤呢,因为麻黄汤毕竟

        是一个纯辛温的方剂,它发汗力强。发汗多它就容易伤正气。现在

        已经有了正虚的苗头,所以我们就选择养正力大,发汗力弱,驱邪

        而不伤正,养营血而不留邪的桂枝汤来治疗。

        下面我们看第57  条,“伤寒发汗已解”,这是个太阳伤寒表实证,

        发了汗以后,风寒表实证已经解除了,“半日许复烦”,过了半天的

        样子又出现了烦热。这个“烦”和我们刚才提到过的“反烦不解”

        的烦是一回事,又出现了烦热,又出现了发热,这显然是余邪未尽,

        又重新聚集起来所造成的一种证候,汗后,病证没有完全解除,这

        个时候怎么治疗?看看脉,“脉浮”主邪气在表,也主正气能够抗邪

        于表;“脉数”主发热,因为病人有反烦,有复烦,有发热,主正气

        还能抗邪于表,“可更发汗”,那就可以再发汗。这个时候的发汗,

        就不能够用麻黄汤了,那么只适合用桂枝汤,因为它毕竟有过一次

        发汗,发过一次汗以后,正气轻度受挫,再汗的时候,就不能用麻

        黄汤了。所以第57  条,符合我们这里所说的哪一个内容呢?第4  个。

        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邪未解者。

        ·148  ·

        -----------------------  Page  159-----------------------

        第  11  讲    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接着往下看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

        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在这里它明确提出了它有太阳病,可是

        为什么又提出了不可下呢?言外之意是太阳病兼有里实热。外有表

        证,里有实热,按照《伤寒论》的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来说,应当

        先解表后攻里。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先攻里呢?因为攻里的过程中,

        是使正气趋向于体内的,攻里的药物是向体内走的,是向下走,你

        用泻下药使正气也趋向于体内,这个时候,用泻下药的过程中正气

        趋向于体内,所以在表的邪气呢必然随着泻下而内陷,在里的实热

        邪气有可能被驱除出体外,可是在表的邪气随后内陷,就使病情复

        杂化。所以对于《伤寒论》来说,表证兼里实的,它一定要求先解

        表后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所以它说“下之为逆”,“逆”

        者,错也,误也,如果表证兼里实,你先用泻法,下法,这就是错

        的。那么这个时候要解表,解表要用什么方子呢,不管是有汗的表

        证,还是无汗的表证,统统的用桂枝汤。为什么不可以用麻黄汤呢,

        这就是因为麻黄汤是纯辛温的方剂,发汗力强,表证可以解除了,

        由于它汗出比较多,就容易伤津液助里热,伤津化燥助里热,使里

        实热更重。所以表证兼里实,先解表用桂枝汤,这是桂枝汤的又一

        个适应证,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第  3  个,表证兼里实,先解表,宜

        桂枝汤,第44  条。

        下面我们看第  56  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

        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

        汤。若头痛者,必衄。”《伤寒论》常常把方名写在最后,但是这方

        子的意思的承接,不一定是在最后,这一条就是这么一个例子。“若

        头痛者,必衄。”是另外一个自己作注的句子,是个自注句。伤寒是

        一个外感病,这个伤寒是一个广义的外感病,它的临床表现有六七

        天不大便,有头痛,有发热。其实这种证候,不大便,头痛、发热,

        即可以是表实证造成的,也可以是里实证造成的。阳明里实,燥热

        阻结当然可以不大便,阳明燥热内盛可以有发热,甚至有日晡所发

        潮热,阳明有燥热,正邪相争,甚至可以有日晡所发潮热。那么阳

        明经的经脉它也是从头到脚,它只不过是行于头面胸腹,当阳明燥

        ·149  ·

        -----------------------  Page  160-----------------------

        郝万山讲伤寒论

        热内盛的时候,阳明燥热循径上扰清窍,可以有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