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活学活用厚黑学 > 第八章 有奶是娘

第八章 有奶是娘

书籍名:《活学活用厚黑学》    作者:王凤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有奶就是娘,这是许多历史“成功人物”的经验之谈。想想也是,如果没“奶”的话,无论其中有多少割舍不下的关联,终究是要挨饿的。“有奶是娘”确实是厚黑学中最“现实”的东西,它揭示了厚黑学的根本。?

1?找“奶”之说?

在这个社会上,人们所得到的利益大小与一个人的厚黑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只有厚下脸皮,降低自己的尊严,去逢迎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的优越者,即使被逢迎者对自己傲慢无礼,也要厚起脸皮相迎。?

东汉时期,“改年号的拍马术”已比“美人计谋”拍马术又高出了一筹。汉平帝死后,王莽先是以挟皇帝擅政,不久便自己称帝,建立起新朝。但是太后却是死守着汉朝的封号不肯改变。王莽想来想去,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说服太后改号。正在为难之际,王谏上书说:“汉朝气数已尽,新朝得立,实乃天命。”王莽看后非常高兴,接着小史张永立刻奉上符命铜壁,上面写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太皇太后。”阴谋自从得逞。当然,拍马者——即帮助他成就皇业的人自然也是“鸡犬升天”。?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封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初次入朝,皇上命令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对太子不下拜行礼。唐玄宗责问他,而他却狡辩说:“臣子是胡人,不懂法度,不知太子是何官职?”皇上说:“是未来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是愚笨之人,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左右令安禄山赶快拜见太子,安禄山这才下拜。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老实,忠君志诚,很是喜欢他。安禄山入朝后,得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就竭力巴结,他竟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入朝总是要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有些不高兴,他又辩解说:“臣子是番人,番人的习惯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皇上明白过来后,更加喜欢安禄山。常言说得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安禄山的拍马术可谓别出心裁。但是其目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讨主子的欢心。安禄山的“先母后父”拍马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有一天,安禄山向玄宗献上一笼鹦鹉。玄宗问:“这只鹦鹉从何而来?为何要献给我?”安禄山就骗他说:“臣前次征讨奚契丹,路经北平,梦见先朝大臣李靖、李绩,向臣求食。臣想着他们曾为圣朝开疆拓土,劳苦功高,就向他们设祭献食。忽然,这只鹦鹉从空中飞来,站在祭坛上长鸣不飞。臣以为它是只吉祥鸟,就造了这个金笼子来喂养它。经过一年的喂养,驯化,它如今稍有薄技,臣因此才敢把它呈献给陛下。”唐玄宗听了这话,半信半疑,瞅了瞅笼中的鹦鹉顺口说:“御苑中虽然也养了一批鹦鹉,但都比不上这只高洁。”?

“谢万岁恩奖!”原来,安禄山先教了一些让这只鹦鹉赞美皇上、贵妃的话,所以这时鹦鹉又高叫:“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宗听到此声,马上非常高兴,对左右侍臣说:“贵妃素爱鹦鹉,可宣她出来,一同玩赏。”左右领旨而去,一会儿里面环佩叮当,鹦鹉闻声又叫道:“娘娘来了,妃子娘娘来了!”玄宗看着鹦鹉出神,安禄山的目光却转向那叮当做声处。不一会儿,只见许多宫女,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天仙般的美人,姗姗而来。那丽人刚刚步出珠帘,却又故意退后几步,似作回避状。直至玄宗召唤:“爱妃,安大夫不是外人,你出来吧!勿需回避。”杨贵妃才轻移莲步,缓缓步出珠帘。与此同时,安禄山也装腔作势地向玄宗叩头,请求退避,玄宗让他留下,他才拱手肃立在殿阶之下。?

贵妃见了玄宗,上前施礼,玄宗就指着鹦鹉说:“此鸟乃安卿所献,爱妃以为如何?”贵妃仔细地看了一番鹦鹉,便说:“鹦鹉并不罕见,只是白鹦比较难得,更何况它又熟习人言呢!”玄宗说:“爱妃既然喜爱这只鹦鹉,你就把它收养在宫中吧!”杨贵妃甚为高兴,立即让一名随侍宫女,收去养着。一面又问玄宗:“安卿在哪?”唐玄宗当即命禄山拜见贵妃。禄山下拜,贵妃还礼之后,玄宗又说:“安卿镇守边疆,屡立战功,近日入朝,朕念他辛劳,爱他忠诚,特地让他留在京城休养几月。”杨贵妃随口说道:“我常听李林甫与您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既是太平无事,又何妨留他在京呆一二年呢。”玄宗听了点头称是,安禄山见了心下暗笑,激动不已。当晚,唐玄宗就命高力士设宴于勤政楼,召集诸杨及亲信大臣侍宴。?

清朝末年,有一太监李莲英,他是个很聪明的人,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慈禧的秉性好恶,千方百计投慈禧之所好,所以慈禧就越来越喜欢李莲英。有一种说法,慈禧上了年纪之后,她就掉头发。每天梳头的时候掉头发,慈禧一见到掉头发,心里就不是滋味。年龄一天天衰老,原来那个梳头太监呢,他不懂慈禧的心理,掉头发还给慈禧看一看,这是你自己掉的头发。人家乾隆还知道呢,乾隆是孝子,他妈妈掉了头发怎么办?收起来做一个金的发塔,掉的头发搁在那个塔里,金的发塔里。李莲英就比较聪明,给慈禧梳头的时候,掉了头发搁袖口里藏起来,那慈禧问:我今天掉头发没有,没有啊,挺好的。这样慈禧就很高兴,因为慈禧很信任李莲英,一些人就嫉妒,结果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人们所知道的李鸿章搞北洋水师,在天津、大连搞海港,就是上了一个奏折,就请皇帝派人前去巡视,慈禧太后就决定请醇亲王奕譞去巡视。因为奕譞是亲王,所以行前呢,要派太监、派太医跟随。奕譞也很聪明:我自己独自出京门,那我回来要跟慈禧太后一个交代呀。他就跟慈禧太后说:希望派李莲英跟着我一块儿走,如果中间有些误解,那李莲英可以做解释呀。也正中慈禧的下怀,慈禧也想派个身边的人跟着去。一方面了解奕譞的行动,另一方面,实际看一看海港啊。军舰水兵什么样子,当面跟她口述。所以慈禧就同意了,奕譞、李莲英等一行就从北京启程,到天津后来到了大连,后来到了旅顺,到了天津港、旅顺港,醇亲王奕譞还没出北京,沿途天津有的地方做了充分地准备。到了天津给奕譞准备非常华丽的行馆,对李莲英更不敢怠慢了,他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人,也给他准备非常豪华的行馆。但是李莲英不住,他和奕譞住在一个馆里,一个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奕譞接待客人的时候,李莲英穿着朴素,侍立在醇亲王奕譞的旁边,不插嘴不说话,奕譞抽烟的时候赶紧给装烟,完了给点烟,恭恭敬敬。公事完了李莲英回到私馆,闭门谢客,日夜安静,一无所扰。很多官员想见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说句话呀,可以讨官,李莲英一概谢绝,任何地方都官员不见。

公务完了之后,李莲英就随着醇亲王奕譞回到北京,奕譞就向慈禧报告了他的所见所闻。这个时候有个御史叫朱一新上了一个奏章,说李莲英此行广肆招摇、贪污受贿。慈禧看了之后觉得怎么会这样?就找到奕譞了,慈禧和奕譞可以说是私话,因为是她妹夫,既是亲王,又是妹夫,问他怎么回事?奕譞就把李莲英的沿途的过程,就跟慈禧报告了,慈禧又通过其他的渠道了解了一下,说李莲英的确是谨慎小心,没有那些事情。慈禧就把御史朱一新给降级处分,这件事情应当是比较真实的,因为丁宝桢把安得海杀了之后,没有收尸,曝尸三日,这个事情对李莲英的教训太深了。厚黑学认为,心细还需要“胆大”,因为心细固然不会让人出差错,可胆子不大,行动就会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李莲英也就是一个心细胆大的厚黑高手了,不愧是历史上成功的太监。?

有一次,“老佛爷”慈禧六十大寿,挪用军费筹备的大庆使得京城里张灯结彩,一片红火喜庆的气氛暂时遮掩了清王朝内忧外患的现实。?

这一天,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计划,慈禧将在颐和园的佛香阁开笼放鸟,以图吉利。一笼笼的鸟摆在那里,由慈禧亲自抽开笼门,让鸟儿自由的飞出,腾空而去。这样放了一批,慈禧正在兴头上,宠信太监李莲英命人搬出最后一批鸟笼。慈禧照例抽开笼门,让鸟儿纷纷飞出,但见这些鸟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又喳喳的飞回笼中来了。慈禧又惊奇又纳闷,便问李莲英说:“小李子,这些鸟儿怎么不飞走哇?”?

李莲英平日不离慈禧左右,对慈禧的性情癖好早已了如指掌。他知道慈禧爱听吉利话,今日正值六十大寿,借机颂德贺寿肯定能讨老佛爷欢心。于是跪下叩头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泽及禽兽,鸟儿才不愿飞走。这是祥瑞之兆,老佛爷一定万寿无疆!”?

慈禧吃了李莲英的吹拍,心里自然舒服,但说:“威德泽及禽兽”云云,谁都知道是无稽之谈,为了显示自己的“英明”,就怒斥李莲英道:“好大胆的奴才,竟敢拿驯熟了的鸟儿来哄我!”?

这时,李莲英本巴望主子欢心,给他几句好话好赏他几锭银钱,没想到慈禧发怒,让他下不了台了。然而凭李莲英对慈禧心思揣摩的精准,他知道今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自己又是慈禧的宠信,慈禧定不会把他怎么样;慈禧此时也不过是摆架子佯怒,拿他李莲英开涮,以求更大的奉承和更多的乐子而已。于是李莲英迅速转动脑筋,躬腰禀道:“奴才哪敢欺哄老佛爷,这实在是老佛爷的德威天地所致。如老佛爷执意降罪,请先答应奴才一个请求不迟。”

当时在场的人见到李莲英跟杀人如同碾死个臭虫的老佛爷讨价还价,这还得了,人们都吓得脸都白了,哪个还敢吱声。慈禧也真动了气,铁青着脸道:“你这奴才还有什么请求?”

李莲英说:“天下只有驯熟的鸟,没听说有驯熟的鱼,要是鱼儿也顺遂人意,就证明老佛爷确实德威天地,泽及禽兽了。老佛爷可把湖畔的百桶鲤鱼放入湖中,如鱼不肯游走,就证明是天心佛意。要是鱼儿游走了,请老佛爷一并治奴才的罪。”?

慈禧疑惑,便走到湖边,命人把鲤鱼倒入昆明湖中。说也奇了,那些鲤鱼游一圈之后,竟又纷纷游回岸边,且排成一排,远看似朝拜一般。众人也正疑惑不已,李莲英见时机已到,赶快跪在慈禧面前,高呼老佛爷“万岁万岁万万岁”。随行的太监、宫女、大臣见此情景,哪个不跪下,于是一时间呼声雷动,真乃人、鸟、鱼共贺。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上,慈禧就是宠辱不惊的高人也禁不住心花怒放了。?

原来,李莲英为了讨好主子欢心,事先在岸边洒了一溜鱼虫。鲤鱼要吃鱼虫,当然就又游到岸边来了。?

李莲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能够顺应主子的心理变化适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慈禧的虚荣。其实,人都是多多少少有些虚荣心的,虚荣心被满足往往能带给人搔到痒处的惬意之感。即便是虚荣心很淡的人,也都有向人倾诉、以求理解的愿望,这样人的情感心绪才能够找到一个适当导引疏通的途径。以琢磨人心为专业的小人恰恰对于人的这些心理需求特别敏感,并且他特别乐意去做别人的“出气筒”、“痒痒挠儿”,甚至是相知相惜的知己、无微不至的佣人。小人正是抓住了人性中渴望迎合的脆弱之点,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小人的这种能力,对于在人际交往中同样渴望给人好感、求得信任的寻常人来讲,也是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的。?

在这个社会上,现实也就如此,当你见到你的上司夫人时,你不妨称赞她“年轻漂亮”,“气质高雅”或她的服饰上,举止上,风度和修养上等赞美的话,即使对方听到你的赞美之后说:哪里,你过奖了。但是他的内心也是高兴的,只要你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对她发自肺腑地赞扬一番,你就可大功告成了。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要赞到好处,其实,让女人高兴,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做到了这一点,你就等于把她攥在自己的手心里了。?

2?哭的孩子有奶吃?

其实,哭是婴儿的一种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抚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就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因此,爱哭的孩子也是被人抚爱最多的孩子。?

其实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聪明,对于特幼小的孩子来说,哭是他的惟一有效的武器,因为一哭就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先看看是不是又拉了尿了,没有的话那就是饿了,于是用奶头堵住他的嘴巴,剩下的就是小孩子满意的哼哼声。小孩子一哭是饿了,稍大一点的再哭那就是讨乖,因为哭得再厉害大人也没有奶水了,只有呵斥:自己找东西去吃!或者更严厉的:再烦我,就扇大嘴巴!?

为什么会产生前后两种反差的结果呢??

大人们往往喜欢孩子会学大人说话,认为是成长。但如果反过来,大人学说小孩子的话,就认为是一种发嗲的现象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与恶人先告状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实恶人是很聪明的,他知道什么是对他有利的,因为动作快所以就会给执法的人一个最先印象,就与以前大户人家娶亲一样,先入门的是大。其实恶人的心理素质是很值得欣赏的,一般人们把他命名为恶人主要是他应该是理亏的人,但却又占了上风,这是什么世道?其实说白了也不奇怪,因为他有一系列手段,比如先入为主,比如先下手为强,比如他清楚无礼辩三分,懂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

有的时候,小孩子哭不是因为饿,是因为环境。他的周围还有好几个孩子,他不想让他们争了食物去,所以先哭,把奶头先叼在嘴里含着,一边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先有一个保障。如果是真的饿了,就可以把肚子填饱,以防到时候哭也没有效果。?

为什么恶人会先告状呢?因为他们没理,所以他们会放手一搏,反正到时候也不损失什么,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馅饼岂不是太大了!?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说过:“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中国的古谚语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尤其是在现代的商界,早就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商机往往在转瞬之间倏忽而逝,一个消极被动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而即使是一个“巨无霸”型的成功企业,如果稍有一点松懈,一夜之间也会轰然地坍塌下来。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就是一个老板不在场,也不需老板提醒,就能够自觉、主动行动的人;而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那些驴子拉磨似的人,那些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也只能在原地踏步,甚至被时代解雇,被社会所拒绝。?

甲、乙两个职员是一家酒业公司的行政人员,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已经发生财务危机,为了渡过难关,公司决定三个月停发工资,以成本价格发给与工资相当的产品,由员工去出售。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们能够以批发价卖出产品,他们获得的钱将会比工资多30%;如果能够以零售价卖掉,就接近工资的一倍;当然,如果不能卖掉,就只好自己留着享用了。他们两个都没有做过销售工作,当看到一箱箱沉甸甸的啤酒,不禁两眼一抹黑,四顾两茫茫。职员甲因为家庭负担相对重一些,所以他没有过多地犹豫,立即起早贪黑,蹬着三轮车走街串户,深入餐厅、酒楼、招待所、工厂、农村,到处去联系用户,甚至可以先赊账后付款,所以,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他的产品就全部销售一空了,赶紧进货,结果三个月挣下了全年的工资。尝到甜头后,他还主动要求把自己调到销售部,后来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而职员乙是个刚刚毕业的书呆子,面子思想严重,根本就拉不下面子骑着三轮车做贩夫走卒,而是在一个居民稀少的地方破帽遮颜,守株待兔,结果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的家里仍然像个啤酒仓库,一点也没销售出去。?

有人说女性的专利法宝就是哭,其实这话并不尽然。男人的眼泪正因为不常流而更有效,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吧。?

例如:一家公司在搞分流下岗,多年来一直想把一个高大结实的男领班解聘掉,这家公司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极为谨慎,决不会只贴出一张解雇通知,或者叫某个人到办公室里去宣布:“你被开除了。”这样,他会上诉劳动仲裁委员会,请求劳动保护,而且公司还会背上排除异己的恶名,破坏公司名誉。于是,公司会安排一个会议。在会议中,人事经理会对将被解职的雇员提及“在公司范围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业的选择。通常,对于这种微妙的暗示,职工都是自动辞职,这样一来,公司甚至可以省下一笔退职津贴。?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人事经理与那个领班已会晤过四次。每一次,人事经理都向那个领班暗示公司已不需要他的服务了,但是每次那个男领班都抽抽噎噎,而且痉挛地唉声叹气。虽然这是一种比较狡猾的表演,却使得人事经理为之气馁。事后他总是对另一个经理说:“听着,如果你想要开除他,你自己去对他说吧,我是没有办法做到。”那个领班一直都在职位上坐得好好的。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该哭的时候就得哭,这样才能幸免于难。?

3?表现衷心要及时?

晋元帝在位期间,权臣石显为人显得非常伶俐,口才也比较好,当然他也非常受元帝的宠信。借着皇帝的宠信,石显经常在与皇帝谏议政事时不露声色的置敌手于死地。这种事情做得多了,自然树敌不少,因此石显自己也时刻提防着别人的弹劾。他知道,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取得皇帝的信任,所以,他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向皇帝表功显忠的机会。?

石显常常都是替元帝四出传达诏命,有时到晚上回来迟了就被关在了宫门外,想进去也是不方便的。于是石显就以元帝说:“我有时回宫晚了些,被关在宫外,耽误了服侍皇上。皇上能不能特准我晚上也可以开门进宫呢?”元帝觉得这是小事,马上就答应了他。过几天,石显又很晚才回宫,守宫门的官员按照规定不开宫门,石显就说皇上授权他可以打开宫门。官员无法,只好让他进去。这件事传开以后,显然有人上奏章弹劾石显,说他夜晚假借君命,私开宫门。元帝看过奏章后,便没有说话,就微笑着递给了石显。?

石显的察言观色,显然是看到元帝微笑着脸,明明知道皇上并没有生什么气,况且这件事也的确是皇上亲口应允的,奏章既说他“假借君命,私开宫门”,则不仅并不属实,而且有毁谤之嫌了,该治罪的不该是他石显,倒应该是那此弹劾他的官员了。换了一般人,也许也就顺随君意,不再多说什么,可是灵活机变的石显敏感的意识到这不仅是个呈表忠心的机会,而且也是打击敌手的好时机。于是石显假装害怕,立刻跪下,边叩头边流泪对元帝说:“陛下信任我,让我做些小事,我只知忠心耿耿的为陛下做事,以至于早晚进出,得罪了一些人。这样下去,我的命是迟早保不住了,陛下还是让我到后宫去干些勤杂零活吧,也好保住我这条性命。”石显这么一哭一说,不但推掉了可能的罪责,而且显得十分无助可怜,把本来就倾向于他的元帝弄得不安起来。元帝想石显一片忠心,竟遭人诽谤,也实在是难为了他。于是并不怪罪石显,反去斥责那些弹劾的官员。就这样,石显一方面是提高了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也是迫使自己的对手慑于威力而不敢轻易进言了。?

像上述所讲到的石显这类小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出差错、出纰漏,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甚至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只要有冠冕堂皇的借口,坏事情也可以变得无关痛痒,甚至还可以变成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因此,小人自恃他毫无道德负担的口舌与灵活机变的办事能力,他向来也不怕出现矛盾、产生麻烦,小人往往就是在化解矛盾、解决麻烦的过程一步步壮大着自己,打击着敌人。其实小人的这种本事,可以使小人成为世界上最难以戳穿的人。?

中国历史上靠拍马发迹的名家还真不少。这里我们只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第一个例子说的是唐朝时期的事情。唐玄宗时期,有一个被派往南方担任地方官的陈少游,不但足不出京畿、未尝赴任,反而连续加官晋爵,十余年间他三统大藩。为什么他能够这样官运亨通、洪福齐天呢?看看他的拍马历史也许你就会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陈少游善于权变,见风使舵,尤其是在聚敛财富、交结权贵上颇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是时董秀在朝中执掌大权。陈少游对董秀的为人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特地寄宿在董府附近,等到董秀退朝回家单独求见。见了董秀,陈少游单刀直入,不动声色地发问:“请问大人家中人口几何?每月需要多少花费?”董秀回答说:“长期愧对高位,负担又重。目前物价昂贵,一月总需要千余贯钱才能应付。”陈少游说:“按照大人的花费,你的俸禄不够用啊!要经常求助于人才行。我想,假如有人向大人提供资助,大人愿意留意予以提携,那就是很简单的事了。”董秀动心了。?

陈少游发现时机成熟,就直言不讳地说:“在下虽是不才之人,请允许我单独承担你的费用,每年愿送你五万钱。现在我身边就带有这个数目,请您收下,剩下的等我上任后补上。”董秀见钱眼开,非常乐意,并热情招待。?

没有料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陈少游却潸然泪下告诉他:“南方瘴气浓厚,地又偏僻,只怕到了那里不能活着回来,再睹您的风采了。”这是话中有话,不能活着回来,不就是说再不能将那剩下的钱补上吗?言下之意,最好找个肥缺干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董秀马上说道:“你的才能很高,不应派到偏远的地方。请耐心等待几天,我一定想办法帮助你。”陈少游除了巴结董秀之外,还用重金贿赂了另一位权臣元载的儿子仲武。不久他就改任浙东观察使,最后又提拔为淮南节度使。正是由于这些地区很富庶,因此这位贪官在这里搜刮财物竟达亿万之数。?

4.投其所好?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贪钱者众,一无所好者寡。这个“好”,对己是优点,是个性,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则是攻破你防线的突破口,是你致命的弱点。因此,金钱敲不开的“铁门”,投其所好者往往能乘隙而入。举凡字画、古董、锦衣、玉食、轿车、猎枪、渔具、美色……只要好其一种,一旦被人“投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改变初衷,干出原本不愿干的事。?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独生子欲将牛牵回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怎么样牛也不进去。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仅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的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就将牛引进了栏里,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看电视、听收音机必先调好频道,否则再好的节目也因为杂音太大而影响欣赏。?

猫、狗是天生就喜欢吃骨头,不喜欢吃肉?又或是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强迫它们无奈地接受呢??

记住,钓鱼时用的鱼饵,不是您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鱼最喜欢吃的食物。当你在与人交谈沟通时,要知道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勿忘“投其所好”,满足他的需要。?

晋国的文子在躲避当朝逮捕出逃时,经过一个县邑,这个县的头儿啬夫是文子昔日的好友,文子手下的人建议在这歇歇脚,也好等等走在后面的车子。文子坚决不肯。他说:“这个啬夫可是个靠不住的人。我当年爱好乐器,他便送我上等的好琴;我喜欢各种佩带之物,他便送我玉环。他是个很会投其所好的家伙,不惜以加重我的过失的做法讨好我。我担心他也会以出卖我再去讨好别人。”文子一行当即离开这里。果然不出文子所料,那啬夫竟扣押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国国君。文子不愧为是位智者,虽然被啬夫攻破了爱好这个“缺口”,但是他毕竟早在接受馈赠时,就透过“友谊”识破了啬夫的本质和用心。可是,世间如文子这样的智者是很少的。常言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投之以桃者,是注定要你报之以李的。有相当一些人之所以被人拉下了水,就是中了一些人善于投其所好的计。

事实上,有谁不愿意去自己想去的环境,见到自己想见的人,听到自己想听的话,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分享果实的办法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即自己劳动所得;一种是间接的,即依靠别人给予。世间尽管行业很多,但每个人都在充当着奉献者,也充当着索取者,区别只是人们把哪一方面看得更重。居正常心态求助于人是常事;无私奉献,互相帮助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靠诚实劳动获取财富更为常人所共识。一个人想实现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了,算是幸事;即使未能实现,他的付出也足可抚慰自己伤感的心,并为周围的人所承认。相反,善投其所好者却不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欲求于人,便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思对方之所想,言对方之所听,办对方之所求,投对方之所好,供对方之所需,以足已愿。?

手段低劣的投其所好术是直观的、有形的、牵强的;高超的投其所好术是隐蔽的、无形的、虚伪的,但却是逼真的。低劣之术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高超之术却为常人难以洞察,因为高就高在它有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戏剧性以及讽刺性。计划性体现在有预谋、有步骤;长期性体现在时间上,不惜1年、2年、5年,甚至10几年而不懈地投入;针对性体现在一个方案猎取的目标往往只是一个,比较专一。?

以利诱之,投其所好是糊涂经商中的绝招。经商中,以小利俘虏对方,虽然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将来会得到更多,所以在经商中当你的客户或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不妨付出真切的关心来安慰他人。即使对方只是一个陌生人或本就是你的对手,他也会因你的真心相待而感激万分。处处为他人着想,处处关心他人,这一糊涂经商的法宝将使你广交朋友,也使你的事业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心理学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和拒绝。那么,正如管理心理学所证明的:“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表明,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种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想说服别人,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做或想别的事情,或嘴里应付着你,眼睛却一直注意着别的东西,或转移话题,跟你瞎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乔治?伊斯曼是柯达胶卷的发明者,他的这项发明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财富,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但是即使他拥有这么大的成就,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赏。人们常说:“得宠是人的本能嘛!”?

伊斯曼想要建造一所音乐学院和一座剧院,以此来纪念自己的母亲。纽约座椅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o爱德莫生希望能取得这份生意订单。当爱德莫生被带进办公室,伊斯曼正低头翻阅一些文件,他抬起头,摘下眼镜,走到爱德莫生面前说道:“你早,我能帮你一些什么忙吗?”?

爱德莫生说:“你的办公室真的是很漂亮,如果我有这么棒的办公室,我会尽心而为的,你知道,我是个经营木材生意的人,但在我以前的经历中,还从没有见过这么雅致的装潢。”伊斯曼道:“噢,要不是你提醒,我什么也不知道,这办公室确实不错,当我每一次使用时,心情都很高兴,现在因为事情比较忙,我几乎没空慢慢欣赏这个优美的建筑,只是习惯性地每天坐在这里办公而已。”?

爱德莫生把整个屋子环视了一遍,摸着窗框说:“这是橡木做的吧”。伊斯曼回答:“是啊!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我朋友特地为我挑选的。”然后,伊斯曼还带他参观每一项设计,并谦虚地请他也为社会谋点福利,办一些学校救济一些贫困儿童,还拿出了一此照片让他看。?

乘着这个时机,爱德莫生引发他过去的雄心,伊斯曼认真地说起他童年时的往事:母亲为了伊斯曼上学替人帮佣,小时候贫困的痛苦使他下定决心要努力赚钱,让母亲有好日子过。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全心投入于实验中,最后终于研究出了透明胶卷,爱德莫生在早上10点15分与伊斯曼见面,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了……鼓舞和赞赏,把对方谈话的欲望都激发起来了,不知不觉度过了很长时间。所以,作为谈判者,首先要赞赏,激发客户在热情友好中达成协议。最后伊斯曼对爱德莫生说道:“我最后一次到日本的时候,把一些椅子买了回来,椅子在阳台上被晒褪了颜色,于是我又买了些油漆自己上色。你愿意来看看我那些椅子吗?那就到我家吃午饭吧,我把它拿出来给你看。”?

他们吃过午饭后,伊斯曼先生把从日本买回来的椅子拿给爱德莫生先生看。其实那些椅子并不贵,然而,他太自豪了,因为那上面的油漆上他自己亲自刷的。?

一个价值9万美元的订单最后还是爱德莫生争取到了。不仅如此,从那以后,他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想要在与客户交往中一鸣惊人,有所成就,那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赞美别人,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重要人物,使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总之,要使别人与我们在任何事情上合作,最重要的,必须使他们自己情愿。而我们要达到让他们情愿这个目的,就只好去迎合他的兴趣,投其所好。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他的某些欲望,使进行中的事情达到我们的期望。?

5?善于奉迎拍马?

厚黑学所讲的奉迎拍马不是泛泛而谈的,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为基础。平头百姓,要想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位列九公大臣之上,或者想办成大事,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那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其实,拍马也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

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就是骑马前还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何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不会这种方法的人就不可能会事如人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对拍马,批判拍马。同时,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拍马,处处都在运用拍马。不懂得拍马技巧,也就等于不懂得成功的诀窍。?

一些懂得拍马之术的人,多数仅会一些恭维、献媚之小技,事实上这些都还粗浅得很。拍马屁是极讲究手法和拍法的。如果太拍了也不行,拍得不是场合不行;拍轻了,太痒;拍重了,又会让人感觉你没有诚意。如果能做到无声无息、不露痕迹,让人晕晕乎乎、得意忘形,这样才算是达到了拍马的最高境界。?

对于厚黑之人来说,溜须拍马的目的最终是要“好处”或“给自己办事”。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他们怀才不遇,抑郁而终;有多少人刚踏入社会就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得不到赏识。悲剧的根源,不是拒绝“拍马屁”这门艺术,就是没有真正地悟透“奉迎拍马”的真正含义。?

人们不应该用“奉迎拍马”去害人,但却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个护身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拍马,你都是要生活下去的。你在这个世界要想生活得很好,就得学会生存的技巧。而奉迎拍马的常识就是一门生活离不开的学问。可能,说起拍马这个词好多人都不愿意听,但是,你可知道你在生活中因为不会拍马吃过多少次亏?在人欲横流的时代,你不奉迎拍马,自然会有人去做,而且还会从拍马中得到不少实惠。有些拍马者却说:“拍马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而不会奉迎拍马者却说:“拍马真可恶,专拍肮脏户。”什么意思呢?拍马与被拍者都不是好东西。就在被骂者脸红之际,他们已经有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可以升官,可以发财,可以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可以将生活的道路铺得平平的,甚至还可能会有“鸡犬升天”的一天。?

拍马屁本质上是通过一种颇具处世艺术的语言来实现对方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取得与对方心理上的沟通。拍马屁的时候,切忌用官话和套话。赞美贵在自然,是一定场景下的真情流露、有感而发。任何僵硬、虚夸和做作的赞美,会让人反感。?

过去,给上司溜须拍马的人往往被人们当作奸恶小人而唾之,现如今,说起某某人会溜须拍马,就等于夸赞这个人多么多么的有能力一样,话虽说没变,意思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俗语道:“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生活体验的真理不无道理。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如下山的猛虎,只有倾尽浑身的解数,方能不被浪涛淹没。多元化的社会必然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溜须拍马似乎也成了多元化人才的一种。?

人向来就是个虚伪的动物,没有哪个当官的不喜欢被人吹着捧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被人吹捧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没权力谁理睬你呢?领导高兴了,溜须拍马者也算“事业有成”了,只要是该领导管辖的范围内,就可以无视组织纪律,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奉迎拍马的一种,那就是做一个上司喜欢的下属,这一点主要是在自己身上下工夫。?

1?要重视分内的工作。本职工作完成得出色,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这同时也是为升迁打造基础。?

2?不要重复犯同一个错误,要学会积累经验。人人都会犯错误,懂得汲取经验教训的人才会有所长进。?

3?善于安排时间。一个人能不能有效地把时间利用好,与你会不会被上司提拔有很大的关系。?

4?设法达到公司的目标。不但要知道公司有什么目标,还要知道如何去达到,这样升迁得才会比别人快。?

5?富于进取。凡是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人,一般进取心都很强烈,他们懂得如何有效地与人合作,尽量地把工作做到最好。?

6?善于运用权威。懂得如何适度地运用权威,上司就比较愿意提拔你。?

7?要多听。一般来说,上司都很喜欢让人听他说,而不是他听你的。?

8?要会问。问题提得好,上司就会特别地注意你。好的提问一般会有这样的回答:“唔,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9?言谈要得体。言谈就像演戏,说服他人更是如此,说话时千万不能干涩无味,或者是道貌岸然地一味地说。?

10?不要喋喋不休。最好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说半天别人还听不懂的原因,不是你的主意不好,而是你的口才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

11?事实不清不要发言。起码不要在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没搞清楚前就急于表态。?

12?该说的就说。不要因为你年龄小,或是职位低就不敢开口。好主意不受年龄、资历的限制,这是你出头的机会,千万不能放弃。?

13?要会预料。能预料到上司的意愿,也就是说要摸清他的脾气。?

14?不做沉默的人。有句西班牙谚语讲得好:“儿子不吭气,即使是母亲也不懂他的意思。”?

15?不要急于要求加薪。正确的做法是要求做更多的工作,担更大的责任。要知道就算给你加薪也不会比你的直属上司多,尽快地坐上他的位子岂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16?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们可以说是你铺筑升迁阶梯的石头,你要高声地谢谢他们。你越亲切对增加你的声望越有利。?

想要善于奉迎拍马,招人喜欢,最重要的一条是要顺其所思、投其所好、从其所欲、急其所难。?

每个人都爱听好听话,谁不喜欢被人夸奖?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一定的市场,这可是发展的硬道理。于是热衷于溜须拍马,精于此道的大有人在。所以光有厚脸皮显然是不行的,还得勤练内功招式,这是真正的讲究技巧。?

曹操出征的时候,儿子们都来送行。曹植作了一篇洋洋大文,当众朗读称颂父王功德,曹操及随众听了,俱欢喜。该曹丕出场的时候,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泪流满面,伏地而拜,表示为父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而担忧。结果,形势急转。大家均认为曹植虽才高八斗,但华而不实,终不及曹丕厚道心诚。后来,曹操终于选择立曹丕为太子。由此可见,用言语去拍马屁,终不敌行动。这就是技巧。曹丕表面上厚道诚心,其实心机更甚,手段更高明,胜在不着痕迹的技巧上。可谓溜须拍马终成正果之高人。?

当你与别人聊天时,尤其是面对位高权重之人时,一定要在对方说到得意时拍案叫绝,积极配合,使对方受到鼓舞,更要学会为对方分忧解难,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外加皮厚,精练内功外功,方能成就溜须拍马之绝世武功,坐享名利二字。?

6?笑骂由他去?

《厚黑学》是一门心里喜欢但嘴上痛骂的处世绝学,厚黑得不够的人,往往在他人一两句话之下便脸红心跳的,自甘屈居人下。真正的厚黑高手,因为已厚到无形,所以不会脸红;因为内心黑得发光,所以也不会心跳,所以,他们不但笑骂任由他人去,而且还能不动声色地替对方帮腔笑骂。?

谈及其时的世风之变,明朝万历皇帝归纳出这么一条:“大小臣工志期得官,不顾嗤笑。”这句不起眼的话应该超越时空了。因为倘若抹去其中的人物、朝代等背景材料,相信人们看不出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翻开我们的历史,把“得官”作为职业的首选,实在是历朝历代都颇为常见的景观,只是选择的途径、方式不同罢了。为了当官而“不顾嗤笑”,这样的社会风气令王元翰感到忧虑。在他看来,难道为了当官,需要不择手段,甚至把人格也当成无关紧要的东西吗??

其实这样一比较,为“得官”而“不顾嗤笑”算是不错的了。宋朝的邓绾公开说过:“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他这里的“好官”可不是史书上所说的循吏,笑骂循吏的当然不会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只要能达到目的,嗤笑算什么,就是骂,也都随你的便。邓绾的出身本来不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在重科举取士的北宋,前程远大,而且他当时已经在宁州通判的任上。通判的地位不能算低,仅仅略次于州府长官,同时又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但邓绾心急,巴望着早一点爬上去。时值王安石“得君专政”,实施变法,邓绾终于在对新法的态度上找到了突破口。?

11世纪,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遭遇了强大的反对声浪,这声浪绝非一句“保守派的阻挠”能够蔽之的。可惜王安石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于是凡是赞同他,同时也是他认为有能力的,不论处于哪一层次,都要破格提拔,韩绛、吕惠卿、苏辙等的升迁可以佐证。邓绾摸准了这一点,对新法大唱颂歌,不是发自内心地拥护,而纯粹是为了取悦王安石。他上书神宗,说陛下真是有贤良辅佐,新法的颁行使“民莫不歌舞圣泽”,百姓拥护极了;并且这种大好形势“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什么好听就说什么,哪怕信口胡诌。除此之外,邓绾还对王安石“贻以书颂,极其佞谀”。这一招果然奏效,在王安石的极力举荐下,以至于徽宗“驿召对”,要他火速进京。这次召见原本只是给他官升一级,为宁州知州。还要回地方去,他很不高兴,对宰相们发牢骚:“急召我来,乃使还邪?”原来他来的时候根本没打算再回去。人家问他:“君今当作何官?”他说:“不失为馆职。”直接伸手要官。第二天他居然就被升为集贤院校理。“乡人在都者”都替他难为情,骂他是无耻之徒,邓绾却满不在意,并用这一句“笑骂从汝”来回敬。?

邓绾的为人,王安石在经历了去位、复相的一番折腾后才算终于认清,他“自劾失举”,承认看错了人。但邓绾有他的实用逻辑,且屡试不爽,仕途上也始终没有太大的波折。?

邓绾对“笑骂从汝”的实践是成功的,而相对于明朝的崔呈秀,他则又成了小巫。崔呈秀跟定了魏忠贤,甚至还说出过“千讥万骂,臣固甘之”的话。由“不顾嗤笑”到“笑骂从汝”再到“千讥万骂,臣固甘之”,这个递进关系完全活现出为了“得官”而廉耻愈来愈不足顾的种种丑恶嘴脸。其实即便是最低级的“不顾嗤笑”,也足以表明社会的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李宗吾认为,“无行到了极点,便可以无法无天,”待人处世上的无上心法便是“自甘堕落”,由此才能反衬出上司或者所求之人的高大,这是一种变相的吹捧,而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拍马献媚确实是有辱自己的人格,所以很多人无法坚持到底,看来,这一策略是否管用,还要看你是否彻头彻尾地做到脸厚心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