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活学活用厚黑学 > 第六章 真话反说?

第六章 真话反说?

书籍名:《活学活用厚黑学》    作者:王凤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生活当中,太过于“正直”的人往往成为社会淘汰的对象,因此要学会正话反说,硬话软说,学会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少说一些直言,暂且把一些不中听的真话搁住,以免对方生厌。要学会活用厚黑之道,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因直言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也是成功人士处世的经验之谈。?

1?头脑要灵活?

人人都有隐私,谁也不想叫别人揭破。但是一些人以此为好,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我们做人时,要做头脑灵活的人。?

封建君主不少是平民出身,甚至是无赖,当他们夺取政权后,他们的出身往往成了一块心病。于是手下的狗腿子趁机溜须献媚,或制造帝王是“神物”的神话,出生之时就是神仙投胎、自神转化而来,证明君权神授,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子;或从古代的圣君、帝王血统中寻根,以证明君主血统的高贵。?

刘邦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沛县的农家子弟,没有一点可资吹嘘的贵族血统。而且,刘邦在起义前只不过是一个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劣迹斑斑。而在夺取帝位后,张良、萧何等下属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苦心孤诣地编造出了许多荒诞的神话,以抬高刘邦的身价,维护他的权威,愚弄百姓。?

刘邦生于沛县,排行老三,所以字季(即老三),与长兄伯(老大)、二兄仲(老二)均是俗不可耐的名字,说明刘家并无多少文化。史书上也没有留下刘家父母的姓名,只是称“老头子”(太公)和“刘老婆子”(刘媪)。刘邦出生时,与别人大有不同。一日,刘老太婆有事外出,路过一条大深沟,感到脚力疲劳,十分困乏,就坐在沟边小憩 片刻。?

哪知就在她闭目养神、似寐非寐、非梦非醒时刻,突然看见一个身穿金甲的神人,自天而降,站立在她的身旁。刘媪哪见过这等世面、这样的人物,吓得尖叫一声,竟惊得晕过去。

刘太公在家,看见老妻出去好半天还没有回来,颇为担心。刚要出门寻找,突然只见天上乌云密布,黑幕重重,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

太公更为焦急,忙带上雨具,三脚两步,寻找至大沟泽旁,只见岸上睡着一个人,好像是自己的老妻却又不敢肯定。此时,只见半空中有云雾笼罩,回环浮动,隐约露出鳞甲,像有蛟龙往来。太公非常害怕,不敢近前,等到云收雾散,天日复明,才敢上前审视,一见果然是老妻刘氏。?

刘氏被大公叫醒,欠身欲起,状态朦胧,对外面发生的奇异一无知觉。太公见他处暴雨如注,此处无一丝雨滴,更觉惊诧莫名。等到老妻睡眼惺忪,说是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见一身穿金甲的神人钻入怀中,并昏晕过去。知道此事断非寻常。过不多久,刘媪知悉又有身孕,等到10月期满,产下一子,生得长颈高鼻,左股长着密密麻麻的72颗黑痣,与寻常人大不相同。刘太公给这个晚来的儿子取名邦,俗字老三。?

刘老三少小无赖,不务正业,四处游荡,骗吃骗喝,打架斗殴,无恶不作,很令老父老母头疼。后来,刘邦仗着胆大、不服管教,就被委任为泗上亭长(乡长)一职,专管催征纳粮、抓丁捕盗之事。?

公元前210年,刘邦接沛县令指示,要他带几个人押送十几名囚徒往骊山,帮助修筑始皇陵墓,走至丰乡大泽附近,十几个囚犯一哄而散,刘邦一下目瞪口呆,怅然失落。此番回去,失去人犯,定然难以交差,肯定要吃罪;若是逃奔,家有妻儿老小,定受牵累,况且前途又很渺茫,何去何从,实在是难以定夺。穷途末路,刘邦束手无策。?

刘邦思量再三,决定还是偷偷回家,与父母、妻子商量商量。因此,领着押解的几个人不敢走官家大道,只得从人迹罕至的小道中昼宿夜行,往家急赶。?

一日深夜时分,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火把照明,仍是急急赶路,走着走着,忽然前边领头的一人吓得惊慌失措掉头就往回跑,说前边有一条巨蟒挡道,长约数丈,这回大家是死定了。?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说:“壮士行路,岂畏蛇虫?”说完,一个人昂首阔步,仗剑前行,到达一水沟,果然只听哗哗直响,一条巨蟒横架沟中,全然不避众人。?

刘邦一见,也不答话,走近蛇旁,手起剑落,就将大蛇劈作两段。然后拨开蛇身,继续昂然前行,到达一僻静地方,就地打卧,鼾然入睡,众人始则大惊失色,继则凛然佩服,都称刘邦乃是神人。?

第二天黎明,众人醒来,刚要动身赶路,忽见一个自称是老乡的人赶来对刘邦说:“怪事,怪事,真是怪事!”刘邦问道:“有何怪事?”?

那人说:“我刚才遇着一个老太婆,在前面远处荒坡上嚎哭不止,我问她为何如此悲伤?她指着身边的死蛇,呜咽着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蛇挡道,现在被赤帝之子杀死了,说完又泪流满面。我想这个老妇人真是疯疯癫癫,把蛇当作自己的儿子,刚要转身离开,却突然发现老妇与蛇已经不见了。你说这是不是怪事?”刘邦骇然不答,众人一听,顿时惊觉刘邦还真是有些来历,从此死心塌地,追随着他。?

史书还记载说,刘邦无论走到哪里,头上总有一股云气盖着,刘邦家人与众将便由此寻找他的下落,保证十拿九稳。?

历史上不少帝皇的出身并不好,这也就需要臣下用灵活头脑为他们编造光荣的家史。?

和珅也是一个头脑灵活,会见风使舵的人。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盈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合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从这一点上看,和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

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讹处,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另外和珅在乾隆面前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即便他成了一等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嗽,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珅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大盗”。?

和珅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和珅在这一点上就是用灵活的头脑赢得皇上的宠爱,而后成为最富有的人。他能让对方浑然不觉却全身舒坦,因为他做得无声无息,不着痕迹。据说和珅被抄家时,统计家有良田八千多公顷,当铺、银号、古玩店、洋行店遍布全国各地,总计家财8亿多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当时5年的财政总收入。他算得上最成功的厚黑之人。?

唐朝天子姓李,于是有人追根溯源说李氏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后裔,以至于唐朝初年道教(创始人为老子)大盛。刘备本是一个一文不名的贩夫,发迹后竟也和汉朝宗室攀亲,莫名其妙地成了“刘皇叔”,其实,这个冒牌货充其量也只是祖上姓刘而已。曹操的父亲本是一名宦官的养子,按理说本无可资炫耀的家族史,但等到曹丕称帝后,竟有曹氏原是古代某宗室贵胄后裔的荒唐结论。?

权贵显宦喜欢涂脂抹粉,自然有人大拍其马屁。但若有人不知趣,揭其老底,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的少时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们俩一块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朱元璋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仁兄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这也是他自找倒霉。?

唐朝初年,有个多事的和尚当着唐太宗的面竟不知趣地奢谈唐室宗族乃是陇西李氏,非但与李耳毫无瓜葛,甚至连纯种的汉人也算不上。和尚言之凿凿,唐太宗无可辩驳,盛怒之下竟以杀头相要挟,逼迫和尚改变观点。其实,唐太宗心里很明白,和尚说的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该当众揭短,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的颜面何在呢。?

有句古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有一句话说的不慎,就有可能会使人头落地,因此,聪明的臣下总是真话不说,说话时要头脸灵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你与上司说话时,就要头脑灵活的真话反说了。?

2?掌握好厚脸说话的分寸?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隐私,你说话时偏偏在无意中说到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

当他做的事是别有用心,且还是极力掩饰让人不知道的,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惟一可行的办法,也只有假装不知,若无其事了。?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而从悲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然谨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人识破机关,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掉泄露的嫌疑。这时,你只有多多亲近他,表示自己并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

万一对方对你并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为其出谋划策,假如他采用你的话,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会疑心你在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发现,不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在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

对方获得了成功是由于采纳了你的计策,而他又是你的上司,那么他必然会怕好名声被你抢去,内心惴惴不安。你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应该到处宣扬,逢人便说,极力表示这是上司的计谋,是上司的远见,一点也不要透露你曾经出了什么力。?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说话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火候,不然的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别人在说话时机、场合上的失误,拿他人当枪使,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人们有句常说的话:“祸从口出”,也就是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也就晚了。?

战国时期的张仪,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位同乡跑到楚国去求富贵。因找不到登龙途径,在楚国穷困潦倒,生活异常困难,同去的人挨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地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就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享受不到什么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吧,再等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穿不尽,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

那时候,楚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张仪那天见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悦。?

张仪就说:“我到这里相当久了,大王还没有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到那边碰碰运气!”?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些离开,便一口答应。?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眼向他扫一扫,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楚王一感染,肌肉立即放松,眼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地说,还做起手势向楚王解释,“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蛋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娇滴滴,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谢,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一席话引起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了,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地区,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小娃们,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的名贵土特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为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因此,张仪又捞了一把。?

张仪要向楚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哪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

“行,行!”楚王客气地叫人赐酒给张仪。?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装模作样地再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可以,不成问题,只要你能早日完成任务!”?

楚王看在“土特产”分上,特别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已把大王欺骗了,真是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什么呢!那你不必启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间就根本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的,是不是?”又连忙向左右贵妃献上殷勤,做了个怪样。

南后和郑袖同时眨两下眼,嘴一撇:“嗯!”?

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也落得岁岁平安。?

张仪的成功就是他顺应了楚王的心理,一方面是楚王的好色心理,这从他极端宠幸南后和郑袖上可以揣摩出来,另一方面是楚王的虚荣心理。男人总希望自己所拥有的女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从楚王宠幸南后和郑袖的程度上来看,无疑认为她们是天下最美丽的,先满足第一心理,再满足第二心理,前后呼应,绝妙至极。?

3?正话反说,少直言?

在我们平时的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喜欢直言直语的人通常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有很强的爆发力和杀伤力,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会被别人当枪用。对人方面,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世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生活中很多的事实都证明,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好像故意找他难看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人家从里面揪出来。因此,不能讲的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点到为止。另外,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对事不对人”。正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说说而已。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把事批评一番也就等于是批评人了。

所以,请记住,待人处世中,一定要正话反说,硬话要软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还是将那些直言、不中听的真话暂且搁住,以免让对方产生厌烦的情绪。?

嘲弄自己的人表面上谦虚,其实骨子里自视清高。说自己是个傻帽,用意在别人是傻帽;说自己没心没肺,别人更是没心没肺。这种正话反说,用自己的短处把别人的长处贬得一无是处,不能不称其为是说话的艺术。?

其实,正话反说是一种实际运用上的意思,跟表面的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论辩的方法。

在古代,庄宗爱好打猎。一天,来到某县围猎,大队人马乱踩民田,当地县官闻讯赶来,拦马劝谏。庄宗火冒三丈怒斥县官,把县官吓得当即就逃窜了。这时,一个叫敬新磨的优伶,急忙率领同伴穷追,把那县官抓了回来,捋袖摩拳地痛骂道:?

“你身为地方的县官,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你为何要唆使老百姓种田而向皇上交租税呢?难道你不能把这里的老百姓都饿死,而使这里的田地都空出来,供给我们的皇上驰骋打猎用吗?你这个人真是罪该万死啊!”?

敬新磨说完话以后,请求庄宗立即把那县官处死。庄宗听了以后,不由大笑,放了县官,并下令所有的人马一律不得再践踏农田了。?

在庄宗火冒三丈之际,敬新磨顺着庄宗的意思,要求县官把老百姓都饿死,空出土地让国王打猎。正话反说,反而使庄宗认识了错误,最后返回去了。?

在使用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时,如果同时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将某个事理加以放大,这更能显示其荒谬性,等于给人敲响了警钟。?

楚王是一个特别喜爱马的人。他的马穿的是锦绣衣服,住的是华丽的宫殿,睡的是精致的床铺,吃的是枣脯。由于条件太优越,他的马越来越肥,有一匹竟因太肥而死去。为此,楚庄王难过至极,下令满朝文武大臣为马举哀,要把马装进棺材用埋葬大夫的礼节来埋葬。左右大臣纷纷劝阻大王。大王一概不众,并传下令来,如果有谁再劝阻,有谁还敢来劝阻的,格杀勿论!?

当时他们国家有一个叫优孟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闯进王宫,仰天大哭,哭得死去活来。楚庄王大吃一惊,问他哭什么。优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请楚了事情的原委:?

“马是大王最心爱的东西,在我们这个堂堂大国之内,要什么有什么,而仅仅用埋葬大夫的礼节埋葬,对这匹马来说实在是太委屈了,有失我们楚国的体面。依我看,还是用埋葬国王的礼节才更好,用洁白的玉石雕刻一具内层棺材,用花纹很美的梓木做外层棺材,调遣大批士卒挖墓坑,把京城的男女老幼都发动起来挑土堆坟。出丧那天,让齐国、赵国的国君在前面引幡招魂,韩国、魏国的国君在后面护送,然后再为马修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用整牛整羊来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让天下各国的人们知道,我们大王是把人看得很下贱,而马却是何等的高贵!”?

楚庄王听完了优孟说的话,不觉感到羞愧满面,他问:“我的过失难道会有这么严重吗?那么我现在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说:“这很简单,请大王以六畜的礼节来埋葬它:用炉灶做它的外层棺材,用铜锅做它的内层棺材,用姜葱木兰等香料给它陪葬,用大米饭做祭品,用火光做他的衣服,用大家的肚肠来做它的坟墓,这样把它埋葬就行了。”?

于是,楚庄王就让人把马剖开煮熟吃掉了。?

优孟使用正是正话反说的方法,同时兼用极度夸张,将楚庄王的错误放大,充分显示了楚庄王做法的荒谬性,终于使他如醍醐灌顶,突然醒悟。?

为了避免尴尬,有些话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这时,可以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会走向正面。?

楚庄王非常喜欢的一匹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

这很明显,无论从哪个地方改头换面,只要说一声“不”,必是自取其辱。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听到这里,楚庄王就更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听到这里,楚庄王终于恍然大悟了,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其实,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接说明楚庄王的不对,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为更令人佩服。?

在语言艺术中,反语是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的效果比直言陈述要好得多。?

还有一个例子: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就打算依法处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他搭救。东方朔对她说:“这不是唇舌之争,如果你想找到解救的办法,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不断地回头看着汉武帝就行了,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可能还会有一线希望。”当传讯这位乳母时,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辞行。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只见乳母面带愁容地不停地看着汉武帝。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再也用不着你的乳汁养活了?”武帝听出东方朔话中有话,面部顿时露出凄然难堪之色,立刻就把乳母的罪过赦免了。?

说反话的效果源于它的“显微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上更荒谬,则荒谬就无处躲藏,很容易就能被人们看出来。?

4?实话不实说?

在日常交流中,双方都需要给对方留点面子。礼貌原则按布朗和列文森的解释,是一个面子问题。要给对方留面子,要使话语协调进行,会话双方除了遵守合作原则外,更要注意礼貌原则,在合作的原则上互作退让。礼貌原则要求对于一些敏感性,刺激性话题,尽量不要直言不讳。所以那些看似在拐弯抹角、声东击西,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实则是在给对方留点面子。?

在一家公司内,阿强是一个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却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不太受欢迎。?

并不因为他的实力差,他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语言不加一点修饰,所以,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地,都对他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直言直语”在人性中是一种很可爱、很值得珍惜的东西,因为也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是非分明,正义邪恶分明,美和丑分明,优点和缺点也很分明。?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直言直语”却是一种致命伤,因为: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只看到现成问题,往往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可能是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是在说自己,却又不好发作,只有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反唇相讥,如果不能招架住,可能就会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不能远离你的,就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干脆耳不听为静。?

喜欢实话实说的人,一般说话都不会打弯,让人很难接受,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被鼓动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往往都会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所以,有这种个性的人应深思,并且要在心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如果是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因为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一种说法,不能认真的。除非你力量够大、地位够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制造“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好好地把嘴巴闭上吧。?

直言直语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一针见血,要么是胡言乱语。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毛病,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杀伤力很强,很容易让别人下不来台。如果可以用婉转一点的方式提醒别人,其效果远远好于直言直语。?

胡言乱语则会让人恼羞成怒,甚至怀恨在心,导致你人缘极差。这样的人,别人要么对你敬而远之,要么对你嗤之以鼻。?

说话不加修饰,只会直言直语,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有些善意的东西,如果能够婉转表达,别人会产生感激的心情。如果自己一味地直言不讳,别人会认为是与其过不去。?

所以,在与别人交往谈话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实话实说”,说话要学会委婉一点,以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5?真话假话能办大事?

封建时代,上级和部下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关系:上级出售权力,属下以其才智武力去交换。上级视部下付出才智武力之多少而分配给其份额不等的权力,而部下如同任何一位精明的顾客一样,总希望花费最小的代价,去取得更大的报酬。因此,他要悉心去研究这位权力拥有者,如果拥有者是精明的,他们会规矩一些、收敛一些;如果拥有者是昏庸的、怠惰的、幼弱的,他们便会肆无忌惮地去窃取、去抢夺。因此,一个部下对上司并不存在什么忠爱之情,他无非是想从上司权力的汤锅里分到更多的羹。?

而一个上司,面临着那么多部下精明的心,窥伺的眼,攫取的手,纵然他是一个千眼千手的神仙,也难以应付,这就给部下的欺骗留下了余地。?

而那些会拍马的部下大多是连骗带哄的家伙。或者说欺骗像厚黑里的拍马术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真话假说:完全的撒谎,如老板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不管是为了安抚你或希望往后大家好相处,随便丢个理由给你,例如:“公司今年没有这个空缺”、“公司今年不赚钱”。这虽然也是实情,但是真正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却并不是这个原因。这种真话假说是美丽的谎言的一部分,往往受骗的人并不知道。?

裴延龄是唐德宗时掌管财政的大臣,其实他对财政一窍不通,可为了显示他的能干,给德宗皇帝一个好形象,他就任之初,便上书皇帝说:“我通过清账查库,发现有20万贯的钱没有入账,请将这笔钱放在另外一个钱库中贮存起来,以供陛下随时取用,永无匮乏。”?

不久他又上书皇帝说:“朝廷仓库收藏的钱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粪土中收得银钱13万两,丝绸及其他物品又有100多万,这些钱物也都没有入账,应当算作节余,也该转移到别的仓库收藏,以供陛下支用。”?

唐德宗这个人本来就十分贪财,一得知裴延龄意外地发现了这么多的钱物,他那奢侈的欲望便迅速膨胀起来,今日修这个,明日建那个,都伸手朝裴延龄要钱,其实,裴延龄所说的那些意外之财,全都是子虚乌有,是他为了炫耀自己能干,讨好皇帝而瞎编出来的。可面对着皇帝越来越多的索取,他又不敢暴露真情,只好加紧了对百姓的勒索和巧取豪夺。有一次,德宗要建造一所寺庙,需用一根长五十尺的松木而无处可得,裴延龄却说:“我最近在同州发现一座山谷长满树木,大约有数千株,长度都在八十尺左右。”?

德宗听了十分惊异,说:“听说开元、天宝年间在附近一带要找五六十尺长的树木都没有,不得不到远方采购,如今怎么会在近处出现这么多的大树?”?

裴延龄说:“我听说贤材、珍宝、异物,只有在国君圣明时才会出现。如今这批树木生长在京师附近,只是因为陛下圣明,开元、天宝时候怎么会有呢!”?

其实哪里有这些大树,全是他信口雌黄编出来欺骗皇帝的,当时有人就指责他愚弄朝廷,如同儿戏,后来唐德宗也知道了他的虚妄,可是听了他的谎言还是很受用,若不是他死得早,还很有可能当上宰相哩!?

江朝宗的升迁,也是靠江湖骗术换来的。?

江朝宗原名江四,此人就是袁世凯当朝时赫赫有名的步军统领,府院之争时还当过几天国务总理。江朝宗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粗通文墨,曾在台湾巡抚刘铭传手下当过书办——衙门里缮写文书的小职员。后来江四落难来到天津,经人介绍给直隶某绿营参将高孝承当书办。这位参将乃行伍出身,不通文墨,因而对江四格外重用,倚为心腹。?

高参将早年丧妻;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视若珠宝,迟迟未曾许配人家,有道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女儿的婚事成了高参将的心病。可是有财有势的门户谁愿意来娶这位芳龄已过的老处女?但一般小户人家,高参将又不甘心降格以求,日复一日,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把姑娘的婚事给耽搁了,越发难以出阁。?

自从江朝宗进了参将署,做小伏低,十分殷勤,上下都欢迎,参将也常夸奖他,久而久之,遂有欲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愿,未料一打听,江四已有妻室,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不久,高参将的一位幕僚与江四闲聊时,述及此中秘事,江听后内心十分懊丧,但又不可挽回,只有自怨自艾。?

江朝宗是个工于心计的人,为了自己一时失言而未能成为参将的女婿,终日心猿意马,不得安宁,思考着一条补救的办法,也是江四求利心切,终于想出了一条迷人眼目的招数,只待高参将自己找上门来。?

有一天,江朝宗备置了一桌酒菜,请那位幕僚和几名同事共饮。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都已有了几分醉意之时,蓦然间,江朝宗举杯号啕大哭起来。众人一怔,不知所以,都说:“四先生醉了!”江朝宗从怀中掏出一封“家信”,捧至脸前,涕泪俱下。那位幕僚先生拿过书信拆开一看,“哎呀”一声,说:“原来是嫂夫人病故了!”江朝宗哭得更厉害了。?

过了几天,那位参将的幕僚笑嘻嘻地登门见江,一见面就说道:“四先生,贺喜贺喜!”江朝宗心想:果然计谋应验了,但却佯装不解地问道:“我有何喜?”幕僚先生随即把受参将之托,欲把他的爱女许配与他的话说了一遍。江朝宗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站起来向这位幕僚先生深深地三作揖。第二天,江朝宗梳洗整冠去参将府,叩见高孝承,拜谢知遇之恩,口口声声恭称岳父大人,喜得高参将眉开眼笑。事不宜迟,高参将立刻请人选择吉日,为他们二人办了婚事。江朝宗遂了心愿,入赘参将府,从此青云直上,参将岳父关照爱婿,为他连捐带保了一个候补知县,加授五品衔。?

后来,高参将病故,所遗大宗财产,尽数为江朝宗继承。江四利用这笔家产,上下打点,终于攀上了北洋显贵袁世凯,成为民国初年投机政客中红极一时的人物。?

在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欺上瞒下,并以此作为升官的终南捷径,有些政府官员随意虚报政绩,作为自己攫取高官的资本。然而,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仍不免遮遮掩掩。倒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位红极一时的“副统帅”说得更为直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作为一个人,如果你当了别人的领导就更要做到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