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活学活用厚黑学 > 第十章 心狠手辣成大事?

第十章 心狠手辣成大事?

书籍名:《活学活用厚黑学》    作者:王凤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历史中,成大事的人,有几个是品行高尚,为人善良、有良心,有责任心、真正脚踏实地干活的人?那些在残酷的博弈中出位的人,哪个不是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的主?哪个不是谎话连篇、欺上瞒下的人?哪个不是昧着良心、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的?所以,要想成大事,就必须学会心狠手辣。?

1?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形容人豪爽洒脱,不斤斤计较,又解释为不拘泥生活琐事。小节,指非原则的琐事。拘,就是拘泥的意思,即固执、不知变通。?

成大事者,并不是像普通的成才那样简单。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

《鸿门宴》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做人也应该是这样的,应善于取舍,这样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从古至今,多少成大事者善于取舍,不拘小节而获得成功。现实存在的事物包含多种矛盾,人不可能全面顾及,所以,只有善于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了,明确“大事”的重要地位,不拘泥于小节,才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细枝末节小事的阻碍,取得成功才会更快。?

曾国藩一生方圆处世,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抓住根本,抓住主要矛盾,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因而他的《曾氏家书》中的许多信条被后人奉为圭臬;像这样不拘小节的人还有很多,韩信不拘于胯下之辱,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爱因斯坦不拘于衣衫褴褛,提出了相对论……这些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还有,诸葛亮事必躬亲,琐事小事全都管,“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没有做到善于取舍,没有处理好军中小事的“小节”与建立国家的“大事”的关系,最后由于过于劳累,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果。?

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知道,若要成大事,就应不拘小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散不必要的精力在小事上,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大的目标,才能顾全大局,取得成功。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忍辱负重,终灭吴国,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这千古美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精神也被称之为胆剑精神,被后人广为传颂。?

越王勾践凭什么称霸,除了有贤臣良将辅助之外,当然也与他自身的素质有关系。?

勾践三年,吴国败越于夫椒。越王无奈,带五千余兵保全于会稽。为行成于吴,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卑辞厚礼以遗吴,并愿身与之市。在亲自服侍吴王夫差期间,勾践对吴王真是达到了唯命是从的地位,百依百顺。即使是让他去干一些卑贱的活,也绝无二言。他默默忍受侮辱直到他的忠诚赢得吴王的信赖,最后吴王把他送回了会稽山。?

身为一国之主的勾践为什么能够忍受敌国的百般凌辱,而且是自己情愿而去?他不是贪生怕死,只是想要为国家报仇,就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国家,装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装着一个执著的信仰——覆灭吴国,昭雪国耻。相对于国耻,个人的耻辱又算得了什么呢?成大事者,就应该有越王这样不拘小节的气概。?

那些来自家仇国恨,人生屈辱,往往会迫使一个人发愤图强。在勾践回到会稽山后,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休养生息、养精蓄锐20年后,终于大败吴国,把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杀死了,终于为自己的国耻昭雪。

勾践知耻而后勇,这样的君王,才是百姓所爱戴的君王;这样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从这一点讲,勾践不可不谓是一个贤君。也许有人会觉得勾践太过于无情,没有给吴一个机会让他行成,同时也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伯嚭。其实,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诸侯争霸的时代,你不杀他,他也有可能会反过来杀你,原因很简单:一个贤明的君主是不会让吴国的悲剧在本国重演的。也正因为如此,吴王在死之前要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悔啊!要是历史能重来,相信吴王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一刀砍死越王勾践,让他永不能东山再起。至于伯嚭,尽管他对越国有过很大的帮助,越国的崛起有他的功劳,但是他既不是一个贤臣,更不是一个忠臣。既然他能对吴国不忠,那同样可以对越国不忠,这样的小人留着日后还可能会是个祸害。?

伍子胥这个人能屈也能伸,不跟他哥哥伍尚一样,自愿成为父亲的陪葬品。他宁愿背负对国不忠、对父不孝的罪名,忍着父兄无故被害的耻辱和颠覆楚国的雄心逃亡他国。带着强烈的报仇之心,帮助他所辅佐的吴王阖闾征服了多个诸侯国,当然楚国也包括在内。杀父杀兄之仇终于得以雪恨。为解心头之恨,他愤怒地鞭打了楚昭王之尸。太史公叹曰:“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大夫孰能至此哉?”?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伍子胥当年没有随父亲俱死,这并非不孝,也并非苟且偷生,而是要创造一个弑君报父仇的神话。这才是真正的孝,因为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按常理我们当然要舍孝取忠;但如果我们所忠的君王并非是一个贤君呢,或许就要舍忠而取孝了。?

但有一点是很可惜的,堂堂大丈夫往往会被小人所谄陷。伍子胥也难逃一劫,最终落了个和父亲一样的下场。这无疑是夫差犯的一个大错误,让他自己后悔莫及。?

无论是伍子胥还是勾践,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大丈夫的气概。商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越西施嫁吴,阖闾失爱姬,无不体现了这种气概!而实践这些气概的人无一不是大有作为的人。?

拘小节对成大事具有负面影响。它局限了人的视野,消耗了人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真正重要的事业。试问,如果一个人终日为琐事焦头烂额,拘泥其中难以自拔,又如何成大事?纵观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性的特征: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认清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在这些无关原则的琐事上投入过度的精力以至于拘泥其中,同时,他们能够从全局和整体上着眼。因此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要不拘小节。?

2?先下手为强?

如果你想成为真正杰出的人才,最好还是先下手的好,这么做会使你获得双倍的好处。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先下手者必占先机。有的人本可以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成为领袖人物,可偏偏让别的不如他们的人占了先机。抢占先机的人是名声的长子(长子有继承权),后到者是次子(次子无继承权)。无论后者如何勤奋,也难免不被认为步他人后尘。有才干的人总是以独出心裁、另辟蹊径的办法在确保冒险安全的条件下取得成功。聪明的人善于标新立异,终得以跻身豪杰之林。而有的人却抱着这样的态度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从古代兵法的角度来看,先战之术就是一种以先发制人的方法取得战争主动权的方法。当与敌人可能要产生对峙交战时,采取先战术就能取胜。先战术从战略上讲,可以争取时间,赢得主动;从战术上讲,可以先入为主,对敌人产生一种威慑的作用。特别是在对方可能布下陷阱,要加害于你时,采用先战术,一则可以揭露敌人的阴谋,破坏敌人计划;二则可以先发制人使敌人陷于被动局面;三则可以显示我方的光明磊落,还可以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同情。?

另外,先战术在现代商战中还可以得到应用,它可以帮助商家先下手为强,抢先占领商品市场。?

1984年,中国宣布了参加洛杉矶奥运后之后,天津手表厂立即抢在其他厂家之前,将这个厂生产的“海鸥”表赠给我国赴美参加奥运会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每人一块,而且还在上面特制了奥运会的标记,使“海鸥”表与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这一大事件联系起来。这顶“冕”借得实在,具有想像力。一时间,“国手进军奥运会,海鸥飞往洛杉矶”人人传诵。1988年,汉城奥运会,天津手表厂再次出奇兵,使“海鸥”表成为中国代表团的礼品表。通过运动员之手,“海鸥”表又名扬海外。虽然后来又有许多企业将产品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进行宣传,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却远不如“海鸥”表那般深刻,这都是因为“海鸥”表是首创。这就是先下手为强的功劳。?

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环境里,精明的商人会发掘出自己的宝库。一旦开发了,人们的思想风气就会从此而生发出源源不断的需求。?

现代社会商业发达,社会需要大概已定,很难再有新的发展。这就好像被别人挖过的金矿,如果你还要去挖,恐怕只能是白费力气了。在这时,如果你多花些力气去寻找新的矿源,收益的恐怕不会是一点半点。经营者既要选择对市场,又要选择好经营方式,相对来说,创造市场容易,也能赚更多的钱。泰麦克斯手表驰名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上每出售三块手表,其中就有一块是泰麦克斯品牌手表。泰麦克斯手表走到哪里,哪里的手表市场就会遭到很大的打击。?

当很多人都认为非洲很贫困,购买力低下而不愿涉足的时候,泰麦克斯推销员却独具慧眼,决心在那里开辟手表领地。这种手表不但价格低廉,而且其推销方式和电视广告镜头也出奇地引人入胜,那就是“拷打试验”。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泰麦克斯的推销方式完全是按照马戏团吸引观众的方式进行的。”在相对保守的手表行业中,这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当泰麦克斯的推销员去零售店造访的时候,经常把表猛地摔在墙上,或浸入水中,以证明其防震及防水性能,公司因其所谓的“拷打试验”而在国外享有盛名。在该公司的商业广告片中,实况广播泰麦克斯手表被拴在飞奔的马尾上,或被绑缚在冲浪板上或是水陆两栖飞机的后面,或在135英尺的高处投入水中,经受种种折磨,人们仍然看见它还在不停地走。这种独特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方式,无论走到哪里都大获成功。1962年,泰麦克斯在非洲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品牌,公司发动宣传攻势后,1962年12月份,仅在非洲地区,泰麦克斯公司就售出了1万块表。?

对于那些别人很少涉足或者根本没有涉足的事业和市场来说,并不见得就不能赚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多年前,人寿保险是一种人人闻之而避的事业。当时的人寿保险条例非常严格,许多顾客伤亡也得不到赔偿,只因经营者多是小中经营,只能精打细算,根本不可能会有大量的金钱赔偿。?

再拿国内的房地产业来说吧,十几年前根本很少有人问津,谁知却在一夕之间成为投资发财的热门,一人赚钱,许多人都群起效尤,结果,房子卖不出去,那此投进去的资金根本也不可能再回笼过来了。?

如果一个人有了过人的胆量和先下手为强的思想,在几十年前就着手投资,那么,现在你就是一个亿万身价的富翁了。?

所以,只有在那些很多人都否定的事物上多动一些脑筋,想人所未想,想要创造出一番令人惊奇的事业恐怕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

先下手为强,捷足先登是赚钱的大秘诀。先下手为强,对于赚钱来说绝对真实。也许在你想周详考虑的时候,别人已赶在你前面开始着手实施了。所以,一有他人还未想到的新构想就应该立即着手实行。?

面对眼光紧闭的成功之门,失败者怀着恐惧与惶惑的心情,在门外等候;奋斗者却积极主动,立刻上前去推门。?

一个先下手为强的人,总能获得主动,占领有利位置。的确,机会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机会的反应。当机会来临时,反应敏捷的人是先人一步地抓住机遇。因为机会不会为了你没有看见它而等待,它是稍纵即逝的东西,同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公平的。?

既然机遇是平等的,但为什么有人捕捉不到,有人捕捉得到呢?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抓住了捕捉机遇的关键。犹如狩猎,等了很久,猎物来了,你却放空枪,眼睁睁地看着猎物逃得远远的。捕捉猎物的本领,就是及时抓住机遇。?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有三个人一起散步,其中一个忽然发现前方躺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顿时眼神就凝固住了!几乎同时,另一人大叫起来:“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手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生活中不少人发现了机遇,但是不能立即通过行动去抓住机遇,到最后还是与没有碰到机遇是一样的。?

有很多大企业家他们都做得很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读过经济学,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行动快:一旦发现机遇,就能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分析成功者的特点,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深思熟虑的能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面了。他们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才是他们的出色之处,这才是使他们出类拔萃、位居实业界最高、最难职位的原因。他们的口头禅是“现在就干,马上行动”。?

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是一大特点。市场机遇来得快消失得更快,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崛起快,这都要求企业信息快,决策快,营销快,说到底也就是要求企业的效率要高,这样才能抓住市场机遇,掌握营销的主动权。“快”是一大优势,可以赢得顾客,战胜竞争对手。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减少劳动支出,降低成本,为实施先人一步的策略创造条件。企业树立效率观念,就能以快动作、低成本、高收益来捕捉到市场机遇。

想要做到先下手为强就需要避实就虚。“避实就虚”一般作为军事上的谋略,其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力量薄弱的地方。在经济领域中,这也是它的实际意义。在面对竞争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应该发扬主动、灵活的精神,避其锋芒,先下手为强。?

在现代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产品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如果我们在制定产品策略时随波逐流,必然难以占有市场反之,如果我们能静观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动,细心寻找市场的空白,然后抓准时机,先下手为强,及时发展冷门产品,往往就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做到先下手为强,就需要以变应变。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它的内外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永远变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一个经营策略是普遍适用的,更没有久畅不滞的走红产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用什么样的策略招数,不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变在人先。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不仅不能先人一步,反而要落人几步,肯定会被竞争对手拖垮,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淹没。?

成大事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先下手为强,因此他们成就了一番作为。?

3?办事要果断,决不犹豫不决?

果断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张关键牌,你是否具备果断的素质,与你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是否可以减少坎坷、获得成功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这个市场中抓住时机显得更重要,在这里时机就是金钱,错过时机就意味着你将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像千眼佛那样察视时机,在做事过程中要像千手佛那样抓住时机,做事要果断与迅速。?

在香港及亚洲经济界,李嘉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嘉诚的成功,是其果断决策起了决定作用:反应敏锐,果断处事;能进则进。?

在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上兴起了塑料花潮流,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会摆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把自己手中的其他生意丢下,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料花。他建立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他也被誉为“塑料花大王”。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产仍然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料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就立即退出塑料花业,重操玩具等行业,这使他避过了这场危机。?

到了60年代后期的时候,香港经济起飞,地价也开始跃升了,李嘉诚就开始迅速购买大量土地。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的5月,香港政府为兴建中区的地铁中环和金钟站地面建筑举行了公开招标。为了争夺这块黄金地段的兴建权,各大财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李嘉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因为它背靠香港政府,又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素有“地产皇帝”之称。激烈竞争的结果: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实力雄厚的“置地公司”,开了华资吞并英资的先河,人们称之为“小蛇吞大象”。?

在70年代后期时,香港股市热潮又开始了,他迅速投资入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一下子就净赚了5900万港元。1978年,他的目光又瞄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一职。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1980年11月,通过整整一年的不间断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1月1日,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李嘉诚的资产像吹气泡一样膨胀起来,一跃成为了香港的首富。?

因此,做事时就不能犹豫不决,要果断。有的事情就要像饿虎扑食一样快速利落地完成。这样你才能争取时间,赢得人气与成功的可能。许多人创业初期都是凭一股虎气而走过来的,意志脆弱,做事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的,稳妥有余,果断不足,结果呢,很多事弄得半生不熟,非驴非马。?

在当今这个世界里,充满着各种机会,但是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一旦有了机会,就应该及时把握,就要果断决策,勇敢地去行动,而不是犹豫不决。否则,你只能永远站在那里看着别人成功。?

遇事能快速作决定自然是好事,可是,在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一旦你所做出的决定不正确,就会有无法弥补的后果,甚至还将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做事当机立断、不犹豫、不拖泥带水是必需的,但其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慎思而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立断就是指当机立断,一有情况就要毫不犹豫地抢先出手,或抢先占据优势地位。在实战中,丝毫的犹豫都有可能使你落尽下风,到时候即使想逃跑,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要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办事果断就要能迅速而又成熟地选定目标,及时采纳决定并果断执行决定。所谓及时,即指需要立即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甚至顶风而行。果断,从另一角度说,也表现在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时,立即相应地修改决定或停止已做出的决定。?

4?喜怒不形于色?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对于城府较深的人,有时很难从他的表情和举止判断他的内心活动。然而,人的内心活动总能通过某种外化形态表现出来,有的甚至通过人们某些下意识的动作和某些姿态表现出来的。?

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能体现一个人的阅历和性格。每时每刻都可以控制住自己,有很多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经历的事情不多,对人生的领悟也不够深。这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城府深的人自然不会把喜怒挂在脸上,成功人士或者是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人都是这样。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遇事做到先听,再看,后想,不要急于表态,事事都要考虑周全;做事要坚强;要学会忍耐,磨炼自己的性格,做事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成熟了许多,就不会让别人一眼看透你的心思。遇事少说话,少表态,忍字当头,遇人遇事先忍三分别冲动,让自己冷静下来,用理智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周围的一切,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你自然就不会把喜怒挂在脸上了。?

一般人遇喜都会兴奋,遇悲则哀伤不已,内心的情感更是难以控制,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如此地表现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善于察言观色,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就受到了他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给他人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

大概是1600年前,东晋偏安江左,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北方民族势力强盛,不断地以武力压迫东晋,司马王朝深受其苦。那个时候东晋是由谢安担任宰相的。有一次,北方前秦大举南侵,以号称百万的大军渡江南来,而东晋迎敌者只有数万人,以寡敌众的例子,古来即多,但彼此的兵量悬殊如此之大,却使东晋人民失去信心,人人准备再度逃难。惟有宰相谢安,虽处于非常局势中,却仍冷静沉着。当他一切准备妥当后,便悠闲自在地饮酒下棋,好像不知道前方有战争一样。在谢安的运筹帷幄下,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东晋艰苦地打赢了这场战争,获胜的消息很快地传回京城的宰相府邸,这时,谢安正与人对弈,看完捷报后,谢安仍若无其事地下棋。客人好奇地问着:“有何要事吗?”谢安答道:“没什么,只是前方的战士把敌人击败了而已。”?

在客人面前,即使是大获全胜,谢安也不改其沉着的态度。送走客人后,谢安返回屋内时,一不小心踢到门槛,撞断了木履齿,但谢安竟毫无所觉,竟硬生生地把喜悦之情压抑下来了。?

“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说尽量地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下来,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者。一旦领导者把自己的真情表露出来了,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则是“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的领导者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当权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没有钻空子的机会了,就会觉得领导是神秘莫测的,就会对领导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才是领导者重要的手段,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就能使属下的心里平静。?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中,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弓弩手几千人一齐向刘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刘邦伤势沉重,痛得把身体伏了下来。主将受伤,群龙无首。如果楚军乘人心浮动的时候攻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猛然间,刘邦突然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扣住自己的脚,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没有重伤。”军士听了,顿时稳定下来,最终也没有被楚军攻陷。?

其实,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地做到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植物人”。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不要轻易地拿出来让别人看见。?

5?挑拨离间?

所谓的“挑拨离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间计,这关键是要“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如果是对敌作战,或者是一些竞争,都要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对策与之较量,这样才有可能取胜,如果对对方情况毫不了解,可能就会采取错误的对策,这样必将遭到失败。与敌斗争,先要了解其情况,这就必须用间,为了不泄漏情报给对方所利用,则必须严格保密,纯洁内部,因此,用间与保密成为对敌斗争的最重要手段,古今都有这样的例子,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大力强调了“挑拨离间”的作用。孙子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像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故三军之亲,莫亲于用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孙子之所以能经常取胜,是因事先了解敌情。而要了解敌情,不能靠鬼神、迷信和主观去猜测,这样也只能从“知敌之情看”去取得。这就必须用“五间”。而能善于用间的,只能是智慧、慷慨的人,因为这种人才能重用、重赏做间谍的人,这样,间谍才会为之效死。在历史上的对敌斗争中,间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商之兴,与商汤以伊尹为相大有关系,因伊尹原是夏桀的大臣,他对夏朝的内情很了解;周之兴,与武王以姜尚为师大有关系,因姜尚原是商纣的大臣,他洞悉商纣的内情。又如楚汉之争,刘邦就给陈平黄金四万斤,让他挑拨离间,离间项羽与其股肱之臣范增、钟离昧等的关系,使项羽最后变成孤家寡人,刘邦终于把他打败了。?

在一些敌对的情况下,随时注意捕捉和利用敌国君臣之间的矛盾,使之互相猜疑,形成内乱,分崩离析,然后乘隙而攻之,这是战争中运用离间计的方法。楚汉相争时,刘邦之所以能击败项羽,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取决于离间计的作用。?

公元前203年,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内。楚军在城外断绝了汉军的运粮甬道,城内粮草日渐困乏,形势十分危急。刘邦向项羽求和,项羽不肯。陈平向刘邦献计,建议离间项羽与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的关系,等项羽众叛亲离的时候,再举兵进攻。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谋,使人造谣说:项王属下钟离昧、龙且、周殷想要投降汉王。项羽为人本来就好猜忌,果然对钟离昧等人产生了怀疑之心。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等到侍者刚刚走进屋,陈平便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把这些餐具端了出去,换上了一些十分恶劣的饮食和餐具。使者回营告诉了项羽,项羽对亚父也产生了怀疑。这时,亚父向项羽建议急攻荥阳,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过了几天,亚父得到消息说项羽怀疑自己,便找到项羽告辞回乡。亚父在回乡路上患病死去。项羽失掉了亚父,又不信任钟离昧等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久,韩信、陈平等人用计从城中救出了刘邦。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羽便失去了军事优势。最后,在垓下一战时,在乌江自刎。?

无独有偶,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与韩遂据关中反对曹操。曹操率兵西征。韩遂的父亲与曹操是同年的孝廉,曹操又与韩遂是同一辈人,因此,两个人在阵前相遇时,难免要叙叙旧。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故意显得与韩遂特别亲热,他与韩遂交马长谈,还不时地拍手大笑,好像谈得很投机的样子。其实,他们谈话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而马超在远处看见,不禁起了疑心。?

韩遂回来后,马超问他和曹操谈了些什么,韩遂说:“没谈什么,不过一些过去的旧事。”马超更加疑心了,怀疑韩遂有事隐瞒他。没过几天,曹操又给韩遂送来一封信,信中涂涂抹抹,就像被人改过了一样。马超见到这封信,认为是韩遂改过以后才送给他看的,对他更加不放心了,因此和韩遂产生了矛盾。后来马、韩二人反目,皆被曹操所击败。?

《三国演义》描绘孔明、周瑜和司马懿等料事如神,其实都是用间了解敌情才能如此。其中离间计描写得最多,因为在战争中,君臣一心,将帅协力,则难以战胜;如果能离间之,分散敌方的力量,则易打败之。其离间之法,无非两种:制造矛盾和利用矛盾。这种离间计就是《孙子兵法?计篇》所说的“亲而离之”。《三国演义》有不少采取“亲而离之”的计谋以战胜对方的故事。?

6?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时,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宋朝建立后不久,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稳固了中央政权,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他开始了自己统一中国之战。?

在把南汉击灭之后,宋太祖把进攻目标转向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只知道吟诗填词,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南唐国力日衰。这时,宋太祖有心灭南唐,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原来,南唐有一位勇猛无敌的武将名叫林仁肇,宋太祖认为林仁肇是宋朝灭南唐的一大障碍。但碰巧的是开宝四年(971年),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贡,宋太祖忽然心生一计,立即热情地招待李从善,并把他留下任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不敢违命,只得报告李煜。李煜也不知宋太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正好想通过李从善探听一些宋朝的情况,就同意他在宋朝出任一些职位。宋太祖又派一名使者到林仁肇那里,使者用钱财贿赂林的仆人,搞到了一张林的画像。使者拿着画像回来复命,宋太祖命人把画像挂在自己的侧室内。?

有一天,李从善来见宋太祖,廷臣先把他领到侧室。李从善一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画像,不解地问道:“这是我国武将林仁肇的画像,为什么要把它挂在这里?”侍臣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半天才说:“你已经是宋朝的人了,告诉你也无妨。皇上爱惜林仁肇的才干,下诏书让他来京城,而且他也已经答应投降了,先送来画像以表诚心归顺。”侍臣又指着附近一座华美富丽的房子说:“听说皇上准备把这所房子赐给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还要把他封为节度使呢!”?

李从善听过此事,立即回江南向李煜报告了。李煜真的怀疑林仁肇心怀二心,在一次设宴招待林仁肇时,让人事先把毒药放在了他的酒里。林仁肇回到家中,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宋太祖听到林仁肇的死讯后,立即发兵攻打南唐,很快就把南唐消灭了。?

“借刀杀人”,是借他人之手或他人之力来铲除异己,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杀人是广义的,也是狭义的。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借刀杀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借刀杀人者,不需自己赤膊上阵,不需消耗自己的实力,更不会招致杀人凶手的罪名,真可谓绝顶聪明。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仅阴险小人借刀杀人,即使是心怀坦荡的君子,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借刀杀人。因此,无论是绝顶聪明的曹操与韦孝宽,还是聪明绝顶的雄才王充与诸葛亮,借刀杀人之计都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借刀杀人,恐怕会与世长存,正人君子,即使不学会使用它,也得学会识破它,防范它,更不能莫名其妙地被人当刀使!?

在本世纪40年代,威尔逊就从父亲的手里继承了美国塞洛克斯公司。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双方立刻就同意了合伙协作。?

经过双方的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文件都是湿漉漉的,需要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很不方便。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就很方便了。?

研制出以后,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这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法律并不允许这样做。于是,威尔逊把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实际上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一下就把罗梭副总经理吓得惊呆了。?

当时的法律禁止高价出售商品,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果然,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都很渴望能用上这样的机器。?

当时,威尔逊已经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客人们都蜂拥而至。尽管租金不低,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们也都认为还很值得。?

1960年,威尔逊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但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

因为塞洛克斯公司把产品独家垄断了,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巨大的利润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威尔逊获得巨大的成功,也就在于他把“借刀杀人”之计用得很好,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上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做好了以后高价售出的准备。?

借刀杀人在现代经商赚钱中也经常用到,目的是:?

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谈判高手总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条件;借用社会力量(社会公众舆论等)给对方施加压力;借助法律条文或财经制度规定等驳斥对方的无理要求,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借助他人之言,与对方进一步讨价还价,实现谈判成功的最终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