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完美交际 > 第四章 会交际

第四章 会交际

书籍名:《完美交际》    作者:黎阳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掌握交际技巧,展示交际魅力

卡耐基说:“如果你希望别人用一副高兴、欢愉的神情来接待你,那么你自己先要用这样的神情去对待别人。”

第一节 抓住第一印象,留下临别光辉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这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后得出的结论。现如今,大多数人都是以貌取人,如果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粗心大意,首先在心理上就会拒绝这样的人,那么何言长期的观察呢?

在着装上下功夫,给人留下好印象

衣着对一个人的外表影响非常大,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衣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对办公室人士而言,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它反映出你的气质、性格、内心世界。

如果你衣着自然得体,整洁大方,肯定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重视衣着的作用
一个对衣着缺乏品味的人,在办公室战争中必然处于下风。因此,从现在起,要注重你的衣着。
在多数机构里,其实存在着一套不成文的穿着惯例。尤其是行政人员,衣着的选择余地很小,所以没有人敢标新立异。一旦某人的衣着标新立异,就意味着这个人离群独处,肯定会受到来自上司和同事的压力。
如果你是一个高级白领,你起码要拥有四至五套西装———其中包括浅蓝色及浅灰色各一套,浅黑色也不错,这样能使你显得更具权威。蓝色或灰色细条子也很理想,但切勿穿宽条子的西装,这种着装是摇滚乐手的专利。
在衬衫方面,白色仍然是最流行最普通的,浅蓝色的也不差,最好不要穿太炫目、太俗气的颜色。
至于服装的质地,未必要多么高贵,只要能达到整洁、笔挺的效果,也就可以了。
适当的着装能增加你的风度。风度乃气质的外化,比清秀的面目更有魅力。
着装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从着装方面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学识、风度、礼仪、教养等。
因此,年轻时,最好能在着装上用些功夫,哪怕是花费金钱。尽管新职员的薪金微薄,但必备的西服套装、领带、高级皮鞋,万万马虎不得。
无论如何,在交际中一定要重视着装的作用。如果衣着邋遢地与人进行交往,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很多人对你可能就会避之不及,这样怎么能谈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呢?
服装品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穿着者的品味。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这是很有讲究的。虽然无需刻意穿华服,但为了表现自己本身的志向,务必穿适当的服装。
上班族虽然都穿套装,但这绝不意味着无论穿什么样的套装都一样。正因为一样穿套装,彼此间的差异自然更明显。这种情形在参加葬礼时最明显可见。虽然每个人都穿双排扣的小礼服,但是质料或做工的差异却能一目了然。
有人认为,千篇一律地穿套装配领带的打扮毫无个性可言,不如穿走样的便服更能凸显个人魅力。这是一种错觉,知道着装礼仪而故意穿走样便服的人姑且不谈,倘若是不知道着装礼仪而穿着怪异的服装的人,绝对无法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大体说来,穿着粗糙服装的人们,通常无法注意到自己的衣服品质粗糙。这种品味上的缺陷,在对方眼中将无所遁形,成为自己的代表。
着装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交界的人相当重要,不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都应该在衣着上下一番功夫,要穿着适合自己身份、体形的服装,这样,无论在哪种场合,都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自我。
二.给人留下好印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结交需胜己,似我不如无”。人都有向上的心理,都崇尚有价值的东西,崇拜有成就的人物。如果你给别人的印象是个窝囊废,平庸之人,别人就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与你交往。所以,你必须处处表现出从容自信、干练、有条不紊,不卑不亢,仿佛胸有百万兵。这样别人就觉得你能干、非同寻常、可为人之师、同这样的人交往对我有利!如果你表现得自卑、畏琐、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必遭别人轻视。
例如,有位记者觉得有必要结识一位女列车员,好报道车上先进事迹,这位记者只用了5分钟时间便和一位列车员成了朋友,而且后来还成了知己。当她们熟识后,那位列车员带着诡秘的眼神说道:“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就成为朋友吗?你超凡脱俗、聪慧神秘的仪态,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就有一种想结识你的强烈欲望!”
第一印象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司华伯曾经告诉卡耐基,他的微笑价值一百万元。司华伯所暗示的,就是表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可以说司华伯能有他今日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他的人格,他的魅力和他那种特殊的能力。而在他的人格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因素,就是他那令人倾心的微笑。
有一次,卡耐基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拜访雪弗立。说实话,卡耐基对他很失望。雪弗立沉默寡言,跟卡耐基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
直到雪弗立露出一缕微笑的剎那间,卡耐基的心情才有所转变,整个气氛也顿时开朗起来了。如果不是他那一缕微笑,恐怕雪弗立依旧在巴黎做他的小木匠,继续他父兄的行业呢。
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狗?就是因为当它们看到我们时,那流露出来的发自内心的高兴,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地喜欢它们了。
那么“不诚意”的微笑,又如何呢?
微笑是从内心发出的,是自然的、柔和的;那种不诚意的微笑,是机械的、敷衍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皮笑肉不笑”,这种笑容很容易被人识破,引起人们的厌恶、憎恨。
在纽约,一家规模很大的百货公司的人事主任,对卡耐基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他愿意雇用有着甜甜的微笑的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女孩子,而不愿意雇用冷若冰霜的哲学博士。
在讲习班上,卡耐基向上千位商界人士建议说:“在你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何时,遇到何人,都要对他展开一个轻松的微笑。这样做一星期之后,回到讲习班,讲出自己的心得和这样做的效果。”
在一周后的训练课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司丁哈丹先生讲了他的心得和他这样做的效果,他是这样说的:

我结婚18年以来,从起床到离开家这段时间里,我的表情一直很淡漠,很少说话。
由于你的建议,我就尝试着每天微笑。第二天早晨我梳头的时候,看到自己镜子里那张绷得紧紧的脸孔,我就对自己说:“皮尔,你今天必须把你那张凝结得像石膏一像的脸孔换成灿烂的笑容,就从现在开始。”
坐下吃早餐的时候,我脸上有了一副轻松的笑意,我向我太太说:“亲爱的,你早!”
你要是认为她一定会感到很惊奇,你可就低估了她的反应。当时她愣住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了,那是出于她意想不到的高兴。她已经太久没有听到过这种问候了,虽然她渴望这种问候。从那以后,我家的气氛一改以前那种沉寂,变得轻松活跃多了。
我到公司上班,在上电梯时,我会对电梯员微微一笑,说:“你早!”
到了公司,我会对同事投之一笑;换钱时,我会对柜台里面的员工来一个灿烂的笑容;在交易所里时,对那些互不相识的人,我的脸上也带着一缕笑容……
这样没过多久,每一个人见到我时,都向我投之一笑。对那些向我诉苦的人,我以关心的、愉悦的态度听他们把话说完。然后用微笑把他们所认为苦恼的事,变得容易解决了。微笑真的给我带来了财富。
我和另外一个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雇用了一个职员,是个可爱的年轻人,可是他很讨厌我,自从我有了微笑后,他就渐渐地对我有了好感。他告诉我说,初来这间办公室时,认为我是一个凌厉可憎、脾气极坏的人,而最近一段时间来,他对我的看法,已彻底的改变了。
他说:“你笑的时候,很有人情味!”
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得意而自豪。
我也改掉爱批评人的习惯,把斥责别人的话,换成称赞和鼓励。我再也不会说我是什么、我怎么样之类的话,而是尽量接受别人的观点。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改变了,我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个十分富有的人。

你要清楚,这一改变发生在一位饱经世故、聪明绝顶的股票经纪人身上。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买卖证券谋生。如果没有专门学识,一百个人尝试买卖证券,可能会有九十九个人以失败而告终。
白格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商之一,曾经是棒球队里的三垒手。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得出一个成功的秘诀:“微笑是永远受人欢迎的。”
在他走进办公室前,总是在外面停留片刻,从回忆中找出一桩使他高兴的事来,让自己脸上发出一缕出自内心的微笑,然后才进去。
他相信,微笑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使自己的保险业务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看来,微笑对一个人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笑不出来,那怎么办?
在你单独一人的时候,吹吹口哨,唱唱歌,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在不知不觉中你就真的快乐起来了。
哈佛大学一位已故的贾姆士教授,对此有很深的见解:“行动该是追随着一个人的感受……可是事实上,行动和感受,是并道而驰的。所以你需要快乐时,可以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贾姆士教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拥有些什么、你是谁、在什么地方,或者你在做什么事,只要你想快乐,你就能快乐。
人们都想知道寻求快乐的途径,其实,要想快乐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知道,快乐是自找的,不需要向外界寻求。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身份、地位、收入基本相同的两个人,一个人每天都很轻松愉快,整个一个乐天派;而另一个却是整天愁眉苦脸,就像谁欠他几百吊钱似的。
这两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答案很简单,一个人会自己找快乐,另一个人只会自寻烦恼。
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说过:“好与坏无从区别,那是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使然。”
林肯有一次也这样说过:“大多数人所获得的快乐,跟他意念所想到的相差不多。”
他们说的不错,卡耐基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印证,他说:

在纽约长岛车站的石阶梯上,我看到有三四十个行动不便的残疾孩子在艰难地行走,他们用拐杖很辛苦的一级一级走上石阶梯,有些还要人抱着上去。可是他们很快乐,一路上笑声不断。
我不明白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快乐。
后来,我与管理这些孩子的老师谈到这件事,老师说:“是的,当一个小孩子明白终身残废对他意味着什么时,他也会感到痛苦和不安。可是这种痛苦不安过去后,他们也只有听天由命。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他们有两种选择———快乐和痛苦,反正事实就是这样了,痛苦也没有用,那何不选择快乐呢?这是聪明的选择。你看,他们现在比正常的儿童还快乐。”

卡耐基评论说:“我真想对那些残疾的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敬意,他们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毕克馥特准备与范朋克离婚时,人们或许以为她那时的心境非常凌乱,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仍然显得安祥而愉快。她如何使自己镇静、安祥下来呢?她的秘诀就是:事情既已至此,与其自寻烦恼,不如自找快乐。
让我们看看哈巴德的神奇建议,可是你别忘记,你必需真正去实行,不然,你只是“看”是没有用的。
他的建议是这样的:

当你出去的时候,把下巴往里收,抬头挺胸,使你胸部充满新鲜的空气。跟相遇的朋友握手时,必需把全部心神灌注在你的手掌中,别怕误会,别想不愉快的事,不要让你的仇敌进入你的意识中。
……
要在你的心目中,确定你喜欢做的是什么,然后朝着你确定的方向,勇往直前。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你喜欢做的事业上时,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掌握了你所渴望的机会。
……
你要时时把自己想像成胸怀大志、待人诚恳、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了这种想法后,要时时刻刻调整自己,使你的人格渐渐完善。你应该清楚,一个人的想像力,能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

积极向上的思想,能启发创造力。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由理想、欲望而来的。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想的是什么,你做的就是什么。”意思是大凡你真诚的祈求,都会获得完全的应验。希望获得什么成就,只要把这种意念深印在我们心里,我们就会有这样的收获!放松你凝重的脸色,抬起头,我们能够主宰明天。
我们的先人充满着智慧,他们有一句格言,你应该剪下来,贴在你帽子里,贴在你的床头。那句格言是:“不笑莫开店!”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脸上没有笑容,最好不要开店。研究发现:只有心态积极、保持乐观的人,他们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笑。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笑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意义。
谈到“不笑莫开店”这一话题,我们就会想到弗雷克·依文,他为考林公司所做的广告中,有这样几句令人深思的话:

圣诞节一笑的价值

它不需要耗费些什么,可是却有很多的收获。
它使获得者受益,施予者也无损。
它发生在一瞬间,可是给人的回忆却永远存在。
任何有钱的人,都需要它;而贫穷的人,却因它而致富。
它在家庭中,能产生快乐的气氛。在生意上,能制造成功。在朋友间,是善意的招呼。
它使疲惫者得到休息,使失望者获得光明,使悲观者看到希望,又使大自然解除了困扰。
它无处可买,无处可求,无法去借,更不能去偷……当你尚未得到它之前,对谁都没有用。
如果在圣诞节最后一分钟的忙碌中,我们的店员没有给你一个微笑,能否留下你的微笑呢?
因为没有给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别人给他微笑。
微笑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如果你希望人们都喜欢你,你就得随时保持着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行为举止会影响我们在交往对象心中的印象。因此,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将来更好的交往下去。
要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平时就要多注意按照下面的一些方法来做。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其实真正改变的是你自己。
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吧!

1.微笑———微笑很重要,从你开始微笑的第一天起,你会觉得世界原来很美好; 
2.赞美的言语神态———当你给对方赞美时,对方有没有露出甜美的笑容呢?
3.富有同情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就从现在开始;
4.静心倾听———理解万岁,静心倾听就可以做到;
5.注视的眼神———你关注的眼神一定能让对方感觉到;
6.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是基本技能;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愿意,别人的感觉呢?
8.用别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或她———让对方快乐起来。

一般来说,要刻意推销自己的场合是在与人初次见面之际。因为在这种场合下,你将给人留下第一印象,而且这第一印象对双方都非常重要。如果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在以后的沟通中要改变这种印象就非常困难了,也可能你越想改变第一印象,你给对方的印象就越坏。
尽管第一印象是我们应该在沟通中努力克服的一个误区,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其实这也是符合人们的心理常规的,因为人们对某一事物或个人在第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一旦形成某种印象,随之就会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以致于在以后的交往中,都会根据这一定势去认识他、评价他。
另外,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交往,不免会感到紧张,但只要抓住“人人都爱先入为主”这一原则,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条策略入手,就不难让新同事对你产生好感,使你由被动到主动。
一个人要想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应该有恰当的衣着。一个人的衣着可以反映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知识水平、修养程度、审美情趣等;不恰当的衣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比如,一位教师如果以“西部牛仔”或伴舞女郎的打扮走上讲台,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即使课讲得再好,水平再高,也难以改变这一状况。另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观得体的衣着,往往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让人产生与他交往的愿望。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一古语虽说从道德上讲有所欠缺,但它毕竟是我们很难改变的现实社会观念。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对方要了解你的“内在美”,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的衣着却让人一目了然,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
以貌取人固然有失偏颇,但换个角度也不无道理。因为萍水相逢,互不了解,你的“尊容”却毫不客气地作为第一信号打入了对方的眼中。机敏的人仅在这一瞬间已凭着心理定势给你对号入座了,而且这种自我经验又极其固执,人们总是最相信自己的最初判断。有的人费尽心机,却一辈子也不景气;有的人却办什么事情都那样得心应手,似乎鸿运从天而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人的第一印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生丽质当然是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后天弥补也占很大的比例。世上任何事情都有美的一面。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塑造“典型”的“这一个”,以与众不同的魅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重视乃至于钦敬。

确认自己的人际关系,重视人际关系的质量

说到建立人际关系,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扩展人
际关系”的想法。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宁缺勿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与其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倒不如没有。在人际交往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好的朋友会把我们引向好的方面,坏的朋友则会带给我们坏的影响。宁可没有朋友,也不可交坏朋友。

那些只有凭借互寄贺年卡或交换名片才能保持的人际关系,其实没有也无所谓。你应该持有宁缺勿滥的态度,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
没有朋友也无所谓的心境,反过来可以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反之,持有“我人缘极广”的想法的人,反而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腐朽。
从自认人缘极广那时起,此人就已踏上人生的下坡道。因为一个人倘若自认已经拥有宽广人际关系,必然会停止努力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有这种“我人缘极广”想法的人,在大众传播界尤其常见。这是因为在大众传播界工作的人们,通常有比一般人拥有更多邂逅他人的机会。这就造成了人缘极广这种假相。其实,很多与之邂逅的人,仅仅只是缘之一面而已,有进一步交往的人少之又少。
在就业面试中,回答说“我人缘极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然而,被问及具体认识哪些人时,能说出的却没有几个。他们所谓的“我人缘极广”,其实形同“在我所念的大学里有许多学生”的说法一样。这是因为他们会在无意中,将自己身旁存在的大批同学称之为“人际关系”。然而这根本称不上人际关系。
无论认识多少位同年龄的学生,也只不过是相同类型的人们大量聚拢在一起罢了。这种情形就人际关系而言几乎毫无意义。比起相同类型的100人聚集而成的人际关系,即使只有5位成员,但全属不同类型的人物,并且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具人际关系素质深度。
上班族通常所指的人际关系,几乎也只是同性质人们大量的聚集而已。或许有人认为只要公司或行业不同,类型自然有所差异,然而所谓上班族,无论如何地仔细分类,仍然可以视作单一类型的人们。
与我们有人际关系的人,是那些与我们有深交的人,不是那些仅仅认识或者见过一面的人。确认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往更深一层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并不是多多益善,人际关系的充实度和实际的人数会形成反比。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重视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通常人们会认为只要交往人数增加,人际关系必定获得充实,然而事实恰巧相反。所谓人际关系,其实是愈充实数量愈少。
当然,在最初阶段,交往的人数必定会愈来愈多。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否有意识的增加人数。在这段时期增加的人数,会从名片或贺年卡的张数表现出来。
但是,真正的人际关系却是无法以名片或贺年卡的张数计算的。所以,尽管这一时期人数不断增加,却并非人际关系的充实期。充其量,它只能算作通往充实期的准备阶段而已。
当名片的张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你就必须将它们划分出仍然联络和已经失去联络的两类。也就是说,你将进入整体人际关系由量转换为质的时期。如此一来,仍然联络的名片的张数将减少。
因此,只因为名片张数增加即高兴不已,根本无法建立人际关系。不过,名片不断增加仍是非常必要的。倘若不经过这一时期,必定无法抵达充实期。这就像身体的成长停止后,人类的精神层面仍会继续成长。
因此,在整理名片之际,你不必因为仍然联络的名片张数减少而担忧。相反地,这是人际关系整体获得充实的证据。唯有不断反复经历名片增加期与减少期,人际关系才能持续成长。
比方说,你截至目前为止的工作告一段落,另行展开新工作时,名片的张数也必定会随之增加,这种情形在更换职业时尤其常见。
当那份新工作开始走上轨道正常运转时,人际关系又会逐渐减少。途中如因工作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时,名片又将再度增加。
这种重复动作,在人际关系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陶醉于名片张数不断增加的时期,你和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愈变愈薄弱。因为比起和熟人碰面,你更热衷追求结识新人,熟人就会因为你的冷落而淡出与你的交往。因此,用名片张数不断增加来让人际关系获得充实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如果你未能先获取一定数量的名片,必定无法判断应和哪位对手展开深厚的交往。反过来说,一旦判断产生时,人际关系的数量必定会相形减少。
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数量减少,质量必增。唯有如此,你和每一个人才能缔结出深厚的交情。

送对方需要的礼,说对方爱听的话

(美)罗伯特·哈夫:“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就要有往。”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礼尚往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罗伯特·哈夫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在畅销书《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际交往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就要有往。”于是很多人便认为,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要想往上爬,就只得咬着牙不惜血本地“真情大派送”了,给上司、同事送的“礼”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由此一来,这个周而复始的“人情债”便恶性循环起来,人们既怕它又不得不依赖它。
其实在工作中,给上司、同事送礼,并不是最重要的,送与不送都有可能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送、送什么的问题等。
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的必修学问,在过去一些专门教授人们人情礼仪的课堂上,如何送礼的学问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现在不少书里面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可是往往语焉不详,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去领悟。
熟知送礼学问的人不仅八面玲珑,简直八面威风了。古人有过一句这样精辟的论述:“锋芒不露,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比喻人心思灵巧,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得很周到,工作得心应手,人缘极好。
“八面玲珑”该玲珑些什么呢?关键也许就是“八分精神用来做人,只剩下两分力气做事”,要不然为什么许多人,事情往往做得很糟,“玲珑”得像个腹中空空的大绣花枕头,却照样红极一时,春风得意呢?
在做人的学问中,送礼可以说是必修的基础课。给同事送礼,是八小时之外联络感情、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同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送上一分合适的贺礼,既添了喜庆,又买了人缘儿;同事生病,及时前去探望,时间不宜过长,送些鲜花、果篮、营养饮品等足矣,既安抚了病人,又表达了关注……
诸如此类同事间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但要注意轻重之分,一般不宜买太贵重的礼物,免得让对方感到你别有用心———会不会有求于他或者“拖他下水”。
给上司送礼,可视为一种礼貌,表达感谢照顾之意。“吃人一口,报人一斗”,原本就是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秘决。上司在公事上给予不少指点,对工作该如何进行,也帮了不少忙,把一句感谢的话化成具体的礼物,显得更实际、有意义。有时候送礼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种敷衍而已。许多人给上司送礼,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所求,只是笃信“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论调———领导收下了自己的微薄之礼,尤其是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事时送上的“顺水推舟”便可接下的那份礼,工作中自然就会不好意思过分责难、批评送礼者,即使要说要骂也会柔和一些。
送礼的时机要自然,毫无理由的馈赠说不定会坏了你的大事。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毫无由头地乱送。在你刚到新岗位,刚出成绩,刚被提升的时候,倒是送礼的好时机。
  当然,送礼也有送不出去的时候。礼送到人家门上却被拒之千里,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花钱没讨好不说,弄不好还会误大事。比如,有人自认为眼光深远,喜欢“放长线钓大鱼”,为未来投资而送上司一些大礼,而这种师出无名的大礼恐怕十有八九都会被拒收,弄不好还给上司留下心机太重的坏印象,这种礼还是少送为好。
日常的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同事间互送些一般性的礼品也无可厚非,但却并非所有的礼物都宜通通收下,有时拒收同事的礼物也是必要的。比如收下一些可能影响工作大局而使对方得益的礼物,则有构成受贿罪之嫌。所以,千万要警惕送礼的陷阱。
估计送礼的人别有用心,一般都应该拒收,实在推脱不过,也要尽快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受的,除退回礼物之外,还应该附以委婉的歉意。
所以,送礼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何时该送,何时不该送,我们就得斟酌一下了,否则不该送礼却送了,送给了不该送的人或者送了不该送的东西,我们不仅达不到送礼的初衷,有时还会为自己惹来麻烦。在送礼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其实,一个人只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诚心诚意待人,擦亮眼睛处事,相信有“礼”没“礼”都会走遍天下。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出差或外出旅行时,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带什么礼物回来。由于个人可以使用的预算有限,自然不可能给每一位有关系的人都赠送礼物。此时你必须在赠送少数几人价钱高的礼物和赠送大伙便宜的礼物之间做出选择。
毫无疑问的,赠送大伙儿一份薄礼是较理想的选择。究其原因,是因为获得礼物的人和未获得礼物的人之间的差异将缩小。
既然无法赠送全体同事,在你购买礼物时,就应该考虑到没有获得礼物的人的感受。如果购买高价的礼物送给某某人,此人和未获得礼物的人的差异将凸显出来。这样的礼物,最好别买回来。
礼物赠送不当,有时还会招致未获得礼物者的反感,降低自己的人际指数。由于这种礼物只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已,比起接受礼物者的高兴,未获得礼物者的不高兴更加强烈。你所送的礼物的价值愈高,这种负面感受就会愈强烈。如果这项礼物微不足道,就不会引起未获礼物者的关注,从而避免由此而带来的麻烦。
对于上班族而言,礼物的赠送方法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大多数人总是以上司为中心赠送礼物,其实这并不是恰当的方式,因为对于上司而言,部下出差时完成任务的质量远比送给他礼物更重要。
所以,不如将礼物赠送给平时无出差机会的人们。比方说,送给和这次出差相关、却没有获得出差机会的同事。换言之,你应该为会计、人事、总务等管理部门的人准备一份小礼物。
处理好这些事情,在单位里你才会左右逢源,不会因送礼问题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觉得送礼不方便,就说对方感兴趣的话。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别想与之深交的人,这个人可能你已经认识,也可能你还不认识,只是通过媒体知道他的名字或长相而已,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偶像”。
如果你心中有一个这样的对象,不妨多向人提及。虽然这个对象有可能是像名人那样距离遥远的人,也可能近在身边、却苦于无机会认识,但只要你将希望与之深交的念头经常对别人说起,必定会有人在有意无意的闲谈中提到你想见的某某人,听到这话的人又这样与其他人说起。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准就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对方了。
而你的这个“偶像”,即使是听别人说有人想见他的这个信息,也会感到很高兴,甚至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与你见上一面。无论谁听见别人说“有人想见你一面”时,绝对不会产生厌恶感。
如果你们真的有机会见面了,你想怎样与他交往呢?
初次谋面,特别是与自己渴望认识的对象会面,可能会感到紧张。因此,你必须有一些随时见面都胸有成竹的问题,“如果碰上了,我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就能在短时间内找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既然你一心想见到对方,必然有许多想询问对方的问题。但不是凡你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问的。如果你向对方问道:“请问您目前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这样的问题很浅薄,你的“偶像”如果听到这个问题,心里肯定会想:“这个人不实际,嘴上说想与我交往,可是对我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嘛!”
对你一向渴望认识的对象,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个十分失礼的,因此,对方会对你有所戒备,你的热诚根本无法传递出去。
如果能充分准备好问题,提出与他最关切的问题,或者聊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必定会愉快地想:“这个人很关心我,为了与我交往,看来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如此一来,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一定很好,彼此之间或许还能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承认自己的弱点,留下爽快的印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这些缺点藏起来,这种做法不利于交际。

有了缺点就要大胆承认,并且克服它。一个人要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把它克服掉,这才能够取得进步。相反,一个人连自己的缺点都不敢承认,自己不仅不能取得进步,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会给人不真诚的感觉。
很多人,包括你我,对此认识不够,在人际沟通中总是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对方其实并不喜欢我们这样。特别是在作自我推荐时,对方接见我们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了解我们,所以我们说的话一定要让他深信不疑。
在向对方推荐自己时,把自己说得过于完美,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怀疑。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弱点,让对方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这样他会觉得你真诚可信。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
这个学生在向用人单位负责人介绍自己的情况时,他首先就说:“由于我平时喜欢打球,所以我的成绩并不怎么好……”
结果,有些成绩比他好的学生未被录用,他却被录用了。
当然这位学生可能因为在其他方面有过人的长处,使用人单位感兴趣。但是不论怎样,他自我推销的技巧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成绩时总是强调自己的成绩“非常优秀”,至少要说是“全部及格”,对自己的不足却讳莫如深。而这位学生却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成绩“并不太好”,这就给对方留下了真诚、可信的印象;而说自己“平时喜欢打球”,实际上向对方暗示他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因而身体素质很好,或许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更关心。
总之,他的这种自荐技巧为他被录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没有好处。
注意,承认自己弱点的同时,临别还要留下给人爽快的印象。
参加宴会或聚会,这是交际中常有的事。然而,现在的宴会多半会无聊透顶。对于这种宴会,要么不参加,要么及早开溜,否则不仅是浪费时间,还有可能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参加完整场宴会。如果你真的想在聚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得学会在聚会中即使溜走也能留下爽快印象的技巧。
如果你总是学不会在宴会中抽身溜走的技巧,势必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出席宴会与否,这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真正重要是如何从宴会中溜走而留下爽快的印象。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在宴会上,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想结识的关键性人物,你溜走的机会来了。为了和对方建立亲密交情,必须创造两人单独相处的机会。要知道,在宴会上你们俩是很难聊得痛快的。不如及早离开这种场合,找一个清静场所,你们俩好好的聚一聚。
这样一来,在宴会上溜走的就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和宴会场上邂逅的对象相偕溜走。那么,其他人看到你们中途退场,顶多会开玩笑似的说一句:“这两个家伙不知有什么阴谋诡计。”你就不会留下坏印象了。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学会在离去之际留下爽快的印象的技巧。
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78年的冬天,中国知青返城风刮得很厉害,位于贺兰山下的宁夏也不例外。一对知青夫妻希望返城。他们是老知青,有两个孩子。夜已经很深了,两个儿子都进入梦乡。男人和女人正在研究决定命运的返城计划。
男人说:“看来只有病退这一条路好走了。”
女人说:“我弄什么病呢?”
男人说:“你就来个妇女病综合症,咋样?这种病很好弄。”
女人说:“那你呢?壮得像牛。不过也很简单,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往尿里滴血,要不,往尿里搅鸡蛋清,一准弄出个肾炎来。在背心上贴一片香烟锡箔纸,X光一照,就是一个大洞,这就是肺穿孔。要么,蒙个胃溃疡也不难,头天吃猪血,多多地吃,第二天作大便常规……”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男人就和女人到卫生院讨来一小瓶碘酒,将碘酒滴到香烟内,连续抽将起来,直到坐上开往医院的拖拉机,他还在为制造“肺穿孔”舍命地抽着含有碘酒的纸烟。
这座医院在银川附近的西大滩,很多医生都是1969年从天津过来的。平时看病,这些塞外游子深深体会到那些天津老乡的浓浓乡情。医院的各个诊室全部开动,走廊里挤满了等待体检的知青。女人很会讨巧,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
男人问:“咋样?成啦!”
女人粗糙的脸皮泛起了红晕。
男人问:“检查了吗?”
女人说:“妇女病综合后遗症咋能检查得出来?全凭嘴白话呗。”
女人闯关如此顺当,男人倒显得有点紧张。
“……”诊室传来一个沉静的声音,这是在喊男人的名字。
男人进门一看,心里马上就冒出了“糟糕”两个字,因为他今天碰上了名声远扬的“革命老太太”———这是位最不讲老乡情面的中年女医生。望着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男人害怕了。要是自己玩的把戏露了馅,就只会落得个妻离子散,那可就惨了。
男人正在害怕,中年女医生开口了:“你又是什么病啊?”
男人被这句话给吓住了,脑海一片空白,只好如实地说:“我没病。”
“革命老太太”面目陡然严峻起来:“哪你检查什么病?”
男人胆子大起来了,直说:“我想回天津。”
她一字一板地说:“我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不能帮助你回天津!”
男人说:“您放我一马,就成全了我一家四口,不也是救死扶伤吗?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看来这位男人是想让这位马列主义老太太骂一顿。
可是,她没有说什么,把头后仰靠在椅背上,微闭双眼,额头的皱纹随眉头的颤动微微改变着走向。突然,眼睛里好像还噙着眼泪,俯下头去,在诊断书上疾书起来……
意想不到的顺利!
男人临出门时,禁不住问:“您这是为什么?”
她脸上不见一丝笑意,只是很简短地说:“因为你爽快、诚实。”
这件事情在男人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他今后的人生历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记住别人的名字,发现对方的需要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既是一种礼貌,又是一种情感投资。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人们由于自尊的需要,总是最珍爱它,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尊重它。
汽车大王福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的秘密,那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达到与对方沟通和相互理解的目的,而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记住对方的名字,多说“谢谢”

名字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的代号。记住并能叫出他人的名字,在对方看来,这表明你很关心他,很尊重他……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你获得完美交际的法宝。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曾打过交道的人再次见面时,如果对方能一下子叫出你的名字,你一定会感到非常亲切,对对方的好感也油然而生;而如果对方只觉得面熟,再次向你请教“贵姓”,双方一定都觉得非常尴尬,亲切愉快的气氛也会一扫而光。
一.重视名字,有利交际
先来说一个故事:恩特·卡耐基被人称作“钢铁大王”,可是他对钢铁懂得并不多。而上千个替他工作的人,他们对钢铁的制造,要比恩特·卡耐基都内行。
一个不太懂钢铁的人,怎么能被称为“大王”呢?他是如何成功的呢?
他被称为大王的原因,也是他致富的原因,就是恩特·卡耐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就显出了不凡的组织本领和领导能力。
恩特·卡耐基十岁的时候,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姓名非常重视。有了这个发现,他就加以利用。
下面是他童年的一个故事:恩特·卡耐基曾经得到一只母兔子。这只母兔子很快就生下一窝小兔来。可是,她找不到足够的东西喂小兔子,恩特·卡耐基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跟邻近的那些小孩子说,如果谁供给小兔子吃的东西,这只小兔子就用谁的名字命名。小孩子们一听,都争先恐后的找东西给小兔子吃。
这个办法的神奇功效,让恩特·卡耐基永远都忘不了。
多年后,恩特·卡耐基经营生意时,就运用了他小时候为小兔子命名的技巧,这一技巧为他赢得数百万元的收入。
例如:他要将钢轨售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时,他得知汤姆生是这家铁路局局长。恩特·卡耐基就在匹兹堡建造一座大钢铁厂,命名为“汤姆生钢铁厂。”
你猜猜看宾夕法尼亚铁路局采购钢轨时,汤姆生会向哪一家购买?当然是汤姆生钢铁厂,有什么能比做这样的事更让人高兴的呢。
有一次,当恩特·卡耐基和布尔姆竞争小型汽车、小客车业务的权利时,又想起了给兔子命名的技巧。
恩特·卡耐基负责的中央运输公司,和布尔姆所经营的公司,双方为争取太平洋铁路的小型汽车、小客车业务,互相排挤,接连削价,几乎已无法获得利益。卡耐基和布尔姆都去纽约见太平洋铁路局的董事会。
那天晚上,卡耐基在圣尼古拉大饭店遇到了布尔姆,他这样说:“晚安,布尔姆先生,我们两个人是不是都在愚弄我们自己?”
布尔姆不解,反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恩特·卡耐基就说出他的见解。他诚恳地说:“如果我们的业务合并起来,这样,双方就没有竞争,还可以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
布尔姆听完恩特·卡耐基的话,没有表示同意,只是问道:“你将为这家新公司取什么名字?”
恩特·卡耐基马上回答:“当然是布尔姆皇宫小型汽车、小客车公司了。”
布尔姆的脸顿时松弛下来,他说:“卡耐基先生,到我房里来,让我们详细谈谈!”
……
恩特·卡耐基这种重视他人姓名的技巧,是他成为一位领袖人物的秘诀。他为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而自豪。他常得意的说,他亲自处理公司业务的时候,他的公司从没有发生过罢工情形。
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的办法,那就使用命名的办法吧,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每个人听了都会很高兴的。
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姓名可谓小事一桩,但往往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在一家旅馆的大厅里,一位客人来到服务台办住宿手续,还未等客人开口,服务小姐就先说:“章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希望您在这儿住得愉快。”
客人听后十分惊讶,露出欣喜的神色,因为他只在半年前到这里住过一次。这位客人因此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尊重,进而对那位服务小姐,甚至她所服务的旅馆产生了好感。
当然,我们不可能将所有见过面的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但是要注意,如果万一忘记了对方的姓名,最好不要像第一次见面那样直接请教,否则对方会有一种被忽视、不受尊重的感觉。这时候应该尽力地回忆,比如与对方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万一回忆不起来,便要用非常委婉的方式请对方告知,或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
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你获得完美交际的法宝。
彼特华斯基是一个富豪,为了使专门侍候他的黑人厨师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彼特华斯基一直称黑人厨司“考伯先生”。
人们都重视自己的名字,为了让自己的名字留传下去,甚至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
巴纳姆先生是一位饱经世故的老人,他为没有儿子延续自己的名字而感到遗憾,所以,如果他的外孙子愿意叫巴纳姆·西雷的话,他情愿给他25000元。
很久以前,有钱人常给那些作家一些钱,要作家以他们的名义出书;现在,不少人用半辈子挣下的血汗钱,勤勤恳恳地写一本书,然后自费出版,目的就是为了出名……
同样,图书馆、博物馆那些陈列品上都有捐赠者的姓名。原因就是由于那些人希望自己的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罗斯福比一般人都忙,可是他却能把一个技工的名字记下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替罗斯福总统制造了一辆特殊的汽车。张伯伦和一位技工把这部车子送到白宫。
张伯伦给卡耐基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我到白宫时,总统显得非常愉快,他直呼我的名字,使我感到十分愉快。当我说出有关这部车子每一项功能时,他都极注意的听着。
这部车子经过特殊设计,能完全用手驾驶。
罗斯福总统对围观的人说:“这部车子本身就是一项奇迹,你只要按下钮键,它就能自己开动,驾驶时毫不费力,这车子的设计实在太奇妙了……我不清楚其中的原理,真希望有机会能够拆开看看,它是如何制造成的。”
当罗斯福的朋友们和白宫的官员们称赞这部车子时,他又说:“张伯伦先生,我真感谢你,你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才设计完成这部车子,这是一项极其完美的工程。”
他称赞辐射器,还有反光镜、照明灯、椅垫的式样、驾驶座的位置以及特殊的衣柜……
也就是说,罗斯福总统仔细观赏了车子里每一个细微的设计。
他知道我在这上面费了不少苦心,他特别把这些设备指给他夫人、劳工部长和他的女秘书等人看……
他还向旁边的黑人侍从说:“乔琪,你要好好照顾这些经过特殊设计的衣箱。”
我把有关驾驶方面的情形介绍过后,总统向我说:“好了,张伯伦先生,中央储备董事会已经等了我30分钟了,我应该回去工作了。”
我带了一位技工去白宫,在刚见面时我把他介绍给罗斯福总统。这个技工是个怕羞的人,总是躲在人群后面,他没有同总统说话,他的名字总统只听过一次。
当我们要走时,总统找到这个技工,跟他握手,并且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感谢他来华盛顿。我可以觉察到,总统对这个技工的致谢,并非出于表面,而是真诚的。
我回到纽约后不久,接到总统亲笔签名的相片和一封感谢函。他能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张伯伦教罗斯福总统驾驶这辆有许多特别装置的汽车,而罗斯福却教他许多待人处世的艺术。
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是最重要的如何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使对方感到自己很重要……
可是,在我们之间,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我们的做法是:当别人向我们介绍一个陌生人时,我们在一起聊得很高兴,但临走时却已把对方的姓名忘得干干净净。
可以看出,我们迫切需要养成记住他人姓名的习惯。
我们再看看吉姆的故事:
吉姆10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使他成了孤儿。为了维持生活,吉姆去了一家砖厂工作。
吉姆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可是他记忆别人名字的特殊才能实在让人佩服,另外他具有爱尔兰人达观的性格,这造就了吉姆广阔的关系网,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
到吉姆46岁时,已获得了四个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他当选过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担任过美国邮务总长。
有一次,卡耐基专程去拜访吉姆,请他讲一讲成功的秘诀。
他简短的告诉卡耐基:“苦干!”
卡耐基对他这个回答,当然不会感到满意,所以摇摇头说:“吉姆先生,别开玩笑了。”
他反问卡耐基:“你认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卡耐基回答说:“吉姆先生,我知道你能叫出1万个人的名字来。”
吉姆说:“不,你错了,我大约可以叫出5万个人的名字。”
别对这感到惊奇,吉姆正是养成了记忆别人姓名这种习惯,才帮助罗斯福入主白宫。
吉姆记忆别人的名字有一个过程:每逢遇到一个新朋友,他就问清楚对方的姓名,家里的人口多少,对方的职业,甚至对当前政治的见解。他问清楚这些后,就牢牢记在心里。下次遇到这人,即使已相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还能拍拍那人的肩膀,问候他家里的妻子儿女,甚至于还可以谈谈那个人曾经跟他谈起他家后院的花草。
为了帮助罗斯福竞选总统,吉姆一天要写数百封信,分发给美国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朋友,请他们找当地的人谈话。然后,他搭乘火车,在19天的旅途中,走遍美国20个州,行程12000里。他除了乘火车外,还利用其他交通工具,像轻便马车、汽车、轮船等。吉姆每到一个城镇,就去找熟人吃早餐、午餐、茶点、晚餐,作一次极诚恳的谈话,接着再赶往下个地方。
当他回到东部时,立即给在各城镇的每一位朋友写信,请他们把曾经谈过话的客人名单寄来给他。那些不计其数的名单上的人,他们都将得到吉姆亲密而极礼貌的回函。
吉姆早就发现,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的关心,超过了把世界上所有的姓名堆在一起的总数。把一个人的姓名记住,很自然的叫出来,这含有对他微妙的恭维、赞赏的意味。相反,如果把那人的姓名忘记,或是叫错了,不但使对方难堪,对你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种很大的损害。
卡耐基说:“一个政洽家的第一课,就是:‘记住选民的姓名。’”
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上、交际上、政治上是同样重要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世界闻名的拿破仑的侄儿,他曾经自夸:“虽然国事很忙,可是我能记住我所见过的每一个人的姓名。”
他有技巧吗?是的,很简单,如果他没有听清楚,他就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如果是个不常见到的姓名,他就这么问:“对不起,能告诉我怎么拼写吗?”
在谈话中,他会暗自把对方姓名反复记忆数次。同时在他脑海里,把这个人的姓名和他的脸孔、神态、外型联系起来。
如果这个人对他很重要,拿破仑就更用心了。在他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会把这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仔细的看着、记住,然后把这张纸撕了。这样一来,这个人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了。
这样做既费时间又费精力,但爱默生说:“良好的习惯,是用小的牺牲换来的。”
所以,如果你要人们喜欢你,你就要记住、并能在下次见面时叫出你所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姓名。
记下对方的全名很重要,这是为了在以后的交往中能叫出或写出对方的全名。
碰面时是否能叫出对方全名,将影响你和对方的亲密度。比方说在文件上书写对方的姓名时,如果能写出全名,对方必定会感到喜悦。
除了记住对方的名字之外,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姓名,对于建立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做自我介绍时,最好能报出自己的全名。例如欧美人在介绍自己时,必定先报出自己的全名,然后才介绍自己任职的公司名称;在日本,先报公司名称再附加上个人姓氏的方法,已经成为上班族的规矩。所以,如果你想传达渴望和对方亲近的信息,务必以全名致礼,并且记住对方的全名。
发传真时,收件人姓名和自己的署名都应该写全名。通常在传真的收件人姓名处,要完整写下公司名称、单位名称以及对方姓名,然而如果确信不写公司名称,也可以传递至对方所属单位时,与其填入公司名称,不如完整写上对方全名,这更能让对方感到高兴。如果在同一单位里有同姓者时,只写姓氏必将给收件人带来麻烦。
同姓者所造成的困扰,在电话上也屡屡发生。例如:“请问×先生在吗?”对方有可能答道,“这儿有两位×先生,请问找哪一位?”倘若第一次给对方打电话,而对方又只留下姓,这个问题会让人无言以对。所以,当你要求对方回复电话时,务必留下自己的全名。
二.书面约定,增进感情
要想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当面记下与对方约会的时间或电话号码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有很多人在提出约会时,常常口头轻率承诺,“那么,就暂定在下周一吧。”这种约定方式,让人感到不安,觉得你十分轻率。
口头应允约会时间,对方就会有“该不会转眼就忘了吧”,抑或“会不会随便就取消约定呢”这些想法。就算你从来没有忘记或取消约会的先例,如果一直采取这种口头约定方式,恐怕很难建立彼此的信赖关系。因为你虽然没有失信于人的历史,但却免不了对方对你是否会失信的担忧,时间一长,这就造成了双方心灵上的隔阂。
无论是哪一种约会,为了能准确记住时间,最好能在对方面前打开记事本记下来。就算你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自信,但这无疑是让对方感到最安心的一种方式。它的用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对方。
除了约会时间之外,大凡与对方有关的信息,最好都能当着对方的面记入记事本。
比方说,接获名片时,立即当着对方的面将电话号码记入记事本。通常情况下,在接获名片时,未必会将每一人的电话号码载入记事本。单凭此点,就传达出你重视对方的信息,对方会愉快地感觉到,“此人还有意继续与我保持联络”。
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当面记住约会时间、电话号码和对方姓名是很重要的。

强加于人得不偿失,替人着想受益多多

卡耐基说:“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看法,又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一定要试着一切从他人的立场出发。”
与人交流,不能只顾自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多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因为交往的目的是使双方感到快乐。
我们每个人,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后,就习惯了从自己出发,用自己的逻辑、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交往中,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即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今天成千上万的推销员,工作起来感到疲倦、沮丧。这是什么原因?由于他们永远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没有为买主考虑,没有考虑他们所推销的东西是不是买主所需要的。
如果我们要买所需要的东西,会自己出去买,原因是我们所注意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假如推销员的服务和货物,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不必喋喋不休地向我们说一大堆废话,我们也会买他的东西。顾客喜欢觉得是自己主动买的,而不是由于推销员介绍才买的。
但有很多推销员,在长时间的推销工作中,却始终没弄明白这一点。
欧文·杨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意念活动,他不必考虑到将来的前途如何。”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所熟悉的,这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好例子。从眼前看,孔融是亏了,可是从长远看,他却是一个大大的赢家,不仅让当时的人尊重他,敬佩他,还让后人记得他。这不,我们现在还在念叨他呢。
舍小利而取大义,何乐而不为呢,为对方着想,我们得到的是对方的心,是永久的友谊,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为对方着想,多说“谢谢”,能够获得好感。
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由于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我们经常说:“抱歉,让你费神了。”我们为什么不说“很感谢你的帮助”呢?两种说法虽然都表示客气,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你可以想像一下,当你帮助别人时,是不是听到“谢谢”比听到“抱歉”更觉高兴呢?
如果平日不习惯说“谢谢”,话到嘴边即有可能产生排斥感,如果你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强迫自己多说“谢谢”。养成习惯以后,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请让自己说“谢谢”就像说“吃饭”一样地轻松愉快!
这种习惯可以让别人感到心情愉快,因此,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你也最好习惯说“谢谢”。或许你是怀着打扰别人深感歉意而说“抱歉”,但是对方却希望你是愉快接受帮助的。
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不麻烦他人就能存活下去。如果因为麻烦人而感到闷闷不乐的话,那只是自寻烦恼。重要的是,对别人的帮助明确表达感谢的心情,自然而真诚地说出“谢谢”。
请记住,“谢谢”比“抱歉”更重要,这也是获得别人好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换位思考获双赢,自我检测增智慧

卡耐基的交际艺术不仅表现在对自我的了解上,而且还要求了解对方的观点。因为,只有弄清楚对方的观点,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交际措施。

史坦·诺瓦克是卡耐基的一位同学,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人,他的事例是一个换位思考的好例子。
下面就是史坦·诺瓦克的故事:

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时,发现我的小儿子第米躺在客厅地板上又哭又闹。原因是,第米明天就要上幼儿园了,但他不愿意去。要是在平时,我的作法就是把第米赶到房间里去,叫他最好明天乖乖地去幼儿园。但是在今天晚上,我认识到这样做不利于第米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于是我坐下来,从第米的立场想一想去幼儿园的好处。我和我太太就列出了第米在幼儿园将会喜欢做的事情,如用手指画画,唱歌,交新朋友……
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开始在厨房的桌子上画手指画,而且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没过多久,第米就在墙角偷看,然后要求参加。
我说:“不行,你必须先到幼儿园学会怎样画手指画,才可以参加。”然后,我以极大的热忱,用第米能够听懂的话,告诉他在幼儿园里将得到的乐趣。
第二天早晨,我以为我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我走下楼来,发现第米居然坐在了客厅的椅子里。
我问他:“你怎么坐在这里呢?”
第米说:“我等着去幼儿园,我不想迟到。”
……

他们全家的热忱在第米心里引起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而这是讨论或威胁恐吓所不能做到的。
明天,也许你会劝说别人做些什么事情,在你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我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呢?”
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冒失地去跟别人表达我们的愿望。
在纽约一家银行工作的芭贝拉·安德生,为了儿子的健康而搬到亚利桑纳州凤凰市去。它必须在凤凰市的银行找一份工作。她用了在卡耐基班上学到的原则,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凤凰市的银行:

敬启者:
本人在银行工作已有10年工作经验,快速成长中的贵银行一定会感兴趣。
本人曾在纽约银行一家信托公司工作,现已升为分部经理,熟悉银行各部门业务,包括存户关系、信用、贷款及行政。
本人将在5月迁居凤凰市,深信我的能力将有助于贵行的成长与获利。本人将在5月3日前后到达凤凰市,如能蒙赐机会,使本人显示出有助于贵行发展的能力,则感激不尽。
敬颂
芭贝拉·安德生

这封信发出后,12家银行中有11家来信请她去面谈,足可以供她选择。
芭贝拉·安德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的机会呢?因为她没有说她要什么,而只在信中说她有能力帮助他们,这是为他们着想。芭贝拉·安德生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强调银行所需要的,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郝华·卢卡斯说到了同一家公司的两名推销员如何处理同一事情的状况:

几年以前,我在一家小公司任主管。我们公司附近有一家大保险公司的分公司,总公司按区域分配工作给分公司的推销员,其中两位正好负责我们公司所在的区域。我称这两名推销员为卡尔和约翰。
一天早晨,卡尔到我们办公室来,闲谈中提到他的公司将要推出一种专门为高级职员设计的保险,认为过些时候我们会感兴趣,并且说在他获得了更多的资料后会再来看我们。
就在同一天,当我们喝咖啡回来时,约翰看见我们就大喊着:“等我一下,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他赶上来,很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他的公司将推出一种新保险(与卡尔和我们闲聊中提到的一样),他请我们做第一批的保险者,并且还说:“这种保险和过去的完全不同,我已经请总公司明天派一个人来做进一步的说明。现在我就请各位签下承保书,然后我把它整理好,那就有更多的资料供公司派来的人参考了。”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种保险的详细情形,但是他的热情已经激起我们对这种保险的迫切需要。等保险合同送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发现里面的内容完全符合约翰对这种保险的初步了解。
他不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保险,后来还把保险额加倍。
卡尔本来可以得到这些保险业绩的,但是他没有为我们的需要做更多的考虑,没有努力激发我们参加这种保险的欲望。

从郝华·卢卡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换位思考是一个推销员达成交易的重要条件。
多从别人的观点思考问题,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喜欢,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探查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件事情的浓厚兴趣,能够使双方都获利。
就安德生太太的信来说,这使得银行和她双方都得到胜利,银行方面获得了一位有价值的工作人员,而安德生太太也得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在约翰把保险卖给卢卡斯的例子中,双方也是各得其所。
壳牌石油公司的一名地区推销员,罗得岛州瓦魏克市的麦克·魏登的故事也说明为他人着想,引起他人迫切需要的兴趣,能使双方都有所收获。
麦克希望成为他所属区域里业绩第一的地区推销员,但是有一处加油站由于清洁问题,引起了汽油销售量下降,这使他的成绩受到了影响。
这处加油站由一名老人担任经理。不论麦克怎样请求他保持加油站的清洁,他就是不理会。经过多次劝导和诚恳的谈话都没有效果,麦克决定邀请这位经理去看看其他地区最新的一处壳牌加油站。然后对他说:如果你是顾客,你愿意到这样一个脏兮兮的加油站加油吗?
这位经理对新加油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非常清洁。
麦克再一次去看他的时候,他的加油站已变得干净了,而且销售量大大增加。渐渐地,麦克实现了区域内业绩第一的目标。
所以,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引起并尽可能满足他人的迫切需要,这样才能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试着去了解他人,从对方观点来看待事情,在生活中就能创造奇迹,让你得到友谊,减少交往中的摩擦和困难。
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也许与你的看法完全不同,但是你不要责备他,你应该明白,别人之所以那么看,一定是有原因的。找出那个隐藏的原因,就相当于拥有了解他的行为、理解他的个性的钥匙。
如果你对自己说:“要是我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有什么感觉,我会做什么反应呢?”那你就会摆脱不少的苦恼,因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结果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而且,由此还可以增加你的人际关系指数。
肯尼斯·古地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黄金》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的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作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于是,跟林肯及罗斯福等伟大的人一样,你已经掌握了完美交际的一项重要法则,以同情的心理,接受别人的观点。”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中评论说:“只有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自己的一样重要时,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谈话的时候,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确定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由于不同性别的人在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沟通场合往往会有不同的沟通效果。比如,在感情因素较浓的场合里,女性沟通的成功率往往比较高。这是因为女性与异性沟通时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而且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同情,因而便具有某种“沟通优势”。
香港的一位女老板就是利用这种沟通优势,占了不少的“便宜”,赚了不少钱。
有一次,她花75万元买了一间预售屋。四个月后,她得知这栋大厦已预售完毕,她便放出风声说要卖掉她的预售房,售价是120万。这个开价是够高的,但是她最终做成了这笔交易,以115万元的价格将房子卖了出去。她对买房子的人说:“我也是从别人手上好不容易才买来的,所以原价并不是75万。因为这大厦地点太好了,我们愿意出高价买下来。如果不是我爸爸催我快点回去,我并不想出手,因为再过几个月,建筑完成时,起码可以卖150万元。”
她这么一说,对方竟然相信了,并且按她的意愿成交。
当然,男性和女性在沟通中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与异性沟通时,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是沟通成功的一大技巧。
以下说法,对我们在与异性沟通时,了解对方和检视自我,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在遇到困难时,男人需要的是鼓励,女人需要的是安慰。
在遇到惊恐时,男人总是睁大眼睛,而女人总是闭上眼睛。
男人对恋人说:“你真好。”而女人对恋人说:“你真坏。”
对于不拘小节的男人,人们说他有风度,然对不拘小节的女人则说她无修养。
男人胆怯显得怯懦;女人胆怯显得可爱。男人果断显得坚定;女人果断显得轻率。男人无知显得粗鲁;女人无知显得幼稚。男人节俭是吝啬小气;女人节俭是善于持家。男人沉默寡言显得深沉;女人沉默寡言显得孤僻。男人流眼泪会招致轻视;女人流眼泪会赢得同情。
上述说法是否科学无法论证,但在日常沟通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确实是如此。充分了解不同性别上述的差异后,我们就能在与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迎合对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